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得少帝好言宽慰。然袁隗之兄,司徒袁逢,惊怖交加,竟一病不起。
二袁若先后辞世,此仇不共戴天也。少帝不敢怠慢。遂命前太医令张奉,官复原职。亲往司徒府中诊治。
张奉回宫进言:恐时日无多。
少帝唏嘘之下,亦生悔意。只可惜“开弓无有回头箭”。南阳二袁之心,可想而知。
袁隗满门五十余口,血气未消。董卓大难不死,志得意满,竟遣人四处贿赂游说,欲补袁逢身后之缺。尤其攻破关东豪强坞堡,得钱粮无数。重利之下,必有人进其谗言。
首当其冲。便是少帝养母史夫人。史夫人乃出史道人同门。故称之。如先帝食母程夫人,深得少帝信赖。
往常,少帝言听计从。然今日替董卓进言,少帝却默不作声。只说司徒尚在,于礼不合。稍后再议。
待史夫人避入后殿。前殿之中,忽听少帝一声轻笑:“好一个,身后之缺!”
西郭显阳苑,后将军大营。
董卓浑身包扎,高卧静养。
得洛阳密报,牛辅遂入帐相见:“禀将军,史夫人来函。”
“且说来。”董卓大腹便便,坐卧本就不易。今身披箭疮,恐至崩裂,如何敢轻举妄动。
细看之后,牛辅言道:“书录二事。其一,求三公位,陛下未置可否。其二,飞虻箭乃出北军五校。”
“北军五校。”董卓满脸戾气:“我与北军,并无仇怨。何故置我于死地。”
类飞虻箭,此等利器,多为军用。一般刺客,皆不常用。“其(镞)三镰(棱),(通)长尺六者,谓之飞虻”。又曰:“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此弩箭,箭头呈三棱形,长一尺六。劲弩激发,穿胸洞背。三棱箭镞,锐利无比。破体后,伤口外翻,血流不止。若不及时包扎,断难愈合。不等箭疮复发,已血尽而亡。
董卓自以为,吉人天相,侥幸活命。实则乃何苗死士,故意射偏。
“北军五校,今由五官中郎将张绣统领。大将军攻打二宫,时张绣一战成名。救下董太皇。战后因功得封。其叔父张济,乃当朝卫将军。统帅南军虎贲,羽林……”
“朝中人事,我岂不知。”董卓懒听废话:“我与张济,各自相安。无冤无仇,何故行刺。”
“传闻……”牛辅欲言又止。
“如实说来。”董卓喝道。
“喏。”牛辅这便将道听途说,娓娓道来:“闻卫将军张济,素与右中郎将周慎,左中郎将吕布,武猛校尉丁原等,私交甚佳。周慎、吕布、丁原、王越等,皆非我西州武人。见我等势大,心生忌惮,故相互结党,欲同力相抗。年前,卫将军表丁原为执金吾。陛下颇为意动。虽未及下诏,料想此高位,必为丁原所得。”
“欲位九卿,先为金吾。”董卓一声冷笑:“卫将军何其急也。”
“卑下,窃以为。若将军遇刺身亡。代将军光禄勋之九卿位者,必是丁原。”牛辅口出谗言。
“哦?”无凭无据,奈何董卓却已生疑:“莫非行刺之人,当真是卫将军。”
“不然,因何是北军用箭。”牛辅表情已说明一切。
“丁原此人如何?”董卓多此一问。
“乃泰山人氏,出身寒门。粗通谋略,善骑射,有勇力。后为南城县吏,常攻泰山贼。不避锋矢,身先士卒。后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武猛都尉。”牛辅亦只知大概。
“寒门出身,觊觎高位。”董卓言道:“若施以金玉,可为我所用乎。”
“恐非易事。”牛辅以己度人:“非我西州武人,必有二心。”
董卓龇牙慨叹。身边苦无出谋划策之人。不能解我心忧。
“报——”便在此时,忽闻兵士帐前来报:“前大将军府长史许攸,投帖谒见。”
“许子远?”董卓喃喃自语:“他来作甚。”
“此人乃出何苗府,将军不见便是。”牛辅错会其意。
“许子远,谋士也。”急需人才,董卓焉能错过:“速请来一见。”
“喏。”牛辅虽不情愿,却也不敢多言。
少顷,许攸儒服高冠,翩然入内:“许攸,拜见后将军。”
“你我乃是旧识。子远不必多礼。”董卓仰卧榻上,亦无从回礼。
待其落座,董卓遂问道:“子远所为何来?”
