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僚落座之后,曹铄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了一圈,向众人问道:“有没有事情启奏?”
    “陛下!”有一人站了起来,躬身向曹铄行了一礼说道:“臣有事启奏。”
    站起来的,正是大魏朝的大司马司马懿。
    大魏朝才成立的时候,曹铄用他还不是太能放得开手脚。
    毕竟司马懿在原有的历史上,是夺取了曹家庙堂的人。
    即便他没有夺取,他的两个儿子也向曹家后人下了手。
    随着大魏日渐兴盛,曹铄反倒对他越来越放心,而且他前不久下达了一道诏书,所有官员在职不过五年。
    五年之后,将会卸任调往其他官府任职。
    每次调任,都会有些官员提拔,也有一些官员降职,当然,其中多半则是平调。
    提拔起来的,不用说也知道,是那些政绩斐然为大魏立下功勋的官员。
    降职或者免职的,都是那些好大喜功,一件事没做好,为了政绩又去抓另一件事,甚至还有恶劣到造成不良影响的。
    曹铄的这套任免体系宣布之后,所有大魏官员都不敢有半点懈怠,更避免了有些人利用在职务上的便利壮大自身实力,招揽羽翼在大魏朝堂上结党。
    太子可以结党,那是曹铄允许的,而且太子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都会时常提点曹恒。
    其他人想要结党,当然是死罪一条!
    司马懿被认命为大司马,也不过两三年的事。
    掌管天下兵马,可调拨兵马的虎符却在曹铄手中,而且用不了两年,他又会被调到别的官府。
    做了一整套的防范,曹铄当然对一些想起来都可能威胁到大魏朝堂的人放心任用。
    司马懿站起来说他有事启奏,曹铄示意:“大司马请说。”
    “臣受陛下皇恩,忝为大魏朝大司马,掌管天下兵事,自认但凡有功之士,臣有恳请陛下封赏的职责。”司马懿说道:“太子与马孟起将军各自引领一支人马平定异族,太子战绩斐然,马将军也一举定下西凉稳住局面。臣恳请陛下封赏太子与马将军,以及麾下将士。”
    “大司马说的,正是我今天朝议上最先要说的事。”曹铄点了点头,对臣僚们说道:“太子已经地位尊崇,官是没办法封了,给他一些赏赐也就是了。除此之外,从今天起,但凡太子在朝堂上,由他上朝听政。”
    太子监国,是发现朝堂之上有什么没做到位的地方,有向皇帝提出的义务。
    曹铄令太子听政,也就是明确的告诉大臣们,从今天起,太子将成为大魏朝的二号人物,但凡他的决定,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废止。
    众大臣纷纷山呼万岁,随后又向曹恒恭贺。
    “马将军听封。”看向马超,曹铄说了一句。
    马超站起来走到大殿正中,躬身面向曹铄。
    曹铄说道:“马超领军讨伐西凉,击破彻里吉,平定西凉乱事,为大魏稳固西方边界,劳苦功高。钦封你为一等奋勇公,食邑五百户,受前将军印!”
