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到东宫的时候,太平正在和裴氏说话,太子李弘也在。
    李弘的声音带着几分温文:“都说家和万事兴,太平你有时候也别太淘气了。安阳既然被母亲罚抄女则,又在宫中关了几天,大概也知错了。”
    太平轻哼了一声:“她知错了就好,要是不知错,以后我和阿妹还要跟母亲告状!”
    太子哭笑不得:“你们就不怕三兄夹在你们中间左右为难?”
    李宸撇了撇嘴,说:“三兄也不管管三嫂,任由她胡乱折腾,他还不怕我和阿姐被欺负呢,我和阿姐为什么要怕他为难?”
    一番话有理有据,竟然也让李弘无法反驳。
    裴氏见状,笑着拍了拍太子的手,回头跟李宸说道:“永昌过来了?”
    李宸一直对这个阿嫂温雅大方的阿嫂十分喜欢,笑吟吟地点头:“我过来看阿嫂这阵子作的画。”
    李弘见状,把空间留给这几个姑嫂。前些日子狄仁杰接到一个弹劾蒋王李恽的折子,虽然解决了,但此事关乎皇室中人,李弘约了狄仁杰了解此事。而且父亲打算下个月和母亲一起去东都洛阳,他要在长安监国,也有事情前去向父亲讨教。
    李宸看着李弘离去的背影,心里有些忧心。虽然母亲和太子阿兄私下的时候什么都不说,可朝堂之上两人的分歧是越来越多,矛盾都在悄然激化。
    母亲前些日子跟父亲提议说要修明堂,按理说太子阿兄是标准的儒家君子,应该会赞成的。谁知太子阿兄说明堂本来是怎样的已经无从考究,到底如何设计建设也无法确定,如今刘左相尚在讨伐新罗,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原本就要花许多钱,而大唐的百姓也才从饥荒和洪涝的灾害中缓过来,如今应该休养生息,不宜劳师动众。
    父亲心中其实一直都想修建明堂,只是他一直提倡节俭,又觉得时候不对,因此只是想想而已。母亲向来懂得讨父亲的欢心,却没想到这次太子阿兄反驳,而父亲也认为太子阿兄所言有理,将母亲修建明堂的提议搁置一边。
    “永昌,不是说要去看我的画吗?”
    裴氏的声音让李宸回过神来,李宸应了一声,就跟裴氏离开了院子。
    ☆、第064章 :洛阳惊|变
    裴氏最近有两幅画,一幅画上是皇后春蚕时的场景,皇后殿下带领着内外命妇在桑园里采桑叶,每个人身上都穿着亲蚕大典时专用的翟衣,神情各异,有的正在采桑叶,有的正在低头看着篮子中的桑叶,而皇后殿下一身鞠衣,眉目含笑地微微仰头,似是在看着前方稍高处的桑叶。
    而另一幅画的便是长安城,楼台林立,车水马龙。里头不知藏了多少春花秋月,富贵温柔乡。
    裴氏的两幅画像虽然还没完全画好,但已经成功地让李宸呆看了半天。
    李宸:“这两幅画尚未画完,什么时候可以画完?”皇后亲蚕的那副画像还好,大概是两米长,可长安城的这幅画像,是皇后亲蚕那副画的两倍长。
    裴氏笑着说道:“皇后亲蚕图是想等到母亲亲蚕后的宫宴上献给母亲的,因此不急。但这幅长安图,我想在过年家宴时,献给父亲和母亲。”
    太平笑嘻嘻地说道:“太子阿兄也很有些才情,这幅长安图他肯定也给阿嫂帮忙了吧?”
    裴氏瞥了太平一眼,笑而不语。
    李宸心想,太子阿兄虽然在朝廷里对许多事情与母亲达成一致,但阿嫂的脑子却是极为灵光的,知道太子国事上给母亲惹了不痛快,便在生活上变着法子讨好母亲,或多或少,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和矛盾作用。
    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去了洛阳,李宸也想跟着去。武则天说今年长安城中有太子妃和雍王妃,还有太平等人都在长安,不如永昌也留在长安吧,反正东行洛阳舟车劳顿也颇为麻烦。
    李治想了想,心中虽然有些舍不得,但也听从了武则天的意思,让李宸留在了长安。
    李宸嘟着嘴,十分哀怨地看向父亲。
    李治见状,忍住笑起来,轻叹着说道:“永昌啊,以后可怎么好?”
