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呜嘤cp   谢殊这是在向她示威吧,是吧……
    已至隆冬深夜,天气阴冷,京城数道长街之上人迹罕至,不见明亮,只听雾下偶有几声犬吠。
    谢府秋浓院里,戚秋把窗叶打开,只见天上一轮明月,皎洁的月色尽数洒在院子里的枯枝上。
    她手撑着脸,斜倚着软枕,坐在烛火旁,手上还捏着映春给的信。
    这封信她已经来来回回看了十几遍,顶上的每个字她都认识,可到现在却依旧不解其意。
    信上所述,直指魏安王。
    映春在信上写到,魏安王的属下跑到梨园捉逃狱的死囚时,她因住的房间高,不小心窥看到那名属下给死囚灌毒药的全过程。
    死囚被灌了毒药浑身抽搐,不久后就哇的一声吐出了绿色的血水,慢慢的便彻底没了气息。
    映春慢慢说道:“我当时看到被吓了一跳,还碰倒了花瓶,差点被那个下属发现。之后杨彬公子从牢里出来,因为先见了我,才去了怡红院,南阳侯夫人便以为是我撺掇的杨公子不回府。”
    垂下眸子,映春叹了一口气,“日日派人来寻我麻烦不说,等杨公子晕倒之后甚至还非说是我下毒害的杨公子,还想让谢公子查封梨园把我抓回去,幸好谢公子明察秋毫。”
    “可南阳侯夫人依旧不放过我,杨公子晕倒那日,府上的下人还在梨园砸我的场子,找我麻烦。我也是那日听见南阳侯府下人说露嘴,提起了杨公子晕倒之后吐了绿血,这才知道了此事。”
    “这不就对上了!”映春抬起眸子,好似很是委屈,“这毒药世间罕有,那个下属又是在我面前用的毒,我岂能不怀疑。”
    “只是……”映春扁了扁嘴,“那日我拦住马车与谢公子说了此事,谢公子却不信我,还让我不要插手此事。可我明明就是看到了,而且我……”
    顿了顿,映春示意戚秋掏出信封里的玉佩,“我还留有证据。”
    戚秋从信封里倒出一枚玉佩,这玉佩做工还算精细,玉质也不错,是一般人家买不起的,上头还刻了大大的魏安两字。
    映春解释道:“这是魏安王那个下属不小心落下的,被我发现后藏起了起来。这枚玉佩完完全全可以证明他的身份,只是那日我得知谢公子的行踪后走得匆忙,忘了拿,所以谢公子看我无凭无据不信我,也实属正常。”
    “今日我把这个玉佩拿来,只需谢公子去查一查今年五月是不是有死囚越狱跑到梨园躲藏,那个侍卫是不是来过梨园,便可证明我没有说谎!实在不行……”
    抿着唇,映春咬牙道:“我愿意与那个侍卫当面对峙。我知我身份卑微,与谢公子是天壤之别,可我也不愿意谢公子误会我。”
    戚秋一边回想着在东茶园里时映春说的信誓旦旦的样子,一边摩挲着手里的玉佩。
    魏安两个字是魏安王爷的封号,普天之下除了魏安王府哪户人家敢刻这样字样的玉佩挂在身上。
    况且她方才询问了刘管家,皇家玉佩后面会刻有特殊的图案,是宫外任何能工巧匠都雕刻不出来的,而这枚玉佩后面便有这个特殊图案,便可见映春所言确实不虚。
    这枚玉佩真的是魏安王的下属落下的。
    可……
    外面明月皎皎,枯木一枝没被修剪干净,隐隐有想要探进屋子里的趋势,上头落有白白薄薄的一层积雪。
    原来外面不知何时又飘雪了。
    戚秋望着外面纷纷扬扬的冬雪,眸子黑沉如夜色,心思百转。
    可她并不相信映春说的话。
    先不论别的,魏安王的下属为何要在梨园处置囚犯,又怎么会给死囚灌毒的时候也不仔细排查四周,且还真就这么巧正好让映春瞧见了。
    且这象征着身份的玉佩如此重要,在魏安王手下当差竟会大意到如此地步吗?玉佩给落在梨园也不知道,过了这么长时间也不派人寻回。
    就说映春拦住她们回程的马车时,杨彬才刚刚晕倒不久。
    就算是南阳侯府的下人奉命寻她麻烦的时候不小心说漏了嘴,可她又为何要提前探知谢殊的行踪,更是能及时的在他们回程的路途上拦住谢府马车。
    这未免也太过凑巧了。
    而且此事既然扯到了魏安王属下的身上,那就必定与魏安王脱不了干系。
    可不论是魏安王还是他的下属,毒害杨彬的目的是什么。
    南阳侯府在京城虽然算不上低调,但在朝堂上也算与世无争,衷心为君,近些年来更是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也不曾得罪魏安王一家,魏安王是闲着没事了跑去害南阳侯府世子试试毒性吗?