“乃为将军消灾除祸也。”许攸口出惊人之语。
“祸从何来。”董卓佯装不知。
“将军春社遇刺,殃及百姓惨死。故杀七国计使灭口,嫁祸南阳脱罪。奈何,千虑一失。”许攸风轻云淡。
然榻上董卓,却已冷汗淋漓,如坠冰窟:“何处有失。”
“将军车驾,遭劲弩四面射击,多有破损。奈何七国车驾,却皆完好无缺。”许攸言道:“七国计使端坐车中,门窗完好,如何被人近身袭杀。”
“这……”时董卓身中数箭,动弹不得。故命麾下,草草结果了事。其中细节,皆未能虑及。
“在下既已窥破。满朝文武,焉能不知?”许攸句句惊心。
“请子远,试言之。”董卓稍稍按下杀心。
“只因南阳一战,胜负未分。陛下焉能自断一臂。”许攸偷看董卓表情,又言道:“然‘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待事后,将军能逃一死乎?”
“唉……”董卓一声长叹,竟挣扎起身,不顾箭疮崩裂,肃容下拜:“如何行事,可勉一死。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许攸作势搀扶,口出诛心之言:“陛下枉杀袁隗满门家小,只为将军脱罪。若非迫不得已,岂会轻杀左膀右臂。将军与南阳,已成不死不休之局,此生断难消除。若出八关,必遭关东群雄,联军来攻。宜当蛰伏京师,谋夺天下权柄。”
此言,正中下怀。
董卓附耳言道:“若夺天下权柄,又当如何行事。”
“先统西州之兵。”许攸一语道破:“再掌洛阳八关。如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成矣。那时,便是蓟王,亦不敢妄动。”
“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题外话------
感谢第153位舵主:『书友20180806062816632』。
二袁若先后辞世,此仇不共戴天也。少帝不敢怠慢。遂命前太医令张奉,官复原职。亲往司徒府中诊治。
张奉回宫进言:恐时日无多。
少帝唏嘘之下,亦生悔意。只可惜“开弓无有回头箭”。南阳二袁之心,可想而知。
袁隗满门五十余口,血气未消。董卓大难不死,志得意满,竟遣人四处贿赂游说,欲补袁逢身后之缺。尤其攻破关东豪强坞堡,得钱粮无数。重利之下,必有人进其谗言。
首当其冲。便是少帝养母史夫人。史夫人乃出史道人同门。故称之。如先帝食母程夫人,深得少帝信赖。
往常,少帝言听计从。然今日替董卓进言,少帝却默不作声。只说司徒尚在,于礼不合。稍后再议。
待史夫人避入后殿。前殿之中,忽听少帝一声轻笑:“好一个,身后之缺!”
