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说有谁对此比较紧张的话,显然就是燕王了,他可指望着魏国呢。

    当然,这对于乐间和乐乘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即便苏云卿分兵他们也没能阻止秦军前进的步伐,而如今他们唯一的指望也就是苏云卿的后方能够出现问题,以此迫使苏云卿停下脚步进而退兵了。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反攻一下那也是很不错的。

    然并卵,魏国太坑,完全辜负了乐间和乐乘的期待,这也让他们知道,这种时候想着依靠其他国家的援军已经不可能了,齐国不出兵,魏国也不过是敷衍了事,显然是不需要有什么指望了。

    于是他们只能一边和苏云卿耗着,一边让人去给燕王送信,既然打仗不行的话,那就只好走外交手段解决了。

    虽然秦国这次是来灭国的,但这不代表燕国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要知道很多时候你的初衷和你最后所达成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要外交做得好,就算是秦国也没什么不能说动的。

    于是乐间乐乘二人再次调整战术,他们再也不打什么进攻什么反击了,他们做的事情就一件,固守。

    是的,他们不打了,反而开始高筑营寨加固城池,大量囤积守城的物资,完全就是一副打算死守的样子。

    乐间和乐乘毕竟不是栗腹那样的坑货,当他们一心开始守城就是不打仗的时候,苏云卿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毕竟他们不会犯什么低级错误,想要抓他们的破绽恐怕是要花时间去慢慢熬的。

    可苏云卿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了。

    也幸好之前也有考虑过燕国不愿意打只做固守拖延时间的情况,因此这种时候苏云卿倒是勉强还有办法可以想。

    比如说那个已经早早的去到燕国潜伏起来的姚贾,这种时候也该他发挥作用啦。

    某种程度来说,姚贾与当年的蔡泽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虽然都是通过战争以外的手段达成目的,但蔡泽那是真正的外交家风范,姚贾虽然同样能言善辩,但他更喜欢金钱开路,以金钱贿赂对方高官与国君的近臣,然后从内部搞破坏。

    就像是这次,姚贾一早的跑去燕国收买了不少人,此时接到苏云卿的传信他立刻就知道动手的时机到了。

    苏云卿也没让姚贾失望,她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发出了不计代价不计牺牲的强攻命令。

    秦军本就凶悍,被各国称作虎狼之师,这次苏云卿完全不计代价的进攻可以说正是秦军最擅长的事情之一。

    于是很快,燕王就接到了乐间二人固守不成反而后撤的消息,燕王当即就懵逼了,并且一个劲的念叨着怎么办。

    谁都知道,苏云卿已经越发接近蓟城,而如果作为都城的蓟城被秦军攻破,那么燕国基本也就不用挣扎了。

    这时候就有人对燕王说这都是乐间和乐乘的错,是他们没有能力还欺骗了燕王,辜负了燕王对他们的信任,再说了,谁知道乐间和乐乘是不是故意的呢?

    “都说乐间是乐毅的儿子,有其父的大将风范,怎么这次就把仗打成了这个样子?要我说,这如果不是乐间徒有其名,那就是乐间勾结秦国故意为之,毕竟此二人对大王不满已久,谁知道是不是想要趁着燕国危急做点什么事情呢?”

    燕王想想也对啊!

    乐乘和乐间这两人平时就经常和他过不去,他说是黑的这两人就偏要说是白的,他说要打仗这两人就偏说要休兵,可等他不想打的时候这两人又冒出来说是遇到了什么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虽然燕王一次都没听过这两人的,但这也足够让燕王糟心了。

    哦对了,尤其是那个乐间,仗着他父亲是名将乐毅,平日里也太不把他这个燕王放在眼里啦,实际上乐间有什么可骄傲的,他根本就没打过几次大胜仗!更没有取得过什么像样的功劳!

    显然乐间什么的,就是个只会瞎BB实际上半点本事都没有的人。

    这样想着的燕王完全忘记了乐间之所以至今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那和他自己也有关系呀,你作为国君都不愿意用人家,人家要怎么发挥才能?燕王不用,乐间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用呀。

    当然,要说起燕王不听劝告最后成功作死这种事其实也并不能让燕王相信乐间有本事,这只会给乐间增加仇恨值,毕竟乐间不仅事前说燕王不该怎么怎么,事后他还要跑过来说,大王你看你当初没听我的,这下作死了吧!这种话说出来,别说是燕王,那换了谁都不高兴啊。

    至于说乐乘,那也没比乐间好多少,反正都不怎么讨燕王的喜欢。

    而这次,乐间和乐乘打了败仗,又有人在燕王的身边说他们的坏话,那真是一说一个准,燕王顿时就觉得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燕国被秦国揍的毫无还手之力什么的,那根本就不是他的锅,都怪乐间和乐乘两人,他们不仅没本事还心术不正的!

    于是更多的也不用说了,这种时候燕王满脑子是要把这两人给撤换掉,让这二人回来他要兴师问罪!

