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门令左丰答道:“京兆尹杨彪,将赴京出任侍中。京兆尹一职陛下有意让刘御史继任。却还另有一条件。”
“可是为修宫钱。”贾诩这便醒悟。
“正是如此。”黄门令笑道:“京兆尹是秩二千石的高官,即便名士折半,那也是一千万钱的巨款。刘御史素来清白,别无余财。想必这笔巨款,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的。”
主簿贾诩却想得更多:“御史乃是纯臣,必不屑于花钱买官。而京兆尹……”
心念至此,贾诩这便致谢:“多谢少令告知,待诩禀过主公再做定夺。”
乃因刘备平时与刘御史等人交厚。黄门令左丰也是随口一说。
他却不知道,在刘备的天下棋局中,长安是何等的重要。既然陛下有意让刘御史出任京兆尹。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定要好好把握。
一旦长安在手,三辅西凉便尽在掌握。
刘御史那里,还需卢尚书好好劝谏一番。而那一千万钱的修宫钱,自也是免不了的。
送走黄门令左丰,贾诩这便赶往恩师府中,登门拜见。
恰逢正腊,百官罢朝,具贺岁。恩师也赋闲在家。
听完贾诩所说,恩师这便言道:“子奇兄嗜酒,号酒雄。听闻西域有美酒,何不让玄德送来几瓮。”
“西域美酒……”贾诩这便醒悟:“谢尚书赐教。”
前有孟陀,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
后世亦有“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之说。
既然刘御史好酒,那便投其所好。以菖蒲酒赠之,必不会拒绝。再以菖蒲酒充抵修宫钱,则事成矣。
思路都通,具体该如何施为,却要好生计较。今年临乡上计朝会乃由贾诩替刘备参加,陛下虽未亲自受计,却已数次询问“临乡侯何时得归。”
朝会时,疏勒篡位王和得,一家老小被押解上殿,伏地认罪,乞求活命的场景。自能震慑百蛮。陛下志得意满,口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满朝文武三呼万岁,皆与有荣焉。
话说。前汉时大将李广利,初征大宛。满朝文武皆反对。武帝一意孤行,乃至大败而归。二伐大宛,满朝文武却皆赞同。于是举全国之力,一战而胜。
为何?要么不战,若战必胜。如此才能以儆效尤,震慑宵小。
简而言之一句话。要么不搞,要搞就一次到位。
我大汉君臣,自有一股痞气。
鲜卑覆灭,西域复通,大汉三兴在望。
虽在假期,可朝堂内外早已暗流涌动。陛下欲效前朝,重开西域都护的传闻,甚嚣尘上。
首任都护,很可能便是率三百余众,灭秃发、乞伏二部鲜卑,平龟兹内乱,还疏勒正朔,复通西域的临乡侯刘备。
临乡侯大名,天下皆知。却不知与陛下的一亿对赌,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事实上,西域的重要性,今汉要远弱于前汉。不然也不会有三通三绝,降都护为长史。原因不复杂。从今汉定都洛阳始。便将关东大地视为心腹。以西凉三辅为后背。再加百年羌乱,三辅大地饱受摧残。内迁羌人又时常复反。战事无休,天灾不断。早已不复昔日繁华胜景。
在朝廷眼中,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说。河西四郡在手,匈奴远遁,边疆无战事。于是西域诸国,远不如前汉时重要。
毕竟,前汉时要联合西域诸国,合力对抗匈奴。
换句话说,今汉在西域的利益,少之又少,甚至可有可无。
想想便知,如今还有谁愿远涉五千余里,去屯守一处鸡肋之地。
连肩水金关都交由居延小月氏胡,守备了啊。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今汉再无雄主。只有守成之君。失去了开疆辟土的雄心。心想。反正家大业大,只需守住这份家业,便可吃穿不愁。享尽一世荣华。从光武帝定都洛阳始,帝国便频频东顾,不再西望。
正如贾诩所说,长安才是帝国之中。
先有西域五十国使团,联名上疏,求开西域都护。后有长史刘备万里进表,愿为陛下守卫疆土。
加之源源不断运来的西域名产,不仅让陛下欢喜无限。便是洛阳城中,亦日渐风靡。
欣喜之余,陛下又问,临乡今季献费几何?