    李宸有些不明所以地扫了父亲一眼,然后说道:“怎么都不好,从前的时候阿耶和阿娘不论去哪儿,都会带着永昌。如今永昌长大了,阿耶和阿娘反而嫌弃永昌,前去东都都不带上我。”
    李治一听她的话,就发愁。幸好,他的皇后有传授他制敌妙方,于是李治也不知道从哪儿变出了一幅画,画中是一株梅花,梅花还未上色。
    李治将画摊开,含笑跟李宸说道:“这梅花是父亲所画,梅花树上有九九八十一朵梅花尚未上色。我都算过了,我与你母亲前去东都大概也就是这么多天,从我们离开长安的那天起,你就可以每天上色一朵梅花,什么时候你将所有的梅花都描红了,我们也就回到长安来了。”
    李宸:“……”
    其实她很想吐槽父亲,这样的办法哄一下三岁的小孩子还可以,对她来说完全没用好么?她抬眼,瞅了一眼父亲,又瞅了瞅父亲手中的那副梅花。原本鼓着腮帮的小脸终于露出了一个笑容,但语气还是很幽怨,“行啦,我晓得啦。”
    李治看着小女儿那含怨带嗔的模样,感觉心都快化了。他的小公主如今是出落得越来越好看了啊,又乖巧又贴心,平时忧心烦躁时,她笑意盈盈地带着古琴或是茶具前来,见缝插针地要父亲陪她奏乐或是煮茶,都是他难得的轻松时光。
    眼看着女儿渐渐长大,眼看着她能留在宫中的日子越来越短,李治心中不可避免地涌起了一股又是欣慰又是难过的感觉。
    李宸瞅着父亲一时宽慰一时皱眉的神情,不懂他的心中所想。直接将他手中的梅花图拿了过来卷好,十分郑重地拿在手里。
    “若是梅花树上的花都描红了,阿耶还没回来长安城中呢?”李宸一边问一边在心里琢磨着父亲最近有没有得到什么好东西,若是父亲食言而肥,她就要将父亲的心头好全部扫光,放在她的库房中。
    李治第李宸的秉性早已摸得知根知底,一听到她的话便知她心里头打的主意,帝王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伸出手指弹了弹李宸的额头,“又想拿父亲的收藏?”
    李宸捂着额头,“疼!”
    李治扬眉,笑着说道:“永昌啊,父亲奏乐,你来伴个舞?”
    李宸倨傲地扭头,不经意看到案桌上父亲摊开的一本折子上列着一同前去洛阳的官员名单。当她看到武承嗣的名字时,秀气的眉毛皱了一起,看向父亲。
    李宸问:“武承嗣为什么可以去洛阳?”
    李治看着女儿显然不快的神情,心中有些诧异,但却不动声色,好耐心地解释:“他的官职原本就是打点皇室中的事宜,如今我和你母亲到东都去,他随行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他是个什么东西,我都不能去,他为什么可以去?!”李宸灵机一动,马上借题发挥。母亲都在打她未来婚姻的主意了,她也得为自己的未来争取一点保障。无论如何,如果她必须要有驸马,宁死都不要是武家的人的,当然,也不要父亲安排的大臣或是皇室亲戚。
    李治闻言,眉头微蹙,有些不赞同地看向李宸。
    李宸却扯着父亲的衣袖晃啊晃的,撒娇:“阿耶,我不喜欢武家的这些人。阿娘前些日子还问我经常往不羡园跑,为什么不去常去周国公府瞧瞧。我才不要去呢,武家的人,除了阿娘和外祖母,我统统都不喜欢!”
    媚娘竟然有让永昌去周国公府走动的意思?
    李治心思微动了下,随即弯腰,那双带笑的眼睛与李宸的平视,“不喜欢就不喜欢,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唔,不如父亲来奏乐,你来伴个舞给我瞧瞧?”
