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记事 作者:白糖酥

    分卷阅读55

    守规矩,深怕她坏事儿,才不肯带她一道儿去的。

    丁香颇为不解,不过是去外祖家罢了,她能坏什么事儿。可就是一向什么都依着她的姐姐这回也不帮她说话了,她也没辙。

    只不过这样的话,就不好当着妹妹们的面说了。

    也就不大想说这个,转而拉着花椒的小手问她:“你们还要种芹菜吗?要不要我给你们帮忙?”

    花椒就笑着连连点头,拉着丁香去找香叶,路上还要给她“洗脑”:“不是种芹菜,是壅芹菜!”

    丁香就故意逗她:“为什么是壅芹菜?又是哪个壅?”

    花椒就扬着小脑袋,一脸“姐姐真笨”的神色,道:“就是壅芹菜呀!壅芹菜的壅!”

    ……

    丁香性子虽跳脱,可干活确是一把好手。又灵慧的很,不过看了一遍,就全学会了。有她帮着碎土开沟砌墙,花椒和香叶几乎只用打下手就行了。中途茴香又过来搭了把手,四个小丫头花了半个下午的工夫,壅出了将近一塬地的芹菜来,这才暂且罢手。

    花椒看着这一行行齐齐整整的芹菜,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她已经看过了,后院里还有许许多多的边角地,足够她壅芹菜的。不过已经埋在芹菜上这么多天了,今儿却是打算休息休息了。况且她五官这样灵敏,家里气氛又明显不大对头,她还是很关(八)心(卦)的。

    把自己洗涮干净,花椒挽着香叶坐在门口等着大伯娘她们。

    倒是赶在日头西下之前,三人就赶回来了。

    隔着老远,花椒就手搭凉棚去看她们的身姿。待她们走近后,又去看她们的神色。

    就见两位伯娘俱是红光满面的,脚步神色煞是轻松,跟在后头的大堂姐却是一副含羞带怯的模样,心中就是一定。

    三人看到花椒和香叶两个小东西守在门前,二伯娘当先就笑道:“咦,你们两个怎么没在种芹菜?”

    二人就齐齐道:“已经壅好了呢!”

    香叶还要比划着给她们看:“壅了这么这么多呢!”

    花椒却歪着脑袋望着莳萝,眯着眼睛不住地点头,又嘻嘻笑道:“大姐姐真好看!”

    香叶听着就瞪大了眼睛朝着莳萝的脸上望去,大伯娘和二伯娘已是笑起来了。

    其实说起来莳萝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花椒究竟是何样心思的,怎奈她自个儿心里却是有些不为人知的小心思的,所以不过一句寻常话儿,还是羞得她小脸儿通红,就去揪花椒的圆鼻头:“小丫头,你知道什么!”

    声音却细弱的很,没有半点底气,一副外厉内荏的模样。

    花椒就嘻嘻笑着去抱大伯娘的大腿:“我知道,大姐姐就是好看呀!”

    大伯娘忙笑着把花椒抱了起来,二伯娘则是捏着花椒的耳朵笑个不住:“这小人,怎的这般精怪。”

    莳萝羞得不行,再不敢说什么,甚至连头都不敢抬,快步进了院子。

    哪知香叶朝着她的脸上看了半晌,又朝花椒点头,还要告诉她:“大姐姐脸儿红红,嘴儿红红的,真好看!”

    童言童语,就更把莳萝臊得没地儿站了,一溜跑回自己的屋子,竟是再不好意思出来了。

    秦老娘知道后搂着两个小孙女,呵呵地笑:“你们这样夸你们大姐姐,大姐姐可不得害臊么,快去哄哄她吧!”

    香叶就连连点头,拉着花椒就往外跑。花椒却是知道祖母这是要把她们打发走了,好说体己话呢!却也不好说不,一蹦一跳地跟着香叶一径去了莳萝屋里。(.. )

    ☆、第五十九章 同堂

    花椒家三代同堂大大小小二十余口,直到如今依旧合食同居,并未分家。

    而且直到眼下,也依旧没有哪个家庭成员有流露出一丝半点想要分家的蛛丝马迹来。

    只不过花椒还不大了解的是,虽然在崇塘在莲溪,或者说在这个时代,如礼诗圩姚氏这般雍雍穆穆同居共财、累世同堂的大家族也并不少见。

    可随着家族人口规模逐渐增长到一定的程度,各房的次中心利益日益突出,家政难于统领;人口浩繁,日给艰辛;各房无责任感、无积极性,依赖成性,坐吃山空;各怀嫉妒,人心离散……重重矛盾日积月累之下,兄弟反目,甚至是叔侄交争的局面也就随之出现了。

    更为重要的是,同居共财大家庭的生产资料是土地,过的是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子孙世代躬事农桑。由大家长率领子孙合作生产,并统一安排消费。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都在家长的主持下以家庭为单位来进行,大家庭自然容易维持维系。

    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入,虽然还是家庭成员一起经营劳作,却与自然经济下以“家庭”为计算单位不同,商品经济下以“个人”为计算单位的,收入和消费彼此都看得很清楚,自然容易比较高下,自然而然也就会产生是否“合算”的想法,产生离心因素。

    尤其又是在手工业尤其发达、商贸往来鼎盛的地界,有些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不出百余年,即逐渐走向分裂解体,也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必然结果了。

    虽说历朝历代多有律令限制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可别籍、异财却是两个概念。同时由于世代礼法融合的特点,有时候“法”也不一定就是严格的规定,就像别籍异财,法令的作用就并不是强制执行,只不过是一种号召提倡,最多也只是一种舆论上的限制。只要不是祖父母、父母亲告,就不必定罪。

    如此一来,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些大家族经过分家析产,分裂成若干仍以各种形式保持联系的小家庭,也就成了如树大分叉一般的自然规律,成了大家所认同的习惯。长而久之,民间百姓异财之后或是单立户口,或是继续与父母合籍的,数不甚数。

    而像周家湾,通常都是父母在时,儿子们便随着成年成家而陆续与生养家庭分开,另立户头传承门户了。但是基本上每个儿子所分的家产数量都会略小于其应得的平均数,之后再父母年迈或者去世之后,还会再分一次最后分清。这样一来,留下来与父母共居的一般都是未成年的子女,是为真正的“子壮则出分”。

    至于这家产到底如何析分,祖产和续置财产,包括田房茅厕、树木家什、鸡犬畜产、农具米粟,甚至于家庭债权到底如何析分,一般在诸子均分的前提下,却是各家各户因着各种缘由不尽相同的。

    有的家庭长子或长孙可以酌提遗产,有的人家有未嫁女在家的在奁田之外也要酌提遗产,还有的因着父母的偏心或是兄弟的强弱,却是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力求平均做到精确的。

    只不过花椒亦是不知道的是,其实老早之前秦老爹秦老娘也是思量过分家的。

    树大分叉,儿大分家

    分卷阅读55

    -

章节目录

农家记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白糖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糖酥并收藏农家记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