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第二年955年二月,庚子朔(初一),天空中居然出现了日食。
    日食对于现代人来说最多只不过是一种罕见的天文现象,而在这不知其成因的古代,日食的发生会让人们陷入极度恐慌之,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
    当钦天监的太史丞急奔奏报“天狗食日”时,我正与保元在清和宫中陪伴太后用午膳。
    太后、保元闻奏皆面露惊俱之色,保元急更朝服往前朝准备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上苍赦免蜀地众生之罪。
    太后带领后宫妃嫔齐集会真殿,供奉诸天神佛,陪同法师诵经祈求平安。
    当我等跪在会真殿时,忽听得殿外传来一阵高似一阵的击鼓声和呼喊声。我不明究理,侧目望向静宜,静宜低声道:“是太史官们击鼓呼喊,祈求上天消灾免难,趋吉避凶呢!”
    我宁神细听,确实如此,只是那震天的鼓声似打在心上,只觉得自己整个心房都颤动了起来。
    殿外的天空越来越暗,天地终于陷入了一片无尽的黑夜之中,会真殿里灯火通明,可是看着殿外空洞而了无生气的虚空,我的心还是悬了起来。
    我知道太阳过不了多久就会再次照耀大地,可是却也不免担心那千百年来流传着的预言。都道太阳代表帝王,而日食是上天对皇帝的警示。
    而今大蜀发生日食,那会不会是保元有什么不测?我不知道自己这样一个接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竟也会这样迷信起来,可是我自己经历的一切,不也正说明了某些存在并不只是传说。
    忽想起,前些日子翻看史书时,《竹书纪年》中有“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的记载。难道,难道这真是战事爆发不利蜀国的先兆?
    惶惑间,殿外忽然传来欢呼声,太后扶着锦素起身往殿外走去,只听得到处一片欢腾——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
    我抬头望向天空,一团暗影后刺目的光亮耀然天际,击退了四周的黑暗……
    “阿弥陀佛,总算过去了,阿弥陀佛……”太后望着天空,合什喃喃地念着佛号。
    我亦合什默默向上苍祈祷着保元与蜀地百姓的平安:“十方三世诸佛菩萨,一切天众、龙众护法,请佑我大蜀子民平安吉祥,佑我的夫君和家人平安吉祥!”
    半个时辰后,太阳恢复了灿烂夺目,而保元亦自前朝回到了清和宫。
    太后遣后宫诸妃各自回去休息,只留了保元和我陪她坐着说话。
    待众人退出殿外,太后向保元道:“昶儿,今日日食太史官可有什么说法没有?”
    “回母后,太史丞道今日之食乃是灾兆之象,然所谓何事却也说不出来。”
    “既然说不出来,又何以判断是为灾兆之象?”太后面上隐现怒容,又道:“这些太史官,平日里推星排盘,占卜吉凶,个个说得好似有通天彻地之能,如今倒好只会一味说些含糊不清之语。”
    “母后息怒!”保元软言劝慰太后道:“凡人再有本事,也难料天意,即便今日之食预示着灾祸,儿子作为一国之君也有护佑大蜀百姓苍生的决心。所以,母后大可放宽心,切莫为了这等有事过于劳神。”
    然而太后始终忧心忡忡,不停念叨,要保元加强自身护卫。
    其实我在旁细细观察保元神情,发觉他亦是强掩忧虑,思前想后,觉得还是要出言劝慰一下他与太后。
    “母后,皇上,其实依蕊儿看来,日食不过只是如同日升月沉,斗转星移一般的天文现象,实不足以预测福祸的。”我从旁插话道。
    “喔?!”太后望着我,道:“蕊儿如此见解可有凭据?”
    “回母后,前些日子蕊儿恰巧翻看了一些前朝历代的史书,其中对于‘日食’之象记载颇多,唐代刘餗所著的《隋唐嘉话》中更有关于唐初年天文官李淳风预测‘日食’和修改历法的事迹。”
    保元点头叹道:“蕊儿前些日子整日埋头读史,想来定是看了不少奇闻轶事,不如讲来我与母后听听。”
    我颔首答允,细细地将我看到的史料说与他二人听。
    话说,唐代初年,那时国家行用的是《戊寅元历》。而时年25岁的李淳风对这部历法做了仔细研究后发现它存在着不少缺陷。于是上书朝廷,指出《戊寅元历》的多处失误,并提出了修改方案。唐太宗闻之很是开明,不但采纳了他的建议,还将其选派到了太史局任职。
    李淳风到得太史局后,潜心研究前人历法,综合了前人历法中的优点后,又融入了自己的新见解,编成一部全新的历法。一年后,他按自己推算出的新历法计算出某月初一将出现日食,然而按照旧历书,这天是没有日食的。于是他把自己推算出的日食发生、结束的精确时刻上报到朝廷。
    既然太史丞预报,唐太宗便不能不理,于是到了这天,他半信半疑地率领众官赶到殿前,准备好救护仪式。
    快到李淳风说的时间了,天上圆圆的太阳还是毫无动静。太宗不高兴地说道:“若日食不现,你可是欺君之罪!”
    这欺君之罪可是要被杀头的,李淳风却毫不惧怕地说:“圣上,若无日食,臣甘愿受死。”
    说罢,李淳风在地上插一根木棍,影子投射到墙上,他在墙上的影子边划了一条标记,道:“圣上请看,待日光再行半指,照到此处时,日食立现。”
    果然,如李淳风所言,天上的太阳开始被一个黑影侵入,而时辰正与他所说的分毫不差。于是百官下拜祈祷,锣声、鼓声响成一片。自此后,于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朝廷决定改用李淳风的历法,并将其命名为《麟德历》。
    我又谓太后和保元道,就《春秋》一书中所记载的日食便有37次之多。
    保元听完我所说的一切,眼中神采已复,含笑谓太后道:“母后,方才儿臣心中其实也是不甚烦忧,然而听完蕊儿所说史书中的记载,现下竟然轻松起来。想来这可以为人所预知之事,定不是什么神秘莫测的事物,而且儿臣亦有印象,古来日食是常有之象,虽偶有灾祸相随,但多数时候是平安的。”

章节目录

千年泪之花蕊夫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微雨薇薇错冷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微雨薇薇错冷柯并收藏千年泪之花蕊夫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