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这里,魏家旁支敢这么肆无忌惮,甚至这次他们连四娘也敢上手欺负,便正是掐准了这一点。
    他们和魏林虽然不算至亲行列,但作为同族,又占据着长辈的身份,魏林或四娘但凡敢去告他们,律法不一定认可不说,世人还皆会对魏林和四娘非议诟病。
    甚至魏林和四娘连他们的不是,都不能随便对外人去说。
    “你啊,也实在是太过厚道。”皇后自然是比谁都清楚这些的,闻言后,便只得叹息道。
    说是厚道,其实言下之意也含有魏林太过软弱了些。
    魏林便又哽咽道:“臣得蒙娘娘庇护,已是良多,又如何能事事皆来烦扰娘娘?”
    皇后过去确实没少庇护魏林,尤其是当初魏林稚童年纪就被带到她看顾着。被魏林这么一说后,皇后再想起魏林这十余年来,却在她以为已经看顾了的情况下,还被魏家那群旁支如此的欺负了去,心中便生出更多的愤怒。
    魏家先祖也确实是立下不少功勋,可皇室认可的一直都只是魏林这支嫡系。
    于是在魏林这一番“告罪”过后,皇室自是不会再怪罪他,大理寺那边也立刻接到了宫中的旨意——依律办理。
    魏家旁支过去侵占了魏林多少东西,也尽数都要还回去。
    这处决结果出来后,虽然有些人还是会对同族之间不该闹到如此的地步,在私下里会有些许的微词。但更多的也都是在谈论魏林幼年便孤身一人受魏家旁支,长达十余年欺负的可怜。
    毕竟在评判对错和分辨责任时,人们总是难免倾向于弱者这一点,亘古不变。
    就连皇后那日在见完魏林后,也对皇帝叹息起来。
    至于皇帝,似魏家这等立过重大功勋的后代,皇室厚待他们,本就含有做给世人看的面子工程。相反,对于魏林的软弱无用,还正是皇室愿意看到的。
    韩彻也正是看准了皇室这一点,才会做这么一番操作。
    注1:出自《春秋左传》“不啻于稚子怀千金于闹市之上”。
    注2:出自《汉书》卷八《宣帝纪》)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注3:出自《唐律疏议》告发祖父母和父母的人,处以绞刑。
    第154章
    和谈
    韩彻也是直到从魏林这次的事情上,才算是真正深刻感受到古代和现代的律法、世情所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在现代,家里人犯罪,包庇窝藏都是要背负一定的刑事责任的。但是在这里,只要不是谋反的罪过,直系亲属之间包庇藏匿是被明确写到律法里所允许的。
    反倒是主动告发,不仅会被治罪,还会遭到外人的唾弃。
    魏林其实已经很是聪明,若不然他根本无法在这样的律法和世情下,还能保住家里一部分的财产。但到底还是受时代所限,年纪也还太年轻,有些地方的吃亏是无法避免的。
    这一次若不是魏家这些旁支贪欲熏心,行事也太过。便是韩彻,一味的只采取正当手段,也未必能把他们如何。
    也是因着韩彻如今的权力够大,大理寺那边才会一接到他的报案,立即就派遣出人跟随过来,并且全程还都是听韩彻的吩咐来办事。
    如今魏家旁支不少人获罪,被占去的钱财和家产也还回来了不少,想来他们也不会再有胆子敢再登门欺负魏林和四娘了。
    四娘和魏林这边的麻烦自此也算是解决完毕,年刚过完的韩彻又继续陷入繁忙的公务当中去了。
    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但凡是跟外藩做茶叶生意的商行,都吃到了不小的甜头。就连原本不做茶叶生意的王七郎等一些商行,再见着茶叶行当如此火爆后,也试着做了起来。
    各大产茶地区的茶叶,大批量被这些商行运输到柏州和平州等西北边境州郡。这些商行也为着能抢夺到更多的货源,更是刚开春便奔赴各产茶地区的茶场。
    待到清明即将到来,也正式进入到了新一年的采茶阶段,各大商行更是开始大批量的招工,雇人采摘和制造茶叶。
    茶叶在跟那些外藩交易所带来的利润着实是可观,这些商行开出来的工钱也就都算是较为不错的,引得附近不少的百姓都争抢着过去做工。
    在时下普通百姓的眼中,累算什么,似这般能在家附近做工赚取到银钱的机会可不多。也就在大家如火如荼的参与到茶叶相关事务的忙碌中时,这时候有那消息灵通的商行,听说朝廷或将会对茶叶行当推行一系列的新政令。