    李宸讨价还价,“那你不要让武承嗣去洛阳。”
    李治哭笑不得,“你有那么讨厌他吗?他可是继承了你外祖父的爵位。”
    “他有什么好?不过就是仗着与阿娘有点血缘关系而已。当年他的父亲想要毒死阿娘,却不小心将贺兰姐姐毒死的事情,阿耶和阿娘都忘了吗?”李宸的神情有些恼怒。
    李治不为所动,微微叹息,“那是早定下来的事情,若是什么事情都朝令夕改,如何行事?”
    李宸闻言,轻哼了一声,一手拿着梅花图,一手提着裙摆,十分倨傲地往外走。
    李治愣住:“永昌,你去哪儿?”
    “父亲和母亲都不喜欢我了,我要回凤阳阁!”李宸头也不回。
    “怎么就回凤阳阁了?刚才不是还说要陪父亲散步的吗?”帝王大步追了上去,与李宸两人走在廊道上,不时传来帝王轻柔的声音,好像是在哄着永昌公主要做什么?而永昌公主则轻扬着下巴,颇有几分持宠而娇的意味。
    路上的宫女们见到了圣人和永昌公主,都退至一旁行礼避让。一边低着头一边嘴角忍不住微微扬起,心里头羡慕到嫉妒。
    时值隆冬,武则天和李治到了东都洛阳,今年破天荒地没有带着李宸一起去。留在长安的李宸也没闲着,父亲和母亲都不在宫里,她和太平也就懒得在宫里待,找到太子阿兄说她们想去骊山。本来想带着太子妃裴氏一起的,但是宫中皇后殿下已经去了洛阳,要是太子妃也不在,那就不好了。于是李宸和太平只好和雍王妃一起到了骊山泡温泉。
    其实每到冬天的时候,只要帝王在长安,都会幸驾骊山行宫去泡温泉,时间有长有短,恰好碰上帝王想要放松一段时间的时候,帝王甚至会干脆将办公地点都改成在骊山了,只留太子李弘在长安城中坐镇。
    不过李治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也十分节俭,觉得拖家带口还带着亲信大臣在骊山行宫过于兴师动众,也很少真的在骊山待很久,帝王通常都是自己带着家人到骊山待十天半个月就作罢了。
    但是长安的百姓们都晓得,他们的圣人冬天的时候在骊山待的时候不长,可两位公主可就不一样了。一到冬天的时候,永昌公主就特别冷,整个人包得跟个熊样似的,受不住了就干脆拖着太平公主,跑到骊山的行宫去泡温泉。李治对自己舍不得花大钱去修个什么汤池,但却特别为两位公主修了个明珠池,骊山的温泉水被引入池中,另有出水口排水,因此明珠池中的温泉水是活水。
    李宸从来都是个会厚待自己的人,父亲和母亲既然不在长安,今年的冬天又特别冷,她打算要在骊山呆到父母从东都回来的时候,才回宫中去。
    “我昨个儿听说裴姐姐的家人派了人来试探叔父和祖母的意思,希望能为裴姐姐和阿兄说亲。”
    正泡在温泉水中的李宸原本微闭着眼,听到李妍熙的话,眼睛张开了。
    李宸有些诧异,问道:“那你叔父和祖母是怎么回话的?”
    李敬业出征之后,李妍熙就住进了宫里,但每个月都有几天,她会回英国公府向祖母请安,再意思意思地在英国公府住三两天。李宸到骊山行宫,李妍熙便先回英国公府去向祖母请安,随后才来的骊山。
    李妍熙:“叔父说虽然婚嫁大事,应该由长辈定夺。但阿兄已经继承了祖父的爵位,又出征在外,这种人生大事,还是该等阿兄回来后再做商量不迟…”
    ☆、第065章 :洛阳惊|变(八)
    李敬业如今是英国公,双亲都已经去世,虽然有祖母在府中,但老人家年事已高,应该也管不动太多事情了。裴晓筠如果是嫁给了李敬业,日子倒也是好过。再加上李敬业少年如今正在建功立业,如果此番出征胜利归来,平步青云指日可待。
    而且这两人,一个是英国公府的继承人,一个是当朝大臣裴炎的嫡女,门当户对,这门亲事其实已经不能更好了。
    不知道李敬业少年的心思到时候会是怎样的?
