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女奸商 作者:年华
165 善堂
贵女奸商 作者:年华
165 善堂
商锦秀的小心谨慎没有白费。
古云海是个特别小心的人,过往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只有谨慎才能活下去。于是第二天东西送出去之前,他又开箱检查了一遍。当然,这检查也就是打开看看东西在不在,有没有出问题,不可能把里面的金子全都倒出来,数一遍再放回去。
所以古云海即便已经非常小心,却还是没能发现,箱子里的金子早就被商锦秀换掉了大半,还都换成了坚硬的好不值钱的石头。
等东西送到某些人的手中,他自然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商锦秀虽然有了这样一笔横财,却并不准备把这笔金子私吞。正好商士功刚刚当上青州知府,亟需政绩。于是,商锦秀便打算用这些金子开设善堂,收留那些没有去处的流浪儿,以及一些孤寡老人和可怜女人。
同时,善堂每个月还会请大夫开设义诊,帮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看病,送药。
这种事情,商锦秀和李淑华在青山县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不过青山县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善堂的规模自然不大。
如今的青州城比青山县大了太多,而商士功还是整个青州的知府,善堂一旦开起来,自然不可能只在青州城里开,其他地方也要想办法开起来才行。
这善堂还得以官府的名义开设,而不能以私人的名义开设。不然,谁要是敢如此笼络人心,就算真是为了做好事,本就疑心病重的皇帝也要阴谋论,觉得这人是想造反。
商锦秀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代有各种各样的慈善基金,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非官方的。她哪里知道,在古代做个善事都这么麻烦,一个不好就可能掉脑袋。
那时候。还是李淑华提醒了她,她才明白这里面的潜规则。
如今,商锦秀已经有了经验,虽说自己出金子却要挂上官府的名义让她有些不自在。可想到当官的是自己老爹,她就一点也不排斥了。
反正这些金子来路不正,用作善款正好。既能帮助那些穷苦百姓,又能够为商士功增添政绩。
商锦秀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就跟李淑华商量起了开善堂的事。李淑华早已经有经验了,对于善堂并不反对。官府其实开设了善堂,只是资金不足的原因,善堂的情况并不好,里面收留的人日子过得很糟糕,最多能吃饱。吃的却非常差。
并非杜玉章办事不行,他出身世家,对于鼓动那些大户捐款并没有好的办法,即便真的鼓动了,那些大户也最多意思意思给一点。更何况。皇帝虽然下令让各地开设善堂,却并不是一个大方的主。每年税收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善堂的开销,然而皇帝规定的这个数却非常少。就那点银子,怎么可能维持好整个青州善堂的日常运作?
这年头粮食产量低,别说灾年,就算是丰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活活饿死。一到灾年,或者再遇上个天灾。就会出现很多难民。这些难民一部分死在灾荒中,一部分在事后由官府安排,还能再自力更生,剩下的一部分老弱病残,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只能待在善堂里。
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这样的人都能够幸运地进入善堂。
杜玉章已经算是好的了,不仅不会贪墨,每年自己还要补贴一点。即便如此,这些善款对于善堂依旧是杯水车薪。
但杜玉章也是有能耐的,虽然并非每个可怜人都能进入善堂。但是只要是进入善堂的人,他就会保证让那人吃饱,即便只能吃粗面馒头,好歹不用饿肚子。
