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七月,庆州之战已经过了两个月。庆州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雨,把空气中的血腥味冲淡了不少。景麒走在街上,见到不少店铺又重新开张了。
    庆州城如今最多的是战士,而城里的居民也就二十来万了。内乱中,很多天机门人战死了,剩下的妇孺,也被秘密处决了。
    他看着有些心寒,刚开始每晚也会做噩梦。后来他就想明白了,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无所谓年纪,无所谓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作了选择,就要承担代价。
    这才是成年人的世界规则,并不会因为你是老人,或者你是女子,就会优待你。自然界里的弱肉强食,明月国也有。只是换了些方式而已,看起来更体面些而已。
    其实也没有什么体面的,依然是红了眼的厮杀,依旧要争个你死我活。大概这辈子,不用争就能得到的,只有不断增长的年纪了。
    一群狼里面还有头狼,一群羊里面也有领头羊,何况是人呢。
    景麒不过十七岁,感觉一下子就成熟了。经过战争的洗礼,被迅速催熟。以前他是景王府的小少爷,无忧无虑,大事有爹爹,撑门立户有哥哥,传宗接代也有哥哥,他当个小伴读就好。
    如今一下子,他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了少年英雄。他不觉得杀自己人有什么可骄傲的,天机门虽然造反,但对他来说,真的没有什么区别。
    他和赵茗都是伴读,从小一起玩大的,自从七岁进宫成了十七皇子的伴读,感情越发深厚。他们没想到这次竟然让他们领兵作战,一来就是十万大军。
    他和赵茗有些慌乱,不过很快也稳定下来。他们不是真的小孩子,跟着皇子,很小就学习谋略,学习兵法,学了很多东西,只有一个目的,保护十七,最重要的是,支持十七。
    十七是皇后娘娘唯一儿子,而皇后出自京城宋国公府。宋氏家族,是开国功臣的后裔,世袭国公爵位。宋氏宗族,以诗书传家,最得文人墨客推崇。
    他们遵从礼数,不拉帮结派,也不建功立业。宋氏家族,只出读书人。他们最大的家业,是书院。举国闻名的鹿鸣书院,就是宋家的。
    他们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明月国输送了不少人才。他们是坚定的保龙派,遵循正统。
    当今太子行二,是前皇后的嫡子,不过占嫡不占长,前面还有一个大皇子。先皇后殁了,皇上迎娶了继后,也就是宋国公的嫡女,十七的母后。
    十七出身时,已经有了十几个皇子,有些年纪都不小了。他的出生,并没有得到多少关注。
    太子已立,大皇子也封王了,剩下的十几个皇子,除了老九和十六是贵妃娘娘所出,其他都是些庶出,不足为惧。
    只是宋皇后低调,又不爱争宠,端着母仪天下的风范,不得皇上宠爱。他们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皇后宋家重礼,教出来的女儿,知书达理但是少了些风情。
    皇帝敬重她,不过却不宠她。
    十七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按理说他和赵茗应该做不了他的伴读,毕竟一个是景王府少爷,一个是曾经的将军府的少爷,都是军功赫赫的世家。
    不过景家是景墨承袭,赵家也有大公子世袭,他们俩身上什么都没有。不过好在家世地位够高,皇帝也不能丢了脸面,虐待他现在的嫡子。
    他和赵茗就那么成了十七的伴读。
    十七年纪轻轻,才思敏捷。他总是面无表情,拼命的习武练字。他对自己狠,三九寒天不间断的练武。
    白天他是温文尔雅的皇子,文采飞扬。夜晚他是冷静自持的拼命三郎,武艺高超。
    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别人很宽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被他运用到极致,他很优秀,让别人嫉妒不了。
    他在皇宫里,紧守自己的本分,不越规矩,懂得隐藏锋芒。他对太子,恭敬有礼,对其他皇兄也是以礼相待。
    他不出挑,也不落后,恰到好处的活着。
    这么些年,除了他和赵茗,他没有朋友,也没有亲近的兄弟姐妹。他们都是他的亲人,不过也只是亲人而已。
    他们对他的敌意,若有似无的存在着,横杆在他们之间。平常兄弟间,还有些摩擦矛盾,何况是天家兄弟。
    他们的矛盾,因为皇位无法避免。即使已经有了太子。皇位,永远是他们心里的梦想,每一个皇子多多少少都想坐在它上面。
    至高无上的龙椅,皇子们的梦想,也是天机门的梦想。
    景麒想到这,有些自嘲的笑了。如今十七不能再藏拙了,他已经被推到风口浪尖了。
