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争执中
    四奶奶立刻不再提帮十娘的事,笑着转移了话题,和十一娘说起五姨娘来。
    以前接触的少,只听说五姨娘不太搭理人,还以为姨娘为人孤傲。现在接触多了才知道,五姨娘只是性情内敛,实际上待人却是十分的和善。
    承蒙四奶奶夸奖。十一娘温声软语地和她寒暄,姨娘性子说是内敛,实际上有些绵和。如今能和四奶奶相投,也算是难得的缘份。
    四奶奶点头,笑道:说起来,大家有误会,有时候就是少了些交往。有时候,还是要多多走动走动才好。
    是啊
    两人说说笑笑,很快到了茂国公府。
    王琅的尸体如今还摊在顺天府里,王家没有办法治丧,更没有办法丧。虽然没有银装素裹,但那些大红的帷帐和陈设都换成了深蓝色,仆妇们也都换上了深色的衣裙。
    罗振兴几个被管事们迎到了正厅,大奶和十一娘四奶奶则被王家的一个管事妈妈领着去了王老夫人那里。
    几位贵客莫怪。王老夫人听到这消息就倒下了。大奶也卧病在床。正好六夫人回京探望。不免心疼父母弟媳,帮着管些琐事。难免有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几位多多包涵。
    那管事妈妈三十出头,相貌周正,穿了件靓蓝色绸布棉袄,打扮朴素干练。听口气,竟然不像王家的妇仆。十一娘不由打量她几眼。
    那管事妈妈见十一娘打量她,也不回避,笑着朝十一娘福了福。
    十一娘看着有些奇怪,觉得这管事妈妈对自己好像特别的和善似的。
    大奶也听出来了。又见她说话行事十分得体,因此不敢小瞧,客气地道:这位妈妈贵姓听这口气,竟然是姜夫人身边服侍的。
    不敢称贵姓。那妈妈答得十分恭敬,我那当家的姓袁,贱名宝柱。舅奶奶称声宝柱家里的就是了。只因茂国公府出了这样的事,六夫人让我来帮帮忙。
    这样说来,竟然是姜夫人身边的人了。难怪有这样的气度。
    大奶恍然,道:原来是袁妈妈。家里突然出了这样的事,谁也受不了。好在我们不是外人。不用客气。
    袁妈妈笑容谦和,低头称是,轻手轻脚陪着她们进了太夫人正院。
    刚走到屋檐下,那小丫鬟还没来得及撩帘,屋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冷笑。
    大姑奶奶这话说的可真不中听。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您来了是贵客。我们上宾以待。可家里的事,自有你的哥哥弟弟们。怎么也轮不到大姑奶奶来指手划脚的。王家又不是没有儿子。
    话说的十分不客气。
    这里哪有你说话的份。反驳的女声高亢尖锐,你可别忘了,这是茂国公府,茂国公是我爹。
    说话的人是姜夫人王琳。
    三人寻思着这话里的意思,不由面面相觑,愣在了门口。
    没想到,王琅的尸骨未寒,王家的矛盾已经表面化了。
    那袁妈妈脸色一红,立刻高声禀道:六夫人,罗家两位舅奶奶,姨奶奶永平侯夫人来了。
    那边屋子沉寂了一下,马上有人撩了帘子。
    快请进来,快请进来。
    十一娘抬头一看,竟然是姜夫人亲自来撩了帘子。
    她眼睛里布满了血丝,鱼尾纹纵生,面容非常的憔悴。露出一个强笑来。
    大奶四奶奶和十一娘交换了一个眼神,然后大奶低声说了一句劳驾姜夫人了,领着四奶奶和十一娘进了屋。
    王老夫人的正屋五间各带一个耳房,正中是厅堂。此刻坐满了人。有的穿戴华丽,有的很普通。年长的六十来岁的样子,年纪轻的二十来岁。个个表情凝重,目光冷漠,看不出刚才是谁在和姜夫人争辩。
    屋子里气氛沉重。
    见有人进来,有人眼睛里露出戒备,还有几个妇人缩了缩肩膀,一副惧怕的样子。
    姜夫人随手指了指屋里的人:听说琅弟出了事,来吊唁的。说完,也不介绍,径直领着她们朝西边内室去,母亲卧病在床,怠慢了诸位。
    三人忙跟着姜夫人进了内室。
    内室和外面又不一样。
    屋里弥漫着淡淡的药香,两个十五六岁的丫鬟和一个五十来岁的妈妈在床前小心翼翼地服侍着,三个人都眼睛通红,面带戚容。
    看见姜夫人进来,纷纷上前行礼,态度很恭敬。
    姜夫人挥了挥手,低声道:娘可好些了
    那妈妈低声答道:吃了药,刚刚歇下。
    姜夫人面露歉意。
    大奶则没等姜夫人开口就低声道:既是如此,我们就不打扰了。待老夫人醒来,代我们问候一声。
