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有一尼姑上山游春,顺手摘了几片茶叶,泡茶后奇香扑鼻,脱口而道“香得吓煞人”,由此当地人便将此茶叫“吓煞人香”。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康熙皇帝视察时,品尝了这种汤色碧绿、卷曲如螺的名茶,倍加赞赏,但觉得“吓煞人香”其名不雅,于是题名“碧螺春”。不过,这都是后话,此时这茶还是叫吓煞人香。

    徐妙云是真正拿捏住了慧昙大师的七寸,知道慧昙大师好茶,才偏偏如此说,说完朝清风院走去。

    笑话,好不容易光明正大起床,当然要出去溜达了,这清风院内有荷花一池,虽不及宫中菡萏殿,但此时正是花期,倒也是景色宜人,池边凉亭有柳树遮荫,避暑喝茶好不惬意。

    慧昙大师也不跟徐妙云客气,朝紫玉行了一礼,“那就有劳紫玉施主了。”然后跟了上去。

    走在前面的徐妙云一听,停下来,回头望着慧昙大师,“喂,你不是应该感谢我吗?”

    慧昙大师脚步不停,“施主不是报答老衲的救命之恩吗?”

    徐妙云也转回去继续走着,“我不是请你吃火锅了吗?”

    “施主方才说不好意思让我吃亏,喝完这茶,便不亏了,施主也无需自责了。”

    啥?我就假装客套你听不出来吗?好,算你厉害。

    徐妙云与慧昙大师在凉亭中坐了片刻之后,紫玉便端着一应器具来到了凉亭。

    只见紫玉打开一个紫砂茶罐,以茶匙取出茶来,茶叶条索紧结,卷曲如螺,白毫毕露,银绿隐翠,叶芽幼嫩,冲泡后茶叶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不一会儿,便清香袭人,。

    紫玉将沏好的茶先端了一杯给慧昙大师,慧昙大师也不客气,先端起茶品了起来,一口饮毕,尽是满足一色,赞叹道:“形美、色艳、香浓、味醇,不亏是吓煞人香。”

    徐妙云不会喝茶,也没那么多讲究,端起一杯来一饮而尽,看得慧昙大师只摇头,真是浪费了。

    好在徐妙云也不喜欢喝茶,一杯下肚之后,便不再喝了。

    “老和尚,这可是朱棣这个视茶如命的人,专门从皇上那讨来的。我今日拿来给你喝,是不是够意思啊?”

    慧昙大师再品一杯,“多谢施主。”

    “我跟你说,你趁朱棣没回来,赶紧多喝两杯,免得一会儿抢不到了。”

    “什么趁我没回来?”远处传来朱棣的声音。

    朱棣下朝听管家说慧昙大师拜访,王妃在清风院会客,朝服都未曾换,便直接过来了,还没走到就听徐妙云说什么趁他没来。

    徐妙云想要赏风景,面朝荷花池坐着,根本没发现朱棣来了,听见朱棣的声音时,悄声把慧昙大师骂了个遍:“你个臭和尚,我请你喝茶,朱棣来了都不提醒我。”

    “施主并未做何坏事,怕什么?”

    徐妙云瞪了一眼慧昙大师,便笑嘻嘻地转过身站了起来,“嗨,下朝了啊?”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了徐妙云一眼,走到慧昙大师对面坐着,“大师好。”

    “老衲见过王爷,多谢王爷的茶。”

    “慧昙大师客气了,今日有劳大师亲自跑一趟,实在过意不去。”

    还真的和朱棣约好了七日之期啊?

    “朱棣,慧昙大师已经给我诊过脉了,我体内余毒已清,没有大碍了。”

    朱棣见徐妙云这样子,就知道她在打什么主意了,看了看慧昙大师,见他微微点头,这才笑了笑,有心逗逗徐妙云,不接她的话,“嗯,可以换新的药方了。”

    “不是。我是说,我毒已经清了,伤口也好很多了,可以下地走路,出门赏景了。”说着,还站起身转了一圈,“你看,我这不是好多了嘛?”

    朱棣知道徐妙云这几天真的是闷坏了,难得她每天窝在床上安安分分地养伤,笑了笑,“只需少待片刻,记得让她们跟在身边。”

    朱棣要是知道徐妙云每天趁他不在的时候,变着花样想办法下床,不知道还会不会那么想了。

    总归徐妙云目的达成,开心的不得了,“朱棣,晚膳我与慧昙大师一起吃火锅,怎么样,你要不要一起啊?还是让膳房给你另外做啊?”

    “火锅?”

    朱棣出征归来后,朱椿和朱柏也没再来过燕王府,徐妙云也没再煮过,朱棣还是第一次听说火锅一词。

    “就是用火一边煮着熬有浓汤的锅底,一边放进去菜,煮熟了捞出来再吃。”

    “可是炉置炭火,使锅汤常沸以熟菜肴,随煮随吃之法?”

    徐妙云见朱棣的解释比自己还要专业,忍不住问道:“你吃过啊?”

    “乡村民间见过,古书亦有记载。不过,因投料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古董羹,想来还是你这火锅之名好听。”

    古董羹?也不知是哪个老古董起的名字。

    “那你要一起吃吗?”

