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再困顿,户口田地也远远比江南多,朝廷下了狠心,从百姓嘴巴里抠出米粮给军中将士,支撑三五月不是问题。三五个月,照着薛军这么吃,怕是连地主家的余粮都要见底了。
    眼下借倒是能借,可薛军拿什么还呢?今年若是有旱灾,百姓颗粒无收,拿什么过活呢?
    老爹借粮的同时不得不给薛进去个信,叫他最好速战速决。
    薛进也有些为难,他体恤麾下士卒,向来不愿强行攻城多伤人命,按说只需再围攻一月,这两处要隘便都可得了。
    可正如老爹所担忧,这一月损耗太大,帝军又仿佛是杀不尽的,一旦他军资紧张,帝军再度兴兵,那纵使得了这两座城池,要想守住也免得劳民伤财。
    西北人好不容易在江南扎下了根,有了一定基业,不到万不得已,薛进不想和百姓之间的关系闹僵。
    咬了咬牙,下令强攻。
    这无疑是一场乱世以来最为艰难的硬仗,足足打了三天三夜不曾停息,运送补给的船只跑了一趟又一趟,来时装满火药弓箭,离去时满满当当的尸首。
    终究是夺取了云麓城和云堂房。
    薛进在云堂房稍作喘息,下一步便要与顺清的李善联手攻打九尧,九尧一破,渡江之战就算大获全胜了。
    变故出在三月下旬谷雨这一日。
    楚熹一清早起来,忽然发觉庭院里的梨树开满了嫩黄小花,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墙角积了许多时日的残雪终于彻底化开,青石板一片湿漉。
    经历了这么久的寒冬,乍一看这幅春暖花开的景象,楚熹不免略感欣喜,长长的伸了个懒腰,楚楚也脱掉了厚重的斗篷,换上春日里的袄裙,在院里与小丫鬟追逐打闹。
    可随着天色渐暗,乌云蔽日,楚熹隐隐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
    在她要去找老爹时,老爹先急慌慌的找上门:“糟了糟了!这雨眼瞧着是要下起来了!那云麓城每逢大水必被淹啊!”
    楚熹闻言,心里一凉。
    果如她所料,这天儿一夜回春,骤然转暖,沂江上游的积雪和冰层都化成了水,豪雨将至,春汛来临,江河暴涨,地势极地的云麓城难逃此番洪涝,恐怕城中的粮草和火药有一半都要受其害。
    帝军定会趁势反攻,从薛军手里夺回云麓城。
    云麓城一旦被帝军占领,云堂房这块要隘就成了海中孤岛,只有被团团围攻的份。
    “怎么会这样……”
    楚熹简直不敢相信,长达四五月的寒冬,竟在这等紧要关头结束了,哪怕再迟半月,薛军也可一鼓作气攻下九尧,从此在江北站稳脚跟了。
    老爹也气得直拍大腿:“真是老天爷都在和咱们作对啊!”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水便洒洒而来,噼里啪啦的砸在屋檐上。
    作者有话说:
    这段剧情卡了我一天一夜,勉强算是理顺了(马上就要开启最后一个地图啦!)
    第139章
    寒流骤退,豪雨春汛,江北多处支流决堤,三两个时辰的功夫云麓城积水就没过了脚踝。
    廖三正着急忙慌的命兵士抢救仓中粮草火药,忽有云堂房驿使前来传信,是薛进下令命全军撤出云麓城。
    据驿使所言,云堂房那边已经开始撤离。
    “三哥!咱们牺牲了多少弟兄!好不容易才把云麓打下来!岂能就这么拱手相让!”
    “他娘的!你当老子想撤!”廖三手都在发抖,可军令如山,容不得他不遵从:“仇阳呢?快,叫他率领两万铁骑守住北边城防,免得沂都城的帝军趁势反攻,无论如何,要把粮草火药全数运出去!”
    “是!”
