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将自己带来的酒递了过去,笑道:“师父,只带了酒,您常念叨的梨花醉。”
    褚清连隐居衍州,又没有儿女。
    衍州战乱之时,褚清连离世了。只是死因蹊跷,至今元蘅没有查清楚。她不止顾不上难过,甚至连后事都办得潦草,只是将他安置在了衍州燕云山。
    原本愧疚的心在听闻文徽院学子给他在启都立了衣冠冢之后,更加浓烈了。
    如今面前的坟冢,里面自然是空的,只是让人聊寄思情罢了。
    元蘅将冰凉的酒斟了一杯洒下去,想起当年自己耍无赖拜师之事。
    那时褚清连退居衍州之事被她知晓了。那可是褚清连,天下学子无不敬佩仰慕。她又怎可能不去拜访请教?于是元蘅想尽一切办法打听到了他的居处。
    但褚清连避而不见。
    于是元蘅便在冬日里站于大雪中等待,即使天黑了也不曾移步。
    她每日都会去,日复一日。
    有时等得久了,她甚至会在小院前面的那棵树下睡着,手中还紧紧地攥着自己想要请教的书卷。
    这世间多的是趋炎附势之辈,褚清连看不上。
    也有那种真心来请教的人,但是通常被拒上几回,便再也不来叨扰了。褚清连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头一回觉得一个小姑娘这么难缠。
    所以后来,他给那个在树下睡着的人,披上了一件衣裳。
    “当初您动容的时候,大概也因我是女子而顾虑过。但我没给您丢人……可是如今……”
    如今她想反抗既定的命途,但有些力不从心。
    这野外的风甚是寒凉,将她的指尖吹得冰凉泛红。
    半晌,她勉强笑了:“您当初告诉我,您已经辞官,一无所有,我从你那里除了诗书经义,什么都图不到。”
    她当时答:“我不图您旁的东西。”
    后来褚清连微眯着眼捋了胡须,只模棱两可地说了句:“不图好啊,不图才是有所图之。”
    这句话元蘅没有一日忘记。
    所以她没有想过靠着父亲的怜惜来得到什么,没想过嫁给越王之后自己是否可以成为国母。
    她想要的东西,她会自行图之。
    一片枯叶打着旋落在了碑上,被她捡去了,搁在洒过的酒水旁边。
    似乎听见一些微不可查的脚步声,元蘅回头,正对上一儒生模样的人的目光。
    在这里能看到旁人,那人也愣住,停在原地,看着元蘅一动不动。
    元蘅倏而起身,看着那人道:“公子,有事?”
    褚清连的坟冢偏远,周围也没有什么人家,能在此遇到自然不会是凑巧。
    这人大概脸皮薄,眸光躲闪了下,双手也在自己的布衣上摩挲了下,才开了口:“啊,我……褚阁老,是我的师叔,我替我老师来拜祭……”
    师叔?
    褚清连没提过自己有什么师门,半晌,元蘅才想起来:“文徽院的杜庭誉杜大人?你是杜大人的学生?”
    “正是。”他见元蘅能知晓他的身份,登时没有方才那么局促了,“在下文徽院的学生,沈钦,沈明生。”
    这下豁然明朗了。
    元蘅从褚清连口中听过此人名字。
    据说他于上次会试中失利,居副榜,不愿依例充教,便入了文徽院以待下科。因其为人清明自持,满腹才学,备得杜庭誉欣赏,便收作门生。
    沈钦与元蘅曾经想象的模样很不相同。
    像是这样的饱经赞誉的才子,当是一身意气矜傲。可这些在沈钦身上全然看不到。
    在入了秋的启都,他此时身上的薄衫显然很不合时宜,单单是看着都知道不太暖。
    他的举止很知礼克制,虽说一开始看见元蘅时他有些局促,但眼下显然好多了,恭恭敬敬自报名讳的时候,还能让人看出他的清秀谦勉。
    “原来是沈公子,幸会。”
    元蘅回了礼,往一旁退了些,让沈钦简单地拜过了褚清连。
    启都仲秋天气易变,一阵冷风拂来,便有豆大的雨点落下来。
    两人便一同往外走。
    刚走出林子,雨势骤然变大了。
    “沈公子怎么来的?”元蘅往自己来的马车便凑过去避雨,接过了在马车旁等待的漱玉递过来的纸伞,顺势转递给沈钦。
    沈钦犹豫了下,没接伞。
    他知这伞接过之后便不好归还了。
    “在下走路来的,来时并不知有雨……这点雨无妨的,能赶回去。”
    见他没接伞,元蘅主动开了口:“公子不妨一同乘车回去?”
