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篓内的漏斗玄关。
    同样需要竹篾进行编织。
    方法很简单。
    正如陆羽所说。
    只需要利用竹篾围成一个与篓口相同大小的锥形漏斗,倒插进去就可以了。
    没什么特别之处。
    很快,介绍了一番后。
    陆羽依次选了三五根竹篾,继续忙活了起来。
    编织的工序都一样。
    先用石头固定。
    然后进行围笼即可。
    漏斗不需要做得多精细多美观。
    好用就行。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收口处的竹帘,大小必须拿捏好。
    太大太小。
    都不可取。
    太大的话,鱼游进去后,容易逃跑。
    可要是太小,大鱼又进不来。
    所以,这个尺寸,至关重要。
    至于其他的,就没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了。
    不多时。
    大约过了五分钟。
    经过一番努力,陆羽终于把漏斗大型,给编了出来。
    随后,他又顺手丰富了一下细节。
    把多出来竹篾掐断。
    同时,又测试了一下漏斗下方竹帘的弹力。
    直到所有细节无误,才将漏斗机关,倒插在了鱼篓中。
    “好了,大功告成……这样,一个简易的竹制鱼篓,就算做好了……”
    举着鱼篓,陆羽前后看了看。
    确认没什么问题了,当下便抬起右手,缓缓地伸了进去。
    下一秒。
    手臂进入漏斗后。
    本是聚拢在一起的竹帘,突然扩张,钳住了他的小臂。
    “各位,看到了吗?就是这样,当有鱼闯入时,竹帘会先放再收,把它们牢牢地困在鱼篓里,像我的手一样……”
    经过演示,观众们对鱼篓的工作原理,终于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这东西看着简陋,但设计得却非常巧妙。
    只要鱼游进来,基本很难逃脱。
    “666!”
    “野区套路鱼人?”
    “2333333”
    “羡慕主播,有能力在哪都能活得很滋润!”
    “自助捕鱼器?”
    “小鱼人快跑,羽神要套路你!”
    有了这个鱼篓。
    陆羽就不用每天搜寻海岸了。
    只需要找个合适的地方下笼。
    到日子了,过来看两眼就行了。
    非常方便。
    届时,就算没什么收获。
    也不会耗费任何成本。
    “虽说被动狩猎,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有时候,它们真能为你省下不少力气,让你不再分身乏术。”
    “所以,陷阱也好,鱼篓也罢。”
    “它们都是非常不错的狩猎方式,只要足够耐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惊喜临门。”
    “好了,稍作休息。等下,咱们背上竹篓去岸边逛一圈,找个好地方下笼子,顺道再摘些椰子,好久没喝到新鲜的椰汁了……”
    回到茅屋歇了一会儿。
    陆羽一边喝着水,一边与观众们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十一天了。
    直播到这儿。
    总算是松口气了。
    经过努力,营地内的生存体系,越来越完善。
    工具种类,也是越来越丰富。
    竹制的背囊和鱼篓,看起来似乎不值一提。
    但事实上,这两件东西,却极大地提升了陆羽的行动效率。
    至少干起活来,再也不用有什么顾虑了。
    话匣子一打开,半个小时倏然而过。
    这边,陆羽也歇得差不多了。
    “兄弟们,趁现在太阳还没下山,咱们抓紧点,回来再聊。”
    说话间。
    他从地上拾起竹篓,系好背负带。
    顺手将石斧、石刀、还有绳索等工具,全放了进去。
    然后一把抱起鱼笼子,转身便出了门。
    营地到西海岸。
    如果抄近路的话,一个多小时就能抵达。
    废不了多少工夫。
    就是路不太好走。
    眼下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
    午后的丛林,异常闷热。
    仿佛一个大蒸笼。
    让人喘不过气来。
    抵抗着炎热,按照记忆中的路线,陆羽几经辗转,一路向西。
    再翻过一块岩石后,终于看到了久违的海岸线。
    岛屿的西海岸。
    是小岛沙滩与礁石群的分界点。
    此刻,正赶上退潮。
    潮汐带间暴露出很多黑色礁石形成的水洼。
    有深有浅。
    是下笼的好地方。
    抱着鱼篓,陆羽沿着海岸线寻了一圈。
    不一会儿就找到了一处不错的水洼。
    面积很大。
    水深也正好。
    半封闭造型。
    简直就是绝佳的捕鱼点。
    “这个水洼非常不错,既可以将鱼笼完全淹没,又不会下得太深,就是这里吧。”
    “不过,下笼之前,还有一件事要做……”
    说着,陆羽顾盼左右。
    最后,将自己的目光停留在了一块黑黢黢的石头上。
    走过去搬起石头。
    他轻声解释说:
    “为了保证潮起潮落时,鱼篓不被潮汐冲跑,下笼之前要先在里面放上一块石头,把它沉到水洼底部。”
    “石头的重量没什么讲究,能压住就行,但也别太沉,否则出笼的时候,少不了花一番力气……”
    抱着石头,陆羽将其慢慢下到里面。
    然后,再将鱼篓沉入水中。
    最后,他又从竹篓内取出一根树皮绳。
    一端系在鱼篓上。
    一端系在旁边的礁石上固定:
    “鱼篓一天检查一次就行,不用太频繁。”
    “通常情况下,捕鱼的高峰期,大都是在夜晚潮水上涨时,到时候,会有大量的鱼虾,被潮水冲到近海区,所以,咱们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了。”
    “666,就是白嫖呗?”