    姜夫人微一思忖,道:也好。我和你们去看看十娘。说起来,她这些日子也不好受。说着,眼角微湿。
    三人见姜夫人的态度,略略安心。随着姜夫人出了内室,往十娘那里去。
    十娘那里与老夫人那里恰恰相反。三间正房冷冷清清,门口一个八九岁的小丫鬟无精打采地站在那里。看见姜夫人带人过来,她神色慌张地行了个礼,忙进去禀告。
    待她们走近,银瓶已打了帘子。
    姑奶奶,大舅奶奶四舅奶奶姨夫人。
    你们大奶姜夫人低声问。
    银瓶眼睛一红,低声道:坐在窗前呆呢
    姜夫人听着就长叹了口气,转身对大奶等人解释:自从知道琅弟出事以后,弟媳就常常坐在临窗的大炕上呆。要是等会有什么失礼的地方,还请两位舅奶奶和姨夫人不要见怪。
    十娘会为王琅的死伤心
    十一娘听着有些狐惑。
    而大奶却道:她年纪轻,遇到了这样的事,心里自然如刀割般的难受。我们是她娘家人,哪有见怪的道理。
    两人客套几句,进了内室。
    内室临窗的大炕上坐着个瘦嶙嶙的女子。她穿着件湖色的锦缎小袄,月白的综裙,静静地坐在临窗的大炕上,沉静的像一尊没有生命的木偶。
    眼睛红肿得如核桃般的金莲在一旁服侍着。
    大奶,大姑奶奶和大舅奶奶四舅奶奶姨夫人来看您了
    银瓶小心翼翼地上前禀道。
    炕上的人回过头来。
    她的脸又瘦又苍白,鼻子尖尖的,一双带着黑眼晕的眼睛大得有些碜人。
    十一娘有片刻的呆滞。
    这,是十娘那个像孔雀一样骄傲,像夏花一样绚丽的十娘
    十姑奶奶大奶语带哽咽。
    十娘却茫然地扫了她们一眼,又转过头去,目光直直地望着窗外,好像窗外有什么难得一见的美景让她流连忘返般。
    大舅奶奶,金莲上前给她们行礼,这两天大奶心情不好。又忙端了锦杌过来,大舅奶奶四舅奶奶姨夫人,大姑奶奶,您们请坐。
    四人坐下,银瓶和金莲沏了茶过来。
    大奶就问起银瓶金莲十娘的起居来。
    虽然依旧一日三餐,却比平日吃得少。更不爱说话了。常常一个人一坐就是一天。
    能吃东西就不算很糟糕
    十一娘微微叹了口气。
    一时间大家无语,默默地喝着茶。
    姜夫人就苦笑一声,道:让两位舅奶奶姨夫人见笑了。家门不幸。我琅弟还未入殓,想分一杯羹的人都坐不住了。一副想和她们说说的架势。
    大奶也的确关心十娘,见姜夫人有了这口气,也不回避,径直问道:那些都是什么人都说了些什么
    姜夫人见罗家的人搭了腔,松了口气。
    我曾曾祖父那一代就是单传了。到了琅弟这一代,都是出了五服的旁枝。平日里没少得家父的救济。哪知道琅弟出了事,竟然没一个人关心谁是那行凶之人琅弟死得冤不冤只知道争先恐后地跳出来称自己那房和我们最亲,要爹爹从中挑选过继之人,早日奏请礼部呈报圣上为紧。说着,她目如利箭,顺天府抓的是什么人是任昆的贴身小厮。他一个贱民,怎么就有那么大的胆子,竟然敢杀了茂国公府的世子爷。不是那任昆指使的,就是替那任昆顶罪。不管是哪样,罪魁祸却是任昆,我又怎能让他逍遥法外
    她咬牙切齿的,那些人却利欲熏心,说什么顺天府都定了案,只等秋后处决就是了。有什么好查的。我这样无中生有,完全是怕以后茂国公府的世子不是自己的胞弟,得不到娘家的好处
    话说到这里,她眼圈一红。偏偏爹爹又是个耳根软的。听那些人的怂恿,生怕王家因断嗣丢了爵位。同意从那几家里选一个过继过来。要不是那几家也各有打算。只怕承嗣的奏子早就报到礼部去了。
    她就望着十一娘擦起眼泪来,只可怜我弟媳,要受这样的磨难
    十一娘却听出点味道来。
    她朝大奶和四奶奶望去。
    大奶正陪着姜夫人抹着眼泪。
    四奶奶却朝她望来。
    两人的目光就在空中打了个转。
    四奶奶朝着十一娘微微颌,轻声对姜夫人道:听大姑奶奶的意思,国公爷是想从旁枝那边过继一个儿子过来
    前文有点小改动,大家要是觉得不通顺,就翻翻前一章吧
    onno~
    牛文无广告奉献

章节目录

庶女攻略(《锦心似玉》原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吱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吱吱并收藏庶女攻略(《锦心似玉》原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