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鹤记 作者:春山一朵

    分卷阅读163

    锡的娘。

    命运安排了这一出。

    说到这段,我的心里泪水滂沱。

    我的母亲一定把陈芷萱当成她的女儿爱莲了。

    她是一个善良的人。

    可是,冰雪聪明的陈芷萱,在不久后,知道了我的娘就是刘雨锡的娘,就是害得她一卧不起的情郎,不知道病体是不是能够好起来。

    ☆、29,云游 爱心

    我已反复暗示过,裴相大和尚就是谢锜大将军的胞弟。

    在谢锜大将军谋逆失败后,裴大和尚早已如金蝉脱壳,借口取经,取道古丝绸之路,往国外潜逃了。

    这个男人的智慧,莫测高深。

    在那个时代,如果要推一个最识时务,最聪明的人,那一定是裴相莫属。

    我真的是要说说这个和尚的。

    在性命不保,被他的哥哥牵连的情况下,他不仅保得了自己,还活到了寿终正寝。

    人,不就是指望到人间能够颐养天年吗?

    旻元寺的裴和尚一离开寺庙,仿佛得了天下似的,任尔东南西北。

    那时的天下已分崩离析。

    老百姓蹲守在土地上,食不裹腹。

    和尚在庙里,天天价饿得肚子咕咕叫。

    那一阵,突然有先遣者,得了风气,说某某寺里的某某了不得的大和尚出国去了。

    某某寺的和尚也准备出国了。

    那可了不得,满眼凄凉,做什么鬼都比饿死鬼强,人有一张嘴,天天要吃饭的。

    整天念经,念不来五谷丰登。

    旻元寺的和尚裴相是个有脑筋的人,吃不饱饭,那就四下里讨生活啊,国内活不成就出国。

    裴大和尚的出国,不是从这个小国比如鲁出国到魏,像当年孔子似的。

    他不喜欢孔子,他是个有创新精神的出格的和尚。

    杝想到印度去。

    在去印度求真经之间,他想在各个小国游学。

    给大大小小的寺庙和尚上上课,与名寺的和尚再来探讨探讨。

    俗话说得好哇,行万里路,读万卷经书。

    裴大和尚那时有相当多的信众,一众人管他这个人的衣食住行。

    那时许多了不得的僧人都住在成都,蜀地。

    他就涉水跋山,去了成都。

    刚开始没什么名气,好在,他身份高贵,父辈中有做宰相的血亲。

    而且裴和尚的那张大嘴吃定了四方,特别能吹,口吐莲花嘛。

    渐渐地有了许多信众,女信徒占了大半个江山。

    好家伙,他到哪里哪一天讲经,人山人海,万人空巷。

    无知妇孺都知道,今天啊,那个大块头大嘴的裴相,在高台讲经了。

    可了不得,聊的个天花乱坠。

    离开成都后,裴相大和尚在一众人的拥戴下,沿长江东下参学。

    先到荆州讲经,讲过皇宫里信佛的人听。

    荆州地界寺庙多到上百个,寺庙里的和尚都来赶场子,跟现在公知一样的。

    其中有一个荆州最有名的和尚,听了裴相大和尚的讲经后,盘坐在蒲团上,跟他的一百零八个和尚谈心,说,连老衲都无比地尊重裴大和尚,他可真不是一般的僧。

    裴相于是又东下赋予了扬州。

    天下三分明月,二份无赖是扬州。

    和尚到了扬州学习,穷尽各家游说,声名大震,誉满天下。

    裴大和尚觉得是时候出国去取经了。

    于是就向朝廷申请。

    要去印度。

    皇上倒在病榻上,呼吸都困难。

    他躺在床上想啊想,去印度,那得多远啊。

    不行,太远了,皇帝觉得这是假消息,一个人不可能走得那么远。

    于是没有批准裴相出国。

    此时的天下,乱得连鸟都不敢飞。

    猫夜里都不敢出门。

    北方旱灾,南方水灾。

    僧人更多了,全在全国游荡觅食。

    裴相又申请出国,皇上挥一挥手,叹道,罢了罢了。

    裴相于是跟了一支出国想捞金的商人队伍向甘肃武威一带进发。

    苦不堪言,每一天都与死神对话数次。

    在一次夜渡大水时,我的爹犹豫了。

    是了,补充说,我的爹有一段跟和尚游历的经历。

    这是我从后代的典籍中看到的。

    裴大和尚到底名垂青史,连带着给他做挑夫的我的爹也留下了名字。

    只不过,他改名了,不叫刘道檀。

    我的父亲跟着和尚走了一些地方,但他看不到前景,胆小,又觉得一去不复返,等于送死。

    裴相大和尚不做思想工作,来去自由。

    没有信仰,这就是没缘分。

    那时的刘道檀,也即我的爹牛马也不小了。

    他一个人留在了西北方一个叫哈密的地方。

    天蓝色发黑,地干得冒烟。

    天苍苍,野茫茫,流浪的人儿在天涯。

    爹爹在北方逗留了一段时间,什么时候回到邯郸的,我真的不知道。

    我的娘一个人在江洲郡,靠着独自的生存智慧,到了大户人家,陈太傅被休掉的正室大宅里帮佣。

    把我娘从江州府里杂役部,挖掘到大户人家里来的,是正在办退体手续的江州知府王石山。

    其中的故事缘由没有他不知晓的。

    我娘命真大。

    她带着哥哥逃难,在江洲城里气概后,哥哥接过了当时的大将军谢锜的橄榄枝,答应与拥兵自重的谢大将军谋反,然后,谢大将军大事未成,反而被朝廷以谋反罪镇压了,落得早早去了黄泉。

    只可惜了大将军最宠溺的幼子谢颐,到了江洲,被冷落在半山腰的鹂音阁编撰文选。

    荒凉寂寞冷。

    一个书生,昔日的贵族锦衣公子,饥寒度日。

    每日里手不释卷,夜以继日的批阅书稿,视力越来越差。

    夜寒昼永。

    一年又一年。

    他坐拥书山,苦却也乐着。

    我的娘被抽调到陈太傅旧宅,陪着气息奄奄的小姐芷萱度日。

    说起来是佣人,实则上是芷萱拿命来爱的心上人的娘。

    只是,芷萱不知道这个她天生就亲近的刘娘娘,是他的娘。

    我的娘起先也不知道这个千金小姐缘何一丝尚存,病病歪歪。

    两个人在某一天的晌午第一次见面,小姐躺在病榻,刘氏跨门而来,一见面,刘氏心疼地喊了一声:“娃,可怜的娃呀。”轻轻地用臂弯搂紧了小姐,像搂着一个婴孩。

    眼泪淌到脸上,也流进了小姐的心里。

    人世间的温暖,远在天边,却又近在咫尺。

    小姐不久就起床了。

    不再对着高大的香椿发呆,不再独自泫然。

    她坐在大院子里,让那阳光照进她的座椅。

    我的娘哄住了芷萱,让她在晨时,日上三竿,坐进木轿里,任阳光沐浴

    分卷阅读163

    -

章节目录

枕鹤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春山一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山一朵并收藏枕鹤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