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天津沦陷已有一个多月。此时的天津城,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气氛。在南市、河北等地商业极端凋零,战后之破瓦颓垣,依然存在;而至租界一带,却因战事爆发,集结了许多资产阶级,故而异常热闹。

    因为过两天便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各个租界的大街上摆满了鲜红的柿子、热烘烘的糖炒栗子和各种各样的月饼,车水马龙,人声鼎沸,大家纷纷忙着过节,丝毫没有河山变色的样子。

    与在天津的西方人不同,日本人来到天津,自得其乐,因为同是吃小米,天津的小站稻对于日本人来讲,绝对是人间美食,再加上和土豆一样价钱的天津甘栗,同样的饮食习惯使得天津简直就是日本人的天堂。

    这日,伊藤明雪与石川夕子照常来到位于山东路的“狗不理”吃早餐。

    “两位小姐!今天想吃些什么?”见到是熟客,服务生热情地打招呼。

    “老规矩吧!”

    “好咧!两笼包子、两杯豆浆!”

    很快,两份热腾腾的早餐送到了二人面前。

    “两位请慢用!”

    “等一下!”伊藤明雪将服务生叫住,“我老早就想问个问题,为什么你们的包子叫”狗不理“呢?”

    “两位小姐一定不是本地人吧?但凡本地人都知道我们名字的由来。”

    “是呀!我们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这应该不算说谎吧?

    “怪不得!我就跟您讲讲它的由来吧。清朝咸丰年间,有个年轻人名叫高贵友,乳名叫”狗子“,狗子十四岁来天津学艺,在一家包子铺做小伙计,满师后,自己便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狗子手艺好,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制作的包子色香味形都独具特色,引得十里百里的人都来吃包子,生意十分兴隆。由于来吃他包子的人越来越多,狗子忙得顾不上跟顾客说话,这样一来,吃包子的人都戏称他”狗子卖包子,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顺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经营的包子称作”狗不理包子“。”

    “哦!原来是这样!”伊藤明雪恍然大悟。

    “扑哧!”石川夕子忍不住笑出声来,“我原以为是因为狗不吃这个包子,所以叫”狗不理“呢!”

    “你白痴啊!狗都不吃的东西人会吃吗?”伊藤明雪敲了一下她的脑袋,一副受不了的样子。

    正当二人边吃边笑之际,店里来了几名伪军和两个日本兵,他们大呼小叫地要了满桌子食物,吃干抹净后,分文未付,便扬长而去。

    见此情景,伊藤明雪疑惑地问老板:“为什么你们不去要钱呢?”

    “只要他们不闹事就阿弥陀佛了,我们哪还敢要钱呀!唉!这日子真是没法过了!”老板长叹一声,脸上的愁苦令人心生怜悯。

    “前段时间,他们的香月中将不是出过一张安民告示吗?声称日军如有骚扰人民和不法之处,可由人民随时报告,以便加以惩处。”明雪记得很清楚,当时她还为此感到甚为欣慰,觉得他们终于做了一件有人情味的事。

    “呸!那种放屁文章会有什么效力?”老板显得很愤慨,脸上的肌肉似乎在抽搐,接着又无奈地说道:“其实,这条大街的商店曾关门歇业了一段时间以示抗议,但是,在”维持会“的威逼下,一个个地又含着眼泪开门复业了,全市商业凋敝,市面冷落异常,很多都是在为日军无偿服务。”

    老板的一番话,扯痛了她的敏感神经,原来一切都是在演戏。

    正在这时,街对面的肉铺来了七个日军,引起了二人的注意。但见他们购了几十斤牛肉后,亦是分文未付,便掉头而去。

    肉铺掌柜急忙追过去,恳求道:“几位太君!我们做小买卖的也不容易,您好歹也给一点钱吧!”

    一个年轻的日本兵显得很慷慨地给了二枚钢板,约合国币两分。

    掌柜又再三哀求,“您再给点吧!这也太少了,我们一家六口就靠这过日子呢!”

    年轻士兵又给了二枚钢板,掌柜苦苦哀求道:“求求你再给点吧!实在是差太多了。”

    其他士兵不耐烦了,拔出刺刀凶神恶煞地问道:“还要不?”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章节目录

残雪——伤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雪里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雪里烟并收藏残雪——伤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