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田 作者:云中谁寄

    0229 抹茶

    当然,按着自己家制青团的做法,其实和所谓“正宗”的抹茶做法还存在不小的差异。冰@火!中文 ..

    从本质而言,抹茶无非就是碾磨成微粉状的蒸青绿茶。

    我国是最早利用茶叶的国家,这抹茶同样也是我们祖先创造发明的。

    早在隋朝时候,人们就已经尝试着把不容易浸泡出味道的茶饼放在石磨里面碾成茶粉进行冲泡的茶道技艺了。到了唐朝,这种做法就已经很流行了,当时的诗人卢仝还有“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这样的诗句对抹茶泡沫的形状、颜色做了描述和赞美。

    制作抹茶到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就连碾茶的石磨都在古诗之中有所体现,时人宋自逊有一首《茶磨》这样写到:“韫质他山带玉挥,乾旋坤载妙玄机。转时隐隐海风起,落处纷纷春雪飞。圆体外通常不碍,贞心中立动无违。世间多少槐安梦,信手频推为解围。”

    不过时间到了明朝,朱元璋因为团茶制作费时费力,外加造假盛行,所以废止了北苑贡茶,至此叶状散茶的盛行,抹茶也随之日渐式微,最终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现代的抹茶,并非是国人延续下来的,反而是日国的国粹艺术,跟中华文化相去甚远了,这同样是中华茶文化里面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又一个例子罢了。

    日国遣唐使把茶带回日国,也把抹茶的加工工艺带了回去。在国内抹茶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时候,日国反倒把抹茶文化彻底地发扬光大了。

    日国对于抹茶极其重视,为制作抹茶,还专门培植出籔北、奥绿这样适合制作抹茶的绿茶品种来。

    抹茶制作其实不难,按着现代工艺而言,做抹茶之前,要先生产覆下茶。

    所谓的覆下茶,其实就是在采摘之前一段时间,对茶树遮盖,让它们在光线匮乏的情况下生长,这跟韭黄、蒜黄的生产遮光非常的相似。

    遮光处理以后,新生的嫩芽无法获得足够的光照,无法进行太多光合作用,这自然使得嫩芽呈现出比较娇嫩的颜色。

    当然,跟制作韭黄蒜黄完全避光的情况不同,生产覆下茶也不是完全把光全遮住,还要使得茶树能够照s" />到足够的微光,使得它们能够形成比露是喝茶,得说是吃茶了!

    退一步讲,就算自己搞不出来跟茶叶味道很协调的饺子,也完全可以在饺子馆里面做青团,打包之后外卖!

    如果这青团中间包裹上空间出产的蜂蜜以及那些红小豆、白小豆之类制成的豆沙,想必这东西也会受到不少人的喜欢吧。

    尤其这后者的可bsp;/>作行更强,还能给自己空间出产的蜂蜜找一个比较合适的销售途径,给自己增加一条额外的财路!

    想到这个,徐毅不由得看向那袋子玉米种,觉得有些可惜,空间里面还是缺少合适的加工设备,没办法给糯玉米去皮。

    如果去皮的问题能够解决了,自己就能再用粉浆机把它再变成糯米粉。真的加工青团的话,这也能给自己的糯玉米提供一条相当不错的消化途径,绝对算得上是一举数得!

    徐毅越想越是心头火热,很想马上就去尝试一下,不过这个念头马上就被徐毅给打消了。

    自己这茶树刚刚移栽好,虽说一棵也没死掉,不过连着两次移栽不止会耽误茶树生长,想必对于茶叶的品质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尤其这些树还没有经过修剪,上面的枝条发出的茶芽也不会很多,只怕这么多的茶树,能采下来一小把茶芽就不错了。

    等到明天从沿江回来,这些茶树栽种得也过了一个月左右,自己也该去把这些茶树都给修剪定型了。

    再让它们长下去,一方面这长出来的茶芽太少,再者任由它们长下去的话,尤其那些大叶的茶种本身就是属于高大乔木的,自己摘茶叶不得架梯子才行呀。

    等着修剪以后,这些茶树应该很快就会再发出茶芽,等到那个时候自己再来考虑尝试这个。

    以前光想着自己喝,这么多茶树自然是用不光的,不过这次准备生产销售,这茶树未免也太少了。

    正好这修剪的时候,自己可以再把那些剪下来的树枝扦bsp;/>,多栽培出一些茶树来,等到那些茶树果成熟了,自己还可以再种上一些。

    这样的话,自己空了就可以去采摘点茶芽拿来练手,学习下如何炒茶,又如何加工抹茶。

    徐毅抬头朝着竹林方向看了眼,当然,这个角度g" />本看不到竹林背后的那些咖啡树。

    徐毅想的是,这茶叶自己都想着拿来做饺子了,谁说咖啡就一定不行?(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0229 抹茶

    -

章节目录

道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云中谁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云中谁寄并收藏道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