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田 作者:云中谁寄

    0401 燕尾

    那些打过x号的地方,就是徐毅加工时候需要去掉的地方,沿着那些打过x号的图形各条边垂直加工下去,就会在木材上面形成各种图形。

    比如边框侧边的那个梯形和加工以后就会形成一个梯形的凹槽,与之对应的就是枕木端面去掉其它部位以后,也会剩下一个梯形的凸起。这种梯形的榫卯连接,看上去就如同燕子剪刀形的尾巴一样,因此凹陷的部分在木工上面就被叫做燕尾槽,而与之相配合的凸起就被被称作燕尾榫了。

    燕尾榫的应用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关于它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鲁班接受了一项关于建立一所风水亭的任务。鲁班当时想:“现今已经建造了这么多亭子,我应该建一座别有风格的!”不过伏案沉思三个时辰,他也还没想出什么更好更有特色的建筑方式。已至晌午,鲁班的妻子就特地为他做了一条整鱼,用筷子的一头扎进鱼嘴另一头托鱼尾将这条鱼放在盘子里。鲁班爷看见后,眼前一亮,大声叫道:“有了,太妙了!”于是,鲁班就把小亭子的柱子设计成有两条鱼相对,由一棵柱子分别由鱼口相接,鱼鱼相望,连连有余。初步方案订下来了,但是怎样连接才更有力呢?当他进入了沉思时,突然耳边传来了小燕子声嘶力竭的惨叫声,打断了鲁班爷的思绪。抬头看见一只可爱但已受伤的小燕子挂在了两g" />晾鳔的绳子上,鲁班爷非常心痛,轻轻地把小燕子取下来。他发现小燕子的后尾呈八字形的卡在了两绳之间。他立刻召唤夫人给小燕子包扎好伤口,放在棉花上,每大大延后的发明。

    木工鼻祖要拜鲁班,戏剧行业都要拜唐明皇……甚至道教典籍里面更是批零销售各行各业的“祖师爷”,硬生生弄出七十二个祖师爷来。

    各行各业拜山头的现象久而远之,这种现象其实挺值得深味。或者这和当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氛围有关,各行各业总得推举出各自的古圣先贤来证明自己这行业到底多么高贵,连圣人都有涉猎甚或专j" />——我们这行当绝对不低贱!

    类似的情形古而有之,就算到了今天也没见着少了多少。

    不过就是当年殿上群臣三拜九叩,高呼“吾皇万万岁”,变成几十年前万众高呼“某某某万岁”;就算到了当下,某些人还冥顽不灵地以为某个人上台,就真能而且真是靠着一己之力,就能改变这个古老国度某些g" />深蒂固的弊端一样……

    成人世界里的神话,一样无处不在。

    当然,传说如何并不影响燕尾榫的实际应用。

    在诸多榫卯结构中,燕尾结构应该说是最结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连接木板末端的结合方式。它用燕尾相错的方式连接两块板件,使得板件不管在竖向还是横向都连接牢固,更具有连接强度高,外观美观,结构j" />密等诸多特点。

    当然徐毅应用在这里采用了最简单的单榫结构,并没达到燕尾相错的情形。虽说这枕木头的面积够用,不过徐毅不想那么麻烦,更觉得g" />本没有必要。他主要就是为了在安装以后依靠边框和枕木之间的抗拉力避免枕木扭转以及伸缩变x" />,别的g" />本就不在他考虑范围以内。

    像这榫头下面开出来以后必然要留下两厘米的空隙,原本像这样的情况应该除去燕尾以外,还要在这木框以及枕木在燕尾的上方再开一个贯通的方孔,再用一g" />额外的公榫bsp;/>进去,以免枕木向下滑落。

    对于枕木下滑这个问题徐毅倒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毕竟枕木和边框之间还有一定的摩擦力本身就不容易松动。而且等到正式组装起来,这还得在那些榫头上面加上木楔子以加强榫卯间的结合力,愈加的不怕这榫头松脱了。更何况到那时候枕木的底下还会有层木板,这枕木愈加没有下坠空间了。

    而且在这么厚的木料上面安装公榫的难度也不小,而且还会给以后拆卸造成不小的麻烦。

    这地平的边框够大够厚重本身就不至于轻易活动,即便不对那些和枕木相连的榫卯加固自己也很难让它们活动。而且地平真的出现什么情况时候,自己还可以把边框上那些榫卯上的竹钉拆掉,重新把边框拆卸开,对地平进行修理。

    徐毅把这些组件全都搬到相应的机器上面,用机器加工出来。这些机器的确不错,徐毅想要加工的东西大部分都能用这些机器加工出来,不过总有些结构不适合这些机械加工,徐毅还得靠着手工把它们制造出来。这些设备也摆脱不了它们同样也只是个人设备,加工效率始终有限。而且徐毅大部分的线条还都是用铅笔画出来的,这也给加工时候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往往加工出来的东西,徐毅还得反复修整才能使得它们的j" />度达到标准。组件本身比较多,更加上又要反复修改,所以徐毅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二三十个小时才把它们加工出来。

    再把所有组件堆放一处,徐毅开始了正式组装工作。

    0401 燕尾

    -

章节目录

道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云中谁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中谁寄并收藏道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