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苏盼没掩饰自己对徐珍如此干脆利落态度的欣赏,同样直接地回答道:“这钱随时都能给,到时会有一式两份合同,签好合同后随时能过来学技术,包教包会。”
    在得到满意?的回答后,徐珍更是?没含糊:“成,那我就?明天?早上把钱给您送过来,到时候咱们再?签合同!”说完,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苏盼说道,“那个苏厂长,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耽误您工作了,就?先……”
    “好的,具体的事情等?明天?再?谈。”苏盼理解地点了点头,不忘嘱咐道,“外头天?已?经黑了,徐大姐您回去时注意?安全,厂里有手电筒,您打着这个回去吧。”
    “这……那我就?先拿着手电筒回去了。”徐珍犹豫却没有拒绝苏盼的好意?,“谢谢苏厂长,这手电筒明早我再?带回来还给您。”
    想着明天?一早就?能签合同学技术的徐珍自觉了却了一桩心事,美滋滋地拿着手电筒回家陪闺女?写作业去了,可落后她一步没能跟着一起把技术转让这事给落实的其他几人?却都着急了!
    还没等?他们几个表态,苏盼就?先摆出了一副略显疲惫的样子,跟这几个人?说道:“我知道,这钱也不是?小数目,您几位犹豫也正常,只是?刚徐大姐打断了我想要说的话。不过现在说也来得及,毕竟我之前就?和村长说过——”
    说过什么?
    几个人?目光炯炯地盯着苏盼。
    “——说过,这技术转让是?有名额限制的。”
    苏盼:“在这个村里,仅限六个名额……哦不对,刚徐大姐已?经表态要走了一个名额,所以现在只剩下五个名额了。”
    几人?:“?……!”
    ……
    限制名额什么的……
    当然是?饥饿营销、刺激消费啦!
    在几个人?为了名额发生了剧烈的争吵,并增加起了能为自己获得名额的筹码后,苏盼也只能“含泪”大甩卖,满足他们每个人?想要名额的想法,且没有顺着他们的意?思坐地起价,成功收获了这几个人?感激的目光。
    而这样的套路,还在继续。
    毕竟,这附近不止这一个村子,还有好几个村子都陆续“听说”了这件事,并在目睹了仍在每日坚持摆摊的赵勇军几人?的摊位有多赚钱以后,全都积极地挥舞着手里的钞票找到了苏盼,只为了能从她手里得到“限量”的名额。
    很快,整个京市的街边小吃摊市场,尤其是?各大学校、工厂的门口?,就?这样被?一股名为烤冷面的神?秘组织给占领了。
    而其中最不能被?人?忽视的,还得说是?来自盼盼食品厂的冷面面皮、秘制酱料和最受欢迎也是?其他人?无法仿照,只能乖乖找到盼盼食品厂进货的香肠。
    靠着给出的这些技术转让名额,盼盼食品厂这个名号算是?在京市有了些许名声,也陆续吸引了不少过来谈进货合作的小商贩们。
    厂子的经营也算步入正轨。
    村里人?也在见识到了每天?有多少人?过来进货以及花钱买到了技术转让名额的人?都赚了多少钱后,自发自觉地成为了厂子影响势力的一部分,还没等?苏盼重提招工的事宜,村里就?先自发组织了安保队,说是?保护村子,实际上是?想借此和苏盼卖好。
    本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原则,苏盼自然也是?要投桃报李,将第一批工人?的招聘对象放在了村里,算是?彻底收拢了村里的这些村民,保障了今后厂生产的安全。
    只是?如今厂子虽说有了几十号的工人?,钱也算挣了不少,但能生产的产品还是?太少了!
    像是?冷面面皮还有香肠这种有了机器就?能生产的产品,在未来势必是?会出现更多、更强劲的对手来瓜分盈利,可偏偏这两样产品都是?当下为食品厂创造盈利最多的,一旦之后出现强劲的对手,那食品厂肯定是?比不过的。
    所以,必须要研发新产品了!
    第62章 &63章
    对于新产品, 苏盼想要发展的方向?,就是继续走半成品生产加工的路线。比如,引进冷链和包装线, 做半成品冷冻类食品。
    苏盼主要是想要在香肠制作和冷面面皮的基础上, 继续深挖, 并生产处更多的产品, 以此奠定食品厂的发展方向?。
    这里的发展方向?,指的是不仅面向小吃摊贩, 还要尽可能走进家庭,不求成为未来的国民?品牌, 也?要尽力打响招牌, 获取到群众的力量。
    所以, 该生产什么呢?
    苏盼试图从一直以来都给了自己许多帮助的宋教授这里得到新的想法:“水饺、包子、烧麦、春卷、云吞、手抓饼……这些都可以生产出来, 但卖给谁呢?又有谁会愿意?花钱买流水线生产出来的半成品呢?”
