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好种田 作者:长白山的雪

    长白山下好种田__12

    <!--go-->

    洗衣服,人都是这样,爱凑热闹。一个三十来岁的媳妇一边洗这衣服,一边问道:“志新嫂子,怎么这段日子没看见你家老二媳妇啊?”

    薛美林听了这话,有点尴尬,“她二婶回娘家去了,这阵子心情不好,回娘家住段日子。”这哪里能说真相啊。

    “嫂子就别帮着圆全了,那玉荣哪里是回娘家了啊,分明就是跟人家跑了才对。前阵子她就每天都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往村东头跑,好几次我们都看到了,她和村东头赵家的老大在一起说说笑笑的。这赵家老大也有些日子没见着了,不是和你家老二媳妇一起跑了,还能是咋回事?”那个媳妇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

    旁边有个媳妇听了这话,赶紧的瞪了她一眼,“二林媳妇,饭能乱吃,话可不能乱说。你这么说,可是有什么证据吗?要是没有证据,你这不是往许家和赵家头上泼脏水吗?”

    那二林媳妇笑了一下,“证据?咋会没有证据的?我可是看到过好几次了,他们两个一起往村子东头走。这村东头能有啥?还不是一片树林子吗?赵家老大的媳妇是个傻子,成天脏不拉几的,哪个男人能喜欢?外头得到了甜头,还不就一起跑了算了?”二林媳妇的嗓子很尖,嗓门又大,一下子整个河边的人都听到了。

    薛美林听了,脸色就变了,起身来到大林媳妇的面前,“二林媳妇,你要是管不住你的嘴,我就让二林来管管。成天胡诌八扯的扯老婆舌子,你这是想干啥?”美林心里暗暗骂魏氏,可是这事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承认的,只好质问二林媳妇了。

    “呦,嫂子,你这是要干啥?我们不过是在这唠嗑罢了。再说了,你们许家自己管不住媳妇,让她跟人家跑了,还关别人什么事,咋还冲着我来了?”二林媳妇声音有高了一些,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二林媳妇,你既然是这么说,那今天我还非得上你家去跟二林说道说道不可了。哪有这么往人家头上泼脏水的?”美林收拾好衣服,端着盆就往家走。“静雅,静涵,跟我回家。”

    静雅和静涵赶紧跟在母亲的身后,一路跑回家中。

    娘三个回到家里,正好陈氏和慧心在屋里说话呢。陈氏从敞开的窗户往外一看,正好看见自己家的大媳妇气呼呼的从外面走进来。“美林啊,你这是咋了,跟哪个生气了?”

    薛美林进了屋,坐到炕沿上,“娘,今天人家都在说老二媳妇的事,你说这让咱家以后可咋见人啊?”美林就把在河边的事情说了一遍。

    陈氏听见这些,脸色也有些发白,“冤孽啊,咱们老许家这是哪辈子做了孽了,娶进门这么个扫把星?这下可好,咱家这还有姑娘没出嫁,小子没说亲呢。可惜咱们老许家的清白门风,就这么让她给作没了啊。”陈氏也是唉声叹气的。“这事早晚也是瞒不住的,以后别人说什么,也不用跟他们辩驳了,时间长了,他们也就不说了。只是苦了文成和文昌这两个孩子了。唉。”

    已经中午了,大家赶紧到厨房里做饭,娘们几个七手八脚的把饭做好,外头志新他们也都回来了。

    “咋没看见文宣和文昌啊?他们两个哪去了?”大家坐下要吃饭,薛美林才发现小儿子和侄子没回来。“文翰,你们看见他俩了吗?”

    文翰摇摇头,“没看见,这两个家伙可能是玩疯了,忘了回家吃饭了吧。”

    “不会的,文宣从来就不会忘记回家吃饭。咱们赶紧去找找。”美林急忙转身往外走。

    还没等她走到大门口呢,就看见小儿子和小侄子两个人,一瘸一拐的回来了。两个人身上全是土,脸上也弄的很脏,文昌的嘴角还有血。美林赶紧的走了过去,“你们俩这是怎么了?咋弄的成这个样子了?谁欺负你们,娘去找他们算账。”

    文宣还没说什么,文昌直接扑到梅林的怀里,“大娘,我娘为什么会跟人跑了?她为什么不要我了?村里的孩子都说我们是野种,没爹没娘的野孩子。还说我娘不要脸,跟人家跑了。我气不过,就和他们打起来了,大娘,文宣弟弟是帮我才让人打的,你别怪他。”文昌一边哭着,还能想起来护着文宣。

