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他对吴庆春的了解,能让对方这个态度的,必然是正经事。
    “咳咳……”吴庆春瞥了顾熠一眼,“家里小孩想要……”
    顾熠立刻明白了,他之前也遇上过不少找他要签名的:“没问题。”
    “你们队季迟的签名。”
    顾熠:“……”
    “顾老师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滑铁卢!笑到捶墙!”
    “可以想像那个画面,噗哈哈哈!”
    季迟:“有点不好意思呢。”
    “我们每人可以写一个签名给顾老师,这样人家问起来,他可以直接从包里掏签名,就不尴尬了。”
    顾熠遭遇了队友们的一致嘲笑。
    事实上,进《一枚信笺》剧组之前,吴庆春真没特意了解过顾熠是谁,只知道顾熠是以唱跳偶像的身份进圈的,还拿了个冠军。
    最近还是家里小孩问起这事,吴庆春才知道顾熠好像挺有名。
    小孩的想法他理解不了,他觉得既然认得顾熠,要顾熠的签名就好了,可他家小孩说,自己是季迟的单pick,不能背叛季迟。
    吴庆春:“你写作业能那么用心就好了,这回化学及格没?”
    “i hate 化学,所以顾熠才不是我的pick。”
    吴庆春:“……”
    拽了那么多洋文,英语120的卷子就考86,还伪造家长签名。
    因为家里小孩喜欢,加上最近和顾熠相处不错,吴庆春特意和小孩一起看了《星之战》的重播。
    他还是欣赏不了唱跳偶像,但顾熠在舞台上努力的样子他挺喜欢。
    ……
    等到了11月份,《一枚信笺》的拍摄已经完成了大半,拍摄进度要比孙有明计划中快上不少。
    孙有明清楚,这大半得益于顾熠的发挥。
    不出意外的话,农历春节前,剧组的拍摄就能够结束,速度快的话,明年上院线应该不成问题。
    国外的戏份简单,人拉过去拍上几场就行了,现在还剩下的几场戏倒是有点难度。
    最重要的一场,就是沈遥牺牲的那场戏。
    这场戏出场的角色也多,顾熠和齐妙的对手戏占据了很大篇幅,沈遥去世的过程也必须有详细的描述。
    可以说,这是剧本中最为高光的一个场景。
    《一枚信笺》为什么会成为网文的经典?
    沈遥为什么会成为书迷心中的白月光?
    因为它本身是一个悲剧,沈遥这个角色太美太好了,这样的角色本可以和其他小说男主一样美满一生,但他偏偏迎来了悲剧的结局。
    还是沈遥主动选择的悲剧。
    一般演员,如果对角色的揣摩不够细腻,死亡的戏其实并不好演。
    而沈遥这个角色寄托了无数书迷的期待,书迷们无法想象,动起来的沈遥会以怎样的神态、怎样的表情迎接死亡?
    当初《一枚信笺》宣布影视化,就有不少书迷极力反对,后来孙有明接下这个本子,反对声才稍小了一些。
    可就算如此,不少书迷依然对《一枚信笺》的阵容不满意。
    小说改编能成就经典的少之又少,尤其是作品中的高光时刻,书迷们曾幻想过无数次的画面———他们不认为真人可以达到要求。
    对于这场戏,《一枚信笺》剧组自然严阵以待,演员们一起开过几次会,表述自己的想法。
    顾熠却只能把自己手写的记录拿出来,具体怎么去演,他只能看自己的临场发挥。
    顾熠内心也是有压力的。
    这段时间他没怎么上微博,可私信里希望他演好沈遥的留言倒是越来越多。
    “你不要紧张。”孙有明递过来一瓶可乐,又问齐妙,“小齐喝不喝?”
    齐妙连连摇头:“不喝,我不能再胖了。”
    《一枚信笺》剧组氛围轻松,演员们齐心协力只想着拍戏的事,没有太多勾心斗角,齐妙心情放松,不自觉间就胖了。
    她颇为羡慕地看一眼顾熠,她观察过了,进组几个月,顾熠半点没长肉。
    上天真不公平!
