祯娘传 作者:夏天的绿

    分卷阅读314

    这一点从他们的神话中说‘天堂是流淌着奶与蜜的地方’就知道了,中原不是也说天庭有琼浆玉液,琼浆玉液的珍贵是中原人能够理解的,那么也就知道蜂蜜对于那时候的欧罗巴是什么。

    等到糖传入,确实让欧罗巴贵族惊叹,‘不飞蜜蜂也淌蜜’,名气大的很。只是这样说并不直观,非要用真金白银衡量,明文记载的,在宋朝时贩运到欧罗巴的糖价值等于同等重量的黄金。

    只不过那时候糖还是真正的奢侈品,市场不大,利益巨大也不过是让威尼斯商人赚了大钱。直到近百年前,一切才有所改变。欧罗巴大陆上的人工商业大兴,发现了亚美利加,航海贸易空前繁荣,许多欧罗巴人迅速变得有钱起来,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吃得起糖,这市场才变得无比广大。

    为了供应巨大的蔗糖需求,欧罗巴人不断寻觅适合种植甘蔗的海外土地,开办种植园和榨糖厂到了这里事情终于和祯娘有关系了,她在这里发现了一个巨大是商机!

    等到了家里她就吩咐小厮去请刘文惠过来苗修远和宋熙春都在太原,一个替她打理毛纺织生意,一个执掌者皮毛生意。只有刘文惠还不算单独拿住了一门,所以祯娘这次来泉州也就把他带上了,一并来的还有已经培养出来的七八个伙计,迟早都能独当一面。再加上今年从商科学塾里精挑细选出来的二十个伙计,祯娘手底下人手很足够了。

    刘文惠原本是在家闲着的,不闲着也不行啊,祯娘在泉州又没得产业,兴业钱庄又不是他的事。其他各地的报账也有专人来做,他最近确实是闲着的。于是听到祯娘差遣人过来请他,想也没想立刻赶了过来,中间好险没跑掉了帽子他再清楚不过了,这种时候东家能找他有什么事,无非就是生意而已。

    忙的时候只想着休息,真个闲在家里又浑身不得劲。况且刘文惠自己还正当年,怎么肯轻易休息。明白过来,祯娘是有事让他办了,当然格外殷勤!连个停顿都没有,就赶到了周府。而到书房见了祯娘便拱手道:“恭喜东家!”

    祯娘还没开口说话便听他这一句,十分奇怪,问道:“怎么忽然有了这句词,我有什么好祝贺的?”

    刘文惠脸上堆笑,毫不犹豫道:“我还不知道东家!凡是东家没个由头请我们这些人,那就是要拿主意做生意了。而凡是东家要做的生意,有哪一样不好的?您一定又能赚大钱,我这时候只等着您给我效力的机会,提前说一说恭贺也无碍!”

    祯娘笑着摇了摇头,不过也没有多说什么多余的话,开门见山道:“我今日出门见了一件好东西,‘远寄蔗霜知有味,胜于崔子水晶盐。正宗扫地从谁说,我舌犹能及鼻尖’,当年黄九就是这样说的,可见是真是好东西了。”

    刘文惠自己连商科的学塾都没念过,全是跟着师傅上柜学得了如今的本事,至于这些干啊湿的,他最多知道几首‘床前明月光’,其他稍微生疏的就要抓瞎。好在这诗句十分浅显好懂,没听过的也能一下解其意,这不就是糖么!

    刘文惠先心里过了一遭,他嘴巴甜,常常说好听奉承话,但他又不是一个只会说这个,不然祯娘也不会这样器重他了。想过之后便道:“糖的生意自然是不错的,开门七件事之外谁不吃糖?如今糖价比十年前只怕要翻了好几倍,其中的利润一望便知。只是这门行当谁都知道好,却始终不得其门。”

    糖业这门生意想做的人多了去了,不得其门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原料不足,栽种了甘蔗的地也就是那么多,凡是有的都被人收了去了,要是想做糖的生意,原料哪里来?若是只做一个中间买卖的,利润就被压的极低了,祯娘也没必要做这个。

    另一个是竞争激烈,这个激烈是找到原料以后入了这行才感受到的。正是因为糖业的贸易一直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里,不常多人也不常少人,所以也就格外排斥一些所谓‘外来者’,一但有新人,大家都会联合起来打压。

    后者祯娘不用怕,以如今祯娘的体量,一但决定把这门生意抬起来,所谓打压就是一个笑话了,光是资本就能挤兑对手到死。反而是前者最要命,毕竟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凭一个人再手眼通天本领高强,也不能无中生有啊!

    “不过。”不过祯娘从来不做没有谱的事,清楚这一点,刘文惠很快道:“不过东家若是打算做这门生意,那必然是有自己的法子避开那些不好做的地方。说起来这门生意体量大,又不像别的这种规模的生意都是有主的了,倒真是不错。”

    所谓大生意有主是真的,譬如说到棉布首推松江棉布,有泽被天下的说法。别处当然也有棉布,但都不会形成松江棉布那样的产量和市场。这时候要是有人有心花钱做出松江棉布的体量,做不到的!不是钱不够,而是松江棉布背后的势力能要你的命。与此同理,一样的还有茶叶、绸缎、瓷器、粮油,都已经被‘占山为王’了。

    糖业后面当然本地东南豪商的影子,但大都是各家占了一点,算是庞大产业里的一点添头。就是祯娘真的一统糖业,或者给补偿,然后把糖捏在手中,或者任他们在她的开发里沾好处,总之强大势力的反弹是不大可能的。

    祯娘点点头,指着面前一罐子白砂糖道:“困难和麻烦都是有的,什么生意没有呢。不过我心里有底了,原料有两个法子解决,一个是和甘蔗农收。我们可以和福建、两广甚至琼州的农民签订文书。甘蔗种植的时候下定金,等到甘蔗收获的时候付清货款,并且支付下一年的定金这还是我小时候想过用在茶叶、蚕丝上的主意,当年还是年纪小,现在才知道这些行当哪里好做,不过用在甘蔗上也很好就是了。”

    刘文惠算是认可了这个,这种法子能够很快让生意挤进糖业,缺点在于这就是直接与其他糖商开战的意思这不就和每年丝商们收丝互相打仗是一个样子?说起来各大丝商之间都是生死仇敌呢!就算今年暂且联手,说不定明年就要互相背后一刀。

    不过谁在乎,刘文惠满心漠然。生意场上向来胜者为王,大鱼吃小鱼是天经地义。如今的糖业里头没有大鱼,难道自家连这个也要顾虑?要知道和气生财是要分人来看的,两家‘门当户对’自然就是和气发财,不然你死我活,那就是让看客把钱赚走了。至于像一强一弱的,那当然是强者驱弱了,如果可以,独占的利润才是最大的。

    “另一个就是学着西夷办甘蔗园,成本当然会更低,也同时能够更加稳定我们的糖业生意大家蔗糖来源都不稳定的时候,有甘蔗园就好像有根定海神针一样,稳当很多。”祯娘又道。

    刘文惠围着糖罐子转了一圈,摸了摸新留的小胡子,

    分卷阅读314

    -

章节目录

祯娘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夏天的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天的绿并收藏祯娘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