    再说这毒是世间罕有,若映春所言非虚,那就说不准只有魏安王府有这样的毒。
    那原身一个家离京城甚远,且初入京城的小姑娘到底是哪里得罪了魏安王,要他特此派人来下毒杀人。
    这些疑团在戚秋心中挥之不去。
    而更重要的是……
    戚秋低头看着信封上的娟秀小字。
    这字迹很好看,下笔温婉且不失力道。
    而这一手秀丽小字,她在蓉娘的客栈里也曾看到过。
    那是她被下完毒,绑定系统的第二日,正是摸不清头脑的时候。她在下楼时就看见蓉娘拿着一封信在看,因在信上看到了一个戚字,她便下意识多扫了两眼。
    没想到却立马就被蓉娘察觉。
    蓉娘利索地收起了信封,她没看见几个字的内容,只记得这一手书写的很好的正楷小字。
    就算上面戚秋的疑惑解开,单映春和蓉娘有来往这一件事,就着实让戚秋无法相信映春这个人。
    这种种事情,就如一团迷雾萦绕在戚秋心尖,始终无法散去。
    长舒了一口气,戚秋站起身走到屋子里炭火旁,将信纸扔了进去。
    炭火烧得正旺,信纸扔进去不过一眨眼便被烧成了灰烬。
    戚秋转身上床,熄了蜡烛。
    屋子里顿时一片漆黑,只余熏香在冒着袅袅青烟。
    戚秋一夜都不曾合眼。
    翌日一早,谢府侧门前已经备好了马车。
    戚秋上马车时,谢殊已经坐在了里头。
    除去官服,谢殊身上的袍子大多数都是深沉的颜色,若是旁人穿总会显得老气,但放在谢殊身上却更显桀骜的少年气。
    戚秋唤了一声表哥后坐下来,低声说道:“表哥,昨日映春姑娘递过来的信我已经烧掉了。”
    昨日从千金阁回来,戚秋就将信交给了谢殊,没想到谢殊只是扫了一眼后,甚至都没打开来看,就吩咐她一会儿找个没人的地方烧毁即可。
    就连魏安王属下遗落下来的那枚玉佩他也没有拿走,而是吩咐戚秋让她收好。
    谢殊并未睁开眸子,身子靠在马车壁沿上,坐姿板正,面色苍白,闻言只淡淡地应了一声。
    他今日的脸色着实不算好,面无人色不说,连嘴唇都不见血色,微合上双眼可见病色和疲倦。
    看着很没精气神。
    戚秋面露担心,关心道:“表哥,你没事吧?脸色怎么瞧着如此不好。”
    谢殊这才微微抬起眼,揉着眉心坐直身体,示意车夫驾起马车,回道:“无事,只是昨夜没有睡好。”
    这看着可不像是没有睡好,不过见谢殊不想说,戚秋也就没有再问。
    今日这趟还是去往南阳侯府。
    谢殊不知在哪请来了一位民间的名医,打算领去再给杨彬瞧瞧,就算是死马当活马医也总要试一试。
    戚秋自然也跟着一起来了。
    原著里,杨彬一直活蹦乱跳到她弃文。
    可如今她这才刚住进谢府不久,很多故事线还没展开,杨彬却眼看人就要不行了。
    戚秋不懂。
    她这才刚穿书没多久,和杨彬又没有什么交集,杨彬的故事线到底是怎么和原著剧情跑偏这么多的。
    不搞清楚这件事,戚秋心下总是不安,生怕错过什么细节就会出大乱子。
    尤其是在一再询问系统,系统却装死消失的情况下。
    谢殊果然是病了。
    一路上,谢殊经常闷声咳,瞧着脸色是越来越不好。
    戚秋看得心惊肉跳。
    到了南阳侯府,谢夫人乃至于南阳侯夫人都一眼就看出了谢殊的病色。
    南阳侯夫人难得关心了一句:“殊儿的脸色看着也不怎么好,可是昨夜着凉了?不如一会儿也让大夫把把脉,开些药。”
    谢殊摇了摇头,一句没事刚落下,便又抬起手握拳,掩着嘴咳了两声。
    谢夫人看的眉头都皱起来了,恨铁不成钢地瞪着他。
    好在谢夫人还有分寸,知道杨彬的事要紧,横了一眼谢殊后便说道:“不用管他,他皮糙肉厚的估摸着只是风寒,不打紧的,还是先让大夫给彬儿瞧瞧吧。”
    提起杨彬,南阳侯夫人便又想垂泪,赶紧将大夫领去杨彬床前。
    这位大夫是民间颇为出名的老先生,治病数载,救人无数,年轻时曾三次婉拒进宫当差,医术便是现在太医院里的一些太医都望尘莫及。
    只可惜老先生年纪大了,便不再出诊,行踪也不定。
    当时南阳侯夫人也曾动过请老先生来看看的心思,只可惜派出去的人竟是丝毫踪迹也找不到。
    也不知谢殊是用了什么办法,从哪将人给找出来的。
    但总之不会很轻松就是了。
    要不然也不会这都休息了几日,眼下却还是残留倦色,想必这两日没少操心。
    果然是口嫌体正直,戚秋心道。
    看着谢殊那几日漫不经心的样子,还以为他真的不在乎杨彬的死活。
    其实私底下却没少忙活。
    对于这位老先生,南阳侯夫人燃起了不少希望。
    看着老先生诊脉,她紧张地握着手里的帕子,都不敢大口喘息。
    老先生刚收回手,她便着急地上前两步,急切道:“先生,怎么样,我儿还有救吗?”
    老先生捋了捋胡须,收了诊脉的帕子,“老夫可以一试,但不能下担保完全可以治好。”
    顿了顿,老先生又补充道:“总有个六七成的把握。”
    这一句六七成的把握,瞬间稳住了南阳侯夫人的心神。

章节目录

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檐上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檐上春并收藏我的白莲人设不能掉(穿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