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氏装腔作势道:“几个鸡蛋自是不值什么,我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赵大玲挡在友贵家的前面,向张氏道:“我娘是为了给我看病向方嫂借了银子,这钱我们肯定还给方嫂的。但你也不至于为了我们家有几个鸡蛋就来兴师问罪吧,还砸了我们家的东西,这笔账又怎么算呢?”
    “呦,这狐媚子丫头倒跟我算起账来了,自己一身骚,还有脸说东说西的。听清楚了,咱们可不是来看你们家的家当来的,这不是找贼赃吗?既然你娘死活不承认是偷的就算了,我姑且相信是你娘买的。唉,谁叫我这个人心肠软呢!”张氏见差不多了,砸也砸了,骂也骂了,也知道见好就收,“再说了,难不成为了几个鸡蛋还闹到夫人跟前去?夫人主持着一大家子的中馈呢,没的拿这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让她烦心。”
    张氏扭头看马管家,“马管家您说呢?要不今儿就到这儿了,我只当是吃了个暗亏。时辰不早了,我还得回去想法子找几个鸡蛋出来给二小姐蒸鸡蛋羹呢。”
    旁边一个脸胖的跟发面馒头似的仆妇冲张氏讨好道:“这不有现成的几个嘛,咱拿回去先救救急。”
    不成想马屁拍在了马蹄儿上,张氏顺手将那个粗瓷碗从桌上哗啦到地上,几个鸡蛋摔得散了黄儿,流了一地。张氏往地上啐了一口,“呸,谁要这窝里出来的蛋,个个黄子都是黑的,没得脏了手。”
    马管家也只能无奈地挥挥手,“走好吧您呐,回去变鸡蛋去吧,别变出个臭的来就好!”
    一群人散了去,友贵家的滑坐在地上,靠着赵大玲,不哭不闹痴痴傻傻的。
    大柱子扑到友贵家的怀里,小手握着友贵家的脸,呜呜哭着,泪珠子顺着小黑脸儿往下滚,“娘,你怎么了?不就是几个鸡蛋吗,咱不心疼。我和我姐身子都壮着呢,不用吃那个。”
    赵大玲一阵心酸,自己的眼泪也差点儿掉下来。来到这个异世,她一直觉得自己像一个局外人,更像一个旁观者。无论是丫鬟间的争斗,还是生活的困苦,都不能让她这个拥有现代人灵魂的异世者真正走心。就像是在看场电影一样,最多自己在其中客串一个小角色。电影演完了,散场了,自己也就可以回家了。
    然而此时此刻,她心中的悲愤和感受到的屈辱却是实实在在的。几个月来她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这里的一份子,她不是在客串角色,这场大戏也没有散场的时候。她是在过日子,过这个不是人过的日子。
    马管家面色不忍地劝了几句,“大玲子,快带着你娘和你弟弟从地上起来,你看大柱子哭得,没的吓着孩子。你也劝劝你娘,别往心里去。”
    赵大玲扶起友贵家的,“娘,进屋躺会儿吧。”
    友贵家的梦游似的跟着闺女走,走几步又回头向马管家道:“马管家,那几个鸡蛋真是我自己掏钱买的,不是府里采买来的。”
    马管家挥挥手,“行啦,都是府里的老人儿了,这点儿上信得过你。你放心,就是真闹到夫人跟前,我也替你担这个保。”
    赵大玲和大柱子把友贵家的扶到炕上躺下,心疼地看着她娘平日里母老虎一样刚硬的人,这会儿却对着墙壁默默流泪。赵大玲从地上捡了一条裤子给大柱子套上,大柱子这大半天还一直光着呢。她留下大柱子照看着友贵家的,自己出来谢过马管家,“今儿多亏您了,幸亏您来的及时镇住那伙儿人,要不然我娘还得吃更大的亏,这房子也得让她们拆喽。只是马管家,我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她内厨房的管事干嘛跟我娘过不去?”
    马管家叹口气,“她那是诚心找碴呢。那天跟着黄茂到外厨房惹是生非的几个小厮里有一个是她的侄子,被夫人打了板子轰出去了。所以她今天来这么一出,什么鸡蛋丢了,不过是随便扯了个借口到你们家砸东西,撒气来的。就算没搜出那几个鸡蛋,结果也是一样的。所以你看,她们砸完了东西就走了。她也不会把这事儿闹到夫人跟前,夫人真知道了,她也没脸不是。”
    赵大玲不忿道:“太欺负人了,我找夫人评理去。”
    马管家忙摆手劝道:“大玲子,我劝你还是算了吧。她男人在老爷跟前很得脸,老爷当年出任江北荆州知府时,身边就带着她男人做跟班儿。夫人敬着老爷,不会轻易动他跟前的人。你们呀,直当是吃个哑巴亏。好好归置归置,回头我再找几个小厮来帮着拾掇拾掇灶台。”
    马管家摇着头走了。赵大玲看着一屋子的狼藉心中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身为底层只能任人欺侮的屈辱感。她垂头坐在唯一完好的凳子上,用双手捂着脸哀叹,“这是个什么世道啊!”