    “主播,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
    “带哥们,坐享其成可还行?”
    “卧槽,无情!”
    ……
    布置好了鱼篓。
    陆羽沿途又摘了好多椰子。
    竹篓容量很大。
    装上十多个椰子不成问题。
    因为有背负系统,哪怕再重也是轻而易举。
    西海岸的椰树,虽然分布不多,但满足日常补给,根本不在话下。
    爬上爬下了好一会儿,竹篓就被他装得满满登登了。
    “好了,差不多了,这些椰子,够我吃上一段时间的了。”
    “整整一大竹筐椰子,看起来似乎很沉,但不要紧,有了背负系统,这都不是事……”
    话落,陆羽蹲下身。
    双臂挎过背带。
    然后反手托住背负架,缓缓站起,收紧背负带。
    把竹架的尾端,牢牢地卡在屁股上,很是轻松地就把竹篓背了起来。
    “怎么样?是不是很轻松?”
    “这就是有背负的好处。告诉你们,如果没有背负,只靠这两条肩带,就算背起来了,你的肩膀也会受不了的,更别说赶路了……”
    一片惊诧声中。
    陆羽背着竹篓,沿着来时的路,朝着营地的方向缓缓走去。
    很快。
    又一个小时后。
    抵达营地时,太阳刚好下山。
    趁着天还没完全黑,放下椰子后,陆羽立刻添火做饭。
    晚餐很简单。
    椰子和木薯。
    味道虽然一般,但能饱餐一顿,却比什么都强。
    吃饱了喝足了之后。
    入夜。
    陆羽窝在茅屋内的草床上。
    开着夜拍模式,与观众们漫无边际地畅谈。
    “工具做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准备把我的菜园子计划提上日程,将那几株木薯,移植过来,争取多取一些种茎,铺个几垄,看看情况。”
    “木薯,是很重要的物资,得抓紧保护起来才行。”
    “时间紧,任务重……好了,兄弟们,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明天有的忙了,我得好好休息休息,大家晚安。”
    关掉直播。
    临睡前,陆羽大致浏览了一下后台数据。
    热度还在。
    人气也没什么太大的变化。
    涨幅一如既往!
    不过,要想达成支线任务,则还需要努力。
    至少目前来看,一时半会儿是突破不了的。
    当然,陆羽也不急。
    这才哪到哪儿。
    日子还长着呢……
    ……
    迁徙营地后。
    登岛第一夜前来造访的那个不明来客,就再也没出现过了。
    连续几天夜里,陆羽都睡得很香。
    几乎一觉到天亮。
    安稳得有点不正常。
    也不知道该不该因此而感到庆幸。
    但不否认的是,自始至终都没见到这家伙的真容,心中还是难免有些担忧。
    好在有了火。
    任它是什么牛鬼蛇神。
    怕是也奈何不了自己了。
    转天,清晨。
    起床之后,陆羽随便收拾了一下,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早饭。
    接着,便开启了直播。
    “羽神早!”
    “今天的羽酱也是元气满满哦!”
    “羽神的胡子貌似又长了!”