    幸而云堂房的命令来得及时,云麓城内十几万人马在帝军尚未兴兵攻至前撤回了安阳大营,虽遗憾丢掉了这座辛苦打下的城池,但好在及时止损,没有因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涝徒增伤亡。
    可此番撤离,带来的后患却不少。
    薛军兵士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攻占江北两处要隘,原以为再过不久就可以大获全胜,正摩拳擦掌,士气高昂,未曾想天公不作美,竟在此时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一夜之间所有努力都化为乌有,只能顶风冒雨的狼狈逃窜,一个个就像霜打茄子似的萎靡消沉。
    而帝军恰恰相反,不过睡一觉醒来,天地换了颜色,万物回春,艳阳高照,打破了那“上苍降怒,天要亡周”的传言,紧接着豪雨突至,河水暴涨,兵不血刃的就将薛军逐出了江北,轻而易举夺回要塞。这是何等的祥瑞之兆!
    区区西北荒蛮子,一帮不入流的反贼,想推翻朝廷,做主辉瑜十二州,当真是痴人说梦!
    胸怀此念,帝军士气大涨,竟显现出几分所向披靡的势头,不仅重新占领了江上水道,还三番两次渡江而来,围攻薛军的驻兵大营。
    这样的纠缠一直持续到盛夏三伏。
    如百姓们所料那般,极寒之后果然迎来了一场大旱,整个雨季不见一滴雨,许多田地都干裂了,常州境内虽有沂江水渠灌溉,但兵士们一心征战,春耕之际荒废了不少良田,丘州亳州的收成不及往年一半,而合州几乎颗粒无收,老百姓全靠着旧年囤粮勉强度日,再无余地供养薛军。
    “哎……”楚熹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止不住的摇头叹息:“入不敷出啊,这每一样军资都是入不敷出,粮草反而不算最紧要的,你们俩……你们俩可不可以学学常德那边,多动脑子,能省则省。”
    廖三和仇阳坐在躺下,两手放在膝上,一个赛着一个的乖觉。
    这种须得豁出去脸皮的差事,还得廖三张口:“少城主想必也晓得,帝军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日了,只要咱们熬过这两个月,他们一准是不攻自破。”
    江南大旱,江北好不到哪去,只是仗着地大物博,仍有丰收之乡,才顶上了粮草缺口,可那到底是近百万兵马,要稳住士气,少不得一顿吃喝。
    廖三这话倒也不虚。
    楚熹扫了眼仇阳,轻叹道:“我从安阳乡里调了二十万石粮草,亳州那边运来火药十车,至于旁的,实在有心无力。”
    廖三闻言立即面露喜色:“够了够了!薛帅说得果然不错!少城主永远留着后手!末将佩服!佩服!”
    “呵,你们就在背地里算计我呢是吧。”楚熹将账册重重拍在桌上,佯装恼怒道:“这二十万石军粮可是乡里百姓埋头苦干三年才攒出的富余,别妄想吃白食!要还!”
    “当然还!西北还有一个半月便秋收了,今年少说能有一百万石,到时连本带利的还少城主!”
    巍峨耸立的月山关挡住了正月里那波寒潮,故不受冻灾旱灾的影响,今年收成无忧,关键是西北百姓真愿意掏空家底养薛军,每年都把一半以上的产粮送到关内。
    楚熹抿唇,正欲问问廖三常德那边的情况,忽听外头传来老四的喊声:“让我进去!别拦着我!姐姐!”
    “啧,又来。”
    “是四少爷?他还惦记着要投军呢?”
    “可不是嘛,三天两头闹一回,非得老爹拿板子打他一顿才老实,今日准是听说你们俩来了,想趁机表表诚心。”楚熹越说越生气,猛地站起身,从背后花瓶里抽出鸡毛掸子,快步走上前递给仇阳:“你去,去往死里抽他,叫他打消这念头!”
    仇阳抬起手,竟真接过了鸡毛掸子。
    廖三赶忙阻拦:“别别别,他下手没轻没重的,打坏了可怎么是好。”
    话音未落,老四纵身一跃冲进了堂内。
    楚熹见他都有胆子硬闯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颇为生硬的对仇阳道:“把他打出去!打坏了算我的!”
    仇阳也知道楚熹是说气话,只以鸡毛掸子为剑,在手中轻巧的转了一圈,竹竿直逼老四面门,老四瞪大双眼,连连向后退,但很快就用小臂抵挡,又是挥拳又是踢腿的,意欲回击仇阳。
    老四被困在府里这阵子,总是满怀怨气,觉得姐姐姐夫联起手来蒙骗他,是瞧不起他,因此终日苦练武艺,憋着劲想要逃出去,安阳府里这些负责看守他的内卫皆成了他的陪练,倒真有了不少长进,在仇阳的鸡毛掸子底下过了足足三招才被按在地上。
    “楚茂和,我看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我堂堂七尺男儿!想投军建一番事业有什么错!”
