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长玉不高兴道,“大人怎会如此说,下官是愿意跟着大人做事的。畅快!”
    谢来笑道,“有你这话,那我走的时候,自然是要带你离开此地,不管是去别处,还是去虞都。所以啊,东州这个包袱,就不给你了。”
    云长玉心里欢喜。
    他知道大人这有劝慰的意思,但是大人能如此用心,还承诺以后让自己追随左右做事儿,证明确实看重自己。
    他立马表态,“多谢大人看重。”
    等云长玉神采飞扬的出去的时候,刘连青惊讶道,“你这么高兴,不会是让你当同知吧。”
    云长玉翻白眼,“短视!”然后和骄傲的孔雀一般,直接走了。
    屋里,谢来又喊刘连青进屋。
    刘连青一咯噔,其实也知道是何事了。他知道自己做的还不够好。
    和寒门出身的祝桥比起来,自己在这地方上并不具备什么优势。
    谢来道,“你是最先接受我教育理念的人,以后我若是想去哪里做这些,都还需要个帮手。我有预感,我在东州是待不长了,所以你要尽快的将东州的教育抓起来。等日后我们离开此地了,后来的读书人也能多一些好处。”
    刘连青是聪明人,听出了谢来的意思,“大人,果真要离开此地了吗?”
    短则数月,长一点也等明年开春了。
    刘连青不知道谢来为何如此笃定,但是想必大人是有什么渠道知道了消息了。“下官只愿继续追随大人。”
    他和云长玉不一样,心中已经是彻底的投奔了谢来了。毕竟他已经没有了退路,现在只有谢来能让他看到未来的希望。
    所以对于自己没被选为同知,也没有什么失落的心情。
    最后是祝桥进屋。
    他一进屋,谢来就起身,拉其他的胳膊,握住他的手,“左膀右臂,说的就是你啊,祝桥。我日后若是离开此地,唯一能交付重任的,唯有你祝桥梁。”桥梁是祝桥的字,此刻谢来如此称呼,那是表示亲近的意思。
    祝桥是何等人物,自然知道了最终的结果。又听到谢来这番真情实感的话,立马心头火热,热血上头,眼眶含泪,“蒙大人信任,下官必定不负重托!”
    谢来拍拍他的手背,“我信你,信你。”
    祝桥心情激动,热泪盈眶。
    第223章 下乡见闻(抓虫)
    谢来搞定了身边的人之后,就下笔给皇帝写折子了。
    他学着司马老师教他揣摩人心的手段,揣摩着这位多疑的老皇帝。然后在奏折上面对症下药,说起自己如今在东州府的政绩,又表明皇恩浩荡,免除赋税之后百姓对皇帝的感激之情。
    当然了,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皇帝,自然是不会太在乎百姓是否爱戴自己。他只需要一个忠心的,能用的臣子。
    于是谢来洋洋洒洒的写下了自己依靠陛下的恩典,才得以如此快的做出成绩,这一切都是因为有陛下的栽培。
    然后又写到,知道陛下惦念,他归心似箭,却也不想这大好的成绩落入旁人之手,辜负了陛下一片苦心,所以想提拔一对陛下忠心之人接手。如今他已经笼络了祝桥,此人弃暗投明,仰慕陛下天威,望陛下恩典此人为同知。
    写完之后,谢来就让人快马加鞭送往虞都了。
    然后又去了一趟学堂,和司马老师说明了此事儿。到时候让司马老师打个配合。
    司马丞相听闻他如此看好祝桥,心中也是欣慰,“你们出身相同,自该更加亲近。如今你在东州也做出了许多成绩,水灾之后竟然没有闹瘟疫就十分的难得,更不用说你还让百姓尽快恢复了生机。你那煤场的煤可都已经卖到了虞都来了。”
    谢来道,“这是老天爷赏饭吃了。要不然学生该愁死了。”
    “哈哈哈,何必自谦,你不是还修了码头吗?又吸引了那么多的商户,东州发展也是迟早的事儿。为师以前倒是不知道你如此善于管理民生。我看日后你当这个丞相也是很合适的。”
    “老师,你再这么说,学生可真要不好意思了。光是一个东州就让学生头疼了。”
    “好了,为师也不给你压力了。朝中的事情你也该清楚了,回来之后也要有个打算。”
    “学生洗耳恭听。”
    司马老师给谢来分析了如今的朝堂。
    当初谢来在朝中时间实在太短了,很多人都没机会接触到。比如如今永王和福王都在密谋,暗自拉拢心腹。青云书院自周学士辞官,徐大儒闭门之后,就有些群龙无首的姿态。其中一些势力也被收入这两人的门下了。
    谢来听着这个情况,心中替徐老师难受。
    当初徐老师闭门,就是为了让自己门下的弟子们能自己反省过错。结果有些人却一错到底。
    想来这些人当初也不是那么爱护青云书院的名声,只不过是借书院的名声给自己脸上贴金罢了。
    这些人的投效,让永王和福王之间的斗争也越发的激烈。皇帝是看在眼里,却也没怎么管教。
    哪怕是司马丞相都没看出来,他到底中意哪一个。
    谢来道,“老师,您就没想过,也许他自己真的就没看中哪一个呢?”