黄门令这便答道,已过千万。
陛下欣然点头,可也。
在商言商。西域都护乃二千石高官。名士、宗亲皆打折一半,已是极限。断不能再少了。
所谓家国天下。陛下曾以家事论国事,增封刘备为县侯。如今再立新功。于公于私,国事家事,皆要重赏。
陛下已颁下口谕。命尚书台拟定封赏。
世人皆拭目以待。料想,封国在即。
然而家国天下。陛下不仅是一家之主,亦是一国之君。愿不愿意给,是其一;给多少,是其二。
刘备已发来手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可居功自傲,功亏一篑。
主簿贾诩这便心领神会。暗中操办不提。
今日难得阳光明媚。便在黄门令左丰的引荐下。前往洛阳西郭,拜见尚书令,兼大长秋曹节。
时下,若想慕名拜访某人。何人引荐十分重要。荐书等同于保函。引荐之人若能亲来,自然是最大的担保。
大宦官曹节,破例亲见。
宾主落座。贾诩这便呈上礼单。曹节亲手接过,抬眼一扫,喜上眉梢。
要说不愧是天家麒麟。出手着实阔绰。
语出颇为动情:“君侯在万里之遥,还能想到老奴。老奴感激涕零。老奴不过垂垂将死之人,若非君侯良药续命,恐早已不在人世。既受君侯大恩,自当拼死相报。主簿且自去,定让君侯如愿。”
“诩替主公谢老大人!”贾诩肃容起身,伏地行大礼。
大宦官曹节,坦然受之。
出曹节府。左丰又言道:“主簿,十常侍亦需打点一二。”
“主公有言在先,一切皆听少令安排。”贾诩急忙表态。
左丰欣然点头:“曹大人掌管尚书台,拟定封赏,必出他手。自是首当其冲的重要。然此事能成,十常侍亦是关键。”
见四处无人,左丰低声言道:“俗话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些人虽不能成事,却可坏事。十常侍常伴陛下身边。陛下但有所问,十常侍必有所答。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落井下石,皆在一念之间。不可不防。”
“少令言之有理,诩受教了。”
要说这揣度人心,宫内的宦官们当仁不让。天下无出其右啊。
“可是为修宫钱。”贾诩这便醒悟。
“正是如此。”黄门令笑道:“京兆尹是秩二千石的高官,即便名士折半,那也是一千万钱的巨款。刘御史素来清白,别无余财。想必这笔巨款,是无论如何也拿不出的。”
主簿贾诩却想得更多:“御史乃是纯臣,必不屑于花钱买官。而京兆尹……”
心念至此,贾诩这便致谢:“多谢少令告知,待诩禀过主公再做定夺。”
乃因刘备平时与刘御史等人交厚。黄门令左丰也是随口一说。
他却不知道,在刘备的天下棋局中,长安是何等的重要。既然陛下有意让刘御史出任京兆尹。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定要好好把握。
一旦长安在手,三辅西凉便尽在掌握。
刘御史那里,还需卢尚书好好劝谏一番。而那一千万钱的修宫钱,自也是免不了的。
送走黄门令左丰,贾诩这便赶往恩师府中,登门拜见。
恰逢正腊,百官罢朝,具贺岁。恩师也赋闲在家。
听完贾诩所说,恩师这便言道:“子奇兄嗜酒,号酒雄。听闻西域有美酒,何不让玄德送来几瓮。”
“西域美酒……”贾诩这便醒悟:“谢尚书赐教。”
前有孟陀,以菖蒲酒一斛遗张让,即拜凉州刺史。
后世亦有“美酒菖蒲香两汉,一斛价抵五品官”之说。
既然刘御史好酒,那便投其所好。以菖蒲酒赠之,必不会拒绝。再以菖蒲酒充抵修宫钱,则事成矣。
思路都通,具体该如何施为,却要好生计较。今年临乡上计朝会乃由贾诩替刘备参加,陛下虽未亲自受计,却已数次询问“临乡侯何时得归。”
朝会时,疏勒篡位王和得,一家老小被押解上殿,伏地认罪,乞求活命的场景。自能震慑百蛮。陛下志得意满,口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满朝文武三呼万岁,皆与有荣焉。
话说。前汉时大将李广利,初征大宛。满朝文武皆反对。武帝一意孤行,乃至大败而归。二伐大宛,满朝文武却皆赞同。于是举全国之力,一战而胜。
