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的乡试,一如既往的平静进行着,似乎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下午的当头棒喝,并没有喝出其他舞弊的学子。

    一则是因为,策论这东西,想抄也没有地方抄,只能看学子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才华了;二则是因为,昨日舞弊的三个学子,都得到了禁考三年的惩罚,一定程度上还是震慑了某些心怀不轨的学子。

    终于,在一轮红日又一次冉冉升起之后,乡试终于迎来了最后一天,考诗赋。

    无论是乡试,还是随后的府试、会试甚至是殿试,最后一关的诗赋,其实只考其中之一,或诗,或赋。

    但是出考题的时候,却出了两个,一个诗题,一个赋题,考生只需择其一而答之,如果考生答了两题的话,那么最后取名次的时候,则按照评级比较高的来作为考生成绩。

    比如考生同时答了诗赋,诗甲等、赋乙等,那么最终诗赋成绩评为甲等。

    考卷很快发了下来,当看到上面的题目时,姜尚离脸上尽是古怪之色。

    赋:《藏珠于渊赋》;诗:以今次科考为题,即兴作诗。

    如果说昨日的儒者守成论已经让姜尚离感觉足够侥幸的话,那么今日的诗赋题,更是让姜尚离有种彩票中大奖的感觉。

    为何?因为无论是昨日的策论,还是今日的赋,在前世都有人遇到,而且如姜尚离这般,是在同一场科考里面遇到策论和赋。

    那个人,叫做欧阳修。

    也许是上天的恩赐,姜尚离降临这个世界的时候,前世看过浩如烟波的诗词歌赋、文章典籍都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甚至有一些连他都记不住了,但是获得新生以来,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说实话,这一刻,姜尚离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意,一是感谢从小到大老爷子逼迫他背了不知道多少书,二是感谢上一世那个在无数人眼中坑爹无比的古文专业。

    藏珠于渊,出自《庄子》,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富贵。把获得的金子藏到山里,把获得的珍珠丢到深渊里,形容人的不近富贵。

    乡试最后一天了,姜尚离也不想再待了,于是沉思了一下,便动笔开始写了。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赋,从始至终,都有三个人在关注。

    虽然远远没有到达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地步,但是此时此刻,至少有三个人知道姜尚离,确实,姜尚离的名字,真的很好记。

    “动笔了动笔了。”自姜尚离写下自己的名字后,学正便不断的念叨着,终于,在念叨了四五次之后,姜尚离的答卷上,终于开始有字迹浮现了出来。

    “稽治古之敦化,仰圣人之作君,务藏珠而弗宝,俾在渊而可分。效乎至珍,虽希世而弗产;弃于无用,媲还浦以攸闻……”

    只看开头,宋默然和学正心中就默默赞了一下,甚至连陈忆锦不合规矩的在旁边低声诵读,都没有去管。

    “盖贱货者为贵德之义,敦本者由抑末而始。示不复用,虽至宝而奚为;舍之则藏,秘诸渊而有以。诚由窒民情者在杜其渐,防世欲者必藏其机……”

    当字迹浮现到这里时,答卷已然悄无声息的升级成了乙等答卷,不过宋默然和学正注意力却没有放在这儿,悄悄看了一眼,目光便立刻回到了试卷之上。

    “上苟贱于所好,下岂求于难得。是虽宝也,将去泰而去奢;从而屏之,使不知而不识。彼捐金者由是类矣,摘玉者可同言之。谅率归于至理,实大化于无为。致尔汉皋之滨,各全其本;虽有淮蠙之产,无得而窥。自然道著不贪,时无异物,民用遵乎至俭,地宝蕃而不屈。所以虞舜垂衣,亦由斯而弗咈。”

    最后一段话没有丝毫停滞的便写了出来,在宋默然和学正额前的虚印之中,姜尚离试卷的位置已然成了一团金色。

    国朝评卷,由天地才气裁定,甲等金色,乙等白色,丙等浅白色,丙等灰色,所以参加科考人数虽然多,但是评卷却并没有太大难度。

    而各地学正和巡视的学士负责的任务,便是核实才气评定是否有太大误差,也就是所谓的复核了,毕竟天网恢恢尚有疏漏,谁也不敢保证有没有明珠被当成灰尘弃若敝履。

    “好!当为甲!”宋默然拍桌叫道,这般文风,比起他来说,也丝毫不弱了,所以宋默然是一点也不吝啬夸奖:“此子,心中有沟壑万千。”

    学正可没有宋默然看的那么远,他的目光,落在那个金色的甲后,便再也移不开了,嘴里低声嘟囔着:“三甲……经义、策论、诗赋俱是甲,这般学子,为何之前并不知晓?……”

