鸾归桐 作者:斑之

    分卷阅读356

    一路走来可谓顺风顺水,顺遂到让人艳羡。

    恐怕他自己也想象不到在登上大司徒这样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高位后,还会狠狠跌落。

    能怪谁呢?

    都怪他自己不爱惜羽毛,别人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因着这个巨大的收获,冬月还京后,近臣们顾不得疲惫便去求见天子。

    自然而然的,天子为此雷霆大怒,立时将其下狱。

    欧阳歙门下诸生千余人闻信后,至洛阳汉宫守阙求情。

    然而,刘秀不是耳根子软的人。

    他不止要使欧阳歙获罪,更有意赐死欧阳歙。

    他下定决心要杀鸡儆猴,要向天下昭示他度田的决心。

    欧阳歙的学生平原人礼震,年方十七。

    闻狱当断,驰之京师,行到河内获嘉县,自系,上书求代歙死。

    书曰:“伏见臣师大司徒欧阳歙,学为儒宗,八世博士,而以臧咎当伏重辜。

    歙门单子幼,未能传学,身死之后,永为废绝,上令陛下获杀贤之讥,下使学者丧师资之益。

    乞杀臣身以代歙命。”

    刘秀闻信后,半点都没有被触动。

    他撂下这份泣血写下的奏章:“没有一条性命是低贱的,更没有一条性命是高贵的。

    是谁犯的错,就该谁去承担。”

    郭圣通没有捡起来看的意思:“陛下下定决心了吗?”

    刘秀没有回答她,他扬声唤道:“赵昌海——”

    赵昌海应声而入。

    刘秀闭了闭眼:“去吧,给他匕首和白绫。”

    当天夜里,大司徒欧阳歙死于牢里。

    天下为之震动。

    无数人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陛下动起真火来如此可怕。

    既连大司徒都能被赐死,刘秀度田的决心也就不需要再多说了。

    建武十六年,南阳太守刘隆因阻碍度田下狱。

    成为继欧阳歙之后,因为度田令被下狱的第二位权贵人物。

    同时下狱的河南尹张伋及各郡太守十多人,皆以丈量田亩数不真实被论罪处死。

    因刘隆是汉室宗室,又自刘秀孤身至河北后便一直相随,为开国功臣。

    刘秀再三权衡后,保其性命,贬为平民。

    但绕是这样,也足够让人惊叹一句血雨腥风扑面而来。

    如此严厉的度田,使得豪强巨富再无法隐瞒土地人口,还要因此获罪,自然而然引来了他们剧烈的反弹。

    建武十六年春二月,交阯郡女子征侧造反。

    秋九月,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

    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

    青、徐、幽、冀四州尤甚。

    一时间天下兵火连天,唯一值得安慰的恐怕只有王吴提前完成了治理黄河。

    而至于效果,还要三五年才看的出来。

    但刘秀仍为此连升王吴三级,赐黄金千两,预备平定叛乱后亲自去看看治理的成果。

    可现在说这些都还有些遥远,汉室上下如今都把心思花在了平定叛乱上。

    ☆、第三百二十四章 决心

    建武十六年的夏异常的热,以致于许多年后,宫中老人听着抱怨夜里太热睡不着觉的话时,都会轻轻一笑,淡淡地说一句再热又哪有建武十六年热。

    其实,他们都没有细想。

    到底是天气真反常的炎热,还是那年的大动荡所带来的恐惧惶然让人印象深刻。

    毕竟,人总是眷恋安逸稳定的状态。

    哪怕,偶尔会觉得有些无聊平淡。

    但当外界起了大风浪,立刻就会意识到从前的时光多么美好。

    一道又一道紧急军报被送进宫中,一个又一个郡国举起反旗。

    有不少见识浅薄又活的长的的因此慌的六神无主,在深夜里睁大了双眼如何也睡不着。

    建兴帝死于叛乱,更始帝也死于叛乱……

    陛下能抗衡过整个天下吗?

    这样的想法不止存在于最底层的宫人中,就连一部分朝臣也抱着消极求和的态度。

    他们以为陛下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度田把地方豪强巨富的家底明明白白地摊开来,这是豪强们无法忍受的。

    他们不想做砧板上的肉,就只能反抗。

    地方太强,相应的中央就会弱势。

    东周时,天子甚至还要依附大国。

    高祖意识到了集中皇权的重要性,所以立汉后迁楚国六大贵族豪强到长陵,以此来压制在长达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各地方宗族势力。

    可豪强就跟春天的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生一茬。

    在无为而治的文景之治后,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新兴的权贵占据了绝大部分社会财富,以致于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而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权贵奢靡、奸商暴富,市场混乱、国弱民贫。

    这样金玉其外的大汉朝,如何能集举国之力反击南下的匈奴?

    雄才大略的孝武帝选择了推恩令,选择了迁茂陵令。

    即令财富在三百万钱以上的巨富豪强,举家迁到茂陵。

    因有时间限制,巨富豪强们闻令后只得贱卖手中的土地和房产。

    官府出面统一收购,再将其卖给贫民,只收十分之一的税收,使得贫民们有了安身立命所在,而巨富们则被均富了,中央水到渠成地聚集了全国的财富。

    只是就连强势如武帝,在这其中也不是强势到底的。

    《迁茂陵令》刚下时,也曾举国抵制。

    而武帝没有选择以暴制暴,他对配合的豪门巨富有丰厚的奖励——官府给每户二十万钱的补偿款,当然这点钱对他们来说算不得什么。

    最打动他们的是官府奖励的爵位官位,他们的子弟由此可以脱去低贱的商家身份,和世家名门联姻。

    于是,在短暂的和中央对抗后,究竟还是一个个地选择屈从。

    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家破人亡呢?

    而陛下现在所做出的选择却并不明智,他不给豪强们任何回旋的余地,甚至杀了大司徒来彰显他的决心。

    如此一来,哪怕有胆小怕事的动摇了也不敢回头。

    现下各郡国群起反抗,青、徐、幽、冀四州的情况尤其严重。

    陛下还是该徐徐图之,刚柔并济才是,怎能越逼越紧呢?

    他们委实不赞成陛下现在还采取如此强硬的措施,以为不如避免动摇根基不如各退一步,

    只是,这样的想法委婉地表达出来后,叫天子很是不屑。

    “如何在不动摇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解决贫富两极分化?

    又如何保证绝不将权力分割给外戚、权臣、巨富豪强,而至集中在帝王一人手里?

    这是两个要在黑暗中长期摸索答案的问题

    分卷阅读356

    -

章节目录

鸾归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斑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斑之并收藏鸾归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