不过,比起杜玉章的办法,商锦秀和李淑华显然更有经验和手段。这些手段,一部分是商锦秀从书里学来的,一部分是她自己想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李淑华的想法。
李淑华作为一个女强人,对于善堂里的那些可怜人,自然希望他们都能够自力更生,而不是被动得靠官府来养。当然,若是实在没办法的,她也不可能逼着人做工,只是尽可能发挥那些人的潜力,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而已。
因为李淑华和商锦秀的努力,青山县善堂里不少人后来都离开了善堂,有了自己的家。虽然只是一间小房子,但到底是靠自己养活自己。
拥有这样的成功经验,商锦秀和李淑华对于经营整个青州的善堂自然非常有信心。更何况,这件事根本不用她们亲自动手,只要制定出细致的章程,商士功就会交给官府的人去办。
至于不肯办事或者想中饱私囊心怀不轨的,商士功自然会趁着这次机会抓对方一个典型。
善堂这种事,只要做好了,就是大功绩。不管怎么说,名声太好听了。就算商士功才当上青州知府没多久,就算肯定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不服他的管束,一旦他告诉这些人可以把善堂经营好,那些人都不会拒绝。
没有人是傻子,会舍得放弃这样增加自己名声和功绩的机会。更何况,商士功的办法还不会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商锦秀跟李淑华商议后,李淑华就同意了她的决定,二人先按照经验粗步拟了一个章程出来,等中午商士功回家吃饭的时候,李淑华就跟他提起了这件事。
商士功已经吃过善堂的甜头,当初青山县的善堂就是李淑华帮他经营好的。再说他也希望能帮助那些穷苦的可怜百姓,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于是下午的时候,他就在衙门里召集下属,开了个会跟他们商量这件事。
他刚刚提出来,那些下属脸色就微微一变,看向商士功的目光多了几分不屑。这些人都觉得,商士功太好高骛远了。善堂一直都是个麻烦的差事,皇帝下令开设,就算烧银子,也不可能说关就关了。
只是这善堂就算是开着,情况却很不好,每年还得花费很多银子养着里面的闲人。即便如此,善堂的情况依旧十分寥落。
这些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现状,也可以说是早就已经死心了。他们也并非铁石心肠,或者说全都是利欲熏心。只要还有良知的人,都希望把善堂给经营好,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能有个去处,不至于流落街头。
只是现实早就已经把他们给打击了,他们对于善堂也根本不再抱有希望。
所以,商士功一提善堂的事,他们就觉得商士功是太急功近利,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因为商士功还很年轻,这些人都觉得他看着不太可靠。
商士功虽然看见了他们的脸色,也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却并不生气。他继续说出自己的计划,当然,这些计划都是李淑华和商锦秀商量过后的,是她们曾经在青山县经营善堂的成功经验。
商士功说了没几句,这些人再一次变了脸色。
站在这里的人,没一个是傻子。
商士功的运气可以说很好,这个位子是他从杜玉章手中接过来的。之前杜玉章还在任上的时候,一些蛀虫或者没能力的早就被清理掉了。杜玉章出身世家大族,杜家又忠于皇帝,杜玉章动起手来自然没有顾忌。
如今商士功刚刚接手这个位子,底下的人都还没换。即便一些人动了心思,也还没来得急施展。所以他手下的这个班底,可以说都还算是有能力的人。
这些人都不傻,自然听出了商士功说的办法确实不错。再加上,商士功还说了,若是善款不够,他愿意自掏腰包。当然,他自掏腰包的这部分只会以官府的名义,并不会公布出来。
但是百姓不知道不要紧,只要皇帝知道就可以了。
商士功并不贪心,他也很清楚,这种事情贪心不得。就连世家大族都不敢太明显地收买人心,否则一个不小心就要被人扣上一顶意图造反的帽子,何况一个小小的商家?
一旦他敢这么干,别说皇帝不会放过他,那些想把他拉下去的人早就一哄而上了!