    ☆、第22章 特效药引子
    赵大玲此刻真恨不得一头撞在墙上,保不齐一命呜呼又穿回去了呢。现代社会虽然也有不公平,但是她还没遇到过这样颠倒黑白的肆意侮辱,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以前愤青儿的时候也在网上喊两句民主,谈两句人权。现如今落在了古代,什么民主什么人权的,说出来都跟笑话儿一样,那是远在天边的事儿,屋顶上摆梯子都够不着。
    不知过了多久,赵大玲自手掌中抬起脸时看到长生正专注地看着她,满含关切的目光仿佛雪山融雪汇成的溪水一般清澈澄净,不沾染一丝凡俗污垢。他额前的头发被冷汗打湿了,湿漉漉地贴在面颊上,越发衬得毫无血色的脸颊白得近乎透明。身上更是狼狈不堪,衣服皱皱巴巴的,又是土又是渗出的鲜血,混成了暗红色的泥印。他拖着断腿带着一身伤去搬救兵,从外厨房到账房不过几百米,平常人走几分钟就到,而他要摔倒多少次,又爬起来多少次?
    赵大玲忽然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抱怨。要说活得屈辱辛苦,有谁比眼前的这个人更有刻骨的体会呢?而就是这个人在这种境遇中还帮助了她们一家,她还有什么借口不坚持下去?自己一头撞死是不能够了,既然不能死那就得咬牙活着。不单单是为了自己,屋里那抹眼泪的一老一小也是她的责任。
    在长生安静的注视中,赵大玲有些不好意思地搓搓面颊,“我没事儿,真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仿佛是为了印证她的宽慰,长生又盯着她的脸看了一会儿。赵大玲咧嘴给了他一个比哭还难看的微笑,长生这才垂下了眼帘。
    赵大玲这会儿才意识到长生还一直站着呢,蹭地从凳子上跳起来,将长生按坐在凳子上,“多亏了你去找马管家,不然还不定闹成什么样呢。只是你的腿是不能受力的,这会儿是不是疼得更厉害了。”
    长生抿着嘴摇摇头。赵大玲知道,怎么会不疼呢?看他一头的冷汗和微微发抖的身躯就知道了。即便坐在凳子上,他的手指也紧紧扣着凳子上木板的边缘,努力不让自己滑下去。
    赵大玲扶起长生,“你得赶紧回去躺着。我一会儿让马管家派个小厮去把郎中请来,你身上的伤口又出血的,腿骨也不知道有没有错位,得让郎中好好看看。”
    长生轻轻挣脱了赵大玲的手,拄起拐杖,垂眼道:“我自己走。”
    赵大玲看着自己空落的手臂。呦,这老古董,还男女授受不亲呐!
    长生艰难地走了两步,见赵大玲没有跟上,便停了下来,扭头轻声道:“被人看见……对你不好。”
    赵大玲心中一暖,又有些微微的疼,自己都说不清楚是种什么感觉。刚才那个张氏,叫赵大玲是狐媚子,明里暗里地说她品行不端,勾三搭四,为自己侄子抱不平。长生只能用自己的方式来维护她。
    几只鸡蛋引起的打砸事件给府里下人继黄茂事件之后又添了谈资。在赵大玲背后嘀嘀咕咕的人更多了。蕊湘每次见到赵大玲除了“母猪也能看出双眼皮儿”这个调侃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新项目,“呦,大玲子,今天吃了几个鸡蛋啊?”
    大玲子微微一笑,“鸡蛋没吃,笨蛋倒是见到一个。”
    蕊湘左顾右盼,“在哪儿了?”
    切,就这智商!
