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莺恍然大悟,两人相视而笑。
    裴娘子可真是个妙人。两人聊了一会,只走到各家马车时裴娘子还在大声叮嘱莺莺:回头一定要来看我!
    等莺莺出来见到萧照后便一直带着笑,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萧照听她所说,便知她今天结识了一位关系不错的朋友,还反驳了一个居心不良的指责者。
    原来这行会内部便可裁量这些纷争,当真是个好法子!
    萧照沉吟:只不过有一点:须得行会内风气清正,否则有人仗势压人或者行会内掌柜的都是地痞,那么行会反倒会变得暗无天日。
    果然是萧大人,思索得极其周全。
    莺莺又说起一遭事:今儿才知道行会要举办赛花会,可惜我还没有花田,否则也可去瞧瞧热闹。
    符行老定然会参加赛花会,到时寻到机会问问他也好。可惜自己没有花田。
    谁知萧照不假思索:谁说家里没有田地?
    作者有话说:
    明天后天每天万字。
    第46章
    莺莺站在一大片农田前时还有些不可思议。
    萧家居然能在汴京郊野有这么大一片农田, 几十亩地,几乎可以算是个大大的庄园了。
    萧照倒轻描淡写:给你的契纸里有这张田契。
    有是有,但莺莺没想到能够这么壮观。她虽然不是汴京本地人,但也知道汴京城内外土地寸土寸金, 田地早被王公贵族们在立朝初期便瓜分殆尽, 京郊林立庄园们的主人各个是皇亲贵胄, 只有再远些贫瘠些的地方才有中等人家的田地。
    大概是她神情过于错愕,萧照才解释道:萧家这一支上溯可到开国皇帝的小儿子,是以手中资财甚多,要不是英年早逝说不定也能角逐天下呢。
    说话间庄子上的庄头早带着佃农过来相迎, 各个衣衫整齐,脸颊红润, 看来日子过得也不错。
    守着庄子的庄头叫做狄东升,是个红脸膛的汉子, 不大会说话, 可手臂极有力量,一看就是做惯农活的。
    倒是他浑家能言善辩:房舍都清扫干净了, 东家是先要佃农们过来问话还是先喝些茶水?
    萧照淡淡:都不用, 你们都散了吧。一会若是少夫人唤你们你们再来。
    狄嫂子应了下来,却忍不住想, 东家夫人长得面容白净温柔,站在那里就如一朵花一般,怪道东家言听计从。
    他们四下散了,莺莺才小声问萧照:可我瞧这里种着糜子小麦挺好的,让我一句话就推倒种花, 我做不出来。
    萧照不以为然:田契在你手里, 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
    莺莺还是不想, 她嫁给恩人是为着报恩,可不是为了霍霍他的农庄。
    你嫁进萧家自然要活得遂心恣意,倘若不能那便是我萧照失职。萧照说得天经地义。
    可事先不是说好这婚事只是个幌子?总不能理直气壮如人家正经少夫人一样将萧家的天地视作自己所有吧
    莺莺左思右想还是下不了手。
    最后还是萧照问狄东升:庄子上可有适合种花的地?
    种花?狄东升还当自己听错了,想了想,这片田地平整甚少有人种花,但再往外走几十里地有百姓种花出售,不过那些田地不算肥沃,才有人独辟蹊径想出来种花获利。
    狄嫂子想了想:庄子上倒有片地地势低洼,洼得没法种庄稼,先前的庄头便挖了个池子,池水用来旱时灌溉农田。池子边周围一亩地左右也种不好别的,便空着。
    莺莺一行人去看,果然见一方池塘。
    狄庄头在旁讲解:这方地周围总是涝,种不了什么东西,便一直荒着。
    萧照补充:既然一直荒着,你拿来种也无妨。若实在过意不去给我些银钱便是。
    ?狄庄头没听懂,少爷和少夫人这是在打什么机锋?怎的自家人还给银子?
    萧照却知道莺莺自尊心极强,绝不会接受别人的施舍和好意,换做别人自然会忙不迭接受这片田地,巴不得连地契都拿走,可莺莺却是那种你送到她手里她都不会多拿的人。
    倒不如在商言商,打消她的顾虑才行。
    果然莺莺点点头:那便好。
    萧照勾唇,看上去温柔如水的小娘子,骨子里却自有自己的骄傲和尊严。
    狄庄头不懂这两人在说什么,不过他还是老老实实念叨:池塘里空着倒不如放些鱼苗,改天也可吃鱼,可惜不能种什么
    池塘里能种之物莺莺忽得眼前一亮,可培育并蒂莲。
    哦?
    萧照讶然。并蒂莲他是知道的,一枝杆子上并蒂长出两朵莲花,是难得的佳兆。
    因着罕见,民间便将并蒂莲视作夫妻恩爱团圆和美的征兆,将这图案绣在嫁衣盖头上,取其吉利之意。
    是以七夕节时也会贩卖假的并蒂莲。
    是,假的并蒂莲。萧照给莺莺解释,将细铁丝插入花梗别在另一支荷花上便做成了假的并蒂莲,唤做双头莲,汴京城里每每七夕都会贩售。
    汴京城里人可真精明,什么都能赚成钱。绿儿感慨。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