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帝听出她话里的酸味,眉眼舒展几分:“吃醋?”
    “臣妾不敢,臣妾自知身份低微,能常伴陛下左右就知足了。”
    周文帝正欲开口,张德忽而快步走上前:“陛下,满香楼那些妓子都已审毕。”
    “如何?”
    “前晚上礼部侍郎刘枫曾与廖三说过几句话,似乎谈及瑜王。”
    光凭瑜王二字,无从推断细节。
    周文帝不禁叹道:“算了,不要查了,眼下最紧要的是明日宫宴,无论如何不能出岔子。”
    张德:“宫中各局都安排妥当,还有陛下说的那位花魁,今早也召进宫了。”
    惠娘眉梢轻挑:“什么花魁?”
    周文帝看向惠娘,神情才没有那么紧绷:“昨日楚熹吵着要看花魁跳舞,偏巧碰上她弟弟去青楼鬼混,没有看成,朕便允她让花魁进宫献舞。”
    “陛下对她这么好,不怕惹出闲话吗?”
    “闲话没惹出来,倒先惹出一缸陈年老醋,看来今晚非吃饺子不可,否则岂不白费了这么好的醋?”
    惠娘面颊微红,分明将要临盆,却还是那般的千娇百媚。
    可这抹姝丽至极的娇媚之中,藏着一丝怨毒。
    她想,未必非要周文帝和楚熹在宫宴上暗行苟且,才会让薛进当众受辱。
    换了旁人,也是一样。
    作者有话说:
    早上好,我来了呜呜呜呜
    第162章
    九月十九,合宫夜宴。
    天近黄昏,钟楼便传来一阵阵悠长的钟声,皇城禁军身着锦绣蟒服,在帝都内纵马疾驰,口中高呼着:“暮鼓三响!蒸民避让!”“暮鼓三响!蒸民避让!”
    身为不夜城,帝都鲜少施行宵禁,可一旦施行,违反禁令者就是“犯夜”重罪,轻则拘禁,重则就地正法。
    这些禁军多数出身权贵世族,乃帝王近卫,手握重权,纵使当街处刑,寻常百姓也只有哑巴吃黄连的份儿,因此宵禁的暮鼓一响起,百姓就像蟑螂鼠蚁,一哄而散,慌慌张张的逃回阴暗角落。
    与此同时,那些高官厚禄的显赫门第皆已备好车马,倚着身份高低的次序前往皇城赴宴,而这一路目之所及处,无不彩幔高挂,华灯辉煌。
    待皇亲国戚、满朝文武都踏入宫闱,永宁门方才敞开了。
    皇城晋军列队两侧,只见三千薛军将士身着红色甲胄,神情肃穆地驭马进城,铁蹄敲在平整的青石砖上,发出铿锵有力的脆响,简直像踩在人心尖上。
    这鸦雀无声的平静之下,是汹涌激荡的暗流。
    但凡今晚宫宴出了一丝一毫的差错,辉瑜十二州必将迎来一场史无前例的杀戮!
    不过马车上那夫妻俩倒是一副悠然自得的模样。
    楚熹闲懒地摆弄着薛进腰间玉佩,试图把底下的穗子绑成蝴蝶结。
    薛进睨她一眼:“别给我弄乱了。”
    “不乱,这样挺好看的。”
    “……仇阳身上背的什么?”
    楚熹顺着他的视线看向窗外。
    仇阳一袭黑色劲装,高踞骏马之上,腰间挂着一柄长剑,而身上背负着一个黑布包袱,看得出来是一个似长管般的物件。
    楚熹笑笑:“那是我楚霸王安身立命的宝贝。”
    夫妻俩之间通常是没有秘密的,不过涉及薛军和安阳的利益相关,就不方便坦诚相待了,譬如薛进至今不知道安阳的小金库里有多少钱,楚熹也不知道薛军在辉瑜十二州有多少隐秘的部署。
    这种事,不知道反而更好,否则很容易生出嫌隙。
    薛进抿唇,不再多问。
    车马一路畅通无阻,很快来到宫门前。
    薛进到底是天子之臣,哪怕周文帝视他为贵客,也要在此下车步行。
    建安殿传来内侍尖声禀告:“江南王薛进!安阳城主楚熹!来朝觐见!”
