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作者:若花辞树

    分卷阅读100

    不早,皇后往内殿更衣,秦氏机敏地跟上,欲侍奉。

    夏侯沛眼明手快,扯住了她的衣袖道:“阿娘喜静,有阿祁在足矣。”

    秦氏顺从地收回迈出的脚。寿安公主打量了她二人,笑吟吟地目光不断在她们之间派回,暧昧而炽烈,饶是秦氏知道没什么,也红了脸。

    午膳在太极殿,一家父母子女,用得很和谐。皇帝还问了寿安公主在夫家过得可如意。寿安公主也顺势向皇帝说驸马的好话。夏侯沛搭桥,提了提驸马眼下的职务,皇帝想到夏侯沛还缺了个常侍,就将驸马的职务升了一阶,做了秦常侍。

    寿安公主很满意。

    争取到赵氏子,夏侯沛亦高兴。

    待出宫,夏侯沛问秦氏:“阿娘与你说什么了?”

    皇后并不盛气凌人,也没有对她有何不满之处,说起话来,恬然平和。秦氏回道:“阿家只与我提了提郎君喜好,妃子们便来了。”并没有来得及说太多。她倒是愿意与皇后聊天的。

    夏侯沛点了点头,又道:“阿娘喜静,你平日没事就不要往宫里跑了。”

    秦氏不明所以,仍是答应了。

    皇后回了长秋宫,并没有休息,而是取了家人子名册来看。

    宫中每五年便要放一批宫人出去,同时也要采选新人入宫。今年恰好逢五。

    宫中所用宫人,除了犯妇官眷,还有京内外入宫服役的良家子,称作家人子。入了宫,便有机会一步登天,选宫人,不仅要选相貌端正的,人品也得端正,至少不能弄一个居心叵测的来。

    相面有八分准,人的容貌是天赐的,但后天生活也有影响,单眼神来说,境况不平,被压着长大而不敢有怨的,便怯一些,心有怨言的,便唳一些,心比天高的则要锐一点。皇后这一生见过的人何止千百,相人极准。

    眼下则是看一看名册,先熟悉一番。

    阿祁送了燕窝粥来,见皇后端坐,不由心疼劝道:“殿下昨晚一夜未眠,不如趁现在无人来访,去歇一歇晌。”

    “倒是不累。”皇后说着,放下了册子,接过玉碗。

    粥熬得恰到火候,软而不化,糯而生香。这小小的一碗粥,熬制过程却大有讲究。先取米置锅中,放入水,此时火候最是讲究,起头用旺火,至水沸,改为文火熬煮。约莫半个时辰,锅中的米粒涨了开来,颗颗饱满,莹润可口。再加入燕窝继续熬煮,待煮软了,洒上鱼蓉。鱼蓉亦是讲究,只取鱼腹上一小块肉,剔骨,一整条鱼,只可得不足一两鱼蓉,味鲜美清淡,细腻滑爽。

    这般精心制成的燕窝粥,滑而不稠,晶莹透亮,夹起来软而不断,一入口,米香中裹着清甘,浸透每一寸味蕾,食之难忘。

    宫中珍馐,华贵珍奇,岂止一般。

    皇后吃下半碗,倒觉得精神好了不少,腹中亦是暖融融的。

    “殿下怕冷,冬日多备些燕窝,熬粥来暖腹,却是正好。”阿祁想得妥善。

    皇后只道:“勿要铺张。”

    阿祁明白。

    第69章

    稍稍小憩片刻。

    皇后指著名册说了起来:“今次放出去的宫人皆生事之辈,选入的家人子,亦照此例。”

    她观眼前局势,虽无大波澜,却是小事频频,再坚固的堡垒都禁不起如此冲击。大乱在即,她与十二郎需抽身,不能将自己卷进去,如此,宫中便不能乱了,也免得有人浑水摸鱼。

    阿祁看了看放出宫去的宫人名单,魏贵人得用的多半都在上边了,不知过两日,这名录公布出去,魏贵人会如何怒不可遏。

    “只怕家人子采选时,魏贵人不肯放过时机。”说是这样说,阿祁并没什么忧心。

    皇后提笔又勾了几个人出来:“不要管她。薛充华那里,令阿汀隐了。”

    阿祁明白,东宫卫裁剪,薛充华那边的作用便也到头了,皇帝也不是傻子,她想再进谗言也难了。这时候,皇后在薛充华那里做的手脚便该淡下来。

    过了一会儿,李华又来禀。

    赵九康的侄儿赵大郎接着赵九康的名头在外横行,欲强占他人田园,叫人告到了京兆。如今的京兆尹是秦王妃的父亲,京兆将此事隐了下来,赵九康还不知道此事。

    “可打死了人?”皇后问道。

    李华回道:“不曾。如今盯着赵中官的不少,此事隐不了多久,京兆的意思,请殿下尽快决断。”

    没有涉及人命,就不是什么大事。

    皇后问道:“十二郎可知此事?”

    “不知,左仆射的意思,这等不法事又涉陛下近宦,秦王殿下不当沾手。”事情捅到了京兆,秦勃不得不做个从中推一把。

    皇后想了想,道:“也不该让京兆为难。你寻个不打眼的人,取了金钱去与那户人家,让他们把状子撤下来。”

    趁消息还没传出去,灭了源头,这事就翻不起风浪。

    李华明白了。

    谁也没说是否要将这件此事告诉赵九康。至多明晨,赵九康自己就能知道。

    宫外的事寻常不会递到皇后面前,只是牵涉到宫闱中人,方要她做个决断。

    此事并不难断,只是其中牵到赵九康才显得特殊。

    赵九康这身份,与夺嫡无关,亦与夺嫡分不开。先帝身边的大宦官就是在今上即位后,枭首示众的。前鉴不远,赵九康怎么也该为自己晚景考虑。

    等皇后从书房出来,已是夜幕初降。

    殿中宫人来回忙碌,人影憧憧,却又显得如此寂寥。

    阿祁叹道:“十二郎一出宫,长秋宫便少了许多笑声。”夏侯沛住在含章殿时,几乎日日都会过来,她来,宫人们都高兴,因为每当十二郎过来,皇后便会软和许多。皇后虽然不说,但大家都知道,她喜欢十二郎每日都过来。

    人很多,却偏偏感受不到那份热闹。皇后扶着阿祁的手,走到中庭,这个位置,能看到夏侯沛小时候住的那间屋子。

    “孩子长大了,怎么能总是腻在母亲身边。”皇后说道。

    皇子成亲后,就要上朝观政,她会越来越忙,越来越没有时间来这里,感情因岁月而醇厚,亦因岁月而淡去。

    宫中有子的嫔妃都是这样过来的。

    阿祁知道,她看了看皇后,欲言又止,以她看来,殿下与十二郎还是亲近一些的好,毕竟有那件事阻在里头,若是哪日十二郎知道了,不念抚育之情,倒过来恨上殿下,殿下该如何伤心。

    只是殿下似乎更想十二郎去过自己的日子。

    分卷阅读100

    -

章节目录

清平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若花辞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花辞树并收藏清平乐最新章节