    若是之前知晓,学正没准就把姜尚离收为门下当学生了,那么这次三个甲等,便是他教育出来的功绩了,他的身份,便是言传身教的先生。

    但是,现在,学正的身份,只是学正,而不是姜尚离的先生,其中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尤其想到姜尚离的年龄,以后说不定就飞黄腾达了起来。

    所以学正的声音之中,充满了可惜,当然,也充满了掩饰不住的兴奋,毕竟不管怎么说,姜尚离出自稽原乡,而他是稽原乡的学正,以后姜尚离出人头地了,他这个学正不管怎样也能分得一点功劳。

    过了一会儿,估摸着姜尚离的答卷应该晾干了,学正拉了拉胡子,有些郁闷的问道:“他怎么还没来交卷?”

    难得出现姜尚离这么一个有趣的家伙,宋默然心情也比较好,难得的搭话到:“可能是在思索如何修改,不过这都是甲等评卷了,已经不用修……”

    “改”字尚未出口,宋默然突然闭嘴不说话了,两只眼睛惊诧的看着面前姜尚离的答卷。

    上面突然多出来了一个字,“诗”。

    陈忆锦和学正的眼睛也顿时集中在答卷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怪异感,赋都已经是甲等了,莫非这厮还要写诗?

    真是一个奇怪的人!

    姜尚离没有让他们等太长时间,奋笔写道:“登科。”

    诗是关于科举的,即兴作诗,可以抱怨科举内容,或者感叹光阴流逝,或者明年卷土重来,都是可以的,姜尚离写的登科,自然也是可以的。

    “昔日龌龊不足夸”一句诗写出来,三个人心中就是一跳,眼睛立马盯紧了答卷,这句诗,似乎有些不一般呢。

    “今朝放荡思无涯。”第二句一出来,和第一句配合起来,效果立马就显现出来了。

    两句朗朗上口的诗句一出来,顿时就把三个人的目光深深拉了过来,就像是美酒对酒鬼的吸引力一般,哪怕只是微微掀开盖子散露了一些味道,也会深深吸引到酒鬼肚子里的酒虫。

    简单点说,看到这两句诗,会让人对接下来的诗句保持很大的好奇感,有种一睹为快、不睹不快的感觉。

    不过让三个人无语的是,这两句话写完后,让他们等了足足快一刻钟,姜尚离的答卷上,再也没有多出来一个字。

    “一定是在构思……”学正忍不住解释道,不过话音刚落,不远处就传来了哒哒的脚步声,抬头一看,来的人却让学正有种目瞪口呆的感觉。

    不但是他,就连宋默然也愣住了。

    来者,就是姜尚离。

    简单的问候之后,姜尚离便将答卷交上,然后朝着外面走去,眼看姜尚离再有四五步便要消失在拐角,学正终于按捺不住叫道:“姜尚离!”

    论起沉得住气的功夫,学正比不上宋默然,甚至连陈忆锦也比不上。

    姜尚离驻足,然后扭过头,迟疑了一下,问道:“学正有何吩咐?”

    犹豫了一下,学正终究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问道:“你答卷上的诗是半首诗?”

    “是半首。”这点,姜尚离没必要否认。

    “那另外半首呢?可有腹稿?”学正问出了三个人都感兴趣的问题。

    姜尚离愣了一下,然后认真的说道:“已然成诗。另外半首,待我登科后,自当补足此诗。”

    “待我登科后,自当补足此诗。”这句话,说的是那么的自信,仿佛登科是手到擒来之事。

    哪怕学正三人都知道姜尚离取得三个甲等,但是这一刻,当姜尚离说出这么一句话,三个人还是不免的愣了片刻。

    “你就这么有自信?万一落榜了呢?”学正讶然问道。

    “此次,必当榜上有名。”姜尚离语气平淡,仿佛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学正,如若无事,且容我退下。”

    “嗯。”学正沉闷的应了一声,看着姜尚离渐行渐远的背影,眼中却充满了好奇,就连一直沉默不语的宋默然和陈忆锦,眼中也带着一丝探询之色。

    乡下为何会出现这般惊才艳艳的学子?为何这样的家伙之前从未有过才名?

    恐怕任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答案来。

    或许,没有那个老实巴交却对进士有着异常向往的中年汉子,或许,没有那个看重才气胜过一切、只为后辈能得到良好教育的女孩,也许乡试之中,学正他们见到的姜尚离,只是一个答题勉强到乙等的幸运学子。

    那个中年汉子,叫做姜大维;那个女孩,叫做姜月。

    他,是姜尚离的二叔;她,是姜尚离的妹妹。

    ;

章节目录

窃文才不会成圣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想享像翔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想享像翔香并收藏窃文才不会成圣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