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证明,卡牌上确有算学妙用。”
    廉冠瞳孔紧缩,分明就是靠运气的卡牌,竟有人觉得于算学有益?
    明盛帝那一眼暗示起了头。
    前前后后数位大臣出列,人人声色俱厉。
    波及之广更令人胆寒,上至一品,最次的也是四品官。
    户部尚书、户部侍郎、有关税收国库,还牵扯到科举这样的大事!
    大殿之上温度骤然降至冰点,透着无声的威压与凝固。
    廉冠跪在地上,背脊都酸痛僵直,这样恐怖的斗法中,他紧张的情绪逐渐攀升到顶点。
    他忍不住瑟瑟发抖,怎么会这样?
    他不过是参了个小小的从六品小官,一个新入翰林的状元罢了,还有理有据,怎么会卷入这么大的风暴?!
    第三次了!
    这是第三次了!
    顾璋这小子也太邪门了!
    往日就算不成,也只能算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他都伤了三回了,顾璋一根毫毛都没掉!
    廉冠低头跪在地上,努力缩小存在感,就听到上头传来太监的声音:“宣翰林院编撰顾璋上朝觐见。”
    第80章 税收
    从六品小官平时是不上早朝的。
    尤其是还在“翰林新手保护期”的顾璋, 头一个月除了点卯,看看书,熟悉翰林人与事之外, 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能称得上是“一杯茶一根烟,一份报纸坐一天”这种旱涝保收、人人艳羡的美差了。
    听到小太监来传令,顾璋忍不住为自己逝去的悠闲美好生活默哀三秒。
    他放下手里那本破损的典籍,起身掸了掸身上的浮尘,整理了一下衣冠。
    小太监:“……”
    教习:“……”
    从没见过头次上朝面圣的芝麻小官,能这么淡定, 甚至,他们好像还看出了一丝不太高兴的惆怅??
    教习都着急了:“你倒是快些。”
    顾璋把书放好, 还拢了拢,走之前, 特意对教习道:“等我回来, 定认真把这些古籍修复完。”
    他走前, 看了一眼同在一处办公的祝子瑜。
    祝子瑜被那一眼带笑的目光看得心中打鼓。
    按理说如果有小官被弹劾,一般会有两个结果。
    要么皇上当场下令斥责惩罚,可能是罚俸、贬官、外放、闭门思过……而且无论作出什么处罚, 皇上都要冷一冷这人,以表明自己的态度。
    要么当场没出结果, 事情还不明晰,或者皇帝本身就不想发落, 那么就会让臣子写折子自辩。
    祝子瑜今日心情本不错,想着要么能看到人下旨斥责,要么写自辩折子, 免不了要费些心力,本就时间不足, 日后怕是要日以继夜完成差事,自然就精神不济。
    “怎么会召他上朝?”祝子瑜百思不得其解,想到顾璋的那个笑容,心里难免为这个变数忐忑起来。
    顾璋跟着小太监往外走。
    他这段时间在翰林,也算是了解了宣朝御史台的情况。
    还真不是针对他一个人的,朝中但凡来个官员,没谁能说自己没被御史台弹劾过的。
    早些年,皇上组织群臣游猎放松,庆祝边关大捷,玩得开心了,决定多留几天。
    然后就被御史台发动“群攻大招”,什么“君子当为天下人表率。”“不可耽于享乐误了朝政”之类小词一套套的,最后皇上按照原计划回了京城。
    顾璋看到这个记载的时候,差点一口水把自己呛到。
    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这些言官们,为了完成kpi,还真是什么都不顾!
    顾璋还稀奇地拿着这个记载,给燕先梅看:“师父你看,这才叫胆大包天,我和他们一比,是不是显得十分乖巧!”
    人都是对比出来的,反正和这些御史台的人一对比,顾璋顿时觉得自信了,他这么老实,只是偶尔、不小心、闹出点小小动静的人,多纯良无害啊!!!
    燕先梅看了顾璋递过来的记载和文字:“御史台劝诫皇上,本是职责所在,何来胆大包天一说?设立御史台,本就是为了监督、警示朝堂上下,若御史台人人都不敢言,形同虚设还不如撤了好。”
    说完瞟了自家小徒弟一眼:“特地找这个来看,怕是又偷偷起了什么幺蛾子,还好意思腆着脸说自己乖巧?”
    顾璋当然不承认:“我这是积极了解朝中各个部门政务!”
    “哦?”
    顾璋如今走进大殿之上,看到大殿不似殿试那日,中间空荡大臣两侧站立,而是中央乌泱泱站满了人,还跪着好几个,他脑海中突然就响起了燕先梅那个意味深长的“哦?”
    他摸摸鼻子,这幺蛾子扑腾的劲儿,好像是有点大。
    宣朝官员地位不错,除了祭天等十分重要正式场合,是不需要行跪拜礼的,顾璋双手在身前交叠,躬身行礼。
    明盛帝简单几句,将朝中诡谲风云概括得仿佛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后才问:“可有此事?”