西郭显阳苑,后将军大营。
董卓浑身包扎,高卧静养。
得洛阳密报,牛辅遂入帐相见:“禀将军,史夫人来函。”
“且说来。”董卓大腹便便,坐卧本就不易。今身披箭疮,恐至崩裂,如何敢轻举妄动。
细看之后,牛辅言道:“书录二事。其一,求三公位,陛下未置可否。其二,飞虻箭乃出北军五校。”
“北军五校。”董卓满脸戾气:“我与北军,并无仇怨。何故置我于死地。”
类飞虻箭,此等利器,多为军用。一般刺客,皆不常用。“其(镞)三镰(棱),(通)长尺六者,谓之飞虻”。又曰:“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此弩箭,箭头呈三棱形,长一尺六。劲弩激发,穿胸洞背。三棱箭镞,锐利无比。破体后,伤口外翻,血流不止。若不及时包扎,断难愈合。不等箭疮复发,已血尽而亡。
董卓自以为,吉人天相,侥幸活命。实则乃何苗死士,故意射偏。
“北军五校,今由五官中郎将张绣统领。大将军攻打二宫,时张绣一战成名。救下董太皇。战后因功得封。其叔父张济,乃当朝卫将军。统帅南军虎贲,羽林……”
“朝中人事,我岂不知。”董卓懒听废话:“我与张济,各自相安。无冤无仇,何故行刺。”
“传闻……”牛辅欲言又止。
“如实说来。”董卓喝道。
“喏。”牛辅这便将道听途说,娓娓道来:“闻卫将军张济,素与右中郎将周慎,左中郎将吕布,武猛校尉丁原等,私交甚佳。周慎、吕布、丁原、王越等,皆非我西州武人。见我等势大,心生忌惮,故相互结党,欲同力相抗。年前,卫将军表丁原为执金吾。陛下颇为意动。虽未及下诏,料想此高位,必为丁原所得。”
“欲位九卿,先为金吾。”董卓一声冷笑:“卫将军何其急也。”
“卑下,窃以为。若将军遇刺身亡。代将军光禄勋之九卿位者,必是丁原。”牛辅口出谗言。
“哦?”无凭无据,奈何董卓却已生疑:“莫非行刺之人,当真是卫将军。”
“不然,因何是北军用箭。”牛辅表情已说明一切。
“丁原此人如何?”董卓多此一问。
“乃泰山人氏,出身寒门。粗通谋略,善骑射,有勇力。后为南城县吏,常攻泰山贼。不避锋矢,身先士卒。后被大将军何进,辟为武猛都尉。”牛辅亦只知大概。
“寒门出身,觊觎高位。”董卓言道:“若施以金玉,可为我所用乎。”
“恐非易事。”牛辅以己度人:“非我西州武人,必有二心。”
董卓龇牙慨叹。身边苦无出谋划策之人。不能解我心忧。
“报——”便在此时,忽闻兵士帐前来报:“前大将军府长史许攸,投帖谒见。”
“许子远?”董卓喃喃自语:“他来作甚。”
“此人乃出何苗府,将军不见便是。”牛辅错会其意。
“许子远,谋士也。”急需人才,董卓焉能错过:“速请来一见。”
“喏。”牛辅虽不情愿,却也不敢多言。
少顷,许攸儒服高冠,翩然入内:“许攸,拜见后将军。”
“你我乃是旧识。子远不必多礼。”董卓仰卧榻上,亦无从回礼。
待其落座,董卓遂问道:“子远所为何来?”
“乃为将军消灾除祸也。”许攸口出惊人之语。
“祸从何来。”董卓佯装不知。
“将军春社遇刺,殃及百姓惨死。故杀七国计使灭口,嫁祸南阳脱罪。奈何,千虑一失。”许攸风轻云淡。
然榻上董卓,却已冷汗淋漓,如坠冰窟:“何处有失。”
“将军车驾,遭劲弩四面射击,多有破损。奈何七国车驾,却皆完好无缺。”许攸言道:“七国计使端坐车中,门窗完好,如何被人近身袭杀。”
“这……”时董卓身中数箭,动弹不得。故命麾下,草草结果了事。其中细节,皆未能虑及。
“在下既已窥破。满朝文武,焉能不知?”许攸句句惊心。
“请子远,试言之。”董卓稍稍按下杀心。
“只因南阳一战,胜负未分。陛下焉能自断一臂。”许攸偷看董卓表情,又言道:“然‘蝮蛇螫手,壮士解腕’。待事后,将军能逃一死乎?”
“唉……”董卓一声长叹,竟挣扎起身,不顾箭疮崩裂,肃容下拜:“如何行事,可勉一死。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许攸作势搀扶,口出诛心之言:“陛下枉杀袁隗满门家小,只为将军脱罪。若非迫不得已,岂会轻杀左膀右臂。将军与南阳,已成不死不休之局,此生断难消除。若出八关,必遭关东群雄,联军来攻。宜当蛰伏京师,谋夺天下权柄。”
此言,正中下怀。
董卓附耳言道:“若夺天下权柄,又当如何行事。”
“先统西州之兵。”许攸一语道破:“再掌洛阳八关。如此,‘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成矣。那时,便是蓟王,亦不敢妄动。”
“挟天子以令诸侯!”董卓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
------题外话------
感谢第153位舵主:『书友20180806062816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