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一亮,知县府就嘈杂了起来。
    青山县临近京城,虽然不大,倒也繁华热闹。青砖白瓦上的红灯笼随风摇摆,青砖油石板路上被商贩占据,一大早便能听到小贩的吆喝声。
    街上行人匆匆,人来人往,并没有因为昨日的事掀起什么波澜。
    下人来叩门,叫醒了戚秋。
    戚秋起身后洗漱一番,刚出门就撞上了在门外等候的谢殊。
    四目相对,又纷纷垂眼避开。
    谢殊摸了摸鼻尖,两人都有些不自然。
    昨日种种一下子涌入脑海,就好似喝醉了酒后的大梦方醒,说尴尬算不上,可都多少有些赧然。
    顿了一下,谢殊轻声说:“走吧。”
    戚秋点点头。
    王知县已经在前厅备下了早膳,早早的等候着二人。
    见二人要走,王知县客气地挽留了两句后便不再勉强,备好马车亲自将二人送出了青山县。
    这几日化雪,路上难走,车轱辘行过,溅起的都是泥泞。
    一路上两人都没怎么说话,戚秋偶尔掀开帘子探出头去,看到的也是谢殊走在前面的背影。
    入京城时,已经快到了晌午。
    或许是因为昨日跑走了犯人的缘故,今日的京城戒备十分严,走两步便能看到身穿玄色盔甲的禁卫军。
    刘管家昨日晚上得到了信,一夜都没有睡好,今日一早便等在谢府门前,见谢殊和戚秋回来,赶紧迎了上去。
    “您可回来了。”刘管家扶着戚秋下马车后,上前对谢殊说:“京城出大乱子了,有一批犯人从锦衣卫里跑了出来。”
    一批?
    戚秋脚步猛地一顿,侧眸看向谢殊。
    谢殊倒是面色如常,像是早就知道了此事。
    刘管家继续说:“幸亏锦衣卫及时发现,全城戒严搜捕犯人,只余一个犯人跑出京城不知所踪,其他的尽数都逮捕回来了。”
    话说到一半,刘管家便反应了过来,一拍脑袋,“瞧我,真是年纪大了。青山县临近京城,想必也要配合搜捕犯人,公子怕是已经知道此事了。”
    暗卫回来禀告的时候只说戚秋和谢殊是因为想在青山县逛庙会,今日赶不回来了,旁的什么也没说。
    谢殊问:“那批犯人是何时跑出锦衣卫大牢的?”
    刘管家想了想:“好像就在公子离开京城不久,约有一刻钟。当时犯人出逃的消息传遍京城,闹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街上都没有人了。”
    闻言,戚秋心里一沉。
    这么一批犯人不可能是自己逃走的,只能是早有预谋。
    这是有人等着谢殊离开京城,故意将那批犯人给放了出来。
    就是不知这么一遭,是冲着谁来的。
    回到院子里,戚秋眉头依旧不见松开。
    冬日的风如刀子一般冷得刺骨,扬起时还夹杂着细雪挥洒,外面虽然亮堂,却也只有刺眼的白。
    戚秋院子里的那两株腊梅倒是长得挺好,朵朵盛放,花香四溢。
    进到屋子里,戚秋刚坐稳身子,外面的翠珠便进来回禀说,谢夫人院子里的玉枝来了。
    戚秋放下手里的斗篷,让人进来。
    玉枝进来福了福身子,浅笑着说:“表小姐可算回来了,昨日有犯人逃出京城,外面不安全得很。”
    戚秋颔首,“有劳玉枝姑娘挂心,不知此次前来是有什么事吗?”
    玉枝笑道:“倒也没什么紧要的事,就是夫人进宫前嘱咐奴婢将这两件做好的冬衣拿给表小姐您,方才听说您回来了,奴婢便赶紧送过来了。”
    说着,玉枝将手里的冬衣递上前来。
    这事便是戚秋不在也能送来,院子里又不是没人,怕是玉枝还有事没说。
    戚秋看在眼里,也不问,静静地抿了一口茶,玉枝果然率先忍不住了。
    玉枝一脸担心地问:“灵山寺就在京郊,来去只要半天,表小姐和公子怎么昨日没有赶回来?正好撞上犯人逃走,府上的人担心了好久,刘管家就差派人去灵山寺寻。”
    这是来探听她们昨日的去处了。
    戚秋手上动作一顿,随即笑着说道:“昨日听说青山县里有庙会,表哥带我去看了。”
    这事暗卫既然已经禀告给了刘管家,便没什么好隐瞒的。
    闻言,玉枝面色一僵,顿了半天才强笑着说:“原来如此,庙会好,表小姐是该去逛逛。”
    戚秋一笑。
    没说两句话,玉枝便站不住,起身告辞了。
    她走后,戚秋脸上的笑意一收,冷了下来。
    搁下手里的热茶,戚秋盯着玉枝远去的背影问山峨:“知道玉枝昨日出府了吗?”
