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几十棍下去,又是这般的大雨,就是铁打的身子这般熬下去也要出事。曹屯赶紧脱了身上的衣袍披在了谢殊身上,焦急地问:“怎么回事,怎么打的这般重。”
    一旁撑着伞的陈可冷笑一声,“他顶撞王爷,自该受这顿罚。”
    陈可手里还拿着仗棍,谢殊这顿板子是他亲自动的手。他和谢殊素来不和,自然不会手软,端看谢殊身上的血便也可想而知这顿板子打的有多重。
    大雨下的猛烈,风渐渐止住,院子里的气氛犹如紧绷的一条线,也越发的沉闷。
    曹屯咬了咬牙,胸膛几番起伏这才忍下,倒是吴哲怒瞪着陈可,忍不下去了,大声质问着:“谢大人是锦衣卫同知,你身为手下,怎可对他动刑!”
    质问声划破雨幕,显然是夹杂着怒气的。
    陈可手里握着仗棍,闻言短促地笑了一声,故意激他,“这顿责罚可是王爷属意,你若是不满便找王爷去说。”
    “你!”看着陈可混不吝的模样,吴哲怒上心头,猛地站起身子,刚要和陈可理论,就听谢殊沉声说了一句:“好了!”
    大雨落在谢殊身上,血水混着雨水往地上淌,他本就肤色冷白,如今更是白了三分,身上艳红的飞鱼服被打湿,粘腻的贴在身上,冷淡的眉眼紧拧着更见狠戾,谢殊丝毫不见被杖责之后的凄惨,那双漆黑的眸子盯着陈可,反而隐隐多了一丝狠劲。
    陈可喉结微滚,握着仗棍的手紧了紧,在谢殊的注视下住了嘴。
    无人说话的院内,只听嘈杂的雨声,每一下都好像是落在了心口上。
    直到雨水顺着脖颈滑入,冰冷的触感这才让陈可猛然回过神。他为了不落了下乘,下意识移开的视线又转了回来,死死地盯着谢殊,不甘示弱。
    就在这冷冷的对峙时,屋门突然打开,魏安王寒着一张脸从屋子里头走了出来。
    站在檐下,魏安王一身热气,负手而立,冰冷的目光从曹屯身上一直扫到了谢殊身上,可见是听到了刚才的动静。
    魏安王的脸色很难看,眉眼间带着阴骘。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谢殊,淡淡地说:“今日起,谢殊就在家好好养伤,手里头的差事就先交给陈可来办吧。”
    曹屯心里顿时一沉。
    他知道这是魏安王在要谢殊手里的权,想要以养伤的名义架空谢殊。
    他嘴唇蠕动了一下,话还未说出口,一旁的陈可便欣喜地在满是雨水的地上跪了下来,高喊道:“手下一定尽心竭力完成好王爷布置的差事。”
    曹屯心有不甘,还想再说,谢殊却突然伸手抓住他的手臂,想要起身。
    想到谢殊身上的伤势,曹屯心里一慌,也顾不得说话,赶紧和吴哲一起将谢殊扶起,就见谢殊眉眼抬起,目光重重地盯着魏安王,里面暗含戾气,就像是一只被激怒的凶兽。
    曹屯还是头一次见谢殊的脸冷成这个样子。
    谢殊没有说话,目光落在魏安王身上,手伸去腰间将锦衣卫的令牌给取了下来,那纯金打造的令牌在雨水的冲刷下更加耀眼,谢殊却没有丝毫留恋。
    谢殊冷笑一声,锋利的下颚微抬,透过雨幕也能看到他脸上的桀骜,他抬手将取下的令牌扔给站在檐下的魏安王,那令牌掉到魏安王脚下,在台阶下滚动了几圈之后,落在了一旁的花圃中。
    曹屯顿时傻了眼。
    谢殊竟然自己直接交了令牌!
