农家记事 作者:白糖酥

    分卷阅读137

    今的身家和疼孩子的劲儿,也必然不会短了莳萝。

    可她是来添箱做人情的,又不是来同莳萝的正经外家别苗头的,何况还得顾忌着杜家和沈家。

    所以寻思再三,赶在年前就在银楼里付了定金,定了这幅珍珠头箍。

    虽看着别致,可到底不曾花了多少银子去。

    果不其然,一屋子的女眷,尤其是小丫头们俱是瞪大了眼睛踮着脚张望,可莳萝外家那边的舅娘添的也都是金银首饰,杜氏沈氏的娘家人也都拿出大手面来做人,珍珠头箍虽出挑,却也没有强压人家一头。

    俞阿婆自是自得的。

    而许氏除了替妯娌添了一对榴开百子的粉彩花瓶外,还带来了两个女儿的添箱,一对小小巧巧的赤金丁香和一枚黄杨木的包银梳篦。

    轮到她自己,却是一匣子胭脂水粉。

    打开匣子,芳香扑鼻,里头俱是一个个绘着美人的小圆钵,分装着宫粉、胭脂、眉墨、冰麝油、香珠等女孩子家钟爱的妆饰,并不比姚氏给莳萝准备的那套差。

    除此之外,俞阿婆还带来了方大管家和许氏娘家等人托她带来的随礼。还有就是方家老夫人和大太太收了由俞阿婆转送的白芹,知道秦家聘长孙女,也有添箱和贺礼。

    许氏娘家一吊新制铜子的随礼是俞阿婆当着众人的面拿出来的,方家等人的贺礼和添箱却是俞阿婆儿私底下交给秦老娘和姚氏的,倒把婆媳二人唬了一大跳。

    方大管家是两吊钱的贺礼,方老夫人是二十两银子和一对银头面,方家太大太是十六两银子和一枚金簪。

    不管大太太一门心思和婆婆别苗头的那个劲儿,俱是价值不菲。

    何况还有郭嬷嬷和袁妈妈这些个方老夫人、大太太身边服侍的或是凑趣或是真心送的添箱,或是一脂粉或是一尺头的,七七八八摆了满床都是。

    小姚氏也匆匆赶了过来,添了一副银三事儿,同大伙儿说笑:“你们瞧瞧我这个媒人当的,这边是外甥女要添箱,那边是侄儿也要贺仪,细算算,竟是我最亏,可是心疼死我了。”

    说得莳萝羞红了脸,众人却是哈哈大笑,俞阿婆就笑呵呵地道:“亲家姨娘别心疼,还有十八只蹄髈等着你着你这个大媒呢!”

    也不知道是不是南边儿人都喜欢吃蹄髈的缘故,谢媒礼通常都是十八只蹄髈。

    这话一出,倒是小姚氏最先笑得合不拢嘴了。

    这场婚事,男家女家俱都拿出了大手笔来操持,唯恐慢待了亲家,银子反倒退了一射之地。恐怕十年八年之间都没人忘得掉,以后十里八村的论到嫁娶都要拿出来说一遭的。

    而这也不过她头一遭做媒罢了,这样顺风顺水,她这个大媒也跟着光彩,怎能不自得的。

    好容易送走了七大姑八大姨,姚氏又过来领着莳萝收拾堆了半床的添箱喜礼。

    把礼金数出来交给莳萝收在了子孙箱里,这也算是莳萝的私房钱了。那些个衣料、被面归拢起来,见缝插针地塞进了箱笼里。红枣、核桃、栗子这样有着特殊寓意的吃食也拿食盒装了,这是亲友们送给新娘新郎洞房中享用的。

    退避三舍的男人们终于可以露面了,那边厢八仙居的大掌柜和郭掌柜又托人送了贺礼过来了。

    二人因着实在是挤不出时间亲来道贺,便让八仙居押送最后一批鲜莼菜入京的管事亲自送了过来。

    大掌柜是一封五十两银子的贺礼,郭掌柜略次一等,却另有一份家里女眷送给莳萝的添箱。

    这却是真的当做通家之好在走动了。

    只饶是如此,秦连虎看着面前的银锭,还是有些不安:“这也太厚了些。”

    他们这样的人家,一吊铜子都已算厚礼了。

    秦老爹却想得开:“人情没有息,一厘还一厘,这倒不碍。”

    把贺礼交给秦连豹誊入喜簿。

    正如秦老爹所说,这些个人情往来,从来都是你来我往的。

    既然来了,就总能想办法还回去,确是不碍。

    秦连豹接过银锭锁入礼箱之中,正欲把今天的开支盘一遭,秦连凤又跑腿过来向秦连豹支银子,里头女眷们要封明儿打赏发奁的红包了。

    秦连豹问清数目,开了钱箱,取了铜钱叫秦连凤画押,秦连熊大步走了回来,连灌了两盅茶才向秦老爹和秦连虎道:“已是全部请到了,待会儿一准儿来。”

    这却是说的婚礼执事一事儿。

    为着后儿的这场婚礼,不单舒家那边置了迎亲礼仪酬客班子,秦家这边也早早酝酿确定下了几套班子的名单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九章 不舍

    家里现成的人手,先就派上了用场。

    秦连熊这个一贯能说会道交际颇广的自然得为执客,到时候会领着几个早已打过招呼的亲友专事接待过老吃喜酒的宾客们,还得负责接送一干如姚家老太太这样上了年纪的大宾;特地告假回来帮忙的秦连豹一人兼着内外账房,婚礼之中的一切财物管理开支都得找他,礼金喜簿也是由他誊写管理,暂且看来却是绰绰有余,账目灵清一文不差;秦连龙则是管了厨房,专门负责协调管理厨房采买事务;秦连凤则会带着明儿开始休假两天的一串儿小小子们专门负责跑腿打杂。

    而一场婚礼下来,喜宴的开销也好,耗费的精力也罢,通常都是占了大头。

    尤其是女家,花轿一起,不比男家拜堂闹洞房的热闹,也就只剩下喜宴了。

    所以秦家不但特地请了喜铺的人来家搭了喜棚,支起了足有两丈多高的杉篙架子,把整个前院都罩了起来。

    又自己动手在后院搭了整排的厨棚,新砌了三五大灶,确定了之后几天所有的喜宴、待客宴,还有入厨宴、谢忱宴的规格菜色,还往菜行肉铺下了订单。

    又按着惯习,分门别类的设了采购、造厨、司茶、安席、请客、上酒等等分工。

    旁的不说,光是一个厨房,往下又设有白案、红案、烧水、煮饭、烧火、洗碗、劈柴、担水等等人马。

    都是找的村里或是隔壁漏斗湾的乡邻,既是秦家有把握找上门去的,便是关系素来密切的,再加上这会子正值农闲,自然就没有拒绝的。

    也有自己主动找上门来想要帮忙的,比如漏斗湾之前给秦家帮过工的一些乡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听说秦家办喜事儿,自是缺人手的,主动过来搬搬抬抬的打下手,秦家自然也是欢迎的。

    这也是乡间常有的事儿,从来都是你帮我,我帮你的。

    可这样礼仪繁多、场面浩大、人员繁杂、花费巨大的一场婚事,还有这么少说三四十人的执事团队,如何组织、如何调停,如何协作,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如何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让主家不花

    分卷阅读137

    -

章节目录

农家记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白糖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糖酥并收藏农家记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