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作者:白糖酥

    分卷阅读304

    气了。

    这秦老二,心眼子虽贼多,可说话做事,分寸拿捏上却从来恰到好处,倒是不必担心太过的。

    只嘴上却仍是不曾放松半点儿的,端起茶盅吃了口茶,才道:“咱们都是自己,有甚的话儿,你只管说,我听一听。”

    “成,有您这句话就成了!”秦连熊却好像完全没有听出李巡检的言外之意似的,把随身褡裢里的《保婴堂规条》取了出来,双手奉给李巡检。

    把自家的用意同李巡检说了说:“实在是心疼那些个孩子,这也太伤阴骘了……何况这样伤天心灭人理的恶习妄念是万万不能由它泛滥的……”又道:“这不,想请您给掌掌眼……”

    却把李巡检给听傻了,再看秦连熊的眼神就有些不大对了。

    这可是怎的说的!

    冤大头他见多了,可这自个儿挖坑自个儿往里跳,到头来还自个儿管埋管上坟的主儿,他这辈子还真就没见过!

    今儿可算是开眼了!

    饶是李巡检都说起了呆话来了:“你这可是说真的!”

    秦连熊就朝身子前倾,一脸正色的李巡检点了点头,直言道:“哪有欺瞒您的道理,何况我还想借着您的名头使一使,以巡检司的名号来倡首设立保婴堂的!”

    李巡检盯了他半晌,见他真不是闹着玩儿的,就又问道:“这是你们家老爷子的主张,还是你的打算?”

    秦连熊就道:“这是我们阖家都商量过的。这不,《规条》都弄出来了。”

    李巡检看着他,半晌才一点头。又盯着那蓝布封面的《保婴堂规条》看了半晌,才从秦连熊手里接了过来,直接翻看了起来。

    只这一看就是半天,传下话去除非火烧眉毛了,不许任何人过来打扰。就连午饭都是囫囵拿茶汤泡饭,三口两口就咽了下去的。待吃过午饭,又捉了秦连熊议了半天,直到天黑,这才放行。

    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第五天上,秦连熊可算是泡在了巡检司衙门了。

    天天早出晚归的,可精神头却是十足。

    而到了第六天上,李巡检就开始带着秦连熊拜见崇塘上的各位头面人物了。

    崇塘上各色行业帮会的行老会长、各家书院的山长、各大家族的族长长老,还有已经金盆洗手的高买贤达,只要上得了台面的,李巡检都带着秦连熊走了一遭,有的还不只一遭,总算替保婴堂得到了他们或表或里的支持。

    随后又同秦连熊踏勘地方,因着崇塘地价不菲,而且一到十甲已经再没余地的缘故,李巡检直接在镇外不过半里处给育婴堂化了一块两亩多的空地,免费供给保婴堂使用。

    只李巡检能做的,暂且也只有这些了。

    接下来,就要看秦连熊这个走马上任的育婴堂司总大展身手了。

    花椒站在自家堡墙上,遥望育婴堂方向,虽然甚的都看不到,可还是不由长吁了一口气。(未完待续。)

    ☆、三百二十七章 投用

    眨眼的工夫,白马进了六月。

    秦连豹同大堂哥又得预备启程前往参加院试了。

    说起来,花椒还真是挺心疼这年头的读书人的。

    这未免也太折腾了。

    光是一个秀才的功名,短短四五个月的光景,不说要经历三次大考,还得辗转三个地方。

    秦连豹同大堂哥还算是占了个便宜,县试府试都没用大动乾坤,可这回院试,可是得前往省城赶考的。

    秦连豹早在年前是曾做过规划的,若是真能考到院试,说不得是要早早前往省城落脚准备的。

    不过却没想到府试过后,方案首会向他们提出邀请。不但邀请他们同行,并一道前往方家在省城特地为族人准备的别院落脚,还特地请秦连豹代他邀请礼诗圩的那位童生一道赴考。

    秦连豹考虑再三之后,应承了下来。

    只这样一来,再加上路途遥远又天气炎热的缘故,罗氏同花椒就不便同行了,而是会由秦连龙跟着照顾二人的起居。

    阖家自是有些放心不下的。

    倒不是担心秦连龙不会照顾人。

    而是院试毕竟同县试府试俱是大不相同的,虽然只有正场一场,府试一场这么两场考试,却都得在狭小的号舍里待上三天才能出来。

    天气如此炎热,每回院试不知道有多少本就文弱的童生据说是被抬出考场的。

    所以秦老娘领着阖家女眷自从五月中旬就忙活起来了,除了给叔侄二人准备了充足的干粮,尤其还预备了大量的预防中暑以及驱除蛇虫鼠蚁的丸药香囊。

    待六月上旬,阖家送走秦连豹同大堂哥之后,其实也真是顾不上怎的操心的,家里头也已是跟着齐齐忙活开了。

    先是家门口精雕细作的上下两层,上磨房下碓房的木质结构灰瓦覆盖的水碓磨坊,在历时一年之后,总算是竣工验收完毕,可以投入使用了。

    结果这天秦家这厢震天的炮竹声刚刚响起,别说周家湾同隔壁漏斗湾的乡邻们早就候着排上队了。就连周遭十里八村的乡民们,也纷纷闻讯赶过来凑热闹兼排队。

    虽说夏至已过,各家各户的春花早已归仓,已是过了阖家老少出动,忙着挨砻挨磨的时节了。

    可今年好些个人家,却是不约而同的早就在掰着手指头盘算着秦家的水碓磨坊何时完工,就是想来秦家试一试这十二连碓磨坊的动力的。

    于是不出半天光景,秦家门前就已是成了十里八村的一景儿了。

    溪埂上人山人海的还则罢了,那厢墙根底下,各家各户用来排队接碓的,装有些许粮食的各色草、木、粗瓷的饭碗,更是眨眼的工夫就已是排出磨坊之外了。

    而且湿漉漉的卧式大水轮在“哗哗哗”地日夜不休的转了几天之后,墙根底下饭碗的数量非但没有减少的迹象,反而已是一长溜排到相隔将近三丈远的码头边了。

    不但如此,陆陆续续的竟还有不少生面孔宁愿舍近求远,特地赶着车或是撑着船过来排队的。

    乡邻们上前一打听这才知道,这些人要么就是听说了如今已被十里八村简称为秦家磨的秦家的水碓磨坊,到底是花了大把银子修起来的十二连碓,动力十足,舂米磨面半点儿不费劲儿,要么就是打听到秦家磨真的不收半个子儿的加工费用,特地赶来一试的。

    还有的,更是爽快,直言就是过来凑热闹的。

    秦家阖家同周家湾漏斗湾的乡邻们俱有些面面相觑。

    老舅公同两湾的一干老人们忙自发的站出来帮忙维持秩序。

    当然,庄户人家大多淳朴,而且自古以来的规矩摆在这里,基本上是没有甚的插队一说的。

    可随着排在前头的周家湾同漏斗湾的乡邻们陆续将粮食加工完毕,剩下的就都是十里八村的乡民甚至于一些生面孔了。

    分卷阅读304

    -

章节目录

农家记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白糖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糖酥并收藏农家记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