    更有甚者,朝廷或将对茶叶开始实施榷茶制度,也就是跟盐业一样,由朝廷管控的茶叶专卖制。
    乍一听这事,不少茶商难免为此感到忧心。
    因为这事一旦真的发生了,不论是哪个商行,除了顺从,都别无第二条路可走。
    当然,也有一些商行对此表示不必太过担忧。
    比如那王七郎还在与族人议事时,对大家便言道:“朝廷现下连盐业都能从官运官销改革成商运商销,我观此次茶叶即便朝廷真要推行一些新政令,也不至于不让咱们做这茶叶的买卖。”
    再者,年前王家商行还曾被官府邀约,帮忙在大草原以免费赠送的方式,跟那些胡人推广茶叶,便也可窥几分朝廷在此事上的态度。
    事实上,消息能传到这些商行的耳中,基本就是朝廷对相关制度已经进入到基本完善,并且开始实施起来的阶段。
    前段时间,韩彻便正式在朝一次朝会上提议茶马互市。
    当时在朝堂上,就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韩彻为这事也是筹谋了一段时间,在朝堂上进行提议时,他还拿出了甚为详细的各项数据。让朝臣们深刻感受到了一把茶叶在与外藩进行贸易时的巨大利润空间,以及大概能给朝廷的课税带来多大的财政收入。
    韩彻又言道,开创茶马互市后,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军费上的开支,朝廷还能自此满足对战马的强大需求。
    最后,韩彻还又着重表示,夷人以畜牧业为生,常食肉饮酪,故无茶便会身体出问题。所以只要朝廷把茶叶掌控好,便能掌控紧邻西南和西北两处边境的那些外藩。
    他这话一出,不少朝臣面色都变了。
    能站到这朝堂上来的,基本的政治觉悟是肯定会有的。所以他们也能快速的意识到,茶马互市还将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治边政策。
    这时候,谁也没法提出反对意见。
    不仅如此,一些朝臣还很快意识到了,韩彻这次对茶马互市的提议,也一如之前的盐政改革一样,皇帝也是早就知晓,并且还秉持着赞成的态度。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哪怕他们早就知晓皇帝对韩彻的看重和宠幸,但像眼下这般,君臣先事事互通,着实是让人感到心惊。
    私下里,更是有人震惊道:“陛下为何能如此信重他?”
    “那韩彻实在是善经济。”说这话的人,满满的叹息。
    说起来,这茶叶在京城流行了那么许久,尤其是他们这些上层阶级,更是对饮茶有不少风雅的讲究。
    可却无一人像韩彻这般,往茶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上去发展。
    对方听闻此言,沉默不语。
    这茶叶何止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若真按照韩彻所提议的去实施的话,那么茶叶在政治上的作用更不容小觑。
    对于朝臣们私底下到底是如何去议论的,韩彻根本就没去在意。实在是他现在也抽不出时间和精力,去管这些事情了。
    韩彻大半的精力,也全都放在了茶马互市的第一次开展上。
    不多久,朝廷对茶叶销售边境进行了严格的管控,任何商人都不允许私自将茶叶再销售出边境。
    刚开始实施这项举措的时候,其实朝中一些臣子还是有些许担忧在的。这并非是说榷茶相关的政策不行,只是认为就算要开展,也大可放缓些来。
    有一大臣还言道,或可先由朝廷派遣官员,与西北边境区域的一些对茶叶需求量特别大的部落或藩国提出要求互市。
    韩彻却道:“此事勿要担忧,在这之前我已做过不少筹备……据我所知,如今不少夷人对茶的需求已到一日不可无茶的程度,咱们大可等他们主动来求互市。”
    还是那句话,这世上越是免费的东西,往往都是越贵的。
    就像韩彻去年让那些商人给那些外藩或胡人,大批量免费赠送茶叶,不仅仅是在宣传推广茶叶,也是为了让那些外藩或胡人,能更深刻的感知到饮用茶叶的好处。
    同时,韩彻也借助茶叶在外贸交易中所能带来的重利,让那些商行再度很好的发挥出他们追求利益的本性,大批量的运输茶叶去跟那些外藩或胡人交易。
