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__46

    <!--go-->

    动,。就有些纳闷儿。“静涵,你这是干啥呢?”

    静涵跑到母亲的身边,在母亲耳边悄悄地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薛氏听了,奇怪的看了看女儿,“你这个鬼东西,衙门里收棒槌,是连大带小一起收走的。”

    静涵撇撇嘴,连大带小咋了?还不是一样把大的拐走了?她就是要那些特别大的留出来,剩下的那些也不小了。静涵低头不语,继续往外挑大号的人参,她手上有准儿,挑出来的,一般最少也得二两半左右。

    薛氏看女儿这个样子,知道她是为了家里好。再者今年这棒槌也的确长得稀罕人,要是就这么让衙门里的人收走了,自己心里也难受着呢。所以薛氏就不再吱声儿,默默的支持女儿这么做。

    家里一共也就是十五丈棒槌,等到下午就起完了。静涵把自己挑出来的大棒槌,找了个隐秘的地方藏起来,不能现在拿出去,要不然让衙门的人看到就不好说了。还好他们在山上的时间长,以前特意在杖子边上弄了几个土洞,静涵和文翰就把东西放到了其中一个里头。然后又让文成和文宣两个远远的看着,别让外人过去。

    村里人也有很多都起完了棒槌,正在参场子门口那等着往上交呢。衙门的人中午就来了,拿着一个册子,然后挨户的收棒槌。他们来了好几个人,有称秤的,有记账的,还有往车上装人参的,也忙碌的很。每户交上了棒槌,就可以放出参场子,然后再轮到下一户。

    一直到了酉时末,村子里一百来户全都交完了,衙门里的人这才赶着车,离开了参场子。平均每户都要交七八十斤,这一下子,他们就拉走了七八千斤的棒槌,总共用了十多辆马车,才全都拉走呢。

    静涵看着这些人的背影,心中暗骂。“一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混帐,朝廷这是要扒了种参人的皮啊?多亏今年的棒槌长势不错,要是万一遇上年头不好,种的人参,还不够往朝廷里交的。都是些混帐王八蛋。”

    静涵嘟囔着,来到了藏棒槌的地方,和文成还有文宣把棒槌拿出来,然后文成扛着回家了。

    老爷子正在那唉声叹气呢,今年的棒槌,交了八十斤,还剩下了一百九十斤,可是赶不上去年剩的多。“刚才刨棒槌的时候,我看着不是挺大的么?怎么今年的产量还不如去年呢?”

    静涵正好听到了,就嘻嘻笑了,“爷爷,你着啥急啊,在这还有呢。”说着,就和文成把他们藏着的那些放到屋里。这些至少也能有二十斤。

    老爷子下地扒开麻袋一看,就奇怪的问道:“这是从哪弄出来的?咋还都这么大啊?”

    薛氏从外头走进来,笑着说道。“爹,你不知道咱家这个鬼灵精,她把大的早就挑出来了。刚才是藏着呢,这会儿衙门里的人走了,她这才拿出来。这些大的,要是交给衙门,还真就是挺让人心疼的。”薛氏把事情跟大家说了出来。

    老爷子一听,忍不住哈哈大笑,“这个小丫头,她怎么那么些个鬼主意?竟然知道把大的藏起来。也多亏咱家在山上住着,要不然,你就是再怎么藏,难道还能不回家去了?行,这事咱们家的人可要全部保密,不能让人家知道了,这可是大事,小心被抓起来的。行了,明天开始做货,还是做红货。”老爷子吩咐道。

    ☆、第六十八章

    第二天,家里就开始做货了,陈氏领着两个儿媳妇还有静雅,一起刷人参,蒸棒槌等。而老爷子则是和志新哥俩一起,往今年的新参土里掺黄土去了。这参土里黑土太多了不行,要掺上一些黄土,于是父子三个,一挑一挑的往参地里运黄土。

    静涵则是和文翰他们去干了一样以前从来没干过的活,就是去拦棒槌。村子里是统一在一天全都来起参的,还要赶紧起完了往上交。而一般每户都是一两个男劳力,有的人家得紧赶慢赶的才能一天起完,所以他们有很多就是一遍过去,没工夫再回头找一遍的。这人参是土里生长的,难免起的时候有被埋在泥土里,或者是参须子,也有可能是小一点的棒槌。捡的人一旦手慢些,就有可能落下。

    所以从人家起过棒槌的地里,再去找落下的棒槌,这就叫做拦棒槌了。一般拦棒槌要用四齿子,因为四齿子比三齿子多一个齿儿,就会比三齿子密一些。而且四齿子要比三齿子的齿儿细很多,轻,用来拦棒槌最好不过了。

