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永平纪事 作者:冬月青

    分卷阅读52

    “此事本就有我做错之处,能得此结果,已是天子垂恩。其中之事,师兄不想被你知道,也算是师兄的私心,你便依了师兄这回才好。”

    窗外传来凛冽的冬风呼啸声,书房里只烧着个不太顶事的热炉子,阵阵冷意袭来,两人喝了不少酒,身子倒是暖的很。

    楚归抱住了许然,让他靠在自己肩上,他虽不明就里,但还是能感受到他师兄心里的难过。毕竟从小一块长大的,他师兄是个啥样,他心里再清楚不过了。每到这时,他倒觉得自己果然还是重活了一世,他们在他们看来都是小孩子了。

    一时离愁别绪压得厉害,喝酒便更是灌的,两人很快便醉倒在榻上了,等到第二天早上醒来时,都有点鼻塞声哑的。

    很快,许然便离了京,匆忙而又迅速,偌大的京城和朝廷,也压根没因为这个起点啥波澜。

    冬十二月,武陵溇中蛮叛。才从武陵郡回来的张掌事和楚归都不进心有余悸。这时司空第五伦递上了一道奏折,力陈从建武年间以来,武陵郡多有蛮叛之事,皆因武陵多大河沼泽,每每天时不利,大河涨水,淹没农田,百姓无颗粒饱腹,无桑麻裹衣,才思图变;力主朝廷对武陵郡各地房屋农田进行合理规划,修缮水利工事。

    至此,楚归才隐约觉出点意味来。

    张掌事倒是十分佩服的样子与楚归啧啧说教道,“小归啊,你看,这果然能位居三公之位的就不是普通人。司空大人虽然祖上能追溯到战国田氏,但是近代也是不显的,在王莽年间也不过是个乡啬夫(乡官)而已。建武年间直接被任为会稽太守,从蜀郡太守迁为司空,果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你瞧我们去武陵郡回来,只能回禀些细琐之事,这司空大人眼界就是不一样。给你说啊,这其中的道道可深了。”

    楚归瞧张掌事又摆出一副说教的样子,心里觉得有些好笑,但还是摆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认真听着。

    “这年终考察,我们的路线是司空大人亲选的。这南阳郡、南郡、武陵郡,乍看无甚门道,可你瞧,这南阳郡是帝乡,迎上的功夫便有了,再看这南郡,地处大河要塞之地,也是差不离了。不想这最厉害的,还是这武陵郡。这马太后你知道吧?”

    楚归点了点头,心道他这师傅平日里看着很是苦劳实干的样子,不想果然还是一副官迷,虽说不那么灵光,但真是一道一道的。

    “这马太后的父亲,伏波将军马援,英雄一世啊,当初可就是征伐武陵蛮时折死的,可谓是晚节不保。当初世祖体恤他上了年纪,曾劝过的,可是伏波将军南征北战多年,也未将武陵蛮子放在眼里。再说那武威将军刘尚,也是折在武陵郡的沅水。”

    “再往近的说,这建初元年武陵澧中蛮才叛,才隔两年,武陵溇中蛮又叛,不可谓不是朝廷心头大患。却说这武陵蛮也不是真造反,与司空大人说的也相差无几,武陵位于洞庭以西,水网密布,沼泽丛生,一有水患,便贻害无穷。百姓没收成了,没吃没穿,又民风剽悍,不折腾点幺蛾子咋可能。不过这司空大人也是真气魄,直接便说这武陵蛮叛的症结在水利工事、房田民屋规划上,如此既是做了实事,又解决朝廷心头大患,还顺便卖了几个好,真是大人物做的事!”

    楚归虽然也就武陵蛮叛与这上头想了几分,但其他上面,他还真没他师傅想得多,果然是在司空府里浸了这么多年!他不禁想到了后世里有人调侃的,帝都即使是平头百姓,一个个也是政治敏感度高的很!

    朝廷很快便将在武陵郡动工的水利工事批了下来,朝廷批了人力银两。楚归对此很感兴趣,想随队往武陵郡监工。可是没等他申请上去,朝廷便将他调到了廷尉府,任廷尉左平六百石一职,而这职位,原本却是他师兄的。

    楚归心里不禁有些难受,还有些茫然,他不知道怎么会让他替了他师兄的空缺。

    虽说他在司空府呆了快将近两年,要有所调动也是寻常,可是他原先也只不过是两百石的普通小吏,怎么会一下升到六百石的廷尉府左平一职?!

    他师兄本就是运气好了,他这比他师兄还夸张个好几倍,他又不是像窦宪,凭着窦家和国舅一下做二千石也没人能说啥的,连窦笃那黄门侍郎也才六百石而已。就算把他放到别的地他可能也不会想这么多,可这偏偏是他师兄原先所在的位置,而且他师兄也是突然离京,一切都不明不白的。满满让他疑惑的阴谋味道,可是能在他身上动阴谋,还是这种方式的,实在得费他一点脑细胞。

    不过未等楚归提出异议,谏议大夫便对此提出了不满。在朝堂之上公然提出楚归年少,又无甚功绩,迁为廷尉府左平有失公允。

    天子只是瞧了那谏议大夫一眼,便转问司空第五伦道,“第五大人作为楚归的直属上司,不知楚爱卿其人如何?”(天子肯定心里也在吐槽这第五伦的名字太奇葩了,叫起来实在是太滑稽了。)

    第五伦上前道,“楚归在我府水利曹已近两年,任职期间勤恳踏实,且颇有悟性。就此次武陵郡水利工事修缮一事,便是张掌事和楚归在武陵郡进行了先期考察,楚归在此事上,也提了诸多建议。”

    朝廷大臣本或有部分也心存疑虑,不过听了第五伦之言,倒是都颇有肯定之意。

    天子就着第五伦所言道,“先帝曾在芳林园亲口赞过楚爱卿真英才,朕与楚爱卿同窗数载,其学识才能莫不比你们了解,依朕之见,这廷尉府左平屈屈六百石之职,却是委屈了楚爱卿的。”

    天子寥寥数言,却是无人再敢反驳。

    作者有话要说:  还是隔日更啦,准备开一篇现言,存稿中。。。

    ☆、38.廷尉左平

    38

    廷尉左平掌平决诏狱事,而诏狱则主要是断决全国上下官吏重罪之所在。虽说只是六百石,但其权不可谓不大,其利害关系不可谓不重。许然在廷尉府勤勤恳恳做了近四五年,才提拔至廷尉左平,不是没道理的。

    即使楚归自诩活了两世,有那么点聪明劲,可这种太专业性的东西,他没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就这么匆忙上任,还真是觉得十分折煞。而这其中摆明就有什么不对劲的。

    这天他在书房的小榻上临时抱佛脚看些关于律令辞讼的书籍,这还是他上任后往他手下郭躬处借的。郭躬父亲郭弘

    分卷阅读52

    -

章节目录

[东汉]永平纪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冬月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冬月青并收藏[东汉]永平纪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