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郎 作者:枫香

    分卷阅读370

    户部郎 作者:枫香

    分卷阅读370

    的人,已经不再局限于读书人了。比方说《农经》这样的专业书籍,反倒是农民更需要看懂。标点符号的运用,也在印刷的时候就加入了进去。

    这一次的大规模印刷,只不过是多了一些标点符号而已。

    标点符号是刚出现的吗?

    不是。鹏程印社刚出来的时候,标点符号就加入了进去,虽然当时只有一个句号。

    现在只不过是多几个标点符号而已,这能有什么大不了的?说起来现在印刷书籍,早就已经普遍了断句。现在比起以前的区别就是在断句的空白处,补上几个标点而已。

    这种行为对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没什么影响,对一般人来说,却大大方便了他们的阅读。这些普通人能够从一些杂学的书上,更容易地获得更多的知识,反过来也能够更好地给他们这些当权者服务。

    青峰先生被下属们这云淡风轻的表现,弄得自己都有些懵。难道真的是他大惊小怪吗?

    会议室里,国子监的先生们全都是一副百无聊赖的神态,一个跟着一个打哈欠。

    前一阵子为了校检刊印各种书籍累得很了,加上暖洋洋的春风加持,一副随时都会睡过去的状态。

    许明旭带着人进来的时候,小半天都没人注意到他。

    他不由得有些想笑,轻声招呼:“先生,我来了。”又对其余人说道,“让诸位久等了。”

    其实距离约定的开会时间还有一刻钟,但是没人会计较这些。许明旭是从国子监里出去的,大家都是自己人。这些先生们虽然也是朝廷命官,但他们的工作性质就决定了他们远离权利斗争,心思都相对单纯。

    青峰先生说是桃李满天下,但是能够收入门墙的弟子根本就没几个。许明旭无疑是他非常满意的一个。

    他一看到许明旭,就露出一张笑脸:“来了就进来,站在门口干什么?”

    “是。”许明旭现在是江丹书塾的祭酒,官职比起一干国子监的先生们要略高一些,所以就坐在了青峰先生的下首。

    他手上拿了一本一尺宽二尺长,厚度也不低的大本子,另一只手上拿着一个纸箱子。

    他把这两样东西往会议桌上一放,发出的闷响,显示出两样东西都分量不轻。

    一位先生说了一句:“这么沉的东西,怎么不让人帮着搬?”

    日常把百来斤石锁抛着玩的“文弱书生”笑了笑:“没事儿,也没多重。”说着他就先把大本子往会议桌的中间推了推,然后翻开说道,“我们家大郎让我来问问,先生们想要哪种颜色的琉璃窗?今天咱们先选定颜色,回头就能让作坊那边开始做。

    只是现在作坊做起来慢,恐怕得一间间屋子换。全部换完,总得要一个月。我已经让人去量窗户的尺寸了。

    昨天我们家大郎去和工部尚书大人商量了一下,把隔壁的一块空地给咱们国子监。我打算在那儿修个图书馆,只是要穿过一条街。或者咱们在两遍院墙内架一座桥?”

    他三句话不离“咱们家大郎”,先生们却没空取笑他,纷纷被他手上的大本子吸引住了。

    打开的大本子里头,是一块块巴掌大的平整方正的琉璃,琉璃下面标着颜色和编号。

    样品本按照色系分页,每一页上都是由浅到深地排列。除了没有无色透明的,几乎什么颜色都有了。

    先生们看得两眼放光。

    一本样品本很快就翻到了尾,但是在确定用什么颜色的琉璃窗前,还有一个问题要确定。

    青峰先生对自己的学生说道:“七郎啊,咱们国子监图书馆能造一下,就是恐怕没钱换窗子。”

    许明旭闻言,狠狠愣了一下,才笑道:“先生讲什么话呢?我和大郎承蒙先生们照顾,现在有能力能给国子监换几扇窗子,难道还能让先生们出钱不成?”

    一番客套过后,先生们也不是迂腐的人,很快就选定了一款浅色的琉璃。

    许明旭仔细记下了编号,把样品本放到一旁,然后拆开了刚才随手放在一旁的纸箱,里面有一叠书册。

    书册的数量够每人一本,他先发了下去:“这是学生新编的启蒙课本,里面加了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大汉的世家不少,然而孩童启蒙的课本就那么几本。这些所谓的新编的启蒙课本,实际上就是按照原先的那几本课本重新加入了标点符号排版刊印,另外按照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了册而已。新加入的内容,如同许明旭所说,就只是标点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国子监虽然主管天下教育,但本身更加注重的是培养高端人才,简而言之,就是专门给国家培养朝廷官员的地方。对于这些启蒙教材,他们觉得还不错,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还行。”

    许明旭也知道这一点,并不再继续讨论,而是拿出另外一份资料,照样分发给各位先生:“学生这里还有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关于官话的推行……”

    官话,一般都是由国家政权成立的都城所在地的方言,被称为官话,早时候叫做雅言。

    然而时代变迁,改朝换代都不知道多少次了,各种官话现在都十分混乱,有些地方的先生学子甚至都不会讲官话,全都是使用方言。

    如果他们一直都在本地,那问题还不大。但是他们一旦离开当地,有些政绩出众的官员进入到中央,就会发生一些鸡同鸭讲的现象。有些口音重的地方,甚至还需要翻译。

    如果只是地位平等的人之间谈话,用个翻译也还好说;但若是碰到臣子觐见皇帝的时候,难道臣子还能随身带个翻译去?

    皇帝问个话,自己回答的内容,皇帝一个字听不懂,这还想升官吗?

    撇开这些内容不提,在朝议的时候,双方摆开阵势开撕,管你气势如虹,讲出来的话别人听不懂,那还掐什么?

    别以为这只是杞人忧天,这很多都是屠浩的亲身经历。他为官的时间还不长,当年在做庶吉士的时候,没少给章师叔做翻译。也就是他手下有许多来自各地的流民,这才多少能够懂一些各地方言。然而他也不是没碰到过实在说不通,最后只能用笔来谈的情况。

    官员如此,很多商人更是如此。

    大汉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差距非常大。

    这种语言差异带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交流效率的低下,有时候还包括一些信息传达的谬误。

    许明旭跑得地方多,自家的产业也遍布大汉,对这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最近比较清闲,他就把这个事情给提上来做了。

    这其中自然少不了屠浩的帮助。

    现在的官话和他上辈子的普通话不是一回事情,但是他好歹也算是见识过的人,给许明旭一个切入点还是可以的。反正就是声母韵母之类的那一回事情,至于是字母拼音,

    分卷阅读370

    -

    分卷阅读370

    -

章节目录

户部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枫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枫香并收藏户部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