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鹤记 作者:春山一朵

    分卷阅读158

    。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划天下之地为九州,兖州即为其一。

    《禹贡》就是各州向朝廷贡赋的标准。

    其中最普遍为人们接受的还是大禹定九州。

    古代的三国、雍州、兖州、益州、徐州、扬州、凉州、冀州、幽州,九州是也。

    刘统帅勒马远眺,好一派九州风光。

    真所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啊。

    你们瞧瞧,襄兵们个个那视力盖了,一眼望不了边,青色的庄稼便未了。

    对,玉米秆。

    南方的兵说。

    不对,是高粱秆。

    拜托兄弟,大齐鲁也有玉米,好不好。

    刘雨锡思绪万千,他又记起了谢大将军的话,东汉末期汉灵帝时代,并州、幽州、翼州、青州、兖州,称为五州。

    这五州的刺史嘛,就是山东兄弟田。

    谢大将军欲言又止,只说了一个“田”字。

    田刺史。

    刘雨锡想到了这个田刺史。

    一支骑军队伍,挥洒着阳刚的荷尔蒙,继续得得得,得得得,这次进入了一片树林子。

    大家下马,倚马休息。

    突然,一个士兵看到几尺之外,在一片幽幽暗暗的草地上,有一棵奇特无比的小树,五六米高,没有枝杈和树叶,树身光滑无比。小士卒走上前,用手摸了一下树干,一霎那,小士卒高喊一声:

    “我的娘啊,没得命了。”

    你道什么情况?

    士兵的手像中了毒箭,万箭穿指过,疼得不要命。

    刘大统帅一看不对,飞身上马,用马鞕不停地抽打马肚,把那士卒带到了深山里,他又记起了,谢大将军说过,在兖州的深山里,住着一个神奇的巫医老妪。

    深山里,一个池塘旁边,有三户人家。

    刘大统帅直接进了一户草棚里。

    那户正住着一步履蹒跚的白发老妪。

    老妪一看士卒的手指头,还有那胳膊,已肿得比冬瓜还要粗了。

    老妪的双眼仿若闭着说,一边忙着取药,一边嘟囔,是不是摸一棵小树啦?手痒痒就是这下场啊。

    不过不怪你,那棵树啊,就是个魔鬼变的。

    原来,那棵树是胎生七寸毒蛇的地方,毒蛇把毒液吐在树身上,所以树皮光滑得奇怪。

    去摸树皮的人就会中毒。

    小士兵疼得脸都乌黑了,嘴里却不服气说:“嘿,嘿,咝,等我好了,把树砍了,把蛇找出来杀了。”

    老妪笑了,没有声,说:“等老妪帮你捡回命了再说。”

    这天和地啊,本来就是人的。

    女娲造了人,也没说哪个是王,哪个是民,可是啊,后来人啊总是打,打来打土,这地就分成你的我的了。

    那蛇啊也一样,这地也是蛇的,管它毒不毒,你不摸它,它不毒你。

    刘雨锡听到这话,觉得有理,这地和天,本来就不是哪个人的,是大家的,是民的。

    老妪动手为小士卒治病,她先用蓖麻绳勒住士兵中毒的手臂,然后两只手撸串似的从上往下,一下下,一下下地撸啊撸。

    只见得毒气往下涌,手指头粗得像灌满水的塑料袋。

    是了,那时候没有塑料袋。

    他们没见过塑料袋。

    老妪用力这么一推,使出老力气了,缓了一口气,再一推,一捏。

    老妪那个力气啊,居然把士卒推得差点跌倒。

    老妪闭上眼睛,喘喘气把那精气儿聚一聚,再聚一聚,缓了一口气,示意那大块头帮忙捏住士卒的手指头。

    大块头就是刘雨锡。

    刘雨锡捏住的那截手指头,变得非常骇然。

    颜色:墨黑。

    形状:粗大得像紫茄子。充足了气一般。

    老妪手提刀落,一截指屁——屁。

    带一个响,比茄子还粗的手指头放了气,落在地上。

    士卒保住了一条命。

    士卒缓了缓气,越想越不解恨,决心血债命偿,骑了马,得得得,得得得,得得得,一会儿就没声了。

    回来的时候,曰:“挖了,有两条蛇,纠结在一起,睡得正香,砍了,一刀下去,几十段,不解气,又剁成蛇肉酱。”

    士兵满脸肉横了起来。

    兖州的这个“兖”字,来源于兖水。

    兖水又称济水,发源于中原的王屋山。

    济水分黄河南和黄河北两部分,后来由于水系变化,黄河以南如今已经没有济水了。

    兖水的兖字古代的龟甲上不这么写,它写作“沇”。

    “兖”字有端信的含义。

    刘雨锡到了兖州,无缘由地觉得一股豪迈之气植入胸腔,精神抖擞,步伐豪迈。

    接地气的那种踏实。

    兖州人也是端信的人。

    他刘雨锡也是端信的人儿。

    兖州人一向端信农耕传统。自给自足、敬畏权威、严谨认真、诚实淳朴。

    刘雨锡见天时不早,从怀里摸出百两纹银给老妪,当做医治的药费工费,老妪面无表情,口中念念有词:“天要变了,回转吧,回转吧。”

    天要变了。

    爱莲说到这里,要补充一点历史知识。

    为什么?

    等我说完这段,告诉你为什么我要说一段历史知识。

    晋时,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八郡国五十六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西晋灭掉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

    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丘,后移治郓城。

    晋惠帝末年,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

    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

    晋明帝太宁年间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

    康帝建元初寄南京江宁。

    穆帝永和中侨治下邳,淮西公太和中又移治山阴。

    孝武帝太元中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

    历史上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而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

    南朝刘宋初年,武帝刘裕平河南,又设兖州于滑台,时称西兖州。

    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

    这其后,改朝换代的事我就记不清了,上面一段历史还是谢颐公子断代史记载的,内容为兖州历史演变。

    为什么要说这些,时关两个人,两个地点,一为兖州,史传我哥哥刘雨锡曾任兖州郡丞。其二,南宋开国皇帝刘裕,呵呵,你一定要笑了,说,真的有这么一个魁梧汉子,敢情与你有关。

    我说不说,说的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我两千年

    分卷阅读158

    -

章节目录

枕鹤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春山一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山一朵并收藏枕鹤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