    薛氏听了小侄子的话,心里也难过起来。这当娘的不检点,害的孩子们都跟着受连累,魏氏啊魏氏,你的心可真狠啊,怎么就舍得这么两个好孩子啊?薛氏搂着两个孩子,眼泪也掉了下来,“好孩子,不哭了,以后我就是你娘。谁再敢欺负你,娘去找他算账。”

    薛氏一手领着一个进了院子,正好陈氏也出来了,看见两个孩子这样子,也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忍不住又叹了口气,领着文昌回屋换衣服去了。

    等到两个孩子全都收拾干净了,一家人这才坐在一起吃饭。“老头子,这事你看该怎么办?村子里早晚会知道老二媳妇的事的,以后这孩子可怎么办啊?”吃过了饭,陈氏问老许头。

    许家老爷子也是一筹莫展,忍不住装了一袋烟,抽了起来。“这事还真就没啥法子,那个败家媳妇已经跑了,这事咋地也瞒不住。我看不如这样,咱们还是找来村长和村子里的老人来,跟他们把实话说了,也省得大家瞎猜,反到越说岳邪乎。咱们老二也没了,我就替他把魏氏休了,以后这魏氏不是咱们家的媳妇。外人笑话是难免的,咱们也只能忍着了,人就是这样,过一段时间也就忘了。”说实在的,还真就没啥法子,就算是不说,人家也会猜到的,到时候还不知道说的多难听呢?

    陈氏听了老头子的话,也没说什么,这事怎么办,吃亏的也是他们许家。以后孩子们再出去,恐怕会受人家的指指点点了。“也没啥好法子,就这样吧。抽个空去趟魏氏的娘家,告诉他们一声,以后两家再也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猜他们一不可能一点不知道,断了也好,省得以后再有什么麻烦。”陈氏回头看了看几个孩子,“文宣,文昌,这阵子少出去。你们毕竟年纪小,说也说不过人家,打更打不过。不如在家呆一阵子,等时间长了,大家也就忘了。”

    文昌点头答应,“奶,我听你的。以后少往外跑。”

    文成在一旁说道:“奶,我这阵子不想念书了,反正我念的也不好,不如在家跟着大伯一起种地算了。”他是怕学堂里也有人说一些话,到时候自己难以面对。

    大家都沉默了,这事怎么说呢?要是不让文成念书,觉得有些对不住志勇,可是文成现在去学堂,真的是要面对人们的嘲笑,也实在难堪。还是文翰开口说道:“弟弟,你这样想就错了。咱们就是要挺胸抬头的做人,做错事的是你娘,又不是你,凭啥你不去念书?你不光要去念书,还要好好的念,咱要堂堂正正的坐人,不用怕别人说什么。学堂一定要去,哪个敢说你,我就揍他。”

    志新听了,觉得儿子说的很好,“对,文翰说的对,咱们有啥怕的?做错事的又不是咱们?文成啊,你今年才去念书,自然看不出好坏来。等你慢慢的大些了,自然就会学的好了。有你大哥在,不会让人欺负你的。”

    文成心里还有些犹豫,可是也不好在说什么了,点点头,“大伯,我会好好念书的。”说完,就和文翰一起去学堂了。

    看着两个孩子的背影,陈氏有些难过,“美林啊,以后这两个孩子,可就托付给你了。你可要好好地对待他们两个,我和你爹都老了,这个家,以后还得你们撑起来。文成和文昌,就是你们的孩子,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可是这该护着的时候,也得护着,知道吗?”

    薛氏点点头,“娘,你放心,有文宣他们吃的,就有文成他们的。我和志新就是砸锅卖铁,也得把文成和文昌抚养成人,让他们都能成家立业。”

    ☆、第十八章

    时间过得很,一转眼就到了秋天。八月里,正是秋收的时节。文成和文翰也终于度过了每天都要和人打架的日子,这秋天一忙,谁还有工夫去谈论魏氏的那点破事?忙着往家里收东西还来不及呢。

    志祥早就去了州城了,他要参加秋闱,跟一些同窗结伴走的。陈氏从家里拿出来三十两银子给志祥带着,薛氏也拿了十两,许家也没有多好的条件,这些也是勉强拿出来。

    志新和老爷子领着家里的男孩都下了地,村子里的学堂这个时候是要放假的,学生自然是回家帮着家里人秋收。静涵是个闲不住的,自然也跟着下地了。于是,陈氏领着静雅和慧心在家里做饭,剩下的这些,连文宣和文昌都下地了。