    外厨房里塌了的灶台垒上了,磕了一个洞的铜盆重新镶了,破了的衣裳洗干净又打了补丁。还是那句话,再大的委屈,只要还有一口气儿在,这日子就得继续过。
    齐妈上次被大柱子撞了一个屁股墩儿后伤了后腰,躺了好几天。在炕上听闻了鸡蛋事件急得她抓耳挠腮,这一日刚能下地就又马不停蹄地赶过来了。在看热闹,落井下石方面她向来是不遗余力。老远就听见她呱噪的声音扯着脖子嚷:“老妹妹,我给你带了家乡的芡糍糕咧。”
    友贵家的脸一沉,低声嘟囔,“这老货什么时候这么好心了?肯定是好了伤疤忘了疼,又过来踩一踩。”
    齐妈妈精神抖擞,手里托着一个豆腐块儿大的纸包,进门就嚷嚷,“快拿盘子来啊。”说着自己从灶台上拿了一个大盘子,将纸包小心地打开,捧出一块淡红色的糕点放在盘子中间,一个人自说自话道:“老家的芡糍糕,中间夹了核桃仁儿的。前两天老家的亲戚进京来看我时特意带给我的。你男人死得早,老家那边肯定巴不得跟你们孤儿寡母的断了联系。两个孩子也可怜,生下来就跟着你在府里做奴婢,连府门都没出过吧!给孩子尝尝鲜儿,穷家破户的,他们肯定没吃过这么俊的糕。”
    友贵家的在做青菜汤,眼皮都没抬一下。齐妈见没人搭理她,围着灶台转了几圈,咋咋呼呼地叫道:“这灶台一角怎么重新抹过了?是不是之前塌了?”
    友贵家的装作没听见,继续忙活着手里的事儿。齐妈按捺不住,换了一个话题往那话头子上引,“友贵家的,今儿这汤怎么这么稀啊?这清汤寡水儿的,别是菜也让你收柜子里一半儿了吧。”
    按照友贵家的以往的脾气,早就破口大骂了。但经过这两次事儿,友贵家的受了不小的打击,只掀起眼皮撩了齐妈一眼,闷声道:“还没勾芡呢,当然看着稀。这外边日头还这么大呢,我哪儿能想到有人饿死鬼投胎似的,这么大老早就来领饭。”
    齐妈有备而来,皮笑肉不笑地说:“勾不勾芡倒是不打紧,只是这青次拉呼的,看着寡淡。不如打几个鸡蛋进去,飞个鸡蛋花就有卖相了。屋里还有鸡蛋吗?不会都被你们一家子给偷吃了吧!”
    友贵家的淡淡道:“呦,瞧您金贵的,喝个菜汤还得要飞鸡蛋花。那您走错地方了,您得去内院厨房要去,或者是老夫人的小厨房。再不成就掏银子去外头下馆子,可着劲儿地要鸡蛋,蒸的炖的烤的煎的随便点,把这些年下的蛋都塞回去您肚子里都没人管您。我这儿可没这个先例儿要东要西的。就这清汤寡水儿,爱喝不喝。”
    齐妈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满腔热情没了用武之地。几经撩/拨,友贵家的就是不接招,只是淡淡地应着,头也懒得抬。最后齐妈只能悻悻地一边嘟囔着:“一副死眉搭眼的样儿,肯定是做贼心虚。”一边提着食盒走了。当然走前不忘把她带来的糕又用纸仔细地包好,一并带走。
    赵大玲进门时,与齐妈走个对脸儿,正看见齐妈边骂边出门。她懒得理齐妈,赶紧进来找友贵家的,小心地看着友贵家的脸色,“娘,您没事儿吧!齐妈是不是又来找麻烦了?您别理她!”
    友贵家的不想闺女担心,“没什么,不过是听说了那事儿又过来说风凉话了。她就那副嘴贱的德行。”
    大柱子不知从哪儿钻了出来,舔着刚长出一半的那颗牙,“娘,姐,你们别生气了,我已经整治过她了。”
    赵大玲一惊,“你怎么整治她的?”
    大柱子颇为得意,“姐,你不是说过‘狗咬你,不能咬狗,要拿棍子打它’嘛。刚才她说咱家的坏话,我没有出来骂她。”
    赵大玲感到欣慰,教育没白费,“做得对,柱子,骂人也解决不了问题。”
    大柱子嘿嘿一乐,“我在她那盆儿汤里撒了一泡尿。”
    友贵家的听了一愣之下继而哈哈大笑,直到笑出了眼泪,用手背抹着眼角,“便宜那个老货了。那可是我儿子的童子尿咧,包治百病呢!”
    赵大玲以手扶额,本想再教育教育大柱子的,但这几天友贵家的都蔫头耷脑,难得见她又露出了笑脸。自家人当然最重要,那娘儿俩已经抱着笑到一堆儿,赵大玲也放弃了说教,跟着笑道:“干得漂亮,柱子,该让她拿你的尿漱漱口。”
    当晚,齐妈觉得这回的青菜汤虽然清汤寡水却别有一番滋味,最神奇的是老腰竟然不那么酸疼了。
    ☆、第23章 本来的人生
    府里风言风语传得多了,五小姐也有些坐不住,找来心腹莲湘商议,“那黄茂欺辱她的事儿还没过去,又传出来她娘克扣鸡蛋的事儿,这大玲子终究是个惹是生非的,你说夫人若是知道了,会不会指摘我管不好底下的人啊?”