    看到沈钦还在犹豫,估计是怕有失礼节。元蘅便道:“只到进城,有了能避雨之处,就让公子下车了。”
    方才初见时的局促再次染红了沈钦的耳垂,但他见元蘅的肩已经被雨水淋湿,便知自己不好再犹豫,道了声谢,上车了。
    到了清风阁附近时,沈钦便主动说要下车,并且对元蘅再三道谢。
    他的眼睫微微抖着,还沾了些雨水的湿气。
    漱玉将车帘放下,笑着打趣:“他这人生得真是清秀好看,说话还会耳红。”
    元蘅不知在想什么,忽地,她挑开车帘,回头对漱玉说道:“去清风阁喝杯茶?去么?”
    漱玉起初不明白,但只一瞬便懂了。
    沈钦是杜庭誉的学生,杜庭誉又是褚清连的同门,两人还曾一度在朝为官。
    关于平乐集,杜庭誉是能帮忙的。如此,元蘅便不必夜夜苦熬,也熬不出一丝思绪。能得师长指点,定能有一力拨千钧之效。
    因为下雨的缘故,清风阁里人极少,但还是有人颇有雅兴,隔着竹帘饮茶赏雨。
    还没找到沈钦,元蘅嗅到了一股浓烈的酒气。
    竟然有人在此处饮酒。
    没等元蘅回神,那醉醺醺的人便踉跄着扑了过来,带着一身酒气,轻浮地想要揽住元蘅的肩。
    “美人……”
    被他碰了肩的元蘅一时皱眉,而身旁的漱玉扬起小臂,用刀鞘挡开了他的手,重重地将他往后推去了。
    刀鞘冷硬,将陆钧安的手直接拍出了一片红肿。
    “嘶”
    那人倒抽了一口气,站稳之后正欲发作,却将目光移到漱玉身上,笑道:“这个小娘子也漂亮!”
    竟是个不记打的东西。
    漱玉厌恶他再度伸过来的手,用力地握住之后一扭,冷声道:“喝多了就滚出去淋淋雨。”
    有一人瞧见这场面,慌忙跑过来,骂骂咧咧道:“你们!你们知道我们公子是谁吗?松手!不要命了吗?”
    元蘅睨了他们一眼,淡声道:“管你们是谁。”
    漱玉闻声施力,那人疼得眼泪要出来,但根本挣不过漱玉的力气。
    “这启都还有不认得我们陆三公子的吗?我看你们真是活腻歪了!我再说一遍,松手!”
    听到陆三公子这几个字的一刹那,漱玉的动作僵住了。
    那种像是无数根针刺向肌肤的疼痛,一时间让她无法忍受。过去那些尸山血海的回忆倒涌回来,迎头扑来,几近将她吞噬。
    当初姜家满门覆灭,是托了陆家的“福”。
    若非是陆家陷害忠良,漱玉不至于担上“罪臣遗女”的名号,痛苦又自责地活着。可如今仇人之子就在眼前,她却没有丝毫办法。
    漱玉不自觉地松了手。
    并不是畏惧陆三的名字。
    而是担心自己恨意上了头,会做出什么冲动的事来。
    如今她是元蘅跟前的人,若是她惹了这个陆钧安,只会牵累元蘅。
    见漱玉松了手,陆钧安有些微清醒,咬着牙笑了一声:“小娘子还算识相。”
    察觉到了漱玉的情绪,元蘅抬眼,面色冰冷地看着陆钧安。
    这样冷漠的眼神看得陆钧安心里有些忐忑。说不上那是什么感觉,就像是这人是痛恨他了许久的。
    明明素未谋面。
    大概是沈钦听到了这边的动静,小跑了过来,站在了陆钧安和元蘅之间。
    “陆三公子,何必为难两个姑娘呢?”
    陆钧安从醉意中分出一丝清明,上下打量了沈钦,嗤笑一声:“我认得你,文徽院的……你算是个什么东西?我爹从来都没把你们文徽院放在眼里,就算你老师杜庭誉今日来了,见了我爹,也得称一句‘下官’。”
    他这话说得狂悖,但却是不争的事实。
    文徽院建立之初,便是皇帝欲与世家对抗。世家瞧不上那些寒门出身的文徽院学子,也是常理之中。
    本以为这个清秀拘谨的书生会听了此言会退缩。
    但谁知沈钦丝毫不惧地直视着陆钧安:“那就请陆三公子,将你爹请来。问问他,当众欺辱女子是何等的罪过。今日请不来,沈某便不会袖手旁观!”
    陆钧安被此言激怒,扬手便欲打上去,谁知还没落下来,却听见一直没说话的元蘅唤了他一声。
    “陆钧安……”
    陆钧安的手堪堪停在半空,因着半醉,怔怔地看向元蘅。
    只见元蘅从桌案上取了一杯尚且烫热的茶水,递至陆钧安的眼前。
    周围人都不明所以,谁知下一瞬,元蘅手腕微动,将那碧绿的茶汤泼向了陆钧安的脸。
    半烫的水将陆钧安的眼皮激得发红,也呛得他难受。绿色的茶叶黏在他的发丝上,凌乱的头发往下不停地滴水。
    模样狼狈不堪。

章节目录

女官难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临江有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临江有月并收藏女官难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