商士功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下了一番决心的,他虽然希望百姓过上好日子,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女儿为此受累。他也知道维持善堂的经营需要不少善款。即便能募捐,还有朝廷拨出来的款项,剩下的窟窿依旧非常大。
若都是让他李淑华和商锦秀出,他舍不得。
可是最终李淑华说服了他,因为她有信心,一旦经营得好了,他们自己并不用掏多少腰包。
商锦秀更是不在意,她最近刚刚好有了一笔横财,不花出去怎么行?反正不是她的金子,她一点都不心疼。
等商士功说完后,他的那些下属立即就同意了他的决定。同时,他们看商士功的眼神也变了。
从不屑,变成了怜悯。
这些人觉得,商士功简直就是个冤大头。
商士功自然不会是冤大头,努力促成这件事的商锦秀更加不是冤大头,很快,这些人就明白了。
165 善堂
-
165 善堂
-
165 善堂
贵女奸商 作者:年华
165 善堂
商锦秀的小心谨慎没有白费。
古云海是个特别小心的人,过往的经历给了他深刻的教训,只有谨慎才能活下去。于是第二天东西送出去之前,他又开箱检查了一遍。当然,这检查也就是打开看看东西在不在,有没有出问题,不可能把里面的金子全都倒出来,数一遍再放回去。
所以古云海即便已经非常小心,却还是没能发现,箱子里的金子早就被商锦秀换掉了大半,还都换成了坚硬的好不值钱的石头。
等东西送到某些人的手中,他自然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
商锦秀虽然有了这样一笔横财,却并不准备把这笔金子私吞。正好商士功刚刚当上青州知府,亟需政绩。于是,商锦秀便打算用这些金子开设善堂,收留那些没有去处的流浪儿,以及一些孤寡老人和可怜女人。
同时,善堂每个月还会请大夫开设义诊,帮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看病,送药。
这种事情,商锦秀和李淑华在青山县的时候就已经做过,不过青山县毕竟只是一个小县城,善堂的规模自然不大。
如今的青州城比青山县大了太多,而商士功还是整个青州的知府,善堂一旦开起来,自然不可能只在青州城里开,其他地方也要想办法开起来才行。
这善堂还得以官府的名义开设,而不能以私人的名义开设。不然,谁要是敢如此笼络人心,就算真是为了做好事,本就疑心病重的皇帝也要阴谋论,觉得这人是想造反。
商锦秀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代有各种各样的慈善基金,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非官方的。她哪里知道,在古代做个善事都这么麻烦,一个不好就可能掉脑袋。
那时候。还是李淑华提醒了她,她才明白这里面的潜规则。
如今,商锦秀已经有了经验,虽说自己出金子却要挂上官府的名义让她有些不自在。可想到当官的是自己老爹,她就一点也不排斥了。
反正这些金子来路不正,用作善款正好。既能帮助那些穷苦百姓,又能够为商士功增添政绩。
商锦秀打定了主意,第二天就跟李淑华商量起了开善堂的事。李淑华早已经有经验了,对于善堂并不反对。官府其实开设了善堂,只是资金不足的原因,善堂的情况并不好,里面收留的人日子过得很糟糕,最多能吃饱。吃的却非常差。
并非杜玉章办事不行,他出身世家,对于鼓动那些大户捐款并没有好的办法,即便真的鼓动了,那些大户也最多意思意思给一点。更何况。皇帝虽然下令让各地开设善堂,却并不是一个大方的主。每年税收中扣除一部分作为善堂的开销,然而皇帝规定的这个数却非常少。就那点银子,怎么可能维持好整个青州善堂的日常运作?
这年头粮食产量低,别说灾年,就算是丰年都有很多人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活活饿死。一到灾年,或者再遇上个天灾。就会出现很多难民。这些难民一部分死在灾荒中,一部分在事后由官府安排,还能再自力更生,剩下的一部分老弱病残,没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只能待在善堂里。
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这样的人都能够幸运地进入善堂。
杜玉章已经算是好的了,不仅不会贪墨,每年自己还要补贴一点。即便如此,这些善款对于善堂依旧是杯水车薪。
但杜玉章也是有能耐的,虽然并非每个可怜人都能进入善堂。但是只要是进入善堂的人,他就会保证让那人吃饱,即便只能吃粗面馒头,好歹不用饿肚子。
不过,比起杜玉章的办法,商锦秀和李淑华显然更有经验和手段。这些手段,一部分是商锦秀从书里学来的,一部分是她自己想的,还有一部分,则是李淑华的想法。