    “不会做饭的人肯定愿意?买,还有像是我知道的很多会做饭但又懒得做饭的人也?会买。”宋玉书说?话间就咬了一口碗里的饺子,忍不住感慨道,“不过依我看来, 就算是会做饭的人也?极大?可能会买,只要你厂子里生产出来的饺子、包子还有云吞什么的,都能有你亲手做得那么好吃。”
    宋玉书说?着,又补充了一句:“改革开放也?有几年?了, 大?伙儿的腰包不敢说?有多鼓,但也?远比你印象中吃顿肉还得等过年?要好很多了, 尤其是像你这岁数的年?轻人, 没家没业但是有工作有工资, 自然就愿意?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比如吃好喝好。”
    对于苏盼的手艺, 宋玉书的称赞没半点夸张。
    苏盼这手艺是两辈子积累出来的,尤其是上辈子当保姆时,不少东家都是吃过见过的有钱人,虽说?雇保姆就是为了吃家常菜,但就口味的色香味上,也?是有极高的要求。当然,这也?不是刁难,只是那时候的东家都没少指出苏盼的不足,也?算促使了她的进步。
    国宴大?师不敢比,但就家常菜这个领域,苏盼还是有自信能排在前几名的,就像是她当初教其他保姆做饭时,明明所有人都是按照她的步骤一丝不差地做,包括各种配比也?都完全一样,可做出来的味道就是比不上她做的。
    关于自己做饭为啥比别人好吃这点,苏盼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为什么,但宋玉书的评价的确是让苏盼的心情开阔了不少,同样也?意?识到自己的狭隘。
    是啊,现在改革开放了,人民?比以前富裕了——街面上的馆子多了,下馆子的人也?多了;商店里的衣服、裙子多了,一件都好几十了;路上骑车的人多了,各个都红光满面的了——不再家里包饺子,而是买现成饺子回家煮似乎也?不是什么不可想象的事了。
    苏盼这样想着,手里捏饺子的动?作也?一直没停。
    刚煮熟的那波饺子是相?对常见的猪肉白菜馅儿,而现在还在包的饺子则是玉米粒三鲜的,宋玉书从没吃过这种馅儿的饺子,所以哪怕白菜猪肉的饺子很好吃,她也?还是很克制地没吃太多,留着肚子等着再尝尝这玉米粒馅儿的饺子。
    “这个味道好。”宋玉书在连吃了几个玉米粒馅的饺子后肯定地说?道,“小?苏,要是你厂子里做出来的饺子能有你亲手包得那么好吃,不,哪怕只有八分味道,我也?一定会捧场!”
    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饺子能不能有她亲手做出来的好吃……或者说?,要怎么做才能让流水线出来的速冻饺子有她做的八分味道……
    苏盼认真想了想:“回头我买个称,把?饺子馅里头放的调料的克数具体出来,再量产出来看看味道怎么样。要是能差不离的话,就先生产出一批,投放到几个食堂里试试水以后再说?批量。”
    说?着,她也?夹了个饺子送进嘴里。
    好吃!
    ……
    想要生产冷冻产品,生产线、冷冻链、设备机器、制作包装等等,都可以说?是前进道路上的“减速带”——在当下这个年?代还没有厂子做冷冻食品。
    如后世比较出名的,湾仔码头、三全、思?念等等品牌,也?都是在九零年?后才在内地建厂。其中,湾仔码头也?得等到85年?在港岛建厂,在此之前都还是小?作坊路线,只有现卖现煮的热水饺,和随买随卖的生生水饺,而并非是速冻水饺。
    苏盼想要搞冷冻食品的想法可谓是“独一份”的,也?必然是万事开头难,什么都得从头开始摸索,而没有任何“前人栽树”的经?验可循。
    在这样的情况下,饶是行动?力再强的人,在拼事业这件事上也?很难超速行驶,尤其是在路上还有不少减速带的情况下,就更得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让自己成为敢于过河的小?马。
    机器、生产线、专业人员……
    资金、产业链、销售渠道……
    将速冻食品作为厂子未来的主要产品和发展路线的这个决定似乎是有些草率了?毕竟,在厂子已经?靠着香肠和冷面面皮走上正轨的当下,所有人的想法不是“别折腾了,继续生产现有的产品挺好”就是“都是一样赚钱,何必折腾”的态度。
    人们总是安于现状,拒绝一切带有风险的行为,坚信知足常乐的道理?。
    苏盼不是不懂知足,而是眼前的繁花似锦不过是当下这个能让猪都跟着起飞的改革开放风口促使随便一个人都能拥有的,而不是她有多大?能耐。
    开弓没有回头箭。
    如果不想被时代淘汰,不被竞争者夺利,盼盼食品厂就不能原地踏步,不然就会像在未来九零年?代的国营厂子,被时代浪潮拍死。
    所以,还是折腾吧。
    ……
    就这样,在苏盼不断试探“河水深浅”的过程中,在她不被人理?解的“折腾”里,人们迎来又一年?的冬天?,同样也?是改革开放的五周年?纪念。
    一晃,改革开放五年?了。
    随着政策的推进,和身边“万元户”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心动?,其中不乏有手捧铁饭碗,从前一直都对“个体户”带有鄙夷态度的工人停薪留职,走上了“下海”之路。