    漠视着魏安王,谢殊什么也没说,可那眉眼间的狠戾却是丝毫不减。
    曹屯和吴哲不发一声,一旁的陈可却是不着痕迹地紧了紧手,不知为何心里竟有些发沉。
    *
    谢殊被架回谢府的时候起了高烧,谢夫人和戚秋焦急的等在屋子外面,急得团团转。
    谢夫人显得格外忧心忡忡,戚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焦急之中还带着一头雾水,仔细回忆了一遍原著,却也不记得有这个情节,想问谢夫人却又顾及着院子里一众的下人。
    等处理好身上的棍伤之后,谢殊这场高烧烧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时这才好转一些。
    此事也惊动了宫里,皇上派了太医出来照料谢殊,太后和两位贵妃也送过来了两份补品,倒是魏安王府一改往日亲热的常态,连魏安王妃都没有前来探望。
    谢夫人脸色阴沉,却什么也没有说。
    谢殊是第三日中午醒的,醒来的时候,疲惫的谢夫人已经被戚秋换下来去休息,屋子里便只有戚秋和一众下人。
    戚秋看着谢殊出神。
    谢殊这顿棍伤打的是背部,整个后背都有棍伤,戚秋曾悄悄地看了一眼,只见背脊上面全是纵横的棍伤,有好几道伤口现在还往外渗着血,最轻的也是泛着乌青的淤血。
    她指尖一颤,低下头,半天都没有说话。
    外面已经晴天,一两下了两天的雨,瓦檐上的积水往下滴落着,地上一片潮湿,就连树枝上也挂着水滴,如今被柔和的日光照耀着,却也是半落不掉。
    斑驳的光影洒进屋内,照的屋子里一片亮堂,插在花瓶中的鲜花开得正好,只是这几日忙着照顾谢殊,谁也没有功夫去欣赏这个。
    谢殊睁开眸子,柔和的日光对他来说却有些刺眼,他眯了眯眼,映入眼帘的是戚秋苍白疲惫的小脸,眉眼之间皆是憔悴,可见是这两日没有休息好。
    谢殊轻咳了一声。
    戚秋手里捧着一杯已经凉透了的茶水,出神地看着谢殊,也不知在想些什么,等瞧见谢殊眼皮睁开,一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谢殊轻轻地勾了勾手指。
    可还不等他说话,一旁打瞌睡的王嬷嬷听到那声咳嗽突然惊醒,见谢殊已经醒了过来,顿时扑到床边朝外面招呼了一声,守在里里外外的下人便一涌而进,原本安静的屋子顿时慌忙了起来。
    候在一旁的太医赶紧上前把脉,下人端药的端药,打水的打水,倒茶的倒茶,反倒是床边的戚秋被挤在了一旁。
    王嬷嬷的声音响在一侧,屋子里嘈杂的脚步声不断,戚秋抬头之际却和谢殊的目光撞在了一起,一时之间,呼吸一滞,她抿着唇在周遭来来往往的人之中和谢殊对视,没有人注意这边,只有他们两个能看清楚彼此眼中的情绪。
    戚秋咬着下唇,那双杏眸静静地看着谢殊,看似平静,手上茶盏里的茶水却都洒了一半出来。
    屋子里乱成一团,王嬷嬷快步走过来,谢殊的院子里只有东昨东今几个小厮,王嬷嬷嫌他们手脚粗暴,喂个茶水也能洒一半,恨不能自己亲自上手,一边说一边急,直到下人将热好的汤药递到戚秋手边,她这才松了一口气,退后了几步,给戚秋让出位置。
    听太医说谢殊并无大碍了,王嬷嬷赶紧转身去通知谢夫人,见谢殊看着满屋子的下人直皱眉头,便带走了屋内的一部分下人,只留下东昨几人。
    只是她不知道,她刚走出院子,东昨几人就被谢殊打发了出来看守院子,宽敞的屋子里只留下戚秋和谢殊两人。
    见戚秋还端着汤药站在一旁,谢殊又轻声地咳了一下。
    几日未饮水的喉咙十分干哑,刚才喝的那一点实在是无济于事,他只能哑着喉咙低声说:“这院子里都是我的下人,嘴巴很严实,不会出去乱说的,暗卫也在外面守着,有人过来自会通传,你放心。”
    他心里明白戚秋不想让别人知道两人的关系,怕戚秋觉得不安,便赶紧说。
    戚秋将汤药搁下,倒了杯茶走过来,道:“我不是在意这个。”
    等戚秋走进,谢殊如愿地伸出手,修长的手指搭上戚秋的指尖,轻轻地勾了一下,他轻扯着嘴角,那双冷淡的眼眸抬起,看着她低声说:“我在意。”
    既然现如今成不了亲,自然不能因为他的疏忽坏了戚秋的名声,虽然他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他怕戚秋因此而被人指指点点。
    戚秋坐在床边,反手握着他的手。
    谢殊的腕骨突出,手长得很好看,手白,手掌宽,节骨分明的手指修长,指甲也修整的整齐干净,掌心虽然有茧子,握着倒也不难受。
    戚秋轻轻地摩挲着谢殊的手背,像是只有这样,她才能静下心。低着头,戚秋哑声说:“怎么闹成了这样。”
    外面,那日在锦衣卫里发生的事已经传的沸沸扬扬,现如今京城不少人家都知道谢殊不仅被魏安王杖责,手里的锦衣卫令牌也交了出去。
    锦衣卫的令牌象征着身份,一旦交出去了,那就代表着从锦衣卫里退了出来,从此恢复了自由身。
    这几日戚秋一边担心着谢殊的伤势和高烧,一边回忆着原著剧情,想要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谢殊和魏安王到底为何闹成这样,却也发现哪件事都跟此事挂不上钩。
    她心里隐隐有了猜测,又怕是自己想多了。
    第114章 一道疤   他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和坚持……
    寒风吹散云雾,缕缕日光从雕花的窗棂中投射进来,散落在戚秋和谢殊身上,将二人的眉眼照的格外温柔。
    戚秋一边将手中茶盏里的清水喂给谢殊,一边低声询问说:“我听外面说什么的都有,私放犯人,玩忽职守,越说越不像样子,我知这些都不是真的,可表哥你和王爷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会突然闹得这样僵?”