    “平时怎么演,你这场戏就怎么演。”孙有明拍拍顾熠的肩膀,“ng的份额管够。”
    顾熠露出苦恼的神色:“导演,你这样我压力更大了。”
    “就像你自己说的那样,跟着感觉走,你把沈遥的情感把握住了,层次丰富一些就行。”
    顾熠没什么信心,孙有明对他倒是信心十足。
    表演这种事是厚积薄发的,顾熠自己或许体会不到,但作为旁观者,他可以看到顾熠进组以来的巨大变化———
    他已经为演好沈遥做了那么多积累,突破或许只是瞬间。
    “不用紧张。”齐妙笑道,“我成年之后演第一场戏,导演是我小时候合作第一场戏的导演,我俩特别熟,我小时候他老夸我,结果那场他把我骂哭了。”
    “我气得饭都没吃,可该演的角色还是得演,又不能撂挑子不干。”
    “我一边挨骂一边ng,一遍不行再重来,你比我当时好多了。”
    “相信自己,相信剧本,相信角色。”齐妙握拳,狠狠给顾熠鼓了一把劲。
    演员们都做好准备后,孙有明神情严肃:“拍摄开始!”
    《一枚信笺》的故事围绕着实验展开,也以一场实验收尾。
    沈遥一日日瘦了下去。
    接手制药的工作后,他几乎是夜以继日劳心劳力,实验的环境本就恶劣,尽管他们这批研究人员享受到了最好的物资,看着外面饿得嗷嗷叫的孩子,沈遥心中仍是不忍。
    实验到了关键阶段,他更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沈有明紧盯着镜头。
    这场戏开拍前,顾熠有许多忧虑,可拍摄开始那一刻,他不自觉间就进入了沈遥的状态。
    他极其专注。
    因为内心清楚,实验成功只有一线之隔,他却迟迟不能叩开那扇门。
    沈遥的焦虑没有对旁人说明,都体现在细节里———顾熠对角色的塑造已经很细腻了,沈遥眨眼的频率、不自觉间拨动手指,以及神色微小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没有被其他研究人员发现。
    旁人只看得出他日渐憔悴。
    “顾熠真是神了。”
    副导演紧盯着场中顾熠的神态转变,许久才憋出这么一句。
    沈遥的内敛还在,在内敛这个框架里演出情感波动,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一场实验,沈遥已经察觉到,他渐渐摸到成功了。
    他的神色专注到了极致,紧盯着反应每一刻的变化,看向实验的产出时,他的目光甚至是虔诚的。
    然而,变化只在一瞬———
    玻璃器皿倒映出沈遥无措的脸,在《一枚信笺》整个剧本中,沈遥只无措过这一刻。
    慌乱是瞬间,决断却比慌乱更快,在第一时间,沈遥便将恋人俞盈和其他研究者推了出去。
    而他自己则守在原地,支撑着憔悴的面庞和还算清醒的大脑,将实验结果的变化用最快的速度解析了出来。
    实验产生的危险物质却在这一刻浸没了他。
    镜头给了顾熠一个长长的特写———
    画面中,沈遥一眨不眨地盯着自己写的反应公式,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的面容憔悴到了极点,眼中有红血丝,看向窗外的眼神却无比温柔,正如他和恋人俞盈初相见的那一刻,他也是用这样的眼神去看俞盈的。
    只有一窗之隔,他知道俞盈就在那里。
    沈遥艰难地翻了个身,手中攥着一张字条。
    然后,他静静等待着,直到失去声息。
    拍摄现场一片安静,过了许久,导演孙有明才喊了一声「卡」。
    “很好。”这个词孙有明对顾熠说过许多回。
    每一场戏开拍的一刻,他都以为那会是顾熠的上限,可这一刻,孙有明眼中也不由流露出激动之色。
    他爱电影,因为电影可以展现无数种可能。
    可以演生死,演离分,演眼泪,演热爱。
    他爱电影,爱每一个如此刻这般的瞬间。
    第41章 041 后续
    演员们想象过最后一场戏该怎么拍,甚至做好了不停ng的准备。
    因而孙有明宣布一条过的时候,众人脸上都有惊诧,还有迷茫。
    齐妙强捺住心跳———她和顾熠在这场的对手戏最多,她记得顾熠最后看向她的眼神。
    那一瞬,齐妙清晰地意识到,她被顾熠带动了。
    属于沈遥的情感传递给了俞盈,进而让她投入到了俞盈这个角色当中。
    和顾熠的合作时间越长,齐妙越是清楚顾熠的可怕之处。
    她真的看不到他的上限。

章节目录

穿进二百人男团中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远上天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远上天山并收藏穿进二百人男团中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