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江不耐烦地皱眉,“你犯事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我们为什么要保释你?再被你坑一遍吗?废话少说,你给厂长当了这么久的情妇不可能没有钱,我跟你说,你要是有良心就赶紧把当初偷的钱还给我们,另外,二狗是因为你的事才被派出所抓的,舅舅那边花了几百块了事。
    这钱也是我们出的,亲兄弟还明算账呢,这笔钱你也得还,不还的话我们直接报警了,反正现在就在警察局,我们也不怕你跑了。”
    李美华此时恨不得把李春江兄弟俩千刀万剐,“你们威胁我?”
    李美华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李春江倒也没掩饰,“你爱怎么想怎么想,总之我们家的日子因为你变得一团糟,在村里也没了名声,现在只是来要回自己的损失,天经地义,要是算上那些名声之类的损失,可就不止这点钱了。”
    “我现在没钱。”李美华无赖道。
    李春江不敢在这种地方放肆,便遗憾地站起来说道:“那就算了,我们直接报警吧,让这边的警察一起处理了,总之李美华,你给我记住了,这钱你还也得还,不还也得还,没钱就去卖,反正你也不是第一次了。”
    李美华震惊地瞪大眼睛,没想到这种话竟然是从自家大哥嘴里说出来了,她不能接受,又是哭又是笑的,看起来跟神经病似的。
    这边李春江也不是说说而已,真就报警了。
    张旺早就把案卷叫过来,市公安局顺便给李春江兄弟俩做了记录才让他们离开。
    于鹏程的案子不算复杂,属于经济犯罪,国家法律条例在那边摆着,很快结果就出来了,跟他有关的人该关关,该罚罚。
    李美华被放出来的时候整个人散发着阴郁的气息,没等她走出走远就被等在公安局外面的李春江几个给强行带走了。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钱。
    涉及到钱财,再亲的兄弟都会反目成仇,更别说被李美华坑过的李春江兄弟俩,二人早就打听到李美华之前住的地方,把人押过去后,命令李美华拿钱。
    李美华一口咬定自己没钱。
    李春河开始翻箱倒柜。
    李美华气死了,大喊大叫,“来人啊!抢劫啦.....”
    李春江恼怒地直接把李美华绑起来,嘴巴塞上破布,帮李春河一起找。
    两人在屋子里就翻出现金五百多,还有一条金项链,一个金镯子和玉手镯,一个金戒指。
    这些东西都不是李美华以前的,估计是给于鹏程当情妇后于鹏程送的。
    李春江兄弟俩不识货也知道这些东西值钱,快速把钱和首饰收好走人,完全不管还被绑着手脚堵着嘴的李美华。
    第179章 工厂投入使用
    李美华使劲儿挣扎,眼泪糊了一脸,也没人再进来,最后还是她想办法自救,从床上翻下来,不停地用脑袋撞门,把隔壁的邻居引过来给她松绑。
    邻居看到李美华屋里的情形吓死了,哆哆嗦嗦喊道:“遭贼了!你被抢了是不是?报警,我们赶紧报警。”
    李美华嘴上的布刚被拿下来,听到这话立马激动地反对,“不行,不能报警。”
    来人一脸问号,看李美华的眼神瞬间变了。
    李美华也反应过来,赶忙解释道:“不是遭贼,是我哥,他们跟我要钱,我没给,所以他们就把我给绑了,把家里翻得乱七八糟,要是报警的话他们被抓了我爸妈不会放过我的。”
    来人瞬间对李美华充满同情,“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一个女人在外面也是不容易,对了,你男人呢?”
    这里是市里第一批商品房,他们是刚搬来的,跟附近的住户不熟,最常见的就是隔壁的李美华,偶尔几次遇上过来的于鹏程,自然而然把于鹏程当成李美华的男人。
    提到于男人,李美华脸色一遍,挣扎着站起来,支支吾吾说道:“我们离婚了,这几天才办的证,我娘家哥哥就是知道这事才找上门的,都是我男人跟他们借的钱,我男人跟我离婚了,他们要不到钱就急了。”
    真真假假,一番话倒是让对方深信不疑。
    李美华看着一屋子狼藉,使劲儿挤了两滴眼泪,来人看她实在可怜,回头送了些吃的过来。
    邻居一走,李美华立刻关上门,沉着脸走到床边,从床板的夹层里拿出一本存折,看着上面三千块的余额,她庆幸之余就是对李春江和李春河深深的怨恨。
    原本她是跟同村那个男的说好一起走,谁知道第二天那男的竟然放她鸽子,自己跑了,走投无路的她只能咬着牙躲进市里,想着市里人这么多,只要她低调一些肯定没人能找到她。
    但这么一来她也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坐吃山空,市里工作不好找,工厂进不去,摆摊得有东西卖,她什么都没有,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靠美色了。
    就在她第一天上班的时候,遇到几个大老板点名要新来的小姐,她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和于鹏程滚到了床上。
    也是这时候她知道于鹏程是个厂长,于是她就使出浑身解数,凭本事让于鹏程对她念念不忘,甚至连家都不想回了,终于,她如愿以偿地成了于鹏程的情妇。
    于鹏程对她是真的大方,虽然没名没分,可钱财上从来没亏待她,被李春江他们抢走的首饰就是于鹏程给她买的,还有那些漂亮的衣服和化妆品以及零花钱,甚至她手中的存折也是于鹏程替她弄的,但现在.....
