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这一年来发号施令的日子不是白过的,王府所有人情往来都要经由她的手,所有人都听她的调配,所有银钱都从她手中过,这种女主人的气场一旦养成,再想缩回去,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压得下的。

    江梨试着拗了几个言听计从的表情,终归觉得有哪里不太对。

    易北看了一眼自家夫人那近乎扭曲的脸,大发慈悲,开始指点演技。

    &你在封地这一年总不是白过的,如果回京之后皇后看到的还是一个和出嫁之前一模一样的姑娘,那才会真的起疑心,你要表现给皇后的并不是和之前一模一样的状态,而是你在封地时的状态,你觉得皇后应该会喜欢咱们在封地过什么样的日子?&

    江梨想了想,试探着给出回答。

    &拿着俸禄过安生日子,什么都不管?&

    易北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但皇后也会有眼线,我们在安乐郡的动静不小,即便是陈管事的那几间铺子和你的小生意娘娘不知道,但发行盐券是瞒不住的。&

    江梨继续动脑子。

    &那就是想要改变现状但始终举步维艰。&

    易北表示孺子可教。

    &我会和太子说发行盐券阻力太大,所以父皇才会另行派人过去主持此事。&

    江梨再接再厉,举一反三。

    &是否皇上应该对你很失望,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所以我们回京之后应该很是紧张,因为怕被皇上训斥或是放弃?&

    易北点点头。

    &妥了。&

    原本他不打算在这个节骨眼上撤手,而是想再等一等,等到过年回京述职时再一块儿卸任交接,但自从袁麓听完他的最终目的之后,他算是发现了。

    这货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更狠,不仅是对别人,更是对自己。

    袁麓说:

    &与其等到过年,不如现在刚有起色时便和天子奏请朝廷另派官员前来接管,一来可以撇清自己,堵了那些说殿下在其中捞了多少好处的嘴,二来最凶险的时候也是从世家手中夺权之时,各种下作手段都会在这个时候出现,京中没有自己的人铁了心为自己说话,很容易引起天子猜忌,将从前努力付诸东流,不若殿下在京中坐镇,另请天子派可靠之人收回盐权,盐权只要收归朝廷,不在殿下手中,殿下便没有任何僭越的嫌疑。&

    易北想了想,觉得袁麓说得也挺有道理的,便让他拟了封密折,连夜加急送去宫中。

    天子的批复很快,没有任何磨蹭与废话,一纸诏书以王妃还未有身孕宜回京调养身体为由,将二人召回京城,另派才刚升任侍郎没有多久的一位寒门为卤政巡查,即日赶赴安乐郡主持此事。

    易北每每想起京中那回复得无比迅速的旨意,便是一阵后怕。

    天子的反应如此之快,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天子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安乐郡盐权的动向,或是近卫军中有人时时在背着自己和京中联系,或是天子另派了人暗中监视自己,若是再晚上几个月,只怕天子就要生疑了。

    权柄诱人,但也是毒药。

    果然是最近在封地过得顺风顺水,又远离京中纷争,他都快忘了那种时时刻刻都在提着小心的日子。

    &这次带带人足够多,回去之后,京城的宅子也该好好打扫一下了。&

    这种事情,就算是易北不说,江梨也想办。

    毕竟谁都不想日日生活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早上起来她打个哈欠,晚上皇后娘娘就能得到消息。

    &我慢慢来做,不着急。&

    算算时候,也快了。

    这两年天子的身体都在走下坡路,但外人根本看不出来,太子只会比别人更加着急。

    只怕自己离京这一年,太子和皇后都已经做好了准备了。

    该怎么样才能好好和皇后进一进言呢。

    易北摸着下巴,开始考虑回京之后的打算。

    &放心吧,很快了。&

    江梨嗯了一声。

    前几世天子差不多都是同一个时间段死的,就算不是同一天,但误差也不会超过三个月,如今距离天子驾崩只有不到一年了,就和易北说的一样,的确很快了。

    但为什么易北会知道这个?