    有一说一,楚茂和确实没错,可薛军兵士吃着安阳的粮,领着安阳的军饷,谁敢让这安阳四少爷上战场和帝军真刀真枪的拼杀,不过留他在营帐里做个摆设,以他这倔脾气,准要违抗军令往上冲,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楚熹冷冷的瞪着他道:“不行就是不行,这事没得商量。”
    “廖将军!”老四很清楚仇阳一贯对他姐姐唯命是从,只恳求廖三:“我发誓什么都听你的,绝不会拖后腿!你就带我一起走吧!”
    “这……四少爷可是难为我了。”廖三扯了一下仇阳,讪笑道:“军中不能离人,咱还是快些回去吧。”
    “嗯。”仇阳放开老四,扔下鸡毛掸子,淡淡道:“四少爷几时能从我手上过十招,我便做主准你投军。”
    “你说真的!”
    “自然。”
    老四从地上爬起来,拍了拍身上的灰,随即看向楚熹。
    单凭一个鸡毛掸子都能在三招之内把老四按住,楚熹以为凭老四的本事,想从仇阳手上过十招,恐怕得等仇阳七老八十,于是欣然答允:“我没意见。”
    “好!那一言为定!”老四说完转身跑出了厅内。
    楚熹撇嘴:“就这冒冒失失的样,还想建一番事业。”
    仇阳道:“其实四少爷资质不错。”
    “不管怎么说,多谢你了,估计这回他能消停一段时间。”
    “是啊。”
    要搁在从前,看这俩人如此相视而笑,廖三一准向薛军打小报告,不过……如今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色不早了,那个,咱回吧。”
    楚熹还有话要问廖三,故而将他二人一路送出门。
    “常德那边怎样,薛进信上总含糊其辞,让我放心不下。”
    “薛帅就是怕少城主担心,哎……”事情到这个份上,廖三也不忌讳和楚熹谈论军情:“眼下帝军不再分兵把守江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主攻常德,钳制顺清安阳,近来几场仗打得都不是太好。”
    楚熹眉头皱得愈发深:“怎么个不太好?”
    廖三叹道:“天干物燥,帝军专以火攻,烧了薛军驻扎在常德以北的大营,十几万兵士不得不退回城内,得亏少城主当年掘了水渠,不然常德的水都养不活一城百万人。”
    见楚熹面色难看,仇阳开口道:“听闻北六州已有易子而食的惨象,落草为寇者无数,起义闹事的也不少,百姓们都说还不如让薛进打进来,兴许日子能好过一些。”
    “民心动摇,江山不稳。”楚熹摇摇头道:“看来拖不上两个月,朝廷就快要孤注一掷,和薛军决一死战了。”
    正如楚熹所料,短短七日之后,二十几万帝军合围了常德。
    先是用巨石填上水渠,切断城内至关重要的水源,而后又照旧火攻,向城内投放大量的火油,以此扼制城墙上的投石车和陶罐弹。
    接下来,便是拿尸首堆山。
    烈日之下,密密麻麻的帝军仿若蝗虫一般,发疯了似的踩着自己人的头颅向上攀爬。
    攻下常德要塞,夺取驻军之地,斩杀反贼薛进,收复江南四州。
    帝军为达这目的,真正是不惜一切代价。
    “如何?”老爹面色凝重的问:“还没有消息吗?”
    “常德城被围的里三层外三层,连鸟都飞不出,何况驿使。”
    “李善那边也没动静?”
    “顺清的兵马一动,兖州军即刻便会杀上来,安阳同样的。”
    任凭廖三心急如焚,没有得到薛进的命令,也不敢抛下安阳城贸然调兵驰援。
    老爹不禁苦笑:“难道薛军当真气数已尽了吗。”
    楚熹望了一眼城下几乎干涸的护城河,忍受不住酷热,躲进城楼旁的阴凉处:“那也未必,老爹莫不是忘了,常州并非薛军的常州。”

章节目录

枭雄入赘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今夜来采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夜来采菊并收藏枭雄入赘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