    这些钱是不能继续放在银行里了。
    想到这里,李美华收起那些乱七八糟的情绪,先去银行把钱取出来,还有就是户口问题,她跟颜建设离婚了,户口肯定要迁出来的,但迁哪里是个问题,娘家那边肯定不会收,她名下又没有房子,不能落户,不迁的话一些地方需要用到户口本,没有户口本又不行。
    这么看来她还是需要有个属于自己的房产,看着手中的三千块钱,李美华握紧拳头,果断去了凤口社。
    颜建国这边并不知道颜建设是怎么处理婚姻问题的,黄玉莲和周晓娥过来拿货也没提过这事,就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颜建国皱了皱眉,没再多问,他跟林丽清盘下的两个工厂已经处理好债务和工人问题,可以投入使用了。
    现在他们两口子所有心思都在工厂上,作坊的搬迁很快,主要就是那些原材料,设备都是好的,到了那边,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林丽清等人学会使用烤箱、风干机、搅拌机、电动清洗机、冰柜、发酵箱等等。
    这一堆设备看下来,林丽清觉得自己花的几万块简直就是物超所值,有了这些设备,她的生产效率肯定是蹭蹭蹭地往上涨。
    食品厂改成清香斋食品厂后,正式投入使用,林丽清只需要用半天时间就能把店里需要的点心做出来。香蕉片和地瓜片菠萝片的日常量比以前多了十几倍,他们接订单也不用再顾忌产量问题。
    原本反对收购工厂的陈美云在看到产量后彻底闭嘴了,甚至积极的投入生产管理,林丽清也有更多时间读书。
    颜建国看食品厂这边没啥问题也把注意力放到服装厂上,那些成品工装就按照他们之前说的,送到偏远的地方便宜卖。
    闫西州知道这个消息后头一个跑来看那些衣服,发现都是些好料子,只是款式老旧,不被年轻人喜爱,又不适合老年人,卖不出去积压了整个仓库。
    但这边的年轻人不喜欢不代表他们那里的年轻人不喜欢,真按照颜建国说的那个价钱,在他们那里肯定好卖。
    闫西州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说了一下。
    颜建国跑去跟闫忠商量,“要不就听你爸的,你带点回西北卖,要是卖得出去我再给你发货,要是卖不出去就算了,我也不收你钱。”
    “这这这.....这能行吗?”闫忠有些犯憷,他第一次和颜建国做买卖的场景还记忆犹新,那可不是什么令人开心的经历。
    “怎么不成!西北就是你的地盘,在你的地盘上卖几件衣服怕什么?”颜建国怂恿道。
    闫忠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回去后尤巧凤知道了这事,倒是比他还干脆,“去就去!反正建国兄弟说了,卖不出去不收你成本,来去的火车费还给你报销,卖出去就算你的,卖不去咱们也没损失。”
    相当于公费回乡,有什么不好的?顺便还能看看家里的老房子和那些田地,房子这么久没忍住,也不知道破败成啥样了。
    尤巧凤越想越觉得闫忠得回去。
    枕边人都这么说了,闫忠就算不想走都不行。
    于是带着众人的期盼,他带着一堆货坐上奔向西北的火车。
    同时颜建国还联系了王妮,把这边的情况跟她说了一下。
    第180章 闫忠返乡
    王妮现在可不是一般人,听说这事立马表示要帮忙,还让颜建国给她捎过去一些样品,到时候她可以去几个工厂跑一跑,北方不少工厂这两年都有给工人定做衣服的福利,说不定能推销出去。
    韩林和彭杰也要了一些,不过他们就是友情帮忙,颜建国也不指望他们真的能卖出多少货。
    因为岩市和白水市离得近,就在隔壁,即使那边经济条件差一些,但愿意花钱买工装的年轻人估计没多少。
    解决了工装问题剩下的就是堆积的那些布料了。
    仓库的布料不止一种,有的亲肤柔软,有的粗糙结实,林丽清跟老师傅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那些柔软的布料挑出来,做成床单被罩枕套,料子粗糙的就加工成书包挎包,仿照去年流行的款式,今年应该能卖得不错。
    她和颜建国一个有未来的阅历,一个常年在粤省混迹,两人商量着来肯定没问题。
    就是服装厂的工人是个麻烦,还不知道销量如何,他们也不敢大批量招人,只请了六个有经验的师傅。
    偌大的工厂就这么几个人上班,看起来实在寒碜。
    六个师傅上班也是上得不踏实,总觉得人这么少的工厂不是啥正经服装厂,尤其是做的东西也跟他们以前做的不一样,越发忐忑了。
    在这种情况下,闫忠带着一堆工装回到老家县城。
    火车停下后,他看着那些货都发愁,一个人肯定是弄不回去了,没办法,他只能到街上喊了两辆骡车帮忙。
    老乡看到这么多东西,眼里满是好奇,“你弄啥咧?”