    莲湘愣了一下,为五小姐宽心道:“奴婢倒觉得大玲子自打重新来上职后为人警醒了不少,比以前也稳重了许多。黄茂的事儿怪不到她头上,夫人不是发配了黄茂他们,没有牵及她吗?这说明夫人心里通透着呢。至于克扣鸡蛋事儿,没凭没据的,不过是府里下人闲得难受嚼舌根子罢了,五小姐当不得真。外院厨房穷得叮当响,可不比内院大厨房有油水,即便真有克扣的事儿,要奴婢看内院厨房比外院厨房的可能性大多了。”
    五小姐叹了口气,“话虽如此,终究她是我这院子里的,旁人说她时,难保不会捎上我几句。”
    主仆二人在回廊一角儿的闲话,正巧被在树后拾掇花草的赵大玲听个满耳,对莲湘又多了份感激。只是这位五小姐可真不是个可以依靠的好主子。
    这天傍晚赵大玲从枕月阁回到外厨房时,发现屋外堆了一堆儿劈好的柴火。有的块儿大,有的块儿小,参差不齐的,还什么形状都有,都能给大柱子当积木玩了。赵大玲问坐在门槛上端着一个破碗吃蚕豆的大柱子,“这是谁劈的柴?”
    大柱子嘴里嚼得“咔吧”响,向柴房那里努努嘴儿,“长生哥劈的,他拖着一条腿站不稳,差点儿劈了自己的手咧。我还笑他来着,还不如我姐劈得好!”
    赵大玲一惊,他不要命了!快步进了柴房,长生像往常那样坐在铺板上,靠着冷硬的墙壁。见她进来,只看了她一眼就垂下了头,悄悄把手藏到了背后。
    赵大玲虎着脸过去,“把手伸出来!”
    长生不动。赵大玲蹲下来扯他的手臂。长生再瘦也是男人,臂膀绷着劲儿,赵大玲自是拉不动。她盯着长生的脸,放缓了声音,“给我看看!”
    许是她的语气太温柔,长生慢慢泄了胳膊上的力气,让赵大玲将他的两只手臂从身后拉了出来。赵大玲用手指轻轻掰开他握着的拳头,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两只手的手掌都有大片的血泡,血泡又磨破了,一双手惨不忍睹。
    赵大玲来不及埋怨他,匆匆用铜盆打来一盆清水,又取了金疮药和干净的布巾。浸湿了布巾,扳着他的手擦他掌心的伤痕。他缩回了手,低声道:“我自己来。”
    赵大玲白了他一眼,握着他的手腕又把他的手拽到自己面前,没好气儿道:“放心吧,这里没有外人,不会损了您的清誉。”她敲了一下他修长的手指,“把手摊开!”
    他静默了一会儿,才缓缓打开蜷起的手指。赵大玲凑近了仔细看才发现,不但血肉模糊,伤口中竟然还嵌着细小的木刺。她一手托着他的手,一手拔下头上的簪子,用簪子的尖头小心的将木刺挑出来。扎进指缝的那根大木刺被挑出来时,一股血跟着涌了出来,他明显抖了一下,赵大玲马上低头凑过去冲着他的手吹了几口气儿。
    长生只觉得指尖一暖,有温热的气流拂过,钻心的疼痛竟然减弱不少,他下意识地蜷起了手指,想要留着那丝暖意。赵大玲又拍拍他的手,“别动别动,忍忍哈,就这根扎得最深,终于出来了。”
    从长生的角度,只能看见她低垂的头顶,因为拔下了簪子,她一头秀发都倾泻下来,带着清新的香味儿。两个人离得近,她的头发垂到了他的膝盖上,就如一匹闪着微光的黑色锦缎。柴房里光线暗,她不得不将整张脸都贴到他掌心近处,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伤口中细小的木刺,近得他都能感觉到她呼出的气息蝴蝶翅膀一样抚过他的掌心。那股香暖的气流顺着指尖流到了心里,让他不禁心神一荡,心湖中如落入一颗石子,溅起层层涟漪。
    腿上传来的一阵剧痛将他拉回现实,也提醒了他自己是什么样的身份处境。他眸光一暗,将头别到一旁。
    赵大玲挑完了两只手的木刺,又忙活着清洗、上药、包扎,“记着,这几天可千万不能沾水啊!”