    司马丞相一愣,然后笑了,“来儿青出于蓝了。”
    谢来笑道,“学生只是想着,他若是真的定下来了,也不会如此多疑。现在只怕他是一个都没信。只是这两人恰巧比太子能用罢了。”
    “你说得不无道理。反正你若是回去了,也不要搅合在里面。这两人不管谁登基,都对我们没好处。”
    谢来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司马老师作为皇帝‘宠臣’,必定是要清理,退位让贤的。
    自己又是老皇帝晚年选的人,也不会有个好结果。处分自己投效其中一个。
    但是谢来看来,皇帝这些孩子都没什么当皇帝的样子。
    他也不想给自己找个主子。
    至于未来如何,他已经想明白了。扩大势力,甭管谁登基都不能伤害他和他身边的人。
    还有就是能在朝堂上争到话语权,渐渐的给民众开智。
    这一切说完之后,司马丞相又咳了咳,问道,“来儿啊,你真不准备成亲?”
    谢来头皮发麻,“老师,您怎么又提起这事儿。”
    “是那个公主,上次我拦着她没人让她和皇上请赐婚。如今她还真是看中了你的能耐,要让你当她女婿。她让我出谋划策如何拿下你呢,甚至允诺,若是能让你当她女婿,日后让她女儿给你吹枕头风,忠于寒门一派。”
    谢来赶紧儿摆手,“学生不配,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司马丞相道,“也好,我也不想你找一个家世太过出众的。你自己有本事,何必要去给人俯首低眉?”
    经过这一遭,谢来真的是心慌慌了。
    出来之后还给自己灌了几口冷水,被催婚的感觉可真不好。
    祝桥的任命很快就定下来了。
    老皇帝在这些地方的职位上面给得很爽快。当然,还给谢来一个密令,最迟开年就要回虞都。
    这密令被谢来先丢一边。先给祝桥的职位换了。
    祝桥从户房的户书,成了东州府的同知大人,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晋升,是正式的踏入了地方长官的行列。
    晋升这日,祝桥激动万分,感激涕零。恨不得给谢来再来一番宣誓了。
    谢来道,“日后你留在此地,要一心为了百姓,可不能变得和那朱子文一样。
    “绝不会,否则下官自己就自绝于大人面前了。”祝桥立马道,
    谢来笑了笑,也不多敲打了。反正后面把此人吸纳进入自己的学堂里面去,想学坏都难。
    祝桥倒是不知道谢来的心思,又忍不住得意的看了眼自己另外两名同伴。
    “蒙大人厚爱,二位同僚可不要多想。”
    云长玉嗤之以鼻,拱手敷衍道,“见过同知大人。”
    刘连青也道,“同知大人以后留在此地,东州百姓有福了。”
    祝桥听不出两人话里的意思,但是心里很是舒心。
    没办法,大人就是觉得他有本事。值得托付重任,别人是羡慕不来的。
    祝桥上任之后,他的职位就提拔了一个在户房做事的能吏。如此就补充了空缺。
    有了同知了,谢来倒是比之前要轻松了。
    新官上任,谢来就给他安排了任务,就是允许无地的百姓开荒,缴纳买地的金额就成了。
    往年各府都留有一些荒地,这些荒地本是作为迁移百姓用的公用土地。
    但是后来谢来也知道一些名头,好些被大户人家以各种名目买走了。
    剩下的也是一些不算肥沃的土地。而这些土地也没有对百姓售卖。
    谢来这次就开放了这个政策。走之前,以这种方式解放一些佃农。让没有田地的百姓有点自己的土地。
    至少不要像某位皇帝陛下幼年的时候那样,给父母找一块葬身的土地都没有。
    光这一条政令,就让新上任的祝桥忙得脚不沾地,头发白了几根。因为不仅要核对各县乡目前的土地,伴随着的还有核对佃户名册。更别提谢来又让各县支援借牛给买田地的百姓开荒。还推广一些便捷的农具。
    他可一点都不心疼祝桥,有事儿就喊他去。反正以后总要交接的。
    如此一来,谢来倒是多了许多时间,亲自去了解自己如今治理下的东州府。
    一辆马车,几个护卫,另外再带着杏花姐就出发了。
    如今境内山贼剿灭,倒是不担心山贼,担心的是有人知道谢来的行踪,忍不住想打死他。
    毕竟他的到来是真的得罪了许多本地大户,还破坏了地主的一些利益。
    杏花道,“那你还来。”
    谢来道,“不亲自走访一番,哪里知道百姓是不是真的过得好?”
    杏花道,“你也多疑。”
    谢来:“……”还真是。
    和老皇帝不一样,他的多疑是针对于,内心深处无法真的相信这个世界的人会对贫苦大众真心好。
    马车一路到了下面的县里,谢来打扮的如同寻常人家的少年子弟。杏花也是一身普通的女装。
    两人走在街上,看着已经恢复生机的县城,心中才有了些许安慰。
    和东州府一样,下面的县里也陆续修了小的码头。这些码头也可以运货,只是没办法停泊大的货船而已。
    但是凭借着小码头,也能将货物运输到东州府城大码头,在那边转运。
    所以如今县里最热闹的也是县衙码头。

章节目录

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湖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湖涂并收藏每天都有名师为我授课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