    戚秋皱着眉头,想起谢殊背上纵横交错的棍伤,实在是放心不下。她想搞清楚谢殊和魏安王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若是涉及原著剧情,她也好帮谢殊一把,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头雾水,只能坐在这里干着急。
    因这顿杖责尽数打在了背上,谢殊虽然能坐起身子,后背却无法弯曲,戚秋将茶盏喂到他嘴边,因坐得近,白皙细腻的手背不小心擦过他略显干燥的嘴角。
    谢殊身形一顿,垂下眼眸,那句我手臂没受伤可以自己喝又硬生生地给咽了回去,他低着头,眼皮微垂遮住里面的眸中情绪,十分顺从地轻抿着戚秋手上茶盏里的清水。
    她的手很好闻,有着一股淡淡的花香,抵在脸庞,还有些冰凉。
    喝完一茶盏的清水,谢殊干哑的喉咙已经好了很多,他感受着戚秋注视着他的目光,知道戚秋还等着他的回答,抿了抿唇,紧握着戚秋的那只手有些不自然地动了动,一时竟不知该怎么去回答。
    他今日这一遭不过是和魏安王做戏,但因此事牵连过多,也兹事体大,涉及敌国皇子、国事和国体安危,许多事都是再三勒令不能言说的,更何况还有锦衣卫铁律制约,若是他今日贸然告诉了戚秋,便是违背了锦衣卫的律条。
    虽说他是交了令牌,但皇帝一日没有撤销他的职位,他就依然还是锦衣卫同知,铁律自然要遵守。
    可……
    可戚秋又不是别人,是他的爱人,爱人之间应该坦诚,戚秋如此担心他,他却什么都不说,他怕戚秋会因此误会他不信任她,会不高兴,会难过生气。
    饶是谢殊,此时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一边是戚秋,一边是他不能言说的差事,是铭记在心守了五年的锦衣卫律条,他陷入两难,眼下除了沉默,竟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檐上的积水滴滴落着,砸在地上的白石台阶上,窗边树枝低垂,挂在檐下的灯笼上有鸟雀伫立,寒风吹动灯笼,连带着顶上的鸟雀也摇晃。
    戚秋从谢殊的沉默中恍然。
    谢殊不想说。
    或者说是不能说。
    戚秋的心沉了沉,她收回手,手指微蜷,将茶盏放在一侧的桌子上,垂下眼眸,没忍住皱了皱眉头。
    外面的寒风吹得肆意,将门窗都吹得作响,屋内一时陷入寂静。
    谢殊目光一直落在戚秋身上,见她收回手,心中顿时一紧,嘴唇轻微地蠕动了一下,却没有说什么。
    几个呼吸间过去,两人都没有说话,一旁的汤药冒着热气,散着苦味,沉默在四下蔓延。
    不知多久过去,谢殊垂着眉眼,脸色有些苍白,几经犹豫过后,他低声说:“表妹……”
    与此同时,戚秋抬起眼眸,叹了一口气,担忧地问:“此事会很危险吗?”
    戚秋深吸一口气,还是没忍住问了。谢殊既然不能说,那此事一定牵连过深,想必也十分危险,这让她不免有些担心。
    谢殊一愣。
    檐上的青瓦在日光下闪烁,窗边枯枝微颤,嫩绿抽芽,鸟雀在叽叽喳喳。
    谢殊没想到戚秋问的是这个。
    此事会很危险吗?
    戚秋担心的原来是这个。
    谢殊神色一顿,心里顿时涌上了一股说不上来的滋味,就像是往心里喂了一块糖,这糖不全是甜的滋味,外面是糖衣里面却还有些酸涩,那是谢殊的愧疚。
    他握着戚秋的手,手心出了汗,轻抿着唇,想说什么又给止住了。
    他是头一次遇上这种情况,他怕戚秋多想,怕戚秋难过,却又不知该怎么去说,不知该怎么去解释。
    杖责都一声不吭的人,眼下倒是慌了起来,眉眼间的桀骜意气被紧张和小心翼翼取代。

章节目录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檐上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檐上春并收藏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