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作者:梦溪石

    分卷阅读8

    是认字还不多的孩子,毕竟他从没正经地上过一天学,本想从习字开始教他,却没想到赵肃竟然还能看懂此书。

    这本书叫《传习录》,放在后世或许没多少人知道,但在当时却是鼎鼎大名,它像论语一样,不是孔子自己写的,而是后人弟子收集他的语录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书,这个人就是王守仁。

    王守仁是一个传奇人物。

    能把学问做到自成一派,门生遍布海内的人不少,但像他一样,上马能征战,下马还能治学的人,放眼华夏几千年也寥寥无几。

    他定江西,擒宁王,平叛乱,总督两广军务。当时有传闻,敌人闻阳明公,则溃不成军;百姓闻阳明公,则欢欣鼓舞;士人闻阳明公,则恨不能与之同席论道。

    他由儒家衍生出来的心学,到了明代中后期,几乎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民间力量,许多内阁大臣也都是心学门人,甚至据说连日本的明治维新,也曾由王氏心学中吸收经验。

    大丈夫当如是。

    赵肃身为一个现代人,对《传习录》这种书,不可能深入研究过,但知道这里面的内容基本都是王守仁写的,已经足够让他肃然起敬了。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放在自家老师的桌子上。

    难道自己这个老师,竟是王学门人?

    这个时候,心学虽然信奉的人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民间,也不为统治者接受,论势力,它更敌不过程朱理学这种官方主流,所以王学门人一般都不会大肆张扬。

    心学讲究知行合一,简单来讲,就是让你不仅要学,还要去做,道理有点类似后世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里面又隐隐暗含了解放思想的意思,相较当时提倡“去人欲,存天理”的程朱理学来说,当然是一个惊世骇俗的言论,也难怪心学门人只能低调了再低调。

    上学第一天,还没学到东西,就要先考试,这也忒不厚道了。

    赵肃思索片刻,慢慢道:“学生只翻了几页,阳明先生所言,是知行合一之理,与朱子的知先行后大有不同。”

    “那末你觉得哪种有道理?”

    赵肃笑了,这不明摆着让我夸心学么。“知行合一,好比做人不仅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一般,自然是阳明先生的要更上一层,只不过现如今可科考场上,视朱子理论为正统,因而……”

    他没再说下去,戴公望当然能理解他的意思。

    其实赵肃说得很肤浅,但以他的身份和处境,能有如此见识,已可算得上令人惊喜了,戴公望觉得自己果然没有收错这个徒弟,看他的目光也慈霭了几分。

    “你识得字?”

    赵肃点头:“基本都识得,只是很少练习,怕写得不好。”毕竟以前写的都是简体字。

    戴公望拍拍他的肩膀:“跟我过去见见你的师兄吧。”

    詹莱这幢宅子很宽敞,还特别隔出一个书斋,四面竹帘半卷,外面种上竹子,前面还有个荷塘,清风徐来,竹叶沙沙,荷香隐隐,把夏天的燥热驱散不少,是个上佳的读书之所。

    戴公望带着赵肃进书斋的时候,正有个少年坐在矮榻前,手里握着本书诵读,见他们进来,不慌不忙地起身行礼。

    “见过老师。”

    戴公望含笑道:“过来见过你师弟,他唤赵肃。”

    又对赵肃说:“这是你师兄,元殊。”

    赵肃连忙行礼:“见过师兄。”

    少年身形秀颀,眉目清隽,头发用玉带束了起来,整整齐齐,一丝不苟,他看了看赵肃,也回礼道:“师弟。”

    脸上掠过一丝不以为然,却比赵谨高明多了,没有表露得太过明显。

    赵肃看在眼里,没说什么,只笑了笑。

    寒暄介绍完,就该开始上课了。

    不得不说一下戴府的上课时间。

    上午的课程从卯时开始到巳时结束,中间有一小段时间的休息,老仆会端着点心进来,师生三人边用边闲聊,到了巳时府里会留饭,用完饭休息半个时辰,午时到未时是读书时间,完了才算结束一天课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如此一来,赵肃正好可以起个大早,上山采药,末了交给回春堂,让他们点算药材,待自己下学再过去拿钱,时间上不冲突,既有时间赚钱养家,还能读书,两全其美。

    而戴先生教学的模式也很奇特,至少跟赵肃在赵家族学外旁听到的完全不一样。

    先是询问学生昨日读了什么书,要求能够背出来,并且解释其中含义,这一节赵肃初来乍到,可以略过。

    小师兄元殊看起来学得不错,背书一字不漏,释义也有条有理,甚至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戴公望不仅不加斥责,反而很耐心地解释,为了照顾一边入门较晚的赵肃,还特别说得直白浅显。

    接着是布置作业,让他们把《孟子》从哪一段背到哪一段,并且要揣摩含义。

    末了就完全抛开四书五经了,戴公望开始讲他云游各地时的见闻,做官时碰到的事情,讲江浙沿海一带时时有倭寇犯禁,讲黄河泛滥,灾民卖儿鬻女,人吃人,还说起永乐年间郑和出海的趣闻,许多细节别说元殊,就连赵肃都没听说过,是以两人都听得津津有味,浑不觉时间飞逝。

    用过午饭,戴公望入了后院休息片刻,元殊跟赵肃则留在书斋,书斋里另设有小榻,他们或小寐,或发呆,都没人拘束。

    赵肃利用这个闲暇时间,正一笔一划地临摹着字帖,他现在的毛笔字太难看,得抓紧练习。

    一抬头,就看见小孩儿黑黑的脑袋在前面一晃一晃,煞有介事地小声读书,就是不回头朝他看上一眼。

    闷声一笑,起了逗弄的念头,赵肃虚咳道:“小师兄,这一段话我不懂,你能不能教教我?”

    对方理也不理,仿佛没听到。

    赵肃锲而不舍地骚扰:“小师兄!小师兄!”

    甚至伸手去扯他的袖子。

    喊了五六声,元殊终于腾地回过头,气势汹汹:“师兄就师兄,为何要加个小字?!”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的历史小随笔————

    我小的时候,很讨厌嘉靖皇帝。

    你们想想,一个差点被宫女缢死,喜欢修仙,喜欢打大臣的皇帝能好到哪里去?

    但是年龄渐渐大了,当我翻明史,翻历史札记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嘉靖很聪明,也很多疑,这点跟康熙很像。

    他们都喜欢把

    分卷阅读8

    -

章节目录

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梦溪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梦溪石并收藏天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