    面对镜头,陆羽跟观众们打了招呼:
    “早,朋友们。”
    “今天,是我来到欧利迪亚岛的第十二天。”
    “昨天,我用建造茅屋时剩下的竹子,做了一个竹制的背囊和鱼篓,顺道又采了些椰子,用作日常补给。”
    “生存十二天,我住上了茅屋,有了稳定的水源和食物来源,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存之旅……”
    “但要想彻底的在这里定居下来,我还得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至少得先把菜园子建造出来,尽早开始农耕,以备不时之需。”
    “我说过,大部分木薯的成熟期都很短,对土壤的要求也不高。”
    “种茎入土,一周即可发芽,多则二十几天,少则十几天就会成熟,当然也不排除个例。总之,不管别的,先试试看吧,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可不可行呢?”
    话落,陆羽站起身离开镜头。
    远处。
    海岸线浪花翻涌,阳光和煦。
    直播间的右下角,缓缓打出字幕:“荒岛生存,第十二天。”
    离开篝火,走进茅屋。
    陆羽稍作准备,背起竹篓和石斧等工具,来到了茅屋旁的一块空地上。
    空地紧邻茅屋。
    面积大概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
    面积是够了,可土壤质量,却很一般。
    是那种典型的酸性腐殖土。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有赖于良好的土壤环境。但在自然界中,植物生长的土壤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因素,限制着植物生长。”
    “可以看到,营地周围的土壤,是典型的酸性腐殖土。”
    蹲下身。
    陆羽从地上抓了一把土,继续解释道:
    “所谓的腐殖土,就是缺乏碱金属的土壤。”
    “形成原因有很多,比如雨水中的碳酸,比如微生物分解,植物根部代谢,亦或是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都是造成土壤低ph值的罪魁祸首。”
    “酸性没什么不好,也可以种植作物,但有个问题却不得不重视,那就是这种土壤的养分有效性很低,成熟率堪忧,必须经过改良才行。”
    话尽于此。
    观众们被陆羽说得云里雾里。
    不过,七七八八的,也能理解个大概。
    说得简单点,就是要改良土壤。
    但至于怎么改良,陆羽则没说破,而是先卖了个关子。
    “总之,正式开垦之前,咱们先松土,然后再从长计议。”
    说着,陆羽从竹篓里拿出石斧。
    大致选好耕种范围,然后便一下一下地刨了起来。
    松土是耕作的重要一环。
    土壤长时间不翻新,很容易结块。
    这样的话,栽种木薯时,就会降低根块的透气性。
    如同把根密闭起来了一样。
    只有耕松之后,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加大,空气才容易进去。
    如此,根细胞的呼吸自然就得到加强了。
    同时这么做,也可以加强蒸腾作用。
    促进根毛与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交换。
    更利于根茎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石斧的斧柄很长,用来充当锄头翻地正合适。
    不一会儿。
    经过劳作。
    空地终于焕然一新。
    随后,为了清除掉隐藏在土壤中的土块,陆羽又找来了一根长木棍。
    拍打了好一番。
    足足弄了近一个小时,才告一段落。
    “呼……”
    直起身活动了两下肩膀。
    陆羽喘了口气,舔了舔干裂的嘴唇:
    “这样应该就差不多了……”
    “先去喝口水,然后再干。”
    回到了营地后,陆羽把石斧随手一丢,二话不说立刻捧起小锅,将里面的水咕咚咕咚地一饮而尽后,才缓缓开口:
    “原始社会的农耕作业,大多是迁徙农业,通俗点说,就是到一个地方,选一块农田。”
    “这样一来,迁徙农业的随机性,就会让耕种作业,面临很多很多问题,而如何改良土壤,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为了适应随遇而安的农耕,刀耕火种,应运而生了。”
    “刀耕火种,是新石器时代残留的农业经营方式。这个大家应该都听过吧?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先以石斧松土,然后再砍伐地面上的树木等枯根朽茎,等其晒干后用火焚烧。”
    “经过火烧的土地会变得很松软,而残留的草木灰,正好是不可多得的肥料,播种后不再施肥,极大地缩短了耕种流程。”
    说着话,陆羽放下树皮锅,扛起石斧,步入丛林。
    一边收集枯枝朽木,一边继续道:
    “土壤是酸性的,草木灰却是碱性的,两者一中和,土壤的养分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改善。”
    “比化肥还管用。”
    “现如今,在木薯的原产地巴西,依旧有很多原始部落的土著,在用刀耕火种的方式种植木薯,大家千万别小看这种野蛮的耕作方式,在亚马逊流域,它已经风靡了数千年之久……”

章节目录

直播之极限巨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吴常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吴常道并收藏直播之极限巨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