    战神的称号很响亮,很威风。背后推波助澜的人,到底是想助力一把呢还是捧杀。
    他已经不自觉的就开始阴谋论了,原谅他吧,他见过了多少黑暗,再也不是懵懂无知的小孩子了。
    他见多了自相残杀,兄弟反目,朋友背叛,见多了那见不得人的手段,他再也没法单纯的看待世界了。
    皇宫,大概是冤魂最多的地方了。争风吃醋,争权夺利,争强好胜,女人的战争,一点也不逊色男人的战场。
    她们狠起来,连男人都得甘拜下风。
    景麒望向北方,那是京城的方向。事情到此,已经无法挽回。他们只能向前走,不管前路多坎坷。
    十七岁的少年,在滂沱大雨下,越发悲凉。
    一年内战结束,明月国重新洗牌。皇家扫荡了北境,筑起了防线,南境也有历州城墙围住,打击了海盗,保护一方渔民。
    天机门越发低调,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次战争,伤亡惨重。为了纪念那些士兵,十七皇子提议立一个英雄纪念碑,纪念那些为了明月国的和平做出牺牲的人。
    这一举动,获得了极高的赞扬。太子继续被雪藏,他已经被控制住了。一年了,□□都乱了。他们起初还能收到消息,如今是杳无音信了。
    随着十七的强势崛起,一大波人纷纷改旗易帜,投到了十七门下。为了表示尊重,十七以礼相待,不过不深交,不拉拢,恪守规矩。
    他不需要在这个时候,得到他们的支持,他也不必建立自己的羽翼。后宫有母后,前朝有景王府和镇国公府,民间还有宋家,他只要稳扎稳打,就能得到那个位置。
    他从不隐瞒他对皇位的渴望,只在亲近的人面前。他的母后,毕竟不是原配,所以他才会那么刻苦用功。
    这次大清洗,波及大半官员,引起了整个明月国的震动。不过景王府和镇国公稳住了南北将士,并没有造成混乱。
    最大的改变来自皇宫,那里是一切开始的地方。
    太子已经被囚禁在此一年之久了,除了龙隐卫,他连一个宫女都见不着了。他现在已经有些后悔,听了那人的建议。说是可以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威信,想不到得不偿失,把自己陷入不忠不义的地步。
    他没想到天机门和皇家的关系已经紧张至此,他也没想到天机门是想叛国。他某一瞬间,或许想到了。
    只是他太子的位子,越来越难坐。底下的皇子又一个个成长起来,他母后已亡,外祖家势微,他才会急躁起来。
    他害怕父皇会废了他,立了宠妃的儿子,或者是继后的儿子。他们手中没有兵权,可是宋家是一等一的书香门第,门人遍布天下,一朝登基,天下响应,想到这就发毛。
    所以他才会犯蠢,被人利用。阻截粮草,放走天机门人,想要赢得他们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国师的支持。
    国师几十年不出面,可是民间崇拜者众多,只要得到他支持,他的太子之位,就能坐稳。即使是将来的皇位,他也能安稳如山。
    现在,父皇厌弃了他,而十七强势崛起,他的那些门人政客,估计已经所剩无几了吧。
    呵呵,真好笑。他不过做错了一件事,父皇就一点情面都不给留。
    天家无情,不过如此。
    不管太子如何想,明月国的朝堂已经悄悄发生了转变。皇帝趁机扶值了大批自己的人马,差点把欧阳浩参了一本。还后欧阳浩机智,即刻和皇上请辞,表示要告老还乡。
    皇帝自然是多番挽留,欧阳浩跪地谢恩,表示精力不济,皇帝演足了君臣情深,又赏赐了大量珍稀字画,金银财宝也赏了不少。
    欧阳家四人一起跪地谢恩,口呼皇恩浩荡。
    欧阳浩本就有意隐退,如今欧阳铭和欧阳钦也在六部站稳了脚跟,欧阳锦更是拥有了自己的军队,显然这已经是最好的局面了。
    欧阳浩功德圆满,不再留恋权势。他准备带着苏锦衣回到兴州,去过闲云野鹤的生活。
    欧阳锦原本也想辞官,可是时机不对。他如今还有几万的兄弟需要安顿,还有一些后续的问题需要处理。那些战死的兄弟,除了朝廷的抚恤金,他自己也要去安排。
    那些老家还有孤儿寡母的,他不能不管,还有那伤残的,也要妥善处置。他们跟着他,叫他一声将军,他就不得不对他们负责。
    宋琪对他的做法十分推崇,积极出谋划策。只是光靠抚恤金也不行,钱总有花光的时候。
    最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把他们安置到他们俩的店铺或者是庄园中去了。他们需要一个发挥余热的地方,而欧阳家需要一些忠实可靠的家丁,他们刚刚好。
    欧阳浩听说了之后,带走了不少人回兴州,给欧阳锦减轻了不少负担。他现在只有三十个暗卫,如今后备军已经选足三百人了,身边确实安排不了人了。

章节目录

相府庶子的美娇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夏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夏团并收藏相府庶子的美娇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