    家里有两把四齿子,正好文翰和文成一人一把。中秋节之前,文翰就跟酒楼那边说了,天气渐渐的冷了,就不再往镇上送鱼。兄弟两个拿着四齿子,挨着片儿,一点点的重新刨那些参地,然后在其中去寻找落下的人参。这是一个需要眼力和体力的活儿,抡着四齿子一天,可是不轻松。

    文翰刨了几下,就从地里发现了一根白白的大丁须,赶紧低头捡起来,扔到篮子里。“小妹,你看,我还真的找到了一根丁须呢。”文翰兴奋的喊道。

    静涵点头,“大哥,我看到了,你慢慢的刨,小心看着,这地里有的是呢。尤其是靠近池帮子那块儿,一定要多注意,有的人那里刨的不到位,很容易落下。”静涵倒是没有多兴奋。前世她见过了,那时起棒槌的人家,都会雇很多人。起的时候也很注意,等起完了自己家一定会拦一遍的。然后看参人会拦第二遍,最后外面一些人才能进场子拦第三遍,即便是这样,也会有人能够拦的到。他们这才拦第一遍,应该会有不少落下的棒槌,静涵对这个还是很有信心的。

    果然,没过多久,文成在那边喊道,“小妹,我这捡到了一棵棒槌呢。”声音里充满了兴奋和惊奇。

    静涵看到两个哥哥都有收获,也就放心了。“大哥,二哥,你们在这拦棒槌吧,我和静婉还有文宣文昌去林子里捡蘑菇啥的了。这四齿子我们也抡不动,干不了这个活儿的。你们仔细些,别着急,这里面会有很多的。”说完了,静涵就带着静婉他们,一起出了参场子。

    如今林子里已经开始落树叶了,一阵风吹过,满天的树叶随风飞舞,飘然下落。“咱们得抓紧时间,尽量往家划拉东西,等到落了雪,就啥也弄不到了。”静涵低头捡核桃,一边对身后的静婉她们说着。

    “二姐,我们都听你的,你说咋干就咋干。”文昌跟在静涵的身后,很狗腿的说着。他算是见识了二姐的本事了,只要二姐出手,绝对就会有惊喜。估计今年光是拦棒槌这一样,就会挣不少的钱,还别说如今弄了那么些的好东西回家了。

    静涵微微一笑,“行,那咱们就赶紧捡核桃吧。要是看到那种烂了的椴木,就看看上面有没有冬蘑,这个时候,冬蘑该出了。反正咱们就是不管哪样,是有用的就往家里划拉。到时候都能派上用场的。咱们在这山上,也是方便的很,比在村子里强多了。好好干吧,争取今年能让大哥和二哥去镇上念书,还是得有读书人才行的。”静涵现在才明白,为啥以前看古代的故事,都要让孩子读书考科举了,因为这是穷人唯一的出路,只有家里有人走了仕途,才有改变穷困的希望。

    大家对这个都很赞同,于是谁也不再说话,而是低头找着能够弄回家换钱的东西。没到一上午,大家就捡了两背筐的核桃,还有一背筐冬蘑,另外一背筐,是山葡萄。静涵那天弄的山葡萄糕还没有完全干透,但是半干的更好吃,家里这几个孩子都尝了点,觉得酸酸甜甜的,简直喜欢的不得了。今天又看见了一架葡萄,大家都说还要再熬一些,好吃的东西,谁会嫌多啊?于是他们摘了一背筐的山葡萄,并且说好了下午再来,把剩下的也摘回去。

    四个人背着背筐,一个个弯着腰往家里走。他们毕竟都还小,即便背筐也都是按照他们的个头编的,可是分量也不轻。幸亏离着家里很近,没用上多长时间,就回到了参场子。一到地方,大家赶紧把背筐放到了地上,然后忍不住用手去揉揉肩膀。

    家里陈氏和薛氏她们正在刷人参呢,陈氏一看孩子们的样子,就有点心疼了。“你看看你们,非得弄那么些干啥?咱们也不能光指着你们去捡这些。你们少往回弄点,等过了这阵子,让你爹和你三叔他们一起去,大人干的,还累不着。你看看这一个个累的小样。”

    静涵一听奶奶的话就笑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说道,“奶奶,也不过就是几天的功夫。这秋天可是很就要过去了,等到下雪,就啥也弄不回来的。奶奶,没事的,我们晚上好好歇歇,睡一觉就好了。”

    陈氏有些无奈的摇头,“你啊,也不知道你这性子随了哪个,咋就这么财迷呢?这些活儿等着大家一起干不也行么?”