为何?要么不战,若战必胜。如此才能以儆效尤,震慑宵小。
简而言之一句话。要么不搞,要搞就一次到位。
我大汉君臣,自有一股痞气。
鲜卑覆灭,西域复通,大汉三兴在望。
虽在假期,可朝堂内外早已暗流涌动。陛下欲效前朝,重开西域都护的传闻,甚嚣尘上。
首任都护,很可能便是率三百余众,灭秃发、乞伏二部鲜卑,平龟兹内乱,还疏勒正朔,复通西域的临乡侯刘备。
临乡侯大名,天下皆知。却不知与陛下的一亿对赌,究竟是赢了还是输了。
事实上,西域的重要性,今汉要远弱于前汉。不然也不会有三通三绝,降都护为长史。原因不复杂。从今汉定都洛阳始。便将关东大地视为心腹。以西凉三辅为后背。再加百年羌乱,三辅大地饱受摧残。内迁羌人又时常复反。战事无休,天灾不断。早已不复昔日繁华胜景。
在朝廷眼中,犹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说。河西四郡在手,匈奴远遁,边疆无战事。于是西域诸国,远不如前汉时重要。
毕竟,前汉时要联合西域诸国,合力对抗匈奴。
换句话说,今汉在西域的利益,少之又少,甚至可有可无。
想想便知,如今还有谁愿远涉五千余里,去屯守一处鸡肋之地。
连肩水金关都交由居延小月氏胡,守备了啊。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乃是今汉再无雄主。只有守成之君。失去了开疆辟土的雄心。心想。反正家大业大,只需守住这份家业,便可吃穿不愁。享尽一世荣华。从光武帝定都洛阳始,帝国便频频东顾,不再西望。
正如贾诩所说,长安才是帝国之中。
先有西域五十国使团,联名上疏,求开西域都护。后有长史刘备万里进表,愿为陛下守卫疆土。
加之源源不断运来的西域名产,不仅让陛下欢喜无限。便是洛阳城中,亦日渐风靡。
欣喜之余,陛下又问,临乡今季献费几何?
黄门令这便答道,已过千万。
陛下欣然点头,可也。
在商言商。西域都护乃二千石高官。名士、宗亲皆打折一半,已是极限。断不能再少了。
所谓家国天下。陛下曾以家事论国事,增封刘备为县侯。如今再立新功。于公于私,国事家事,皆要重赏。
陛下已颁下口谕。命尚书台拟定封赏。
世人皆拭目以待。料想,封国在即。
然而家国天下。陛下不仅是一家之主,亦是一国之君。愿不愿意给,是其一;给多少,是其二。
刘备已发来手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可居功自傲,功亏一篑。
主簿贾诩这便心领神会。暗中操办不提。
今日难得阳光明媚。便在黄门令左丰的引荐下。前往洛阳西郭,拜见尚书令,兼大长秋曹节。
时下,若想慕名拜访某人。何人引荐十分重要。荐书等同于保函。引荐之人若能亲来,自然是最大的担保。
大宦官曹节,破例亲见。
宾主落座。贾诩这便呈上礼单。曹节亲手接过,抬眼一扫,喜上眉梢。
要说不愧是天家麒麟。出手着实阔绰。
语出颇为动情:“君侯在万里之遥,还能想到老奴。老奴感激涕零。老奴不过垂垂将死之人,若非君侯良药续命,恐早已不在人世。既受君侯大恩,自当拼死相报。主簿且自去,定让君侯如愿。”
“诩替主公谢老大人!”贾诩肃容起身,伏地行大礼。
大宦官曹节,坦然受之。
出曹节府。左丰又言道:“主簿,十常侍亦需打点一二。”
“主公有言在先,一切皆听少令安排。”贾诩急忙表态。
左丰欣然点头:“曹大人掌管尚书台,拟定封赏,必出他手。自是首当其冲的重要。然此事能成,十常侍亦是关键。”
见四处无人,左丰低声言道:“俗话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些人虽不能成事,却可坏事。十常侍常伴陛下身边。陛下但有所问,十常侍必有所答。究竟是锦上添花,还是落井下石,皆在一念之间。不可不防。”
“少令言之有理,诩受教了。”
要说这揣度人心,宫内的宦官们当仁不让。天下无出其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