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郡王见闻录 作者:华飞白

    分卷阅读173

    奋。

    他惊讶于李徽远远不似曾经那般温和无害,也遗憾于这两三年不曾陪伴他亲历一切。他更兴奋于自己曾经隐藏的那些阴暗、狠辣,或许也极有可能让李徽毫无芥蒂的接受。毕竟,他从来都不是如天水郡王那般天真无知之人,他心里也藏着涌动而澎湃的情绪,他也积压着不满、不平与愤怒,故而更容易理解他的所作所为。

    “我当然记得。”李徽道,随手拿下一张鹿角弓,“不如你说说这张弓是何处得来的?”

    不知何时,丝絮般的雪轻飘飘地降了下来,无声无息地落在地上。白雪仿佛阻隔了所有杂音,令天地间恢复了鸿蒙初开时的静谧,也将无数人家的灯火都隔绝开来。在这厅堂中漫步低笑交谈的二人,犹如独处一方天地,悠闲自在。

    无论何人正在猜疑他们,无论何人正在算计他们,无论何人正在酝酿什么惊天阴谋——此时此刻,这一切都与他们无关。他们所在意的,他们放在眼中的,他们所思所想的,他们所谈所笑的,唯有对方而已。

    翌日,王子献便去国子监恢复了身份,并拜会了国子监祭酒与司业等诸位学官。当然,拜会的同时,也送上了相应的土仪,并不算太贵重,但也着实讨人喜欢——但凡文人,有谁不喜文房四宝?虽并不珍贵,但胜在别致有趣不是?

    他回来得有些晚,并未赶上国子监内部的举业考试。不过,趁着名单尚未呈报给尚书省,由祭酒做主,诸位学官将他团团围住,仔细考校了他一番。

    寻常人若是面对如此众多的学官,多少有些紧张失措。然而王子献岂是寻常之人?不仅神情从容自若,答题的时候更是文思泉涌,几乎沉吟片刻便挥笔而就。完成策论之后,又有学官问了他几个进士科不会考的经义题,他也同样对答如流。

    “啧啧,这一回省试,咱们国子监的学生又要大出一回风头了!”国子监祭酒抚须大笑,“小小年纪才华学识便如此出众,说不得又是一位甲第状头!唉,当年若是老夫的手脚稍快一些,又如何会错过这么一块良才美玉?”这两三年,国子监学生虽也有取中进士的,但也唯有郑勤——也就是当年向王子献示好的郑郎君得了个寻常的乙第状头。论起风光,自是远远不如四年前杨谦取中甲第状头的时候。

    “并非咱们手脚慢,而是宋公手脚太快了!”左司业也笑道,颇有些遗憾地对着王子献摇了摇首,“当年老友托某照顾他的时候,某便该顺势将他收徒才是!谁知不过是晚了些时日,他就教宋公抢走了!”

    众学官均一阵附和,说说笑笑之间,脸上皆是松快无比。他们虽不是王子献正经拜师的先生,但论起来也都是他的老师,若是他当真能成为国朝最年轻的甲第状头,自是与有荣焉。

    王子献立即谦和了数句,说了些不敢当之类的话。众学官却无不对他信心百倍,皆满口答应要替他给吏部考功员外郎下帖子。此外,宋先生回京,居然住进了濮王的别院,怎么也须得招待招待这群昔日的同僚旧友才是。

    王子献替宋先生满口答应下来,向众学官行礼道别后,便翩然离开了。

    国子监祭酒与两位司业缓步回到公廨中,倏然笑问:“二公以为,此子与杨明笃(杨谦)相较,孰高孰低?”

    左司业与右司业怔了怔,对视一眼,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是好。他们心中自然各有偏向,但若说出答案,却不免有得罪人之嫌。毕竟,祭酒能问出此话,便是对弘农郡公杨家并不在意,也有看重王子献之意。而弘农郡公府是杨太妃与杨贤妃的娘家,大皇子的母家,又岂是能轻易得罪的?

    祭酒回首望着他们,摇了摇头,长叹道:“这便是你们之所以收不到资质绝佳的弟子的缘由……呵……至于老夫,这么多年来从未看走眼,却也有几分看不透此子。光凭着这一点,他便胜过杨明笃一筹了。”

    左司业与右司业皆静默不语,既不曾附和,也不曾反驳。

    而当天夜里,国子监祭酒的这几句评论,便传入了许多人的耳中。微哂者有之;忌惮者有之;愤怒者有之;不屑者有之;嫉恨者有之;兴味者有之——满不在乎者亦有之。

    第117章 京中传言

    许是因各种莫名的传言之故,不知自何时开始,前往藤园拜访的年轻士子便骤然多了起来。独自前来者,结伴而来者,几乎是络绎不绝。藤园的门槛险些都要教他们踏平了,各种带着乡音的官话缭绕其间,里里外外皆是谈笑声。

    刚开始,宋先生很是有兴致地招待了他们,甚至临时为他们举行了几场小文会。他还特地将自己那群老友邀过来,一同点评这些士子所作的诗词歌赋,指点他们在理解经义与作策论时的疑惑。他们的评点很快便流传出去,精妙之处自是不必多言,博得了不少士子的赞誉,俨然便是京中另一派名士崛起之相。

    不过,当宋先生察觉不少人拜访的目的其实并非以文会友,而是意在通过结识王子献拜会新安郡王之后,立即便闭门谢客了。他到底与名声在外的周籍言先生不同,虽然口中常言自己将会伴随着王子献登第而名震长安,其实却十分不喜这些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举,更不喜自己被人利用。

    “原以为他们当真是为了答疑解惑而来,却不想——”只要想起这几天自己的坦诚相待,宋先生便难掩气恼之色,“老夫还怜惜他们千里迢迢来到长安赴考,很难拿到那些好文会的帖子,有了疑惑也寻不着合适的人请教。想不到,他们眼里盯着的只有新安郡王!只有能在考功员外郎面前替他们说好话的人!!”

    他兀自恼怒无比,其余隐士们则淡定许多,显然早便已经见怪不怪了。这个道:“老朽还觉得奇怪呢,怎么突然便有这么多人来拜访你们。原来如此,这便能说得通了。”又有另一个道:“咱们在京中名声不显,能让这些文士寻过来,自然不是因为你们师徒,而是你们所居之地是濮王的别院。”

    “老夫承认,我们师徒二人确实是籍籍无名之辈。但这些人寻过来的时候,似乎对我们颇为了解。”宋先生拧起眉,“有些人确实是为了名利而来,有些人好像对子献很感兴趣,想与他结交。这倒是奇了,子献的名声是什么时候传出去的?”

    这一群都是隐士,平日只顾着闭门做学问,各种消息一向十分滞后,谁都不曾听过甚么流言。于是,众位先生立即命自家的弟子出去打听清楚,如今长安城内的士子们究竟都在传些什么流言蜚语。

    “仔细说起来,也不能怨他们追名逐利。”宋先生似是想到甚么,倏然一叹,“省试只有一名考官,而且是职低位卑的吏部考功员外郎。若是能得到高官贵族的赏识,

    分卷阅读173

    -

章节目录

新安郡王见闻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华飞白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华飞白并收藏新安郡王见闻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