    “自然。”

    微风拂面,花香四溢,清风院里一对璧人在庭中赏荷、品茶、闲聊,好一副神仙眷侣图,如果忽略旁边的老和尚的话。

    晚膳时分,红玉准备好火锅一应材料,慧昙大师与徐妙云虽是莫逆之交,到底不宜在女子闺房吃食,于是朱棣便让红玉摆到了清风院。就着清风 、就着荷花、就着午后的夕阳,三人在院中涮起了火锅。

    “对了,最近一直没怎么看到朱椿和朱柏这两个狗皮膏药了,好像过年之后便一直没怎么见着了。”徐妙云吃着吃着火锅,才后知后觉地想到,这两个之前天天跑来蹭吃蹭喝的人竟好久未见了。

    “他二人年岁不小了,太傅课业不比以往,自是没空出宫。云儿为何突然会想到他俩?”

    朱棣烫了一片白菜,蘸了蘸徐妙云亲自为他调的料,一口吃了进去。

    “主要是你出征的那些日子里,他俩整日到我这来蹭吃蹭喝,天天嚷嚷着要吃火锅,朱椿那小子,还让红玉教他煮火锅,也不知学得如何了?”

    想到这里,徐妙云忍不住笑了笑,朱椿怕是根本没机会学煮火锅吧。

    “这火锅虽然鲜美,可要天天吃,你们不会腻吗?”

    一个浓汤煮菜,你们三人能吃一个冬天?

    “王爷有所不知,火锅的美妙远不止如此。这锅底百般变化,千重口味,荤素搭配,冬季取暖,夏季排汗,简直是人间美味。改天没有老和尚了,我们去吃肉的去,这全是素菜确实没什么滋味。”说完,徐妙云还瞪了眼慧昙大师。

    “阿弥陀佛。”慧昙大师才不管徐妙云说啥呢,好不容易下一趟山,不吃个够怎么行?

    晚膳过后,朱棣让紫玉扶徐妙云进屋,自己去送慧昙大师。

    徐妙云今日在外待了一天,确实也很疲累,便辞别慧昙大师回了倾华殿。

    朱棣一路将慧昙大师送到王府门口,顺便打探了徐妙云的病情,顺便提了提新药方的事。

    “大师,不知内子是否从明日起便可换治疗外伤的药方了?”

    “今晚喝完最后一剂汤药,便可换药方了。至于这新药方嘛,王爷且问问王妃吧。”

    慧昙大师留下一句话,笑的意味深长,便转身走了。

    朱棣回屋后,便直接询问了徐妙云。

    此事徐妙云倒是没隐瞒,直接告诉朱棣自己会医,且医术不弱,并且说了自己与慧昙大师初相识的事。

    朱棣恍然大悟,徐妙云这一番胡作非为竟阴差阳错与慧昙大师成了忘年之交,当真是有福之人。

    朱棣不放心,当晚让徐妙云写了方子,然后将徐妙云开的方子拿给张太医鉴别,得到了张太医一句,“老臣惭愧,写方之人,岐黄之术只怕在老臣之上。”

    朱棣拿着方子回到倾华殿时,徐妙云已经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了,听见朱棣回来的声音,眼睛都懒得睁开,直接问道:“怎么样?肯定没错吧?”

    朱棣见徐妙云像一只小猫一样留着一只脑袋,忍不住伸手摸了摸,“确实,我的云儿真厉害,竟有如此高明的医术,以后我可就靠你了。”

    “放心吧,以后你的伤我包了。”徐妙云嘟囔了一句,声音越来越小,朱棣准备起身沐浴时,又听到徐妙云说了句,“不,以后你不许受伤。”

    朱棣忍不住勾起了嘴角,温柔地望着徐妙云,自言自语地说道:“你究竟还有多少我不知道的东西?犹如一个永远挖不完的宝藏般,永远能令人惊奇,给人惊喜。”

    不过,徐妙云已经睡着了,朱棣的问题还得他自己慢慢解答……

    第二日,徐妙云就换了新药,开始了新一轮的养伤之旅。

    余毒已清,朱棣便放心许多,每日只要徐妙云不大幅度动作,不影响伤口恢复,便让她在府内到处溜达,于是徐妙云又开起了养尊处优的做吃等死模式,早晨喂喂鱼,午后睡睡觉,晚上吃吃点心,数数星星。

    哦,对了,还多了一件事,那便是每天撩撩汉子。

    徐妙云每日算好朱棣回府的时间,明知朱棣会去倾华殿看望她,还制造各种偶遇。

    有时出现在途径倾华殿的池塘边,拽着朱棣的袖子,“王爷,您看,您一回来,这鱼都沉到水底去了呢。”

    有时突然从假山里面蹿出来,倒在朱棣怀里,故作娇弱,“王爷,您比这天上的太阳还耀眼,还光芒万丈,臣妾都被您的光芒晃昏了头。”

    有时蹲在路口,等着朱棣询问一句怎么了,便一副可怜兮兮地说道,“王爷,臣妾腿软了,需要你爱的拥抱,才有力气。”

    有时装作没看见朱棣,插肩而过之时,回头喊道:“这位帅哥,你似乎拿了我的东西?”“何物?”“我的心。”

    有时趁朱棣进倾华殿时,一个偷袭,右手抵墙,将朱棣壁咚在怀,左手挑起的下巴,“美人儿,给爷笑一个。”

    ~~~~~我是分割线~~~~~

    【实在不会写甜文,一到甜文就卡文,不知所云何物,推动情节需要,亲们且忍耐一二,马上就有新的事情了。】

章节目录

君临天下:王妃要出征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素衣玉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素衣玉酒并收藏君临天下:王妃要出征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