    山峨摇摇头,“奴婢只知道昨日她在咱们院子门口转了一圈,旁的倒没有留意。”
    戚秋垂下眸子,静静地坐了一会,又问:“昨日犯人逃走是怎么一回事?”
    这个山峨知道,赶紧说道:“昨日您和公子出门之后没多久,街上就乱了起来,一打听才知道是锦衣卫里有犯人越狱了,整整跑出来了六人。”
    “据说是因为锦衣卫里有人失职,看管大牢的钥匙被犯人偷拿走了。陛下震怒,罚了好些人,就连……就连魏安王也被陛下训斥了一顿。”
    “魏安王?”戚秋皱眉。
    山峨点头,“正是,据说还是当着好些人的面。魏安王脸色铁青的从宫里回来,回来后便砍了那个失职的锦衣卫脑袋,只是最后还是跑走了一个犯人。如今禁卫军出动,正到处搜查。”
    戚秋点了点头,又觉得哪里不对。
    陛下素来敬重魏安王怎么会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训斥,又让此事传了出来。
    ……难不成此事与魏安王有关?
    戚秋暗暗惊了一下,垂眸沉思起来。
    *
    昨日一夜戚秋都没怎么睡,用了午膳过后倒开始犯困了。
    水泱点上安神香,戚秋卸下妆发,在床上躺了一小会便睡着了。
    再醒来时已是黄昏了。
    戚秋刚坐起身子,披上外衣,就听翠珠进来说谢夫人回来了。
    戚秋一愣,“不是说要在宫里小住几日吗?”
    翠珠满面愁容,咬了咬唇低声说:“宫里刚才下了圣旨去李家,将李夫人的儿子王严塞进了锦衣卫当差,顶了刚空缺出来的镇抚使一职,从四品官职。”
    “夫人……”翠珠欲言又止,“听了大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从四品,对于王严这个既无家世背景也无引荐的人来说,这个官职封的还真不小。
    谢殊初入锦衣卫当差的时候,也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副千户。
    翠珠说:“夫人怒气冲冲的从皇宫里回来,想必是在宫里闹了个不愉快,表小姐要不去劝劝夫人,气大伤身。”
    戚秋点点头,道了一声好。
    站起身来,戚秋披上斗篷,走出去时院子里已经开始张罗着点灯笼了。
    刚走到谢夫人院子里,便听见里头传来砸东西的声音。
    戚秋脚步一顿,皱了皱眉头。
    谢夫人怎么生如此大的气,竟开始砸东西了,这可不像是谢夫人素来的脾性。
    皱眉间,戚秋走进院子里,正巧王嬷嬷捧着瓷瓶碎片走了出来。
    王嬷嬷也是满脸愁容,见到戚秋这才算稍稍收敛了一些,“表小姐,您来了。”
    戚秋佯装不知,“我来看看姨母,这是怎么了?”
    说起这个,王嬷嬷也是生气,“还能怎么了,还是李家的事闹得。”
    回头看了看屋子,王嬷嬷的声音低了些,“今日进宫,到晌午都还好好的,谁知下午的时候李氏竟也被太后娘娘叫进了皇宫之中,夫人与她本就不和,她还……那道圣旨想必您也听说了,李氏正是风光,便放肆起来,竟给咱家夫人脸色瞧,气的夫人便直接回了谢府。”
    戚秋垂下眸子来,“嬷嬷说的可是李夫人儿子王严被封为锦衣卫镇抚使的圣旨?”
    王嬷嬷一惊,猛地抬头,“还有这事?”
    戚秋也愣了,“夫人和嬷嬷不知道吗?”
    王嬷嬷的手一抖,下意识地扭头看向屋子,托盘上的碎片都掉了两三块,讷讷道:“竟还有这事,夫人在宫里可从未听说过此事,这李家真是要东山再起了。”
    戚秋问:“嬷嬷说的是什么圣旨?”
    王嬷嬷满面愁容,叹了一口气,“今日在宫里,李夫人被太后娘娘当着众位夫人的面封了七品诰命,无功无德,便得了一身诰命,好生得意。”
    戚秋沉默下来。
    诰命这可不是能随便得来的,多半是赏给家世高有功德的夫人,就像王嬷嬷说的一般李氏无功无德,李家也已经衰败,是凭什么赚取的这身七品诰命?
    李夫人被封了诰命,王严当上了锦衣卫镇抚使,恐怕今日之后,李家就不再是前两年那个在京城里抬不起头的落魄世家了。
    王嬷嬷弯腰捡起落在地上的瓷片,无奈地说:“现下夫人还不知道此事,便已经如此生气,若是待会知道了,岂不是……”
    说罢,王嬷嬷又狠狠地叹了一口气。
    寒风四起,阴云不散,已是风雨欲来之势。
    第70章 下雪   等我回来
    戚秋进屋子的时候,谢夫人已经不再摔打东西了,坐在椅上,却依旧是怒气难消。
    见戚秋进来,谢夫人勉强敛下神色,招呼戚秋坐下来。
    戚秋坐下来,由着王嬷嬷打头,一起宽慰谢夫人。

章节目录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檐上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檐上春并收藏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