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小农女 作者:三三

    分卷阅读265

    重生八零小农女 作者:三三

    分卷阅读265

    凑到二毛耳边轻声说道。

    二毛的处境有多难,一百块钱对她来说有多重要,她自己又怎么会不知道?只是现在连娘家都放弃了她的时候,杨梅这个表妹竟然能帮她到这个程度,她怎么想怎么感激。

    当然这时候她并不知道她妈妈齐昌兰曾经对杨梅做过的那些事,不然估计她拿了钱心里也难安。

    但她这会儿并不知道,只有高驰妈妈和姐姐的反应让二毛又重拾了往日的自尊,果真听杨梅的话把钱接了。

    临出门时,再看高驰妈妈和姐姐对杨梅和乔云的态度,二毛的腰杆子终于是挺直了!

    二毛往后的生活要怎么过,当杨梅把一百块钱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就已经不是杨梅该考虑的问题了。这一趟杨梅上宁常市,没有找着批发市场。

    她已经听二毛介绍过了,对面的集是周边乡民自发组成的土特产集市,每星期才逢三、六两次,虽然今天是集日,但中午的时候就已经散了。

    除了一些乡民的产出,还有一些手工制品,其它外来的还没有什么,像二毛这样能做一手漂亮鞋垫的人也会去摆卖,不过生意好坏全看天意了。

    比如今天她的鞋垫就卖得不好。这完全与杨梅的预期不符,江南的批发市场还没有兴建起来。她也不打算再去了。

    但这个现实并没有对她造成任何的打击,相反,今天她的收获有些丰厚得出乎意料!

    正文 第267章大年三十

    有时候机缘很奇怪的。有那么一刻,她对帮不帮二毛是很犹豫的,毕竟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二毛的妈妈齐昌兰给她造成了不少的麻烦,但她最终选择来了,这个来了,却真的让她不虚此行!

    高家大姐提到尼龙蚊帐的时候,杨梅就知道自己来对了。

    其实当时她根本就没有注意她说话,但四十五块钱的价格一出,她想不注意都难了。做了那么久的生意,全跟一角几分的金钱数目打交道,日子久了任谁再提到几块上几十块的时候,对数字都特别的敏感。

    杨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注意到‘尼龙蚊帐’这四个字的。

    对了,没错,就是这四个字!

    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时兴物件儿,少了什么都不能少了尼龙蚊帐。刚重生那会儿,杨梅最大的怨念就是家里的贴满了补丁的老土布蚊帐,除了挡蚊虫,还挡光、挡风。夏夜本来就躁热难耐,再罩上一顶密不透风的蚊帐,简直就像被关在了蒸笼里,即闷热又压抑。

    那时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买一顶新蚊帐,但到后来反倒是慢慢遗忘了,特别是现在正值隆冬,一点念头都没冒出来。

    现在突然听到四十五块钱一顶的尼龙蚊帐从高家大姐的嘴里说出来,杨梅有种醍醐灌顶的舒畅,整个人一下通透了。

    还记得前世旁听市场营销课时,老教授举过一个抓住机遇的例子。

    那个人正是八零年代江西的‘蚊帐大王’刘腾龙。他正是抓住了尼龙蚊帐这一新奇事物的商机,专攻一项,做大做强,成了有名的大企业家。

    记忆多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成团成堆的堆积在那里,杂乱无章,唤醒还需要一个触发的点。高家大姐的话正是这个点,触发了杨梅记忆中关于蚊帐的记忆。

    既然这是一个难逢的好商机,江西的刘大王能做,为什么她就不能做?

    回程的时候杨梅从宁常市带回了一顶雪白又轻巧的尼龙蚊帐。杨珍秀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杨梅又乱花钱了。虽然这尼龙蚊帐够新奇,也够实用,但大冬天的带一顶蚊帐回来,怎么说怎么怪异。

    杨梅叹了口气,这就是普通人与能抓住机遇的极个别人的区别啊!

    如果她没有重生的记忆这个作弊的大利器,很可能即使重活一世,她仍然只能是一个艰难度日的可怜人。

    随着一场漫天大雪的到来,新年也终于到了。

    三毛的婚礼定于正月初八,四毛早几天就随着王兰英、三毛和黄红霞回去过年了,放了假的服装厂里,就剩了杨珍秀一家、杨老倌和于婆婆,还有乔云。看门的老孙头无儿无女,自然也跟杨梅他们一起过年。往日忙碌的厂房里突然安静了下来,便显得特别的空旷。

    城里的年味比起乡下,淡了很多,所有准备的东西都已经齐备现成,自己没有动手的麻烦,但也少了亲自筹备的乐趣。

    于婆婆从乡下带来的猪肉已经腌制好了,细细的熏过,每一块金黄油亮,正被悬挂在制衣厂的廊檐下,杨梅重生后对食物几乎有一种占有的本能,只要仰头见到这些像铃铛一样串着风干的肉,心情就无比欢畅,什么烦忧都没有了。

    想想也是可怜,活了两辈子的童年都缺少吃的,也不能怪她在这方面没有安全感。

    三十的一大早杨珍秀和于婆婆就忙活开了,忙了一年到头,这最后的一顿团圆饭还是要精心准备的。

    即使杨梅在家里最小,向来最受宠爱,但这一天却也是不允许赖床的,早早的就被叫了起来,结果什么忙也帮不上。

    卫生早在二十八的时候就已经打扫干净了,厨房里的菜都是前两天采买的现货,早被于婆婆拾掇出来了,晃了一圈,杨梅最后钻进了杨老倌的屋子。

    那天从宁常市回来,杨梅就带回了一顶蚊帐,钟修文可是用积攒了好久的工业票为杨老倌买回了一台收音机!

    那是一台上海无线电厂出产的红灯牌收音机,方方正正的一个黄梨花木色的匣子,虽然是崭新的,但在杨梅眼里总能看出历史的厚重感。

    这会儿钟修文正在教杨老倌调频道。滋滋哧哧的电流声杂乱无章,但落到每个人的耳朵里,都无比的新奇。

    最后定格在一出《刘海吹樵》的花鼓戏上。杨老倌除了爱吸旱烟,有时也会吼两嗓子花鼓戏,这会儿听着从收音机里传来的声音,他显得无比的陶醉,微眯着眼,手指跟着有节奏的轻敲桌面,时不时的摇头晃脑轻哼几句,倒也有板有眼。

    这是一个人妖情未了的聊斋式神话故事,情节俗烂大街,用花鼓戏的形式表现出来,听众得有足够的耐心,哼哼啊啊的唱半天才冒出一句台词,杨梅有些不耐烦。

    可乔云和杨老倌显得不会这样想,“这唱腔,绝了!”偶有引起共鸣处,杨老倌会突然爆起,拍案叫绝。而乔云则是睁大着眼,一瞬不移的盯着这个木匣子看。

    分卷阅读265

    -

    分卷阅读265

    -

章节目录

重生八零小农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三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三并收藏重生八零小农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