    在姚贾努力的往燕国砸钱,让燕王那群智商没比燕王本身好多少的大臣们给燕王拖后腿的时候,苏云卿也在努力配合。

    她后撤了。

    是的,苏云卿走了,她跑去了蒙武那里,只把燕国留给了王翦一个人。

    苏云卿的后撤对于燕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姚贾想了想又给燕国再添了一把火。

    之前被撤职的栗腹又蹦跶出来啦!

    栗腹在朝堂上就开始对燕王哭诉了,他表示之前他虽然打的不怎么好,但那不能怪他呀,都是敌人太狡猾,再说了,他对燕王一片忠心,嗯,最关键的是,他会打败仗都怪乐间和乐乘两人!

    先不管栗腹是怎么瞎扯把这口大黑锅甩给乐间和乐乘背的,反正栗腹是通过一番哭诉成功的在燕王面前洗白了自己,并且说服燕王再次把他派上战场作为主将。

    栗腹都想好了,没有秦国那个特别凶残的太后在,王翦不过就是一个年轻小将罢了,他还能怕了王翦不成?等到他击败王翦那就是立了大功,到时候之前的那些失败也就不用在意了。

    反正只要他成功了,那就是燕国的大功臣,谁还会在意之前的一点小失误?

    至于说苏云卿为什么偏偏在这种时候后撤,栗腹觉得这理由简直太简单啦,肯定是秦军的后方出问题了嘛,谁都知道秦军的后面有魏军呀,说不定就是另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将蒙武没撑住被魏军给打败了呢?

    这么一想栗腹更加有自信了,他觉得面对这种情况,先别说苏云卿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就算她能,那秦军也是损失惨重,到时候肯定得退兵,而如果他在这种时候上战场,那么不管他打的怎么样,反正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他栗腹上战场了,然后秦国就退兵了。

    不需要多说,面对这种情况谁都能脑补出来是他栗腹在危急关头拯救了差点灭亡的燕国呀!

    显然,燕王对栗腹向来是很满意的,真要说起来也就是之前栗腹丢了居庸塞让燕王比较介意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栗腹都说了这不能怪他,是乐间和乐乘在背后暗算他呀。

    燕国的内部有人勾结秦国卖国,那么栗腹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居庸塞也是守不住的呀。

    而且栗腹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一直以来燕国都想不通的一点。

    那就是秦军对燕国的熟悉,按照道理来说,之前有赵国挡在燕国前面,燕国从来没有正面和秦国打过什么大仗,秦军也是没有来过燕国的,那么为什么这次秦军会对燕国显得如此熟悉?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一直都是燕国想不通的,但现在,栗腹为这个问题找到了好解释。

    秦国确实没来过燕国更不了解燕国,但乐间乐乘对燕国很熟悉呀!肯定是他们出卖了燕国!

    燕王顿时就觉得栗腹说的非常有道理,而原本他召乐间乐乘二人回来也不过是问罪,如今却是真的动了杀心。

    任何一个国君都是无法忍受这种出卖国家给敌人的事情的,更何况燕王这绝壁是新仇旧恨一起上呀。

    于是当栗腹成功的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他面对的也确实只有王翦一个人而已。

    是的,只有王翦。

    苏云卿在这次在后撤的事情上倒是没说假话,她真的去蒙武那里了。

    不为其他,只因为苏云卿知道,魏国真正的援军要来了。

    如今的燕国正处在最为艰难的时期,虽然魏王不太愿意搭理燕国,更不想搀和燕国和秦国之间的事情,但是如果燕国能够开出足够高的价码的话,显然魏王也是很心动的。

    就比如说这次,当秦军越来越逼近燕国的都城,燕国的压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在求援的时候开出的价码也就越来越高。

    之前不过就是劝说一下,送点礼物,现在是一车一车的珍宝拉过去,顺带着还承诺送城池。

    而到了这种时候,秦国也不再努力的阻止魏国向燕国派援军了,事实上此时的秦国不仅仅希望魏国派援军,甚至希望魏国派的越多越好。

    当乐间在回到蓟城后被杀,乐乘则狼狈逃往齐国的时候,魏国终于出大招了。

    加上之前派过来的军队,近十万的魏国精锐就那么出现在苏云卿的面前。

    苏云卿深吸一口气,她知道,拼命的时候到了。

    既然已经把魏国的军队调动过来,并且让魏国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燕国这边,那么栗腹与燕国也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王翦开始全力解决栗腹。

    ……其实王翦挺想哭的,真的。

    栗腹两次上战场,苏云卿两次把他丢过去对付栗腹。

    于是王翦能做的也就是有了空闲的时间就看兵书写笔记,别问为什么,王翦怕一天不看书他的智商就得被栗腹拉低!

章节目录

[综+剑三]武安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霜色十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霜色十字并收藏[综+剑三]武安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