    李宸正想着,李妍熙又说:“可祖母的意思,说她年事已高,若是阿兄的婚事能定下来,还是早点定下来的好。如今阿兄又跟着刘左相出征,成家立业,让阿兄先成家,有人在府中主持家务事,阿兄自然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
    李宸自从在李敬业跟随刘仁轨讨伐新罗的事情上推波助澜之后,就一直惦记着他的事情。她想了想,忽然觉得自己生得有点太晚了,不然李敬业少年也是个很好的驸马人选。
    不然想办法让太平阿姐和李敬业少年在一起?
    李宸想起太平阿姐如今说起薛绍表兄时候的神情,又想到日后若当真是母亲□□……她皱了皱眉,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事情将太平阿姐和薛绍表哥的婚事黄掉才好,可真要管,真心是管得太宽。
    纠结死她得了!
    李宸还没在李敬业和太平的事情上拿定主意的时候,春节快到了。李治和武则天还没从洛阳回来,录事参军张君徹就弹劾蒋王李恽谋反,李治派了使节前去箕州调查此事,可使节还没抵达箕州,李恽就自缢身亡了。
    李宸得知此事的时候,正和太平在东宫里看裴氏对着雪梅画画。
    “七伯父蒋王在箕州薨了。”李弘一脸悲痛地说道。
    李宸十分错愕,“为何?”
    “箕州录事参军弹劾七伯父谋反。”
    李宸和太平闻言,均是一愣,蒋王是父亲的同父异母的兄长,当年阿翁太宗在的时候,就有人弹劾过他,无非也就是因为这位伯伯比较爱玩贪财,当时太宗特别下诏说了不追求。如今到了父亲的时候,更是厚待蒋王,他都封户一千了,还有那么多从前在地方搜刮来的宝贝,平常也没见他有什么雄心壮志,无端端的,又会谋反?
    李弘见两个妹妹和太子妃都一脸反应不过来的模样,微微苦笑,“我也不信七伯父会谋反,父亲虽然尚未回来长安,但已派了人前去彻查此事。”
    蒋王是自缢身亡的,与他一同在箕州的家人说蒋王自缢前,张君徹曾去与他谈话。谈完话后,蒋王便面如死灰,留下一封书信,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年李恪何尝有罪也被长孙无忌控诉谋反,后来长孙无忌反被贼人诬陷,亦已谋反治罪。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如今陷害我之人,权大势大甚得圣人恩宠,他不想被人屈打成招,更不想将来死无全尸,因此含恨自缢。
    太子李弘认为,蒋王所指的人,或许是母亲。去年蒋王回来京师述职,谈论箕州政事时,曾与母亲顶撞。
    李宸并没有想太多,她只是觉得七伯父大概是吓死的。
    毕竟,从当年阿翁太宗的玄武门事变之后,皇家子弟但凡是跟谋反两个字沾上关系的,不论是真谋反还是假谋反,反正都是没好下场。
    只是,七伯父就这么自缢身亡,不知道父亲得难过成什么样?
    不出李宸所料,从东都洛阳回来的李治,没几天就犯头疼了。
    御医的说法永远是要静养。
    李宸觉得御医都是饭桶,要是能静养,谁不静养?
    问题是父亲身为一国之君,是国之根本,能静养吗?
    李治一头疼,就将手头上一部分事情甩手给了武则天处理,大部分交由太子处理,大臣有事汇报,全都去太子那里,由太子筛选过后再去向他汇报政事。蒋王李恽谋反一案,后来查出来是张君徹捏造证据,李治大怒,下令斩杀张君徹。
    这么一折腾,就到上元二年的二月份,刘仁轨打败了新罗,班师回朝。随同刘仁轨一起出征的李敬业少年,自然也回到了长安。
    古往今来,打了胜仗自然便是要论功行赏,刘仁轨已经位高权重,赏赐就不谈了,李敬业因为立了军功,连升三级,如今已经是正五品上的游骑将军。
    李敬业回来了,在凤阳阁中住了一年的李妍熙自然也搬离宫中,回了英国公府。

章节目录

珠玉在侧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秋水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水晴并收藏珠玉在侧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