    如此实施一段时间后,那些外藩或胡人知晓了饮用茶叶对他们身体的好处,也就再也离不开茶叶了。而那些商人也见识到了茶叶的重利,也不舍得放弃这门营生。
    这时候,朝廷突然实施榷茶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就不怕那些外藩或胡人不受制,更不用去费心交易上的事情。
    所以朝堂上的众人这会在听完韩彻所谓的筹备后,也俱都沉默了下来。
    他们早该知晓的,韩彻这人心机之深,远非常人所能及。似这等国家大事,他又焉能不做事前筹备。
    不过不得不说,韩彻只要不把这份深沉的心机用到他们身上,而是用在那些外藩或胡人身上时,倒也没了往常那般让人心生忌惮,反倒这会心里还莫名生出几分暗爽来。
    然后这政令一实施下来,那些外藩或胡人刚开始是有些生气的。可生气归生气,上到贵族阶层,下到平民百姓,但凡是饮用过茶叶的人,现在全都已经离不开茶叶了啊!
    哪怕像一些草原部落,还是最近这几个月才算正式全民开始饮用起茶叶的。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之前的身体就没问题。
    他们此刻的反应还是最为强烈的,因为这就好比一群病人,本来是病习惯了,结果来了一个医生,给他们开了良药,让他们的身体终于能舒坦起来的时候,又突然不肯再卖给他们药了。
    你说去抢吧,实力不够。再者这并不是说短时间就能解决的事,像这些外藩或胡人对茶叶的需求是只要人活着,就根本不可能离得开。
    于是,有那些本来双方就相交得算是不错的游牧民族的首领,这时候就主动给朝廷请求互市。朝廷这边可不就正等着他们的到来,便立即答应了下来。
    然后朝廷更是很快就派遣了使臣过去,跟他们进行了互市相关的和谈。
    和谈最终的明细为,这些游牧民族主要以马来跟朝廷交易茶叶,至于具体的交易明细,双方采取的是“随市增减,例价不定”的原则。(1)
    比如现阶段,属于游牧民族的马源充足,茶叶货源还在初步发展中,朝廷便以四十斤茶叶,换一匹上等马。若对方只能交易出中等马或下等马,也将依每一等级减去十斤茶叶。之后若是对方马源不足,或茶叶产量大增,再根据当年的市价,重新商谈具体交易。
    也随着这一次的茶马互市谈完,很快其他的蕃国或游牧民族在知晓这事后,也先后对朝廷主动请求起互市来。
    不多久后,朝廷便开始在初步拟定的六大主要产茶区设置了买卖茶相关的机构,并对茶叶正式实施起禁榷制度,以及设置买卖茶叶的场所。
    也如王七郎所猜测的一样,朝廷并没有全面禁止商人销售茶叶,所以便实施起了腹引、边引、土引三种榷茶方法。
    其中腹引里的腹有内里的意思,也就是限制销售在国内。
    土引里的土是根据土司而来的,意思是专门销售土司领地区域。
    至于边引,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销售边疆区域。
    注1:参考了宋代的茶马互市交易里的茶马比价。
    第155章
    不满
    待到和谈成功,便能正式进行茶马互市。
    离开大草原,驱使着大批的马匹去到陌生的国度来交易茶叶,对于这些游牧民族来说,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为了保障沿途的安全,也为了能交易到更多的茶叶,第一支抵达的队伍便足足有数千人。
    其中既有地位高的领导者,也有普通的牧民。
    这对于人口数量一直处于甚少的游牧民族来说,便也越发体现了茶叶在眼下对他们的重要性。
    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朝廷也是一早就做足了各方面的准备。
    平州府城还设置了时下第一个,专门负责这方面事务的官僚机构——茶马司。

章节目录

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孺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孺人并收藏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