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很和谐 作者:顾荣

    分卷阅读182

    有两个月就可以砍了,我等你回来,给你榨甘蔗汁。”

    ……

    如今再看,她才感受到那人写信时的快乐。平淡的生活中总有一两件叫人感到幸福喜悦的小事,但在那个时候最想和谁分享呢?她很荣幸唐熠想到的人是她。

    她一直在享受那人分享着快乐,可自己却十分吝啬,不肯将情绪透露那人一点点。。

    唐熠将信寄出的时候,是否期待着自己也能同她一般敞开心扉分享幸福和烦恼呢?她收到自己那简洁冷淡的回信时,可有失落?

    最后一封信是在四月初八寄的,皇榜是四月二十一发的,中间这时间她再没收到一封信。

    究竟是唐熠病体沉重,无力再写,还是被她的冷淡所打击,无心再写。

    马车上晃荡着,离京城越近,她的那颗心也开始不平静了。

    ***

    京城,太极殿。

    皇榜上所言恶疾缠身、时日不多的皇帝,如今正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上,面色肃严,双目如星,哪有半分衰颓样?

    底下,须发皆白的七旬老人、当年荣耀无极的三朝首辅,谭阁老,带着枷锁和脚铐,被侍卫拖进殿内。

    “跪下。”侍卫喝道。

    谭阁老啐了他一口,斥道:“你也配对老夫动手?老夫可是三朝首辅,就是先帝爷在世也得唤我一声师父。”

    侍卫有些犹豫,朝唐熠投去询问的目光。

    唐熠垂下眼眸,低头啜了一口茶。

    见她这作态,侍卫便明白皇帝的态度,朝着谭阁老的腿窝踢了一脚,逼着他跪下。

    谭阁老剧烈挣扎,奈何侍卫按着他的肩膀,起不来,只好大骂:“休想让老夫跪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女人,呸—”

    话还没说完,一杯热茶便泼在他脸上,烫得他面上的褶子颤颤悠悠。

    “朕,就算是个女人,也是龙子凤孙,是注定的九五至尊,享天下跪拜,岂是你这等两面三刀的小人可以议论的。”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咕骨咕骨和233333投喂的地雷,还有公子可是要看奴家的大肌肌的手榴弹~

    谢谢咕骨咕骨、果果和233333灌溉的营养液~

    么么哒~

    第103章

    唐熠坐在上首, 居高临下,神色淡漠,那目光似乎在打量一个死人一般。

    “谭爱卿…”

    “呸,老夫的名讳岂能是让你叫的?”

    谭阁老激动不已。

    唐熠发出一声轻笑, “噗,你还没认清现状吗?朕口中的谭爱卿是他啊~”

    纤纤玉指指向殿内一青年, 那人被点名虽有片刻惊慌之色, 却飞快的调整了状态, 沉稳而又儒雅。

    此人便是谭阁老的孙子, 当年被梁王当成人质威胁谭阁老叛变的小谭大人。

    他少年早慧, 瞒着家中众人参加科举,指派到贫困的州县当知府,吃尽苦头, 后被调回翰林院担任侍读, 临近三十被切掉手指, 仕途中断, 若不是后来唐熠决心换掉朝堂的老人,他哪有重新出仕的机会?

    唐熠原以为破格重用小谭大人能平复谭阁老的一些失落和郁闷,却没想到谭阁老对权力是那样的固执。

    身不由己, 一步错便是步步错,放在谭阁老身上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唐熠望着底下面容憔悴,可怜又可恨的老人,轻叹了口气。

    两个月前,扬州惠山书院。

    一轮弯月挂在山巅上, 黑森森的林子里不时传来一两声寒鸦的鸣叫。

    一道影子趁着夜色推开了山长的院门。

    “山长,今日放榜了。”

    “几人啊?”

    督学看了一眼面带憧憬之色的老山长,转过头去,抽出腰间的烟枪,闷闷的吸了两口,便发泄一般将烟嘴搁在桌腿边上狠狠敲击。

    “两人。”

    老山长愣了下,斟茶笑道:“两人入了一甲?”

    督学咬牙切齿,“一共两人!三甲同进士。”

    老山长手一抖,茶盏一晃,枣红色的茶汤便荡了出来,玷污了素净的长袍。

    “怎会?”又问:“去年呢?”

    去岁新皇登基,开了恩科的。

    督学痛心疾首,“四个,也是三甲同进士。”

    山长不解,喃喃道:“怎会这么少?”

    “那前些年呢?”

    “二十来个呢,二甲三甲各十个,传胪也都是咱的。去年前,咱惠山书院是多风光?扬州城中哪户人家不想将儿郎送到惠山上来啊,如今……”想到隔墙有耳,督学将嘴边的话强行咽下去,起身关了窗。

    “皇上如今要重用那些粗鄙的农人、工匠,让他们做官,更说我们这些读书人肩不能提手不能扛,是无用之人,只会做文章背书的人是朝廷的蠹虫,故而将咱们读书人的名额削减了许多。

    可十分不待见咱们呢。”

    “简直是无稽之谈!有道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皇上亲近那些山野农夫作甚?泥瓦匠能帮他治理江山社稷吗?”

    山长出身寒门,靠着读书科举才摆脱了贫困,只是他性情孤傲,仕途上遭了几番排挤,后来便辞官来到了惠山书院。

    此地的督学跟他是同届考生,又一同得过谭阁老的提携,两人算是师兄弟了,相互扶持,将惠山书院做成了扬州的一块招牌。

    惠山书院声名鹊起后,山长便开始隐退,醉心于古籍,潜心编书,对于这外头的变化不甚了解。

    督学跟山长不同,他出身于没落的勋贵之家,又是庶子,打小尝尽人情冷暖,参加科举后主动请缨去江南,摆脱家族的掌控和压榨。

    得益于年少时的经历,督学在这便如鱼得水,又不忘和京城中的恩师、师兄弟们联系,到了考试前夕,便会弄到一些考题,再对学子适当提点,惠山书院的学子便占据红榜上的小半名额。

    因而,督学得了不少好处,可如今因为唐熠的改革,他再也捞不着好处,可不着急,口腔里都起了泡连饭都吃不下了。

    “可不是这个理吗?可皇上初登帝位,少不得有些变动,但怎么都不能乱了基本啊?您可不知道咱们书院里好些学生闹着要退学,回去当泥瓦匠、铁

    分卷阅读182

    -

章节目录

帝后很和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顾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顾荣并收藏帝后很和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