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 作者:喏言

    分卷阅读170

    大清几次落败于洋人,此等神器,实难抗衡。”

    慈禧慈安之前支持洋务派,大多是顺从载淳,顺便拉拢李鸿章之意,直到此时,她们才真的感觉到了西洋技术所蕴含的强大力量。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便是这个道理。

    第173章 大兴(八)

    如果说,做轮船已经叫那些迂腐的儒生官员大呼小叫了, 那么等到他们来到上海坐上火车的时候, 有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官员更是差点哭了出来。

    你道为何?

    只因这些官员看着汽笛声轰鸣,还不断喷出股股黑烟的火车, 他们只呼怪物,若要不是皇上太后皇后已经作为表率坐上了火车, 他们怕是见此便要拔腿就跑了。即便他们强忍着惧意迈上了车,也是腿软的被侍卫搀扶着, 说不出的好笑。

    “此物名为何?”

    慈禧慈安在经历了蒸汽轮船的阵仗之后倒也淡定了很多,为了进一步了解发展西洋技术的好处,还特招了李鸿章来伴架。

    论理说, 帝后召见外臣, 外臣是要站着回话的,即使被赐了座, 也不能隔着太近,以示尊卑有别。但火车之上不同以往, 座位与座位之间原本就极近,再者老实的绿皮车想来很多人也知道,都是面对面中间隔着一个桌子这么座的, 如此一来,李鸿章倒也获得了殊荣,能与帝后如此近距离的回话。

    “回皇上,回两宫太后,回皇后娘娘, 此物乃是火车。有了此物之后,由上海至金陵半日内便可到达。”

    李鸿章恭谨的答道,载淳是后世之人自不会如何,慈禧慈安闻言,心下皆是震惊非常。须知,慈禧慈安皆不是不通文墨的寻常女人,自是知道往日里以马车便是快马加鞭,也需要一日一夜的时间才可从金陵至上海,更不提,这火车如此巨大,所能容纳的人与物远非马车可比。

    “如此之物,岂非一车之举,便可大军过境?”

    慈禧慈安也是早年被大清内乱给弄怕了,第一时间的想到就是一旦国内出现内乱,有了这铁路之后,便能迅速镇压内乱。

    “若是道路不受阻,确实可以。”李鸿章实话实说。火车依托于铁路,若是铁路坏了,火车自然无法通行。慈禧慈安听此,不由有些失望,却又听李鸿章继续说道:“但除了战事之须,若铁路贯通南北,则开平之煤铁可两日内送至安庆,如此即节约劳力,又可加快生产,长此以往,我大清兵力强盛,便不惧洋人之扰了。”

    大清四年前与不列颠之战,虽然占了不少好处,但到底也伤了不少,更不提为了备战从美国那借了一千万两白银和粮食,至今都没还清呢,也亏得此战之后,大清把海关之权收回手中,这才使得经济宽裕了不少,想来再过几年,便能把欠款还清了。

    慈禧慈安闻言,也觉得有些道理,对于李鸿章这样能臣的话,她们还是信的过的,念及此,不由也觉得先前在朝堂上闹得太过分的腐儒眼界实在是小了一些。

    “这钦天监的正使许是年纪大了,说话也不如往常有分寸了。”

    载淳听得慈禧的话,笑了笑:“确实,等回去便下旨让他荣养吧,进来留学归国的人有不少精通天文历法的,想来派一些进钦天监历练也是使得。”

    西方的天文学结合中国古老的传统天象学说,想来也能诞生出独有的魅力吧。载淳这般想着,觉得大清作为五千年的古国,即使有很多沉珂迂腐之处,但这么多年所沉淀下来的瑰宝,也远非他国可比。

    慈禧慈安原是对于这些海外留学归来,颇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不是很喜欢,毕竟世界观不同。不过待得她们亲身感受过西方这些奇妙的技艺之后,也觉得自己应该对于留学者们多一些改观,再者,最早派去留学的人多出生八旗,根正苗红,忠心应该也是有的。

    “这种小事,皇帝自己决裁便是了。”

    慈禧慈安虽然依旧会过问朝政,但该摆出的姿态还是有的,至少明面上,他们还是很尊重载淳的决定。

    “对了,额娘,朕有意改革科举。”

    载淳此话一出,慈禧慈安心下皆是一颤。科举,可以说是自从隋唐以来最为重要的人才选拔了。人才的选拔历来和朝堂的统治阶层分布息息相关。隋唐之前,皇权与世家共同执掌朝政,皇权为了打压世家,诞生了科举考试,给了无数寒门学子一条晋升之路,从而导致了世家的衰弱,寒门的崛起,最后一步一步形成了如今大清这样的官员体系。

    而,伴随着每次科举改革,必定伴随着巨大的腥风血雨,君不见,武则天便是依靠着寒门世子的力量一举废除了王皇后,最后甚至改朝换代,成为了一代女皇。

    “皇上打算如何改?”

    “把算数,物理列为考察科目,与八股,四书五经并列。”

    此话一出,便是李鸿章也不由冷汗连连。如此一改,岂不是说那些西洋技艺与圣人之言可并驾齐驱?如此一来,怕不只是朝堂上,全国都要掀起轩然大波了。

    却又听载淳继续说道:“朕还想在各地设立教授西洋技艺的私塾,先于京城上海试点,然后逐渐推往全国。”

    如此一拉,有教有考,才会逐渐完善,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慈禧慈安久久不语,对此心里不知该如何说,其实她们是偏向反对的,因为改革势必会造成原有朝堂势力分布的冲击,而她们已经觉得现在的朝廷很好了,国内平定,臣民安居乐业,何苦要多此一举,与天下儒生对抗?

    “皇上,你要想清楚,你这是在与全天下的读书人作对啊。”

    慈安不由语重心长的说道,便连坐在一旁,一贯对于朝堂之事不敢发言的皇后富察氏,至此也是慌了一下:“皇上,这事要三思啊。”

    “李大人觉得呢?”

    载淳知道慈禧慈安还有富察氏的担忧,转而问向李鸿章。李鸿章沉思片刻,然后恳切的说道:“此举有功在社稷,无功与朝廷。皇上要三思。”

    第174章 大兴(九)

    “有功于社稷,但是无功于朝廷。”

    这样的话, 说出来便是大不敬了, 也亏得是李鸿章,换做旁人, 可能就被慈禧慈安拖出去砍了。

    载淳闻言,却似乎一点都不在乎,反倒安慰似的笑了笑:“功在社稷便无愧于心了。这世上哪有不世之朝?儿孙自有儿孙福, 朕的孩子朕有信心。”

    说完, 载淳还看向了富察氏的肚子,自从大婚后已经两个半月了, 要说富察氏的肚子还真的是很争气, 结婚后没多久就怀上了, 也是前几天坐船的时候,富察氏身体不适诊断出来的。想到此,载淳也很是无语, 他今年才十四岁, 富察氏也就十五岁, 除了大婚那日, 后来

    分卷阅读170

    -

章节目录

(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喏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喏言并收藏(历史剧同人)朕不能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