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宝树 作者:顾苏安谢席

    分卷阅读125

    不到答案。

    辰王来此处到底是为了何事,与他有何干系?!

    他如今不过是个被家族抛弃的废人罢了!

    便如他心灰意死之下投河自尽,却又在翻滚的河水中不住挣扎, 最后在一个小村庄里被人救起后为自己起的名字那般,作古,过往种种, 都已作古。

    杨崇很想挺直脊梁,将他心中的不甘与愤恨都掩埋,落拓的,丝毫不见狼狈的结束这场意料之外的会面。

    但他转过身,看见谢宁池衣袖摆上沾到的一丝炉灰,看见了他夹在书册间,将那本崭新的《孟子注疏》中间供出了个圆形的弧度的刻刀。

    这些细微到可以忽略的痕迹,对曾经的他来说,是多么遥远又是多么陌生。

    在他甘愿抛弃宁国公公子的身份,甘愿成为整个镐城的笑柄,随着一个妓.女远走他乡时,也曾有过这样为了心爱的人坐在灶下烧火,手忙脚乱仍做不好一顿饭,拿着刻刀刮破了十指,却仍未雕出一支像样的木簪的时候。

    那时候他想,再苦再累有什么关系,只要三娘愿意朝他笑一笑,只要他们之间纯洁而不拘泥于世俗与权势的爱恋能够得以维持,他做什么都甘愿。

    可不过短短三月,那伏在他肩上潸然泪下,说着愿意抛弃一切来爱他,说跨越身份爱他有多么艰难又有多么可贵的女子,就随着一个客商跑了。

    临走之前,她还拿走了他用最后一块玉佩当来的全部银两。

    让他变成了一个真正一无所有的傻子。

    在他离开镐城之前,那些人嘲笑他的话,竟都成了真。

    他甚至不用再回过头去试探,就知道他的家族绝对不会再接纳他,甚至他只能隐姓埋名,这辈子都不踏入镐城,就这样窝囊地活在一个小小的书院里。

    刹那间,巨大的悔恨与嫉妒将他整个人裹挟,压住了他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懦弱,让他不管不顾就朝着谢宁池的背影扔出了手里刚捡来的一颗石头。

    “凭什么!”

    “曾兄小心!”

    两个声音交叠着响起,谢宁池却像是早有预料般,在两人都有所动作之前错开一步,看着那石子越过他落在了地上,砸出个不小的坑。

    他抬起眼,冷冷地朝着杨崇看去。

    方才那一击,几乎已经用尽了他的所有力气,直面上这个让他爹都心有余悸而不敢明目张胆地作乱的皇族人,杨崇整个人都在打颤。

    上下牙齿磕巴而起的“咔擦”声响在他的耳畔。

    寂静之中,谢宁池低了头去看那石子,似乎想将它踹回去。

    然而他又想到了什么,只收回视线,抬脚将那石子轻轻踹到了路边,不再看杨崇,也不理会一脸呆滞的肖平,只朝着原本的目标走。

    杨崇站在原地,呆滞地看着那块石头。

    谢宁池一个字都没有说,但他偏又有动作将所有的话都说尽了。

    他杨崇是什么呢?

    不过就是他前行的路上随意能踢开的石头,且还要看他心情,看他愿不愿意踢开,看他想不想踩一脚上去。

    不是因为旁的,而是因为,石头,从来不会主动反抗。

    多年前,在初见后的半个月后,在他不知第几次试图挣扎却失败,躲在御花园的柳树下暗自抹泪时,这位路过的尊贵皇子,就曾与他说过,“你太弱了。”

    弱到以为自己螳螂的臂膀,能挡住前行的车架。

    弱到,连这样细弱的臂膀,都不敢伸出去。

    杨崇失魂落魄地走回到分配给夫子们的房舍,却差点撞上一个匆匆而出的夫子,垂着头看见了他不小心失手掉落在地上的书本。

    书页被风吹开,露出了其中的几个字——山有扶苏。

    这原本只是《诗经》中的一句,便是私下多读了几遍,也当不起这位教导历算之法的夫子大变了脸色,只除了,扶苏,曾是某位该是继承帝位的长子名讳。

    杨崇抬起眼来,苍白的脸上露出一丝笑,看着那夫子,眼里闪过某种狠厉而决绝的光芒,“应夫子,你们在何处聚会?不知可否再带上我一个?”

    这处的变化,彼时在正书院里瞧着众人下课后分散而去的谢宁池全不知晓。

    他瞧了眼前头摆着的沙漏,虽疑惑今日放课的时间为何早了这么多,却不再像小时那般一板一眼地要求太傅补完漏下的时辰,而是快速收拾了书囊,起身便要朝着原先来的路回去。

    也不知阿挽午歇起来了没。

    肖平看见他的动作,“诶”了一声要叫住他,却又被身后的同窗拉了一把,只能转过头去,先飞快地回答了他的问题。

    谢宁池快出前院院门时,却是遇见了罗游,后者看了他一眼,也不知怎么就看穿了他的意图,出声拦住了他,“还未放课,是转治事斋。”

    “正是!”匆匆追上来的肖平接嘴,“曾兄走得太快,我都还未曾与你说,我们书院与旁的书院不同,这下午一节课上罢,却是要去治事斋里选两门课来修习的,只昨日要备着今日的月测,治事斋的夫子们才饶了些时辰。”

    话说到此处,肖平也不用谢宁池多问,一股脑地就将这“治事斋”给解释了。

    便是有才书院在学习旁的书院都学,科举要用的经义典籍之外,还多了一处治事斋,分为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五科,学子在初入学的一旬内将在五科中轮换,最后选出两门,作为一学期修习的副科,计入主科成绩。

    “如我,选的便是水利与历算两科,罗兄选的好似是军事与农田两科……这其中的学问啊,不学还是真不知晓,学了才觉兴味无穷。且我听闻,好些从咱们书院里出去的学子,虽在政事科考上鲜有出类拔萃的,可五科的佼佼者却不少,都供职于各处,也算日后生活有了保障,不必一昧苦读了。”

    肖平说到此处,却是真心实意地随口说了一句,“也不知那最初创办了有才书院,定下如此章程的人是谁,竟有如此高瞻远瞩之能。”

    除了他的傅挽,还有谁能有此奇思妙想。

    谢宁池勾了嘴角,心情甚好地“恩”了一声,表示了强烈的赞同。

    肖平原本想问他到底要去何处的话就这般卡在了嗓子眼里,看着满面喜色的谢宁池,心下升起一丝疑虑——上午过了夫子的测验,曾兄好似都未曾有此神色。

    夸他不见他有任何反应,夸个旁人,却似是他祖上有光了一般。

    还不待他细思,谢宁池已转向罗游,与他说话,“你今日去上哪门,我随你。”

    他无所谓剩下一门选修什么,但军事科是必定要去的。

    突然多出一人来,怕是有些突兀,但若说他是因为不熟悉其余科目而跟着友人一同来的,多少应能降降那些惊弓之鸟的戒心。

    肖平一怔,继而露出愤愤不平

    分卷阅读125

    -

章节目录

傅家宝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顾苏安谢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苏安谢席并收藏傅家宝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