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珠闻言一愣,她不想出卖苏环。
    但还是本能往苏环那里瞥了一眼。
    殊不知那一眼就泄露了许多信息。
    在场的人都瞧在眼里。
    苏环心里恨恨,这个苏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果然老夫人沉声:环儿,你可背地里挑唆你姐妹闹事?
    老夫人动怒,余威犹在,苏环被震得跪了下来,忙不迭摇头:祖母,不是我。
    好你个四娘子!苏珠本来还有几份义气不打算出卖苏环,却没想到苏环先将自己撇清,气从胆中生,明明是你撺掇我的,你还说与你无关!
    听到这里堂上诸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魏氏忙跪下求情:老夫人,四娘子也是心疼大娘子,姐妹情深,看不惯这有人使坏
    小魏氏也帮着求情:祖母,年轻人一时想岔了也是有的。
    老夫人冷笑一声:我又没老糊涂。若是自己误会了何不自己出头为大娘子鸣不平?何况三娘子不知道此事又如何让奴仆知道此事?
    她老人家这些年修身养性不大发怒,此时动了肝火便沉着脸:四娘子挑唆姐妹,事到临头抵赖,罪加一等,罚没月例银子,抄写《女诫》十遍;二娘子不明真假被人牵着走,罚抄写《女诫》三遍,你们可认罚?
    二娘子虽然有些不满,但想到四娘子的责罚,心里倒也高兴。
    两人上前领了罚:孙女知错。
    老太太却不命诸人散去,反倒叫丫鬟们:老爷们下衙了唤他们都过来用膳。
    大老爷和三老爷很快便进了门,皆是一头雾水:娘?您为何将我们都唤来?
    苏家老太太老神在在:老爷子生前与侯府定下的婚事未告知过我到底是哪个孙女。结果府里先闹得天翻地覆。
    诸人皆是愕然。
    哪有当着女儿家面说她婚事的道理?
    老夫人却不以为然:既然各房都有怨气,那便开诚布公摊开了说,免得家宅不宁。
    诸人一想倒也是这个道理。汴京城里小门小户也少不得要将女儿唤来叮嘱婚事,便也应了。
    大老爷与大夫人郑氏对视一眼,先出言:回母亲的话,大娘子二娘子的事我都有了打算。
    老夫人瞥他们一眼。
    大房夫人郑氏瘦高个,生得不美,两个女儿却不随她,苏璎端庄可亲,苏珠娇俏刁蛮,可惜无意于掺和此事。
    前几天听老大说国子监有个读书好的秀才预备说给璎儿;老二则是想为她寻摸表兄。
    老夫人嗯了一声,有些不满:郑氏父亲是国子监监录,算是清贵读书人,她娘家虽然如今官职不显,但有不少读书得力的子侄辈,说不定哪天便能出个有出息的,老太婆我管不着。
    老夫人这一句话怨气颇大。
    郑氏忙躬身请罪,却只字不提女儿们的婚事,看来是宁可得罪老太太也不愿让步。
    二娘子在后面看得替娘亲不满,可又想到若不是自己闯祸哪里有这一出?当即低下了头。
    轮到三老爷。
    苏三爷正欲出声,却被三夫人轻微拽了拽袖子。
    她下颌微转向苏环。
    苏三爷想想,老爷子并没有说明这门婚事是哪位小娘子的。
    虽然萧家不好得罪,
    但若苏环得了侯府青睐也未尝不可,便不做声。
    苏环顾不得被罚,喜上心头。
    原来父母虽然罚自己,可是真到紧要关头却还是也愿意争取这门婚事。
    老夫人一脸了然:那侯府的春筵,便由三娘子与四娘子一起去。
    莺莺垂首。
    她虽然不想沾染这门婚事,可今日闹了这么一出自然要给苏环添些堵。
    三娘子与四娘子跟我一起去侯府赴宴,这便定下了,可若侯府瞧中了谁,另一个便要规矩退下,你们可省得?老夫人揉揉太阳穴。
    两人应了声是。
    老夫人正要叫散去,忽听得莺莺道:祖母,孙女还有一事。
    还有何事?
    就见莺莺向前一脸悲伤:苏家小辈们都按照王字辈排行,唯有莺莺因在外出生便没有沿用苏家排行,可莺莺心里将姐妹们都当自家人。
    她说着说着声音低了下去:我自打来府里对姐妹们亲亲热热,却没想到家人仍旧当我是个外人,居然不问其中蹊跷就指责我,我
    她没说话,只拿丝帕压了压微红的眼角。
    一时之间松寿堂安静了下来。
    莺莺便行个大礼:既然我这般碍着家里人,还请分家,允我自立女户。
    这话一说满堂皆惊。
    小魏氏瞠目结舌,魏氏捂嘴,就连苏环都心里一惊:女人离了宗亲以后怎么在城里立足,这苏莺莺疯了不成?
    老夫人不满:这话不能乱说。
    莺莺不说话,只拿着丝帕泫然欲泣:莺莺没有父母庇护,处处要自己打算,别说像今天这般姐妹们都知道侯府婚事这种大事,平日里连买个丝线都要拿了赏钱去求大门的小厮相帮,实在是
    她说着说着又要哭:祖母若不愿,莺莺愿去求族老收留进苏家家庙
    --

章节目录

我在汴京卖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吃吃汤圆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吃汤圆呀并收藏我在汴京卖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