    大殿之外,周室皇族在左昭穆排班,文武百官在右依阶列队,诰命夫人们跪在百官之后,亦是盛装朝服,一众人等或自傲,或谨慎,或垂首恭肃,各有各的姿态。
    楚熹随薛进并肩行至丹陛石阶前,只听殿内一声琤鸣,而后是庄重磅礴的锣鼓礼乐。
    百官一齐下拜,靴履飒沓响彻云霄:“恭圣上安——”
    楚熹和薛进自是不必跪礼,她踮了踮脚尖,压着嗓子对薛进道:“今日你生辰,权当他们是拜你的,爽不爽?”
    这种场合之下,不知多少双眼睛盯着薛进,薛进并不与她玩闹,只背着一只手站在那里。
    礼毕,乐止。
    内侍呼道:“入宴——”
    宫宴设在后面的宝宁殿,地方称不上多大,故殿外也铺了拜毯,摆了散席,以紫檀屏风和盆景花卉布置,专给那些无权无势的小官员。
    而宝宁殿内,周文帝身居龙椅,凤座空悬,皇贵妃在他下方右手边,往后是长公主,太子公主,及一应王公贵族,下方左手边是瑜王,再往后便是薛进和楚熹了。
    楚熹正要借着宫灯细细打量瑜王,不想瑜王先捧杯朝她看过来:“本王在此,恭贺楚城主升台之喜。”
    “嗯?”楚熹一头雾水的端起酒盏:“怎么?”
    周文帝笑着解释道:“今早朕收到安阳上书,老城主自言年事已高,要将城主之位传于膝下独女。”
    辉瑜十二州,八大世家,三十六城,不算周氏皇族,如今安阳楚家应当位列第一。
    少城主这名衔毕竟矮人一头,老爹此时传位于她,是想要往她脸上贴金,叫她在皇帝面前站的更理直气壮。
    楚熹轻笑一声,饮尽杯中酒,因皇帝陪饮,列座王爵大臣也纷纷举杯,如此一巡酒过后,高台奏乐,舞姬登场,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可比春节联欢晚会更精妙绝伦。
    不过也没几个人把心思放在这歌舞上。
    楚熹目光在殿中游荡一圈,扫过谢燕平,又扫过谢善臻,被谢善臻怒瞪一眼,一怔,忙睁大眼睛瞪回去,半点亏也不吃。
    谢善臻更恼,放在案几上的那只手紧绷绷的握成了拳,大概是很想再同她打一架。
    楚熹扬眉,一副奉陪到底的模样。
    一旁的谢燕平拍了拍谢善臻的手腕,对楚熹浅浅一笑,仿佛在说,我弟弟不懂事,不要与他计较。
    这倒是让楚熹有些不好意思了,默默收回视线,一下撞入薛进的眼底。
    薛进往她碗中夹了一颗“明珠”,语气颇为温柔:“多吃点。”
    明珠,俗称羊眼。
    楚熹连羊肉都嫌太膻,非炙烤不吃,何况这羊眼,光是看着都嫌膈应,招来宫婢,换了碗筷。
    周文帝坐在龙椅上,目光不离楚熹左右,将这几人的小动作瞧得一清二楚,不由笑了笑。
    惠娘尖长的指甲轻敲了两下杯盏,开口道:“本宫听闻,楚城主北上之路与小谢将军闹了点不愉快,按说楚城主是女子,又是朝廷的贵客,小谢将军还不趁此机会向楚城主赔个礼。”
    周文帝看向惠娘,附和着点了点头。
    圣意至此,谢善臻不得不站起身来朝楚熹敬酒:“多有得罪,还请,楚城主见谅。”
    这事有谢燕平从中周旋,二人并未结下深仇大恨,谢善臻主动赔礼,楚熹自不会刁难,正欲起身应承,忽听惠娘娇笑着说:“一杯心不诚,小谢将军该自罚三杯才是。”