    当然了,工人们的“下海”肯定不能是在街上抛头露面卖烤冷面,尤其是在因天?冷,人都猫在家里,没几个人会出来买烤冷面的大?冬天?。摆摊终究赚得是辛苦钱,更多的人还是更愿意?相?信自己是特殊的那一个,大?多都抱着雄心远志去了经?济特区。
    苏盼本来还以为要多出不少竞争对手,结果看着这群人都一窝蜂地去了外地,不是捣腾衣服就是捣腾如收音机这样的稀罕物件,实在没忍住的……给如今在香江奋斗事业但还坚持两手抓着捣腾老本行的沈惊蛰介绍了不少生意?。
    当然,生意?不是白介绍的。
    苏盼:我厂里不少机器都是沈惊蛰在香江帮我运作捣腾过来的,跟我利益没冲突又能赚到钱的生意?当然要介绍给他,好叫大?家有钱一起赚咯~
    对于沈惊蛰这位未来的服装业大?亨,苏盼从始至终都秉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态度,从最开始的合作到现在各寻领域单干,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单纯是合作伙伴,更是惺惺相?惜的友好同伴。
    不过,和沈惊蛰在香江越发风生水起的事业比起来,苏盼的食品厂生意?却不如之前的红火,比较起来的确稍显落寞。
    主要原因就是天?太冷了,街上的人越来越少,从小?学到大?学也?都放寒假了。各个厂子里的工人倒是还没放年?假,但都在忙年?底生产,争取年?终奖能多点,好攒钱过个富富裕裕的春节,自然而然就不会将钱浪费在买吃食上,食堂对付一口就行,更别说?大?家对烤冷面也?都没什么新鲜感了。
    从盼盼食品厂这边拿货的小?摊小?贩们的生意?差了,没那么多人过来拿货也?都不拿那么多货了,厂里的生意?自然也?就跟着变差了。
    当然了,也?没那么差。
    只是生产速冻食品的推进工作太慢,而现有产品销量又在下滑的情况撞在了一起,让难得受挫的苏盼不免有些抑郁。
    速冻食品那边至少还得再筹备半年?才能正式投产,在期间还得持续投钱,可冷面、香肠的销量减少也?等于厂子收入变少了,现在流动?资金倒还算充足,够两头奔的,但如果销量得不到改善或是持续减少的话,那先不说?资金链的问题,就说?可能出现的模仿和竞争者就够苏盼吃一壶的了。
    必须得想办法遏制住销量下滑!
    在思?考之后,苏盼决定——
    对现有产品进行针对性营销推广,扩大?影响;
    改变销售针对人群,推出零售渠道,提高销量!
    第63章
    刘光亮来之前不知道这个食品厂的厂长是个?女同志, 乍一见?苏盼坐在办公桌那头的模样还楞了一下,但又很快掩饰过去,同对方礼貌地握手后拿出自己的工作证。
    刘光亮:“苏厂长您好, 我是咱们京市第二国营饭店的采购经理, 我叫刘光亮……”
    礼貌的寒暄之后就是来意的表明, 刘光亮没含糊, 也没整那虚头巴脑的话术,直截了当道:“我想跟您做一笔绝对能赚钱的买卖——
    “我能?把您厂里生产的香肠卖到市面上去。”
    出于对当下手捧铁饭碗人群对外形象和交流方式的刻板印象, 苏盼都已经做好了同对方聊几个?来回“太?极”就当打发时间的打算,却怎么也没料想到刘光亮是这么个?风格。
    苏盼在如此直白的表达中感受到了对方的迫切心情, 并且对这位在自己第一次带着赵勇军出门摆摊营业时的第一位顾客多少有点印象感情分。
    但在商言商, 买过她烤冷面的人海了去了, 其?中不乏工人领导和他们的家属, 总不能?来一个?说谈生?意就啥都不问的做生?意。
    更别说,这位刘经理显然不记得当时为了饮食卫生?戴着帽子口罩的她,并且不知道她和现在穿着工装小皮鞋的苏厂长,其?实是一个?人的事情。
    所以……
    苏盼看着来刘光亮两手空空, 连个?计划书都没有的样子,故作怀疑道:“我对刘经理所说的买卖感兴趣,赚钱的事谁会往外推。只是,不知道您所说的市面, 具体都指哪些市场呢?”
    刘光亮以为自己就够直白,没想到这位苏厂长说话更直接, 半遮半掩道:“我认识一些人, 能?够把香肠放进?一些国营厂的采购指标里……”
    原来是这样——
    苏盼在心里拉长了声音感慨道:要不然等到九零年代的铁饭碗们都得响应号召下岗拉板车去, 闹了半天也有当下“朝中有人好做官”,有点关系就能?进?指标给埋下的雷啊!
    作为九零年代下岗潮的旁观者, 苏盼至今想起?仍不禁唏嘘,但这不影响她和刘光亮详谈关于香肠进?采购指标这事。
    刘光亮的意思是他负责牵线从厂里拿货,能?卖多少份和多少钱是他的本事,他赚的,是这样一来一回中的差价。
    苏盼心想,跟厂子直接对接从中赚取差价?这不就是代理商吗。

章节目录

重回1979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奶酪月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奶酪月亮并收藏重回1979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