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侯 作者:故筝

    分卷阅读253

    了回去。

    道衍笑了笑,收回了目光。

    一边的朱棣很是不满这两人这般“眉来眼去”,于是暗地里伸手掐在了陆长亭的腰上,陆长亭腰上一痒,不自在地扭了扭腰,回头瞪了一眼朱棣。

    朱棣却是被这一眼瞪得浑身舒爽。

    单纯的程二更是对这空气中的气氛毫无所觉。

    “……明白了吗?”道衍总算是说了结语。

    男子小心地点着头:“明、明白了。”但实际上这会儿男子心底已经完全没底了。

    知县是什么身份啊?一方父母官啊!他是什么身份?一个不入流的小商人啊!没权势没地位!人家动动手指就能捏死他!可是现在他能怎么办?他身前站着的是燕王,这位更加的位高权重,要他死,连手指都不用动,人家一个眼神,便自有会意的手下来出手了。

    男子脑子里闪过了种种思绪,最后坚定了心底的信念。

    为了活下来……

    知县又如何?这次知县若是真的被扳倒了,那么日后燕王在北平的威信会越来越高,而他好歹为燕王出过手,到时候也总能沾沾光的。

    置之死地而后生,就在眼前了!

    男子向着朱棣发了誓,定会按照吩咐的去做云云……

    他们对男子的嘴脸都着实有些嫌弃,如今问清楚了,也交代清楚了,自然就是直接将人驱赶出去了。

    陆长亭有些好奇:“不用派人跟着他吗?”

    朱棣淡淡笑道:“何必浪费人力?”说着,朱棣的手就仿佛漫不经心一般地抚过了陆长亭的头发。

    道衍的余光注意到了朱棣的手上动作,不由眼皮一跳,解释道:“若他不去与知县告密,自然是好的,若他去了,那也无妨,也只是会增添知县的恐惧而已,而说出去就更没有人信了,堂堂燕王,犯得着故意陷害一个知县吗?”

    道衍能说出这番话,那都是极为有底气的。

    陆长亭不得不说,他正是喜欢这样的行事风格!畏畏缩缩踌躇不前没什么意思,胸有成竹大大方方,那才叫真气魄!

    朱棣瞥见了陆长亭眼底的欣赏之色,不着痕迹地皱了皱眉。

    “道衍师父今日便宿在王府了吗?”陆长亭毫无所觉地出声问道。

    不等道衍开口,朱棣便已经当先道:“天色晚了,是宿在王府。”说罢,朱棣朝着程二道:“带道衍去休息,我便与长亭先行离开了。”

    因着道衍来王府的时候不少,有时候是丫鬟带着他去屋子里,有时候甚至是不需要人领着他前往……但今日朱棣却是将人扔给了程二。

    那程二也是实诚,带着道衍便往外院的倒座房走,这和内院可还隔着一道二门呢,而离陆长亭居住的院子,那隔的可就不止一扇门了。

    道衍也发觉到了朱棣的用意,等踏进倒座房后,程二便听见他意味不明地轻笑了一声。

    程二疑惑地看了看道衍:“道衍先生,可是何处不妥?”

    道衍摇头,且摆了摆手。

    屋门在程二的视线中被合上了。

    程二摇了摇头。这道衍和尚的心思,还着实令人难以捉摸!

    ————

    李公子的家人很快赶到了北平,而知县夫人也与知县再度扯破了脸皮,知县的面子那就是被人扯下来往地上踩一般,或许正是太闹心的缘故,县衙里的公务几乎不能正常运转,这知县没好心情,其他人能讨得了好吗?谁都讨不了好!

    李公子的家人来到之后,自然也听说了传得沸沸扬扬的流言。因着知县和李公子确实有不和的前科,那李老夫人也不管那么多了,直接就认定了乃是知县的错,当即就将知县状告了。

    这知县犯罪该谁管呢?

    提刑按察使司。

    按察使司主管徒刑以下的刑名、诉讼事务,属于省一级的司法部门,当然徒刑以上的就得交给刑部了。

    按照当时的明律,知县就算是杀人也不大可能判死罪。

    明朝官员犯罪有着两个减免罪责的途径,一是在审讯阶段,凡官员犯罪都由皇帝决定审讯和处罚,使得六品以下在外的犯罪官员有一次免罪机会,而在外六品以上以及京官有两次免罪机会;而另一次则是在执行阶段,大明律虽然规定犯公罪,应笞者赎罪,徒流以上记过考核,犯私罪至杖一百则罢职不叙。但明初还有个规定,叫“三犯如律”,意思就是说要犯三四次罪才会依律处置。

    可见官员是有着极大的特权的。

    唯有那些着实不走运的,直接得罪了洪武帝,那可就是定罪很快,弄死你也很快。

    直接从朝堂上拖出去打屁股行杖刑的,那可真是比比皆是。

    ……

    总之这知县不大可能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李家老爷虽是布政司经历,的确不是好招惹的,但他毕竟位置不算高,要将知县弄死那还是有难度的。

    因而知县之事上不到刑部,却可以上到按察使司。

    待查实以后,方才是上到皇帝那里去。

    然北平地偏,不过一小小知县,皇帝哪会在意你?虽说六品官以下都可有一次免责的机会,可这个机会是皇帝给的,皇帝不在意你,不愿意给你,自然也就没有了。

    基本上,只要按察使司定下了,那么就不会再更改了。那皇帝不也得听下面人的意见吗?他对这知县又无好恶,长什么样儿都不记得,自然会听取按察使司的意见。

    陆长亭想清楚个中关节以后,便有些好奇朱棣和道衍的主意了。

    “若他不能死,那又该给以何等处罚?”若是轻了,没用处不说,还反倒是将敌人激怒,促进人家变得更为强大。

    朱棣一副大局尽在掌握中的姿态,不急不缓地道:“长亭可曾听说过戴罪办事的条律?”

    陆长亭顿时恍然大悟。

    这在洪武年间十分常见。

    因为早期的胡蓝案死了太多人,而后为了清除贪污的官员,也死了不少的人,明朝甚至出现了无官可用的情况,于是后头再有官员犯罪,便有了戴罪办事的条律,你犯了罪,我给你定罪,但你不会马上受罚,而是要先戴罪办事,你继续累死累活,我还不给你发钱。

    这对于官员来说,莫过于比死还难受。

    而且戴了罪的官员,哪怕一时官职没有被罢黜,但依旧坐在那个位置上,却也无法和过去一样了。

    这可就是典型的倒霉出了力,却还不能得个好的下场。

    “四哥是打算如此定那知县的罪?”陆长亭问。

    朱棣点头:“死都是便宜了他。”

    敢触犯燕王,的确是死都便宜了他。

    “过两日按察使司的人便要到北平来了。”朱棣淡淡道。

    那到时候就热闹了。

    陆长亭觉得自己已经能预见到,那知县到时候该是如何的面色难看,又或是惊慌失措

    分卷阅读253

    -

章节目录

大明武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故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故筝并收藏大明武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