    皇贵妃一来是皇帝宠妃,二来是瑜王义女,他日太子登基,她便位尊太后,不论王公贵族还是文武百官,都要给她几分面子,因此纷纷起哄。
    谢善臻面色阴沉,强颜欢笑:“好,那我自罚三杯。”
    宫宴上的酒盏可并非那等一口一杯的小玩意儿,连罚三杯,相当于一口气闷掉一瓶玉泉二两半。
    谢善臻大抵酒量一般,三盏饮毕,脸都泛起阵阵酡红。
    楚熹也跟着干了,特地将酒盏倒悬,示意自己半滴不剩,喝得很干净:“不过是一点小事,我原也没放在心上,往后不必再提。”
    周文帝笑道:“这样极好。”
    众人也连声夸赞楚熹气概非凡。
    这时瑜王问道:“昨日楚城主在长宁街遭了刺杀,可查出幕后指使?”
    薛进淡淡道:“刺客是个八岁孩童,一经逼问便招了供,据他所说,幕后主使乃十方会。”
    周文帝叹了一声道:“朕顾念百姓日子过的艰难,始终不愿与他们刀剑相向,他们倒是变本加厉,愈发的猖狂。”
    马上有官员站出来说要带兵清查十方会,以震慑江北的流民匪寇。
    先帝贪恋酒色,暴虐成性,惹得百姓怨声载道,周文帝继承大统后便以仁慈为国道,俯顺舆情,收拢民心,可惜连年战事,又逢天灾,他所推行那些于百姓有益的政法不过杯水车薪,才导致十方会日渐强盛,到如今已经敢明目张胆的和朝廷作对。
    “十方会中多为受蒙骗和蛊惑的寻常百姓,譬如那名八岁孩童,小小年纪,何罪之有,臣以为,只要天下太平,再无战乱,百姓不必流离失所,十方会自然土崩瓦解。”
    “爱卿此言有理,朕亦不愿伤及无辜百姓。”周文帝说着,向薛进和楚熹举杯:“只愿朝廷与江南修好结成,天下长久太平。”
    众人自要捧盏陪饮。
    末了,礼部尚书提及太子与楚氏之女的婚事。
    朝廷这帮人心里明镜似的,薛进和楚熹不可能将掌上明珠送来帝都做什么狗屁太子妃,满口不提正主,只道一个“楚氏之女”,给夫妻俩留足了余地。
    既如此,薛进没道理不答应。
    周文帝便笑着让太子以茶代酒,敬薛进和楚熹。
    太子年四岁,比楚楚还小一点,不过行事很规矩,口齿也伶俐,他走到夫妻二人跟前,双手持杯道:“孤必不负王爷与城主,定会将太子妃视作珍宝。”
    太子和惠娘有八分相似,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也不为过。不提惠娘人品,她的样貌绝对无可挑剔,因此太子贺元也生得十分可爱,小小孩童,这般一本正经,看着还怪有趣的。
    楚熹正想逗逗他,忽然瞥见他的小拇指,心里咯噔一下。
    太子的小拇指竟然与无名指差不多长!
    楚熹强忍着不去看一旁的瑜王,但刚刚瑜王向她敬酒恭贺时,她已经看得很清楚了。
    瑜王那只手的小拇指,也和无名指差不多长!
    待太子回到座上,楚熹才缓缓的抬起头,她与薛进对视,薛进很平静的微微颔首。

章节目录

枭雄入赘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今夜来采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夜来采菊并收藏枭雄入赘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