    侧头看了易北一眼,江梨发现易北早就开始神游物外,不知道在打什么坑人的主意,便把自己的小心思收了收。

    大概就是想事情的时候随口是跟自己说现在局势已经很明朗了,所以很快就会有结果了吧,果然是自己想多了。

    第139章 调养

    回京远比离京要来得顺利,虽然不至于和钦差归来一样有太子和易贤的夹道欢迎,但易北和江梨还没等回王府,就被帝后二人双双召进了宫。

    女眷归皇后,男子归天子,各自领回去,该问话的问话,该关心的关心。

    经过一路的心情调整,江梨成功的在进宫之后切换成了皇后最期望看到的表情,一边和皇后吐苦水封地的生活艰难,一大家子难得养活等等一系列掌管中馈之后的银钱用度话题,一边和皇后表达着京城有娘娘照拂简直比封地好上十倍的忠心耿耿。

    并且还把自己和谢夫人合伙开的香铺供了出去,直言不讳实在是入不敷出,她竟然下海经商,果真是给皇室丢脸等等的请罪之语。

    至于易北动盐权的主意,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钱没捞到一分回来,倒把她好不容易攒下来的银子花出大半,差点没动嫁妆。

    皇后对于江梨的上道表示很是满意。

    她在安乐郡的眼线传回来的消息也的确是江梨在和谢夫人合伙开铺子,以供王府开支,而且还经常入不敷出,王爷为了亲善的面子经常擅自增加府中官员用度,每每都让王妃感到十分为难。

    更有王爷和王妃感情不和的传言,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什么王爷一到封地就收了个男宠在府中,一月之内进王妃房里的次数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都和男宠关在书房,而王妃甚至一气之下搬离王府去佛寺旁边居住云云。

    这倒是让皇后很是为难。

    她预想到种种可能,什么纳妾胡闹之类的,唯独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庶子居然还是个断袖。

    虽然是同父兄弟,但到底也得防患于未然,果然下次还是让太子少和他来往些比较好……

    自以为想清楚前因后果的皇后,对于为何成婚一年江梨的肚子还没有动静,大概心里也有了点数。

    同房的次数屈指可数,这都能有孩子,要不然就是江梨运气实在太好,一次中招。要不然就是易北运气实在太差,不到一年就被妻子带了绿帽子。

    但这种事关夫妻房事的问题,皇后总不好满大街的嚷嚷王妃不孕是因为王爷不播种,还是意思意思的给江梨随便派了个太医每天去王府给王妃请脉,顺带调养身体。

    先前就去过王府给易北治拉肚子的林太医,就成了唯一一个对王府熟门熟路的有经验人士,被院判大人义不容辞的推了出来。

    本来么,怀孕这种事情,除开夫妻双方的原因,剩下的只能看天决定,太医哪有那么神,能够保证调养调养就一定能受孕?

    要真有这本事,还要送子娘娘庙做什么,直接把香烧来太医院不就结了。

    更何况这件事,王妃有孕了太医未必能讨到好,但若是没怀上,肯定是要挨罚,院判到底是经历过裴贵妃辉煌时候的老人,很清楚皇后绝不可能真心对待易北这个裴贵妃留下来的骨血,谁触霉头都行,只要不是他倒霉都好。

    江梨对于谁来给她请脉并没有多大意见,红着脸谢过皇后,把从封地带来的土产献上,便告辞出来,顺路弯去娴福宫中,和贤妃聊了聊,才慢慢悠悠晃出宫来。

    易北被天子留晚饭,差人回来说天晚了就宿在宫中,让江梨不用等他。

    虽然说王府里还是自己走的时候的那些人,但江梨一次性从封地带了这么一些人回来,总不能让他们白住着不干活儿,碧云轻车熟路的把所有人安顿好,按照在安乐郡的规矩把事情一一分派下去。

    虽然易北不回来,但江梨也没有多少空闲,等所有人事都分派完了,也差不多到了掌灯了。

章节目录

开着外挂来篡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滚来滚去的团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滚来滚去的团子并收藏开着外挂来篡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