    原本马超在大魏只是杂号将军,地位虽然不低,大魏朝却有不少。
    前后将军则是凌驾于杂号将军之上,已经进入大魏军政核心的人物。
    曹铄封他为前将军,而且还赐爵奋勇公,对他已经是格外恩赏。
    马超赶忙拜谢受封。
    “除二皇子外,其他追随太子和马将军讨伐异族的将军,上前听封。”马超退下,曹铄的目光又在臣僚们脸上扫了一圈。
    众人纷纷起身,在朝堂之上排成两列。
    赵云、关羽和张飞站在第一排。
    姜维、陆逊等数人站在第二排。
    关羽、阿张,虽然替大魏出征比较晚,俩人却是带着杂号将军的官阶出征。
    至于赵云,由于跟随曹铄的日子久了,他早就身居大魏朝杂号将军之首。
    “赵云,关羽、张飞三位将军,随同马超征讨西凉有功,赵云擢升为右将军,关羽为镇南将军,张飞为镇北将军。”曹铄一口气给仨人都封了官,而且和马超一样,毫不吝惜的赐予仨人一等公的爵位。
    赵云得到这些,早就在众人意料之内。
    关羽和张飞,直接从杂号将军被提拔到镇南和镇北将军的位置上,确实是让很多臣僚感到意外。
    四镇将军,比四平、四定将军位次更高。
    要是曹铄封他们一个定南、定北,大臣们还不会觉着怎样。
    俩人却被直接提拔到四镇将军之列,确实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不仅众臣僚感到意外,就连关羽和张飞也是一脸错愕,没想到曹铄居然给了这么高的封赏。
    皇帝已经做了封赏,又不能当着朝堂众人的面推脱,俩人只得跟着赵云一道受了赏赐。
    至于跟随曹恒出关的小将军们。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都是出关之前被临时从白身提拔到校尉。
    到了关外战场,曹恒又提拔了姜维、陆逊为偏将军,文鸯和凌统为裨将军,其他人一律保持着校尉官阶没变。
    像他们这样的年轻将军,一般来说不会得到太多的封赏。
    大臣们认为,曹铄顶多给他们提拔到牙门将,连杂号将军的位次都是进不去。
    出乎众人意料,几位小将军无一例外,全被提拔为杂号将军。
    姜维和陆逊甚至顶替了原先马超和赵云的将军封号,获取了俩人曾经拥有的杂号将军官阶。
    除此之外,每位小将军还被曹铄封了侯。
    大魏朝之前的大汉朝,封侯都是极其困难,更不要说一次早朝就连封四位一等公和近十位封侯。
    曹铄这次的举动,可以说是大手笔。
    曹铄封赏了众人,曹恒起身说道:“启禀父皇,还有周瑜和张绍俩人没有得到封赏。俩人一个留在西凉,另一个留在河套,不仅讨伐异族的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如今还在为了平定关外而劳心劳力,恳请父皇赏赐二位将军。”
    “他俩的赏赐与贾诩一道昭告。”曹铄说道:“周公瑾,敕封一等智勇公,领右将军。张绍为永安侯,领伏波将军。贾诩,追封一等节义公,丧葬仪礼等同三公。”
    曹铄一开口,朝堂上的臣僚顿时有好多人羡慕起这次出征的将军们。
    他们每一个人的封赏都是十分丰厚,可以说曹铄对他们的封赏根本就是不惜血本。
    得到封赏的众人当然心中欢喜,那些参与朝议却没有出征讨伐异族的官员,则是一个个心怀钦羡,都在寻思着什么时候能向曹铄请求随军出征。
    最后,曹铄的目光落在了曹毅的脸上。
    他捏着下巴,好像很为难的说道:“二皇子也是立下了一些功劳,可是给你的封赏,却让我犯难。”
    其实曹铄在朝议之前,已经把郭嘉请去商议了曹毅封王的事情。
    他表露出为难,郭嘉站起来说道:“陛下,臣听闻早先太子曾有书信,言述二皇子功绩,恳请陛下为二皇子封王。臣窃以为,太子向来公正,所以会在书信中提出此议,必定是有他的道理。臣恳请陛下,为二皇子封王!”
    郭嘉开口,在座的官员们哪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众朝臣也都纷纷起身,跟着郭嘉恳请曹铄为二皇子封王。
    曹毅则站了起来,向曹铄一个大礼说道:“父皇,儿臣尚且年少,在关外也是追随皇兄,并未立下什么功劳。诸公抬爱,儿臣十分惶恐,恳请父皇不必封赏儿臣。”
    “你要是不这么说,还真不一定封你。”曹铄说道:“朝堂之上,岂是你说不封就不封的?朕封二皇子曹毅为淮南王,领长安令一职。从今往后,你好好管束长安,要是有丝毫懈怠,定不饶你。”
    曹铄封了曹毅为淮南王,却又让他领了长安令的官职,意思很明确,他虽然是淮南王,却不用去封地,而是要留在长安做官。
    除了少数几个知道将会发生什么的,朝堂上的其他人都是一脸茫然,不明白曹铄为什么会这样安排。
    按道理说,曹毅被封王,他就应该前往封地,掌管那里的军政要务。
    皇帝把他留在长安,还安排了个长安令,究竟是什么意图?