李淑华作为一个女强人,对于善堂里的那些可怜人,自然希望他们都能够自力更生,而不是被动得靠官府来养。当然,若是实在没办法的,她也不可能逼着人做工,只是尽可能发挥那些人的潜力,帮他们找到合适的工作,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而已。
因为李淑华和商锦秀的努力,青山县善堂里不少人后来都离开了善堂,有了自己的家。虽然只是一间小房子,但到底是靠自己养活自己。
拥有这样的成功经验,商锦秀和李淑华对于经营整个青州的善堂自然非常有信心。更何况,这件事根本不用她们亲自动手,只要制定出细致的章程,商士功就会交给官府的人去办。
至于不肯办事或者想中饱私囊心怀不轨的,商士功自然会趁着这次机会抓对方一个典型。
善堂这种事,只要做好了,就是大功绩。不管怎么说,名声太好听了。就算商士功才当上青州知府没多久,就算肯定有很多人看他不顺眼不服他的管束,一旦他告诉这些人可以把善堂经营好,那些人都不会拒绝。
没有人是傻子,会舍得放弃这样增加自己名声和功绩的机会。更何况,商士功的办法还不会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商锦秀跟李淑华商议后,李淑华就同意了她的决定,二人先按照经验粗步拟了一个章程出来,等中午商士功回家吃饭的时候,李淑华就跟他提起了这件事。
商士功已经吃过善堂的甜头,当初青山县的善堂就是李淑华帮他经营好的。再说他也希望能帮助那些穷苦的可怜百姓,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好事。
于是下午的时候,他就在衙门里召集下属,开了个会跟他们商量这件事。
他刚刚提出来,那些下属脸色就微微一变,看向商士功的目光多了几分不屑。这些人都觉得,商士功太好高骛远了。善堂一直都是个麻烦的差事,皇帝下令开设,就算烧银子,也不可能说关就关了。
只是这善堂就算是开着,情况却很不好,每年还得花费很多银子养着里面的闲人。即便如此,善堂的情况依旧十分寥落。
这些人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现状,也可以说是早就已经死心了。他们也并非铁石心肠,或者说全都是利欲熏心。只要还有良知的人,都希望把善堂给经营好,让那些无家可归的可怜人能有个去处,不至于流落街头。
只是现实早就已经把他们给打击了,他们对于善堂也根本不再抱有希望。
所以,商士功一提善堂的事,他们就觉得商士功是太急功近利,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程度。因为商士功还很年轻,这些人都觉得他看着不太可靠。
商士功虽然看见了他们的脸色,也猜到了他们的想法,却并不生气。他继续说出自己的计划,当然,这些计划都是李淑华和商锦秀商量过后的,是她们曾经在青山县经营善堂的成功经验。
商士功说了没几句,这些人再一次变了脸色。
站在这里的人,没一个是傻子。
商士功的运气可以说很好,这个位子是他从杜玉章手中接过来的。之前杜玉章还在任上的时候,一些蛀虫或者没能力的早就被清理掉了。杜玉章出身世家大族,杜家又忠于皇帝,杜玉章动起手来自然没有顾忌。
如今商士功刚刚接手这个位子,底下的人都还没换。即便一些人动了心思,也还没来得急施展。所以他手下的这个班底,可以说都还算是有能力的人。
这些人都不傻,自然听出了商士功说的办法确实不错。再加上,商士功还说了,若是善款不够,他愿意自掏腰包。当然,他自掏腰包的这部分只会以官府的名义,并不会公布出来。
但是百姓不知道不要紧,只要皇帝知道就可以了。
商士功并不贪心,他也很清楚,这种事情贪心不得。就连世家大族都不敢太明显地收买人心,否则一个不小心就要被人扣上一顶意图造反的帽子,何况一个小小的商家?
一旦他敢这么干,别说皇帝不会放过他,那些想把他拉下去的人早就一哄而上了!
商士功做出这个决定也是下了一番决心的,他虽然希望百姓过上好日子,却并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女儿为此受累。他也知道维持善堂的经营需要不少善款。即便能募捐,还有朝廷拨出来的款项,剩下的窟窿依旧非常大。
若都是让他李淑华和商锦秀出,他舍不得。
可是最终李淑华说服了他,因为她有信心,一旦经营得好了,他们自己并不用掏多少腰包。
商锦秀更是不在意,她最近刚刚好有了一笔横财,不花出去怎么行?反正不是她的金子,她一点都不心疼。
等商士功说完后,他的那些下属立即就同意了他的决定。同时,他们看商士功的眼神也变了。
从不屑,变成了怜悯。
这些人觉得,商士功简直就是个冤大头。
商士功自然不会是冤大头,努力促成这件事的商锦秀更加不是冤大头,很快,这些人就明白了。
165 善堂
-
165 善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