    顾璋也听明白了,在心里想象复原了一下:
    他没来之前,先是有人参他卡牌的事,而后有人站出来反驳“卡牌确实于算学有益”,接着在所有人都没想到时,直接捅了本次科举的主考官蒙宗一刀,说他作为主考官,竟然出了有疏漏的题,让考生指了出来。
    蒙宗又一脸冤屈地站出来为自己辩驳,说那错误与计算过程无关,所以自己才没察觉,不影响科举公平,给出错误数据的是户部,又把捅到自己身上的刀拔出来,去捅户部。
    户部尚书和户部侍郎怎么也没想到,本来自己好好的在看戏,火竟然烧到了自己身上,连忙出列辩驳“这不可能!”
    现在,顾璋和他的答卷,被一同传到了金銮大殿上。
    皇帝安排的御史台的那人,为了证明自己所参非虚,还“贴心”地把顾璋的答卷复刻了好多份,给文武百官人手一份。
    顾璋扫了一眼那张漏了他小底的答卷,如今被满朝文武拿在手中细细查看。
    铁证凿凿,他还能说什么?
    顾璋含着泪,把蒙宗捅户部的那刀往里怼了怼:“臣不知全貌,不敢妄言,只知会试第二场考题却有疏漏。”
    已经看了顾璋答卷的群臣,也对顾璋所画表格和数据啧啧称奇。
    他们不用算太多,只需要跟着顾璋的思路走一遍,就能一眼看出确实有不对劲的地方。
    再将顾璋指出有错的那个中间数据,和题干中另外两个数据合一合,就能发现对不上号。
    正确答案一时间算不出来,但是题目有问题,稍微用点心,就能看出来。
    明盛帝声线很平,听不出喜怒:“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户部尚书盛正业,严厉地剜了身后的户部右侍郎一眼,在算清题目后,真的感觉有些窒息。
    群臣也纷纷出列。
    “臣觉得柳州税收一题确有疏漏,顾修撰此题解得精妙,不愧为皇上钦点的状元。”
    “臣附议,此题确实有误。”
    “臣附议……”
    蒙宗也装出一副十分愧疚自责的模样,出来请罪,朝议后的结果,就是京官外放,官贬一级。
    顾璋看着实在感慨,奥斯卡影帝不止他一人啊!
    分明是早早就知道的事情,还是禀明了皇上之后被压下来的,现在却装出一副隐瞒得很好的事情被揭出来的懊恼和悲痛。
    虽然看着惨,但是顾璋依稀记得这些天看书,那官职权力不小,若做得好了,回来还能升,分明是明贬暗升,放人出去历练做实事去了。
    这未免也太会了,值得他好好学习!
    顾璋站在一群大佬中,暗搓搓看戏,不料科举这事一结束,那个皇帝安排在御史台的人,突然就cue他了!
    “顾修撰答纸上此法清晰明了……”
    顾璋顿时警惕起来,来了,来了,也不知道明盛帝到底打算给他挑多大的担子!
    “臣提议,可由顾修撰与户部共修此法,日后可作为户部账册校验之策,旁人查阅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顾璋:“……”
    还真看得起他啊!
    顾璋还没说话,户部尚书先绷不住脸面了。
    他亲命户部右侍郎带领一众户部官员,忙碌了足足一周多,才清算出来的结果,竟然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新科状元揪出错来,本就无颜。
    如今竟然还要这小儿来户部,教他们算学,这让户部上上下下,颜面往哪里搁?
    户部尚书盛正业是个严肃的老头,他道:“此法讨巧,让人耳目一新。不过户部自有一套清算法子和流程,臣定会严加清查,到底是哪一步出了疏漏,不出一日就能查明缘由。”
    给出了一日查明出错缘由的保证,这让六部官员都暗中心惊,也都听出了他话里的隐含意思,这都是小事,户部内部就能很快解决,不需要别的旁门小道,反而扰乱了户部紧密完整的流程,颇为冗余。
    明盛帝:“不知顾修撰用此法,多久能查明出错缘由,算出无误的税收?”
    顾璋看了今天这一出大戏,心里也猜了个大概,明盛帝肯定找人试过,觉得此法不错,要不也不会在琼林宴那样暗示他。
    “臣需先看看柳州对应原籍地数据,才能做决断。”顾璋答道。
    文武百官都面露诧色,新科状元竟然想以一己之力,与户部比较?
    要知道户部官员,许多都任职多年,在经年累月的磨砺中,对算学和数字极为精通。
    顾璋不过初入翰林的编修,未曾有任职经验,也就是说,他最多也就学过科举应试的那些算学知识,怎么敢和户部专业行此事之人比高低?
    皇帝下令,很快几本厚厚的册子就被取来。
    顾璋这是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这个朝代官员做的账册。
    翻看一看,眼前一黑。
    竟然和科举考试里的大段大段的试题没有太大的区别!
    当然区别还是有,但是顾璋觉得也没太多用处,数字以文字的形式,夹杂在大段文字描述中。
    譬如:今某府城某县某村有人口七百八十五口,共计一百一十户,村中良田六百一十五亩六顷,其中一等田……

章节目录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渝跃鸢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渝跃鸢飞并收藏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