    等到把长生的两只手都裹成了粽子,赵大玲才松了一口气,也有闲心开始抱怨他,“你到底有没有劈过柴啊,两只手应该虚握着斧头把儿,而不是实打实地抓紧喽。那个斧头木柄是新换的,上面都是毛刺儿,你就不知道垫一块布?还有,你腿还没好呢,怎么就跑外头站了这么长时间?郎中都说了,伤筋动骨一百天,更何况你的腿骨整个都折断了。现在不在意,回头骨头长不好,以后阴天下雨的有你的罪受。”
    赵大玲发/泄完了,发现长生一直不说话,感觉自己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她推推长生的肩膀,“你倒是说话啊!”
    长生抿了抿嘴,方轻言道:“我只是想做点儿力所能及的。第一次劈柴,劈得不好。本来想挑水的,没找到桶。”
    赵大玲想起了刚见到长生时,为了刺激他活下去曾说过的话:我这儿的柴还没劈,水还没挑,你好歹应该等你好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报答我,然后再去寻死觅活吧!
    她一下子没了脾气,拿起木簪胡乱绾了头发,才向他道:“做这些也不用着急,慢慢来。尤其挑水是万万不能去的,你的腿伤没有长好,还不能吃力。若是你嫌待着烦闷,又愿意做点儿什么,就帮我娘择菜吧。好几十人的菜量,这可是费工夫的活儿,我娘腰不好,不能老弯着腰择菜。”
    “嗯。”他痛快地点头应了。
    第二天赵大玲一回来友贵家的就向她抱怨,“小祖宗,你可别让那个败家子儿择菜了。我这二十多斤的青菜,他择完了只剩下五斤,够谁吃的?扔的比留的还多,我还得从他扔的那堆儿里再一根一根地往回捡。”
    赵大玲劝解友贵家的,“好了娘,人都有个第一次,您仔细教给他不就行了。”
    友贵家的一摔门帘进了里屋,“算了吧,我可教不了那个败家子儿。这以前指不定是哪个富贵人家府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呢!择个菜跟写毛笔字似的,先举到眼前仔细端详着,然后一手托着一手揪。我都怕他把我这些菜梆子甩出副墨宝来。这我还没让他帮我切菜呢,还不得给我切一副山水画出来!”
    赵大玲一下子想起那天黄茂几个在屋外说过的话,三岁识字,五岁作诗,十六岁就被皇上于金銮殿上钦点了探花郎……
    那才是他本来的人生啊!
    ☆、第24章 思耕心上田
    天越来越短,晚饭由酉时三刻改到了酉时一刻。这样一来,晚饭后的时间就长了。友贵家自从被张氏带人来闹了一通后消沉不少,牌也不打了,早早地忙活完了就带着大柱子上/床睡觉。
    赵大玲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脑子里乱糟糟的。实在躺得难受,她悄悄起来,穿上衣服蹑手蹑脚地出了门。屋外空气清冷,凉风一吹,倒是让混沌的头脑清醒了一些。
    今晚的月色很好,月如银盘挂在当空,洒下轻轻柔柔的光辉,将远近都照得朦朦胧胧。屋后是一小片空地,友贵家的开了两小垄地,种了点儿葱蒜。空地旁边还有一棵老榆树。听大柱子说过,春天的时候开满榆花,友贵家的还用榆钱儿和着棒子面蒸饽饽呢。
    赵大玲在榆树下的石头上坐了,托腮看着月亮。只有在这个时候,她才感觉自己是颜粼睿。她租住的那个小屋子有一个小小的露台,晚上在露台上抬头看到的月亮与此时此刻看到的一模一样。
    一阵冷风吹过,她裹紧身上的衣服。很快就要进入冬天了,北方的秋天总是这么短。前些天的一场秋雨过后,树叶落了大半,树上只剩下零星的枯叶,更显萧条。赵大玲看到一丝希望,等树叶都落光了,她就不用一天扫八遍地了。这一个月扫的地比她前世一辈子扫的都多,都快扫吐了。
    想到扫地,她不得不正视自己现在的处境。以前赵大玲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压根没想过巴结主子挣个什么。她还乐得不用贴身服侍五小姐呢,赵大玲可没那觉悟给五小姐洗小衣裳搓后背的。没事儿一口一个奴婢,动不动就得跪着听训,做小姐的撒气筒。在赵大玲眼里,那是有辱人格的,还不如她扫地浇花来得自在。

章节目录

怜卿为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清九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九夜并收藏怜卿为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