    秋天,绝对是一个让人欢喜让人愁的季节。欢喜的是一年的付出有了回报,看着地里那些粮食,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笑容。愁的就是每天都有干不完的活,每天都累得直不起腰来。

    许家的地少,不过是十来亩,没用上几天就全都收完了。正好村里的人商量好了日子,去参地起人参了。这里的规矩,是大家一起商量好日子,一起去参场子把该做货的棒槌起回来,然后该加工的加工,该卖的就卖。

    村里人定好了八月十二去参场子起人参,志新和许老爷子领着薛氏,还有文翰和文成一起去了参地。许家也没栽多少人参,今年一共有十五丈的棒槌要起,这些人一天也就干完了。这起人参的当天,县里的差役也会来参场子的,每家每户都要把该交的人参交上去,剩下才是自己家的。

    这里一般是按每年要用的参土丈数来定上交的数量的,比如说,今年许家想要用参土二十丈,那么就要按每丈四斤鲜人参的比例来上交。但是这二十丈,却并不是全都用来栽人参,一般都要留出四五丈来撒参籽。参土都是用人参来换,用过一茬之后,还要栽上树苗,并不是用完以后就不管了。

    按这样的方法上交,所以每家每户都要上交八九十斤的人参,这可不是个小数了。这个年头,人参的产量并不高,一丈也不过就是十六七斤的样子。今年许家的人参就算是长得好的了,十五丈,也就是能起出来二百五六十斤,还要上交八十斤,剩下的还不到一百八十斤。

    晚上的时候,志新他们回到家,把两麻袋的人参搬进了家里。今年的产量还算不错,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陈氏她们早就把饭都做好了,看见上山的人回来了,就赶紧让他们去洗手,然后吃饭。

    秋收的日子,伙食还是不错的,每个菜里都有些肉。大家赶紧的吃饭,今天都累的不轻。

    “老婆子,明天你就领着老大媳妇,还有几个丫头在家把棒槌刷了。咱们今年还是做红货,还是红货值钱些。”老爷子一边吃饭,一边安排着活。老爷子说的红货,是人参的一种加工方法,就是把人参隔水蒸一个半时辰,然后拿出去晒干,这样加工出来的人参是一种红色的,所以叫红货。

    “成,都干了这么些年了,这点事还用你吩咐?”陈氏点头答应。

    吃过了晚饭,陈氏和薛氏把一麻袋人参倒出来,放到一个大水缸里,添上水泡着。这样人参上的土比较容易刷掉。泡上人参,婆媳两个也都赶紧睡觉去了。

    第二天早晨,吃过了早饭,志新和老爷子又走了,他们是上山去把今年的参土弄出来。参土已经刨好,也用三齿子打散了,这回是要用铁锹把参土再翻一遍,弄成尖尖的大垄,这样就可以等着往里面栽人参了。

    陈氏领着薛氏还有慧心,静雅,全都在那刷人参。这个活静雅和慧心干是没问题的,刷人参自然是要用水的,可是却不必担心皴手的问题。因为人参有一种特效,就是对皮肤比较好,所以刷人参不会弄皴了手。

    陈氏把人参从大缸里捞出一些来,放到几个大盆里,盆里面也添上水,然后每人一把刷子,用来刷掉人参上的泥土。刷人参的时候要注意,尽量的不要弄掉了人参上面的参须子。尤其是芦头下面,人参的脖子上,经常会长一些很大很粗的参须子,这也叫丁须。这个是最容易掉的,掉下来就只能当做须子卖了,当然没有在人参上买的价格高。

    静涵没有跟着一起刷人参,而是跟文翰他们上山了。这个时候,是山上好东西最多的时候。松塔、榛子、核桃,这些坚果,还有山葡萄、五味子、软枣子等果子,都是在这个时候成熟的。另外还有榛磨,冬蘑等,也都在这个时候出来。秋天,就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孩子们就像一群小松鼠一般,都赶紧的抢着往家里划拉东西。文翰他们也是遇到什么就往背筐里划拉什么,今天他们来的地方,松树比较多,高大的红松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松塔。文翰爬到了树上,手里拿着根大杆子,看见松塔就用杆子捅下来,然后静涵他们就在地下捡。文成也想上树,可是文翰不让。文成今年才九岁呢,哪里敢让他上树?

    这松塔很大,没多会儿就装满了一背筐,好在大家都背着背筐来的,这个满

    长白山下好种田__12在线阅读

    <!--t;

    长白山下好种田__12

    -

章节目录

长白山下好种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长白山的雪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长白山的雪并收藏长白山下好种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