    “娘,你也不用说了,静涵不会听的,她就这个性子了。这样更好,这么抓家的孩子,可是少见呢。”朱氏在一旁劝着,她对于静涵也是很喜欢,一直都跟自己的两个女儿说,让她们多跟大伯家的两个姐姐相处。

    娘几个看看要中午了,就赶紧的去做饭。没过多会儿,老爷子爷三个,还有文翰兄弟两个,全都回来了。文翰兄弟俩回来的最晚,一到屋门口,就喊道,“爷爷,奶奶,你们看,我们弄什么东西回来了。”

    老爷子正在屋里歇着呢,听大孙子这么喊,就有点奇怪了。这文翰从来都是稳重的很,还没有这么毛毛躁躁的时候呢,是啥事让他这么兴奋的?往门口看去,就见文翰和文成两个人都拎着篮子,进了屋。那篮子里,竟然装的是一些棒槌须子,还有几棵完整的棒槌。“文翰啊,你们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啊?”老爷子非常的惊讶,这棒槌不是都起完了么,上哪弄的棒槌啊?

    “爷爷,这是从人家起完棒槌的地里找到的啊,你不知道吗?原来人家起完了棒槌,还会有一些落下的呢。你看,这是我和文成一上午找到的,看样子最少也得有五六斤呢。要是把所有的参地都翻一遍,能找到好多呢。”文翰很兴奋的跟大家解释着这些棒槌的由来。

    老爷子和志新互相对视了一下,心下也是一惊,没想到,这看参原来还有这样的好处呢。以前没经历过,根本就不懂,恐怕以前的老刘头,他也是不知道的,他成天的喝酒,哪里会管别的啊。“文翰,这是谁告诉你们的啊?是你们自己想出来的?”老爷子心里已经猜到是谁了,只是问问。

    “不是我们,是静涵,静涵想到了,就让我们去试试。”文翰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呢,虽然累得胳膊酸疼,可是依旧满心欢喜。一上午就能拦五六斤,那一天呢?他们一上午也不过是刨了几十丈的参地而已,今年一共有一千五六百丈的参地都起货了呢,要是全都拦出来,那得是多少?还不得有个百八十斤的啊?

    老爷子和志新他们也都想到了,老爷子率先开口道,“志新啊,我看这样,这几天,咱们先抓紧时间拦棒槌。那边的黄土我看也掺的差不多了,剩下那一两丈,就不着急了。这么一算的话,恐怕光是拦棒槌,就会比咱自己家起的都多。虽然这拦出来的,一般都是些须子啥的多,那也是钱啊。行,就这么定了,家里还有几把三齿子,咱们就用三齿子吧,大人也不怕累。”

    志新和志明也都同意了,这是挣钱的好机会,大家咱们会放弃啊?“爹,这事用不用再跟村长他们说说啊?”志新是怕有人眼红。

    老爷子摇摇头,“不用了,往年咱们家起棒槌,不也是急急忙忙的起完就回家了么,哪里还有时间拦棒槌?后来也就那么样了,谁也没说什么。这一回不用说了,参地里头,棒槌一起,就跟参户没关系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家都知道了拦棒槌的事情,老爷子忍不住问静涵,“静涵啊,你是怎么想到这拦棒槌的啊?”

    静涵笑了,“爷爷,咱们春天种地的时候,难道你们没看到地里面有出苗的棒槌么?那就是人家起参剩下的啊。当时我就想了,这样落下太可惜了,要是有人能够再找一遍,是不是就不会白瞎了这些棒槌啊?”

    ☆、第六十九章有钱了

    老爷子听了静涵的话,一拍大腿,“哎呀,可不是咋地?当时咱们也是看见了,可是谁也没往这上头去想啊。唉,这人啊,看来是老了,脑子根本就不够使。还是静涵的脑子灵,能够想得到,好,好。老婆子,今年咱们可真是借了静涵的光了。上山看参是静涵的主意,种地、拦参籽、拦棒槌,这哪一样不是静涵的功劳?这可是咱们许家有福,出来这么个小福星呢。”老爷子想起来着一桩桩的事情,越发的喜欢静涵了。

    老太太在一旁,眉开眼笑的瞅着这个小孙女,“可不是?这多亏听了静涵的话,来了山上看参。要不然,咱们还不知道在哪拼命挣钱呢?丫头啊,你想要点啥?奶奶都给你办到。”

    薛氏在一旁赶紧的说,“娘,你可别惯着她,那还了得?她就是个小毛丫头,

    长白山下好种田__46在线阅读

    <!--t;

    长白山下好种田__46

    -

章节目录

长白山下好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长白山的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白山的雪并收藏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