    “卖衣服咧,要不要看看?很便宜。”闫忠一边搬货,一边跟老乡唠嗑,也没指望老乡真的会卖,就是急,逮着一个就想推销推销。
    老乡也是个心大的,真凑过去拆麻袋,拿出工装后眼睛都亮了,“咋卖咧?挺新滴。”
    闫忠都无语了,“可不咋滴,全新!俺从南方坐火车弄回来的,人家那便流行花里胡哨的,不穿这个。”
    老乡摇摇头,表示不能理解,又问道:“咋卖?”
    “冬天的整套四块五块钱,你看看,加厚的,料子密,绝对保暖,春秋款滴一套三块八,防晒防风,夏天的是短袖短裤,这个便宜,一套两块五。只买衣服或者裤子也行,冬天衣服或者裤子都是两块五,春秋的衣服或者裤子都是两块,夏天的一块五。”
    闫忠大声说着,顺便看向四周,招呼火车站外面的行人过来买衣服,这招是跟颜建国学的。
    大家关心的就是价格,听到他的报价真有不少人围过来。
    一块五的衣服裤子比一斤肉还便宜,少一顿肉换一件衣服也太划算了。
    当然,围观的也有看热闹的,结果见到东西大家都心动了,有的只要衣服,有的只要裤子,还有全套拿的,更有一口气买两套的。
    这些人里面很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叔大婶。
    闫忠为了赶紧把衣服卖出去,压根就没提醒他们这些是年轻人穿的,大家不计较就行。
    就这样,闫忠和骡车师傅都被围了起来,弄到后面骡车师傅还稀里糊涂地帮忙卖货。
    火车站的人来来往往,客人走了一波还有一波,看到这边围了这么多人就会有人过来询问,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花钱消费。
    闫忠忙不过来,根本就顾不上听那些酸话脏话,等带来的几麻袋衣服卖完了天还没黑,他整个人都是懵的,见骡车师傅坐在车上大喘息,他才反应过来,给师傅塞了十块钱,说道:“今天谢谢你了,要不是你帮忙,俺都要被抬走了,你再等我一会儿,我去打个电话,麻烦你拉我去招待所。”
    这情况得让颜建国抓紧发货。
    等回到招待所,闫忠赶紧把今天赚的钱清点一下,带过来的冬装是两百套,春秋装三百套,夏装三百套。
    有人全套买,有人分开买,还有人砍价,合计之后正好是两千八。
    出来之前颜建国跟他说了,给他的批发价是冬装一套三块,春秋装一套两块,夏装一块五,火车托运费用是两百左右,也就是说他今天差不多赚了九百五十块。
    对于第一次独立卖东西的闫忠来说,这九百多意义非凡。
    他好不容易压下快要跳出胸口的小心脏,冷静下来后第一时间去了县城银行,把这笔钱存进去。
    第二天一早,他就坐上回村的客车,一路摇摇晃晃,到了镇上又换成骡车,回到家天都快黑了,老家大半年没住人,看起来旧了不少,窗户纸都破了,屋子里全是灰尘。
    御寒的被子都被他爸妈带走了,还得去邻居家凑合一晚。

章节目录

重生八零年代奔小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竹篱清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竹篱清茶并收藏重生八零年代奔小康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