    大臣们心中嘀咕,曹恒却在这时问出了他们心里起疑的问题:“父皇,淮南王既已受封,理应启程前往淮南,掌管那里的军政要务,为大魏守护一方。为什么父皇却偏偏给淮南王安排了个长安令的官职?长安虽为都城,长安令也与郡守官职相当,可堂堂淮南王却做个县令……”
    “我心意已决,不用多说。”曹恒的质疑提出,曹铄不等他说完就打断了他。
    随后曹铄又对大臣们说道:“除了以上封赏的诸位,这次出关讨伐,立下功劳的还有原匈奴单于呼厨泉以及他族中部众。朕已令人把封赏诏书送了过去,另外遣派呼厨泉统领匈奴勇士,讨伐不向大魏臣服的乌桓、鲜卑和氐人。至于大魏将士,连年征战,已是十分劳苦,即日起休养三年,若无要紧战事,朕不会轻易出兵。”
    目光落在曹恒的脸上:“你虽然没有得到封赏,可你也要知道,从今天起,你要做的不仅仅只是监国,还有听政。每天上朝不可懈怠,另外你还得帮着我查阅各地奏折做出批复。必要之时,你也得去一些需要皇帝或者太子亲自过去查看的地方查验民情以及吏治。”
    曹铄明面上没有给太子封赏,朝堂上的臣僚却都很清楚,这次论功行赏,得到封赏最多的正是太子。
    以往太子只不过是个称号,官员们虽然有必要对他恭敬,却不用向他禀报任何有关政务或者军务。
    然而过了今天的早朝,太子将会参与到大魏的政务、军务中。
    皇帝摆出的架势,也是要把太子高高捧起,让他和其他皇子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告知天下臣僚太子就是大魏第二当权者的同时,也在告知其他皇子,大魏的皇帝之位将来必定是由太子继承,其他人不用痴心妄想,老老实实的做好本分也就可以。
    帝王之家,向来宗庙之争都是十分严酷,兄杀弟,弟杀兄屡见不鲜,追根究底不过是做皇帝的没有明确继承人。
    大魏太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后宫对他的培养就异于其他皇子。
    还没完全成人,他就去了雁门关,并且在那里领着将士们击破了羯人的进攻,为大魏立下了第一场功勋。
    从那以后,皇帝就很放心的把许多事情交给太子去办。
    皇帝留守都城,太子领军讨伐异族,通过征伐异族获取军功,一是巩固太子的地位,二也是积攒作战经验,懂得江山来之不易。
    更重要的则是第三条,大魏虽然不为任何将军配属常备军,将士们对每一位将军的看法却是不同。
    太子如今在大魏军中,已经树立起了百战不殆的形象。
    有着同样形象的,整个大魏除了太子也就仅仅只是皇帝本人而已。
    曹铄不肯在封了曹毅为淮南王还要把他留着长安任职长安令这件事上多费口舌,更是让朝堂上的臣子们猜测纷纷。
    很多精明的臣子,已经猜到曹铄下一步可能会对现今的封王下手,削夺他们的封地,从他们手中接管兵权。
    封赏了有功的众人,曹铄并没有提出削减封王封地和褫夺兵权一事。
    曹恒等人也都没有提出。
    才封了曹毅,朝堂上的这些事肯定会传扬出去。
    一旦传到那些封王的耳朵里,他们应该也会做出反应。
    等到各路封王有了反应,大魏朝廷再做出应对,要比仓促的贸然出击强的多。
    封赏之后,臣僚们又提出了一些其他需要解决的事情。
    曹铄多半当堂做出批复,只有少数几件当时无法决断的,压在后面,等到考虑周祥了再做决定。
    早朝散了之后,曹铄招呼曹恒和他一同去后花园走走,曹毅则先去了丁瑶那里,代太子先问候一声,晚些时候曹恒再过去叩见祖母。
    走进后花园,曹铄向跟在身后的曹恒问道:“经过今天早朝,你有没有什么感触?”

章节目录

三国之